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人的素质-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现了中国最脏的城市;他访问宁波时,确信了福州最脏,到达天津时,他加倍相信福州最脏。然而,如果他最终坦诚而又公正地回顾在北京时的想法,并诚恳地撤回那时的观点,他这样做也毫不足怪!
  每当想到中国文明的种种不方便,西方人心中最重视的是以下三点:邮政设施、道路状况、货币流通。当然也有私营邮局,可以把信件和包裹从中国的一个地方送往另一个地方,但其作用极为有限,并且相对整个帝国而言,覆盖的地域也很小。在讨论缺乏公共精神时,我们已经谈及中国的道路。山东有一条几英里长的穿山公路,十分狭窄,不能同时通过两辆马车。路的两端都有士兵驻扎看守,交通只能是上午从这个方向开往那个方向,下午从那个方向开往这个方向!由于中国人的服装——特别是鞋子(我们已经描述过了),以及中国的道路状况(我们也已知道),因此,只要天气一变糟糕,中国人就只能守在家里不出门了。在西方国家,我们说一个人笨,就说他连回家躲雨都不懂,而在中国,我们要说他连下雨天躲在家里不出门都不懂。
  汉语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习惯于用两个部分来表达祈使意义,比如“遇雨即止”。官方的机构可能例外,但对其他人来说,要让他们知道,人人都有自己的职守,不能因为大雨突降就擅离职守,这个观念必须通过类似钻井这样的过程才能钻进中国人的脑子去。尽管“遇雨即止”这个说法也可以反过来用,但在这个说法面前,再紧迫的公务也紧迫不起来了。我们曾经听说有一个坚固无比的中国炮台,地位重要,装备精良,比如有克虏伯大炮,士兵们接受过外国训练,但只要一下雨,岗哨上的士兵全都聪明地躲进了哨所,看不见一个人了。他们全都“遇雨即止”了!1870年的天津大屠杀,本来死亡人数要翻四倍,幸亏及时地下了一场雨,把扑向外国人住地的暴徒困在了路上。'注'能够随身携带一场阵雨,将是外国旅行者在中国敌对地区最完美的保障。我们相信,从一个两英寸大的水管里喷射出来的持续的水柱,五分钟之内,便足以驱散外国人在中国所看见的最残暴的暴徒。葡萄弹就相形见绌了,因为会有许多人去捡拾冲力已尽的乏弹,而中国人对冷水反感,如同他们从汉朝以来一直对猫反感。无论外在表现还是内心驱使,中国人极端讨厌冷水。
  中国货币这个话题,不是一小段文字能讲清楚的,而需要写一篇全面的论文,确切地说是一本书。中国货币混乱,不乏咄咄怪事,足以让任何一代西方人发疯。或许更可能的是,这种巨大的弊病会不治而愈。在谈及漠视精确时,我们曾经提到过一些更为持久的烦恼。一百个铜钱不是一百个,一千个铜钱也不是一千个,而是其他完全不定的数目,只能凭以往的经验来确定。在这个帝国的广大地区,一个铜钱算两个;二十个铜钱以上也这样算,所以,当有人听到自己会得到五百个铜钱时,他明白自己会拿到二百五十个铜钱,不同地方数目不同。总有小钱或者假钱混入,导致任何行业的商人之间都要发生不可避免的争吵。货币贬值所带来的弊害,深深地触动了地方官员,他们不时颁布文告加以制止。这给这个地方官员的衙门中的下属贪官污吏带来机会,对本地钱庄加重压榨,多多少少地为难了一切商业活动。现钱一时周转不灵,物价顿时上涨。一旦现钱被支付殆尽——也没起什么作用——坏钱回收了进来,物价却并不回落。这样,就有了一条无一刻暂停的不可抗拒的规律:坏的货币逐出了好的货币。货币状况每况愈下,直到像河南省的某些地区,人人去市场都带两套钱币,一套是普通的,真假掺杂,还有一套则全都是假钱。有些商品只付假钱。至于其他商品,或是特殊交易,就要相应地支付双倍的钱币。
  中国的钱币是惊人的“龌龊钱”,常常会把手弄脏。用于穿五百钱或一千钱(名义上的)的绳子很容易断,因而重新点数重新穿起来都很麻烦。铜钱没有统一的重量,但都是既笨且重。相当于一墨西哥元价值的铜钱,重量在八磅以上。吊在腰带上的小袋子里,能装上几百个铜钱。如果要用的钱超过几吊,那运输就成了一件事情了。银锭在交易中损失巨大,使用银子的人在买卖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被欺骗。如果他用钱庄的汇票,也减少不了多少困难,因为一个地方的汇票去到另一个相距不远的地方,不是完全不被承认,就是得大打折扣,而当他最后拿着这张汇票回到原先签发它的那个钱庄时,又得预先考虑到在兑付多少现钱这个问题上,将会发生一场与这个钱庄的黑心人之间的争斗。令人奇怪的是,在这种死气沉沉的无能的情况之下,中国人竟然还能做买卖;而据我们日常所见,他们对这些恼人的钱币业已习以为常,带着也不嫌重,只有外国人叫苦不迭。
  一个途经中国村庄的旅行者,经常会看到一只伸开四蹄躺倒在地的驴子,有一根结实的绳子绕过驴脖子,把它挂在一个木桩上。但是,驴不是调整自己的身子去适应缰绳的长短,而是不时地把绳子绕到最短限度,驴头倾斜四十五度,它那扯着脖子的样子,似乎颈部脊椎骨有脱臼的危险。我们感到奇怪,它为何不折断自己的脖子,更不明白,它这样做图的是什么乐。没有一头西方的驴会那样做。读者在看了我们这些不恰当的阐述之后就会记住:中华民族虽然处于一种半扼杀的状态,看来却还很舒服,这只能说明中国人关于舒适方便的标准,与我们所习惯的标准有极大不同,这就是我们的起始的前提。中国人已经学会了适应自己的环境。对于碰到的种种不方便,他用典型的耐心加以承受,深知这些不方便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人完全熟悉中国人和中国方式,尤其熟悉我们的注意为恰好触及的那些方面,却时常断言说中国人尚未开化。这个肤浅而错误的判断,是出于对文明和舒适的毫无条理的混乱思想。在考虑中国的现状(与三个世纪之前毫无二致)时,应该认真观察我们自己所经历的种种变化,这是我们进行公正比较的必由之路。我们不能认为弥尔顿、莎士比亚和伊丽莎白的英国是未开化的国家,但是,对于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来说,那个时代的英国也肯定是不堪忍受的。
  在此,去提及过去的三个世纪之中让大不列颠群岛发生惊人变化的各种复杂的原因,纯属多余。然而,最近五十年来在舒适方便的标准上发生的彻底革命,却更为奇妙。如果我们被迫回到我们曾祖父和祖父的粗野方式,我们也许会怀疑这样的生活是否还值得过下去。时代发生了变化,我们随时代而变化。与此对照,在中国,时代未曾变化,人们也没有变化。因此,如今的舒适与方便的标准,与几个世纪以来的完全相同。当新的情况出现,这些标准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调整。然而,我们期待也罢,渴求也罢,这些标准将不会是我们目前所习惯的标准。
  中国人的素质
  第十六章  生命活力
  生命的活力构成了中国人其他特点的重要背景,这本身就值得人们思考。我们可以思考以下四个方面:中华民族的再生能力、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长寿以及康复能力。
  旅行者从中国人生活中得到的第一印象,便是人口过剩。中国似乎到处都挤满了人。之所以看上去如此,是因为本来就是这样。日本也显得人口众多,但显而易见,日本的人口密度无法与中国相比。在人口的相对密度和绝对密度方面,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更像印度。但印度的民族和语言众多而繁杂,而中国的民族,除了一些无甚影响的民族之外,只有一个汉族。我们足迹所至这个辽阔帝国的任何地方,无不处处证实着人口过剩这个第一印象。人口确实稀少的地方,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也总能找到易于解释的理由。太平天国可怕的袭击,紧接着是回族的小规模暴乱,然后又是1877一1878年那场无与伦比的覆盖五个省份的大饥荒,可能使中国总人口减少了好几百万。战争的创伤看来不可能像西方那样快地修复,因为中国人很不情愿离开家乡去新的地方。然而,不难看到,不管破坏力有多大,总比不过修复能力。我们认为,只要有几十年的太平和丰收,中国几乎任何一个地方就都能从本世纪一连串的灾难之中恢复起来。而恢复的前提人人可见,不管是否愿意仔细思考,总是引人注目。中华帝国的任何地方。无论城镇乡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群群的中国儿童,正如查尔斯·兰姆'注'对那些过分骄傲的母亲颇不以为然地说的那样:“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每一条死胡同”。当今中国社会的奇迹之一,便是靠什么供给这么多小孩子衣食,我们必须记住不少孩子“衣食”无着;换言之,极端的贫困并没有明显地减少中国的人口。
  唯一足以持久而有效地阻止中国人口增长的,是沉溺于鸦片,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同战争、饥荒、瘟疫一样能带来死亡的敌人。我们完全不必为了接受中国人繁殖能力很强这样一个重要观点而去假定中国的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别的国家,即使按最低估计两亿五千万人口来算,繁殖能力很强这个观点也可以成立,因为问题不仅在于人数,而在于增长率。由于没有可靠的统计,我们只能满足于靠大致估算得出的结论;不过,幸运的是,这样算来也几乎不可能出错。中国人年龄很小时就结了婚,除了爱钱之外,传宗接代的愿望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主导思想。
  与中国人口处于任何情况下都明显增长相对照的,是法国的人口。在欧洲,法国的增长率最低,最新的报告表明,法国人口数量正在下降。这些事实引发人们对这个伟大国家未来的极大忧虑。而中国人,没有更多迹象表明其人种要比盎格鲁一撒克逊人退化。记载中上帝给人类最早的命令是要人类“生养众多,在地上昌盛繁茂”'注'。正如一位富有学识的教授曾经说过的那样,这个命令“人们眼从了,这是人们唯一眼从的上帝的命令”,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地道。
  正如我们曾经说过的那样,中华帝国无论从经度或纬度而言都是地域广袤,几乎拥有所有的各种土壤、气候和物产。至此,我们看到,中国人在副热带和副极带以及两者之间的地域,都同样昌盛繁茂。我们看到,各个地域之间的差别,完全取决于这个地域本身的特点,取决于它养活人口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人们的适应能力。出自广东、福建两省小地方的中国移民;无论移居何地,印度、缅甸、暹罗、东印度群岛、太平洋诸岛、澳大利西亚'注'、墨西哥、美国、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洲,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从没听说过他们不能很好地、迅速地适应环境。我们反而听到他们适应得十分迅速而完美,他们远比当地人勤劳和节俭,他们的团结和凝聚非同一般,以至于当地民族为了安全起见,必须要“中国人滚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不再大规模地移居海外,这对于其他民族的心情平和而言,肯定是莫大的幸运。如果东亚现在全是不可征眼的人,渴望着把自己的能量发散到这个星球的其他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