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礼仪金说i-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有些同志有一个错误,他认为谁也不对。比如,在企业里,他认为,董事长是个笨蛋,总经理是个饭桶,部门经理是个马屁精,办公桌对面所坐的那人什么都不通!他不懂换位思考。你不当董事长,你知道董事长在想什么吗?你不当总经理,你知道总经理决策时考虑问题的角度吗?我们反复倡导了解人,尊重人。你和别人打交道,如果不懂得换位思考,你怎么知道谁对谁错呢?别人考虑问题、决策的角度,与你往往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问题,端正态度。现代人的压力是比较大的。金教授喜欢讲一句话:“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要承担多大的压力。”有些同志压力大了,却不善于自己平衡和调节,于是就有问题了。你见过这样的人吗?他的心态不好,要么自我摧残,要么四面出击、处处与别人为敌。他存在的价值就是让别人不爽。在我来看,他其实有点可怜,他的心态不佳。
  有一次到南方某市去,记者来采访我,他问我:“金教授,你烦吗?”
  我问:“什么意思?”
  他说:“我听过你的报告,你说过:你要做多大的事,就要承担多大的压力。你这么忙,你的压力一定很大,我想你会烦。”
  我说:“我告诉你,我时常会有烦心的事,但我一般都不会烦。”
  他问:“为什么有烦心的事你还会不烦呢?”
  我说:“我善于进行心态的调整。”
  金教授有一句常讲的话,叫做三不烦。哪三个不烦?第一,昨天过去了,没有必要再烦。李白讲:“昨日之事不可追。”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你炒股呢,看走眼了;你追女孩子,没追上,你劳而无功了;你考大学就差半分,就没有被录取;这种事过去就过去了,聪明的人是没有必要再去烦的。人生最大的智慧,在于理智地放弃。拿得起放不下,那叫压力。拿得起放得下,那叫理智。昨天的事过去了,我不烦。第二,明天尚未到来,暂时烦不着。不是说不要计划,不是说不要宏伟蓝图,而是说没有必要杞人忧天,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生的很多忧虑,往往是自己所妄想的。做一件事之前,往往你会想,这个张三怎么说我,那个李四怎么说我,还有王五怎么说我。实践证明,你所凭空杜撰出来的别人对你的说法,百分之七十是你自己所妄想的。其实明天没有来,烦不着。第三,今天正在度过,绝对不能烦。因为现在是我惟一能够控制的时间,今天我烦了它是这样过,我不烦它还是这样过,那我为什么要烦呢?不能烦,没有必要烦。我喜欢讲一句话:“生命是宝贵的,活着是幸福的,工作是美丽的。”只要拥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我就会开心每一天。我开心快乐地生活,会提升我生命的质量。我开心快乐地生活,会更好地报效国家,报效社会,报效单位,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就是阳光的心态,这就是善待自己。 刚才讲摆正位置,其实讲的是要善待别人。现在讲的调整心态,我所讲的则是要善待自己。一个人若是不尊重自己,不善待自己,其实他是很弱智的。当然,我们要去平衡、调整自己的心态,有的时候会有种种的难题。

  第一篇 交际法则(上)(6)

  那天一位同事跟我聊天,他说:“金教授,说句你不太爱听的话,你不太像上海男人。”
  我问:“有这么回事吗?”
  他说:“有啊,我认识很多上海男人,他们都比较温柔,我发现你个性鲜明,脾气有点暴躁。”
  我说:“我的脾气是不太好。”
  他便问我:“那你爱烦吗?你爱生气吗?”
  我说:“我跟你说实话,我不太烦,我不太爱生气。我有两句座右铭。其一,我从来不拿自己折磨别人。”我反复讲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其二,我从来不拿别人折磨自己。”
  在社会上,你要想做一点事,会有曲折,会有麻烦,会有种种的困难险阻。中国古人曾经有一句话:哪个背后无人说,谁在背后不说人!想让别人不议论你可能吗?没有的事。比如,我来此地跟同志们讲讲礼仪。我做事有职业道德,我但求无愧我心,我是恪尽职守的,我是认真努力的,但是结果有的时候却未必尽如人意。金教授家里有一个条幅:让大家都喜欢你往往是不可能的!有的时候,我小有不爽就坐在下面看它几眼,看几眼就会爽一点。痛苦来自欲望不能满足,为什么有人心态不好?他对自己求全责备。当然你也不能放任自流。我那个条幅其实还有下半句:我们应该争取让多数人喜欢我们。多数人不喜欢你,你就麻烦了。比如,我给你做讲座,你来了50个人,中间跑掉三个,很正常。让大家都喜欢你往往是不可能的。但是50个人要是跑掉了49个,那我就跳楼了,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我的存在没有价值了。其实我讲的就是一个自我心态调整的问题。切莫忘记:我们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才能够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
  一个人如果拥有健康的心态,就会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工作态度,健康的生命质量。怎样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呢?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四个字“接受别人”,或者说是要“宽以待人”。你要明白:你不能改变天气,你只能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外部环境,你只能进行自我调整。你能改变天气吗?你有这个能力吗?那是人力之所不及的。但是,你的心情是可以控制的。你和别人打交道时,既然交往以对方为中心,那么你就应该接受对方。只要对方的所作所为没有违犯党纪国法,没有伤害你的国格人格,你就应该学会容人。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与他所能容忍别人的程度成正比。因为人站的位置不同,对同一问题的感受往往就不一样。
  有一天,正在播放我的电视节目的电视台里面有位同志悄悄告诉我,说:“金教授,有一个老先生对你那个节目写了封批评长信。”
  我说:“那好啊,他重视我们,不管提意见还是表扬,都是好事啊。你跟我说说是什么内容。”
  他说:“不敢说,他的措词比较苛刻。”
  我说:“那是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很正常嘛。你跟我说说到底是什么?”
  他说:“不敢说,我把信给你传真过去吧。”
  我一看那传真挺有意思,老先生说:“金教授讲礼仪,内容讲得很好,但表现形式不好,不够稳重,嬉皮笑脸,谈笑风生,举例庸俗肤浅。你看我们老一辈革命家,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多么好啊?金教授那样讲礼仪的话,太肤浅了吧?档次不够,影响电视台形象。”
  我对那位同志说:“这个问题其实好解决,做任何事,不仅要讲原则,也要看对象。有内容问题,也有形式问题。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形式表现内容,内容体现于形式。你要去讲古人那套礼仪,什么《论语》、《孟子》,我会倒背如流。礼是什么?礼者,正仪容,齐颜色,修辞令;礼之用,和为贵;礼者,敬人也,礼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东西我很在行。可是说实话,把这套古人的辞令直接照搬到电视台上,跟我们电视观众去讲,有收视率吗?有人要看吗?”
  中央有一位主要领导同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谈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讲过: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试想,我们在具体操作时,不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道的方式感染人,不用轻松愉快的形式吸引人,能够达到上述要求吗?显然没有形式是没有内容的。在这里,我想讲的道理是什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想让大家都容你,想让大家都接受你,根本不可能呀!自己把标准定得太高,有时候你会痛苦。我们可以满足对方要求,努力去调整适应对方。但是你必须明白,让大家都对你说YES,都说你好,是有难度的,也是不可能的!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质量。跟别人打交道时,一定要容人。你不能够容人,别人也不容你啊,这是互动的。为什么讲互动呢?其实就是这样的道理。善待别人就会被别人善待,同样的道理,你要不善待别人,你搞不好会遭到报应的,“来而不往,非礼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遵守白金法则,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白金法则是现代人进行交往的基本原则。它最重要的命题,就是我们所反复强调的换位思考。成功的交往,有赖于交往以对方为中心。在学习这个白金法则的时候,我们刚才讲的两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摆正位置。你做任何事,当爸爸的得像爸爸,当孩子的得像孩子,当上级的得像上级,当下级的得像下级,当男人的得像男人,当女人的得像女人。干什么说什么,干什么做什么,干什么像什么,此即恪尽职守。
  其次,要调整心态。别人不是你,你也不是别人。世界存在着差异:人和人不一样,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那么我们和外人打交道时,跨行业、跨地区、跨文化交往时,一定要意识到世界具有多样性。这点你要不明白,就非常麻烦。你拿中国人那套对外国人,你把西方那套全部搬到中国来,往往都是行不通的。世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倘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对这个问题拥有正确的认识,将会提升自己交往的能力,并会提升自己生活的质量。在我眼里,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质量,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和日常工作中,心态往往决定一切。此点,是我们在学习白金法则时所需要注意的。

  第二篇 交际法则(下)(1)

  美国学者布吉林教授等人,曾经提出来一条所谓的三A法则,它的基本含义是:在人际交往中要想成为受欢迎的人,就必须善于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友善之意。我们知道,在任何情况下,对家人也好,对外人也好,对上级也好,对下级也好,对同事也好,对客户也好,我们都需要表达自己的尊重、友善。而尊重和友善的表达,则有一个规范化问题。
  我曾经在上一篇里概述过礼仪的基本含义。“礼者,敬人也”。礼就是要求我们在与人交往之时以尊重为本。同时我还强调,礼仪的那个仪就是规范的沟通技巧,它要求交往遵循规范,不能乱来。座次排列时,是左高就是左高,是右高就是右高。在尊重和规范之间它有一座桥梁,就是要善于表达。你对别人尊重吗?你对别人友善吗?布吉林等人认为:你一定要恰到好处地表达对别人的善意,才能够被别人所容忍和接受。
  有的同志讲:这句话我也会说,我也知道要善于向别人表示善意,但是关键是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表示。下面我举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去上海,负责接待我的那个部门派来一位女孩子。这个女孩子比较年轻,上来就跟我说:“金教授,你们北京人不一定常来上海,这次来上海我们一定安排你在上海好好地玩玩。比如,要让你看看东方新天地,让你去磁悬浮火车坐一坐。”
  她把我逗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