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权衡了一下,利弊得失,李晓还是没有下这个冒险决定,转而令神保军退出战场。

几乎在同时之间,上杉军与武田军两方很有默契地吹响了退兵的法螺号。

双方罢战,这一结果,令本以为会有一场血战的两军将士,皆松了一口气。

并非每个人都是舍生忘死的,能避免与强敌交手,保存自己的性命,肯定是第一位的选择。而李晓上杉谦信两人真的在此爆发激战,肯定是一场不逊色于川中岛之血战。

到时在场即使获胜的一方,亦能有多少能活下来。

在没有必胜把握下,避免与对方决战,两军总大将不约而同的做出了这个选择。

法螺号响起之后,上杉武田两军没有再交手,各自返回自己的阵营。

随即双方在间隔不足一日里半的距离上,各自修筑阵地,营帐,防马栅,并挖掘壕沟,摆出一副就驻守在此安家的姿态。

一时两军之间,彼此既无战胜对方之把握,亦无退兵之念头,于是就这样摆开架势,彼此对峙下来。

谁也不知,这场对峙需耗时多久,但是两军就这么僵持住了。

就在李晓与上杉谦信各率大军对峙于越中时。

天下和关东却发生了大的动荡。

在永禄十二年中,织田家继去年上洛成功之后,在今年之中则篡取了更大的权势。

首先是年初之时,信长击败了三好三人众,阻止了其意图在京都的复辟。

之后天下第一商业都市,堺町放弃了自治权。

一直控制堺町的会合众在信长的压迫之下,正式向织田家表示降伏。

信长随即命佑笔松井友闲作为堺町奉行,掌管堺町。

堺町到手,等于天下最大的铁炮产地以及经济中心,被织田信长掌握入手中。

在掌握堺町之后,信长又将手伸进了京都。

三好三人众退却之后,信长又以加强京都戒备之名义,从足利义昭手中接管过京都的军政大权。

信长此举等于将日本天皇,将军的治下之都,控制在自己手中。

并且织田信长还向足利义昭发出带着限制令。

一共九则,两天后又追加七则,其内容都是对足利义昭的将军权限进行限制,形式上等于剥夺了他幕府将军的所有权力。

而没有兵权在手的足利义昭,不得不含辱接受了信长对他的发号施令。

信长上洛成功仅仅三个月,义昭正式从幕府将军的地位,变成了一个象征,实际作用就是织田信长手中的一个橡皮图章。

将近畿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后,信长又将目光放向了伊势。

永禄十二年二月,北伊势四十八家豪族降伏,信长集结四万大军出兵高岗城。

神户家降伏,信长三子三七丸继承神户家名迹。

而就在李晓与上杉谦信对峙于越中之时。

信长集结于八万军势,开始猛攻南伊势的北田家,开始进行他伊势统一的大业。

而在关东。

武田信玄第二次出阵骏河,直接攻入北条家的领地伊豆国,隐然威胁到小田原城。

北条氏康不能容忍,武田军在领内的大肆攻击,率军从小田原出阵,迎击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闻之北条氏康亲自领军,亦摆开了阵势,作出了与北条家决战的姿态。

不过在众人期待的这场相模雄狮与甲斐之虎的对决最终没有进行。

六月。

武田军位于伊豆的本阵,突然遭遇台风袭击。

武田军的宿地一夜之间成为泽国,而辎重马匹武器被洪水冲走大半。

对于犹如神助一般的台风,接到消息后的北条氏康精神振奋,立即率军攻击被台风击溃的武田军。

对此天灾,武田信玄只能自叹了一番武运不济之后,下令从伊豆国退兵返回甲斐。

永禄十二年八月。

在李晓与上杉谦信对峙于越中的第二个月,武田信玄第三次从甲斐出阵。

这一次武田信玄并没有走前两次出阵骏河的路线。

第一次信玄是走甲骏往返的,直接攻略骏河国。

第二次信玄则是走富士山山道,沿骏河边境,绕过北条军骏河的防守,攻入其本领伊豆国。

而第三次信玄率领二万甲信大军,从甲斐攻入了东面的武藏国。

正如武田信玄所言,从甲斐出击,武藏,相模,伊豆,骏河,远江北条家所控制的五国皆在信玄的攻击范围之内。

若是信玄采取守势,则是很容易形成五国包夹武田家的局面。

相反若是进攻,则北条家五国的防守,将无法有所侧重,而更容易被信玄击破。

而武田信玄一生八十余战,除了三战是被迫防守之外,都是由他来攻略他人的。

武田信玄两万大军进入武藏之后,避开坚城不攻,而一路之上大肆劫掠,并义务给与北条家领地内的百姓,进行无偿拆迁的帮助。

北条家众豪族畏惧于信玄的兵锋,没有一人敢于出城于信玄野战。

武田家轻松横扫武藏国,席卷而过。

永禄十二年,九月,武田家两万大军直接从武藏攻入相模,直逼北条家的小田原城。

风闻武田信玄出阵关东的消息,与武田家同盟的关东大名家里见家,佐竹家,纷纷出兵攻入北条家,呼应武田信玄的出阵的声势。

这一幕重现当初上杉谦信率十万关东联军,出阵小田原之气象。

而面对武田信玄攻入相模,这一次北条氏康颇有位无可奈何之感。

尽管事先有了准备,武田军之迅猛攻势,仍是令北条氏康措手不及。

上一次武田家席卷伊豆国一空,北条家不得不从小田原驻兵到伊豆国,加强当地防守,而使得小田原城更加空虚。

而这一次武田信玄不走伊豆国,而从武藏攻入相模,顿时令北条氏康顾此失彼。

面对兵临城下的武田家大军,北条氏康空有数万大军在外,却仍被武田信玄轻而易举地攻到了本城之下。

北条氏康亦只能感叹信玄之战略运用,确实天下无人能及。

北条氏康眼下唯一能做得就是,凭着小田原这座坚城固守,希望凭城防击退武田军,并等到骏河远江武藏的大军回援相模。

永禄十二年,九月。

李晓与上杉谦信在越中的对峙,进入了第三个月。

三个月间,除了两家的忍者众,加藤段藏的轩辕众与横谷幸重的吾妻众暗斗个不停之外。

两军大体而论相安无事,除了小规模冲突,没有大的战事。

时间就如此在两军对耗之中,一天一天的消逝。

但是如此正是上杉谦信所要之结果,上杉谦信本人在此坐镇,应对李晓大军,但是却将攻略椎名家的任务,交给了山浦国清,甘粕景持二人负责。

这二人以越后军一万三千军势继续猛攻椎名家,将松仓城支城一一攻略而过。

到了九月时,椎名家最后一座支城水尾城被上杉军攻陷,至此椎名家的松仓城支城网彻底沦陷。

椎名家仅剩下松仓城一座孤城。

在此之下,上杉军进行分兵,山浦国清继续率领七千军势围攻松仓城,而上杉四天王之一的甘粕景持,则率领其余六千军势,赶赴前方与上杉谦信会合。

上杉谦信会合了甘粕景持军之后,兵力达到一万三千人,在数量上压倒了李晓的武田军。

得到援军的支援之后,上杉谦信立即放弃了静待的守势,开始向李晓的武田军阵地发动进攻。

第三百三十六章对峙

第三百三十六章对峙,到网址

 第三百三十七章 血战

第三百三十七章血战

越中。//

大雨刚刚止歇,本是乌云密布的天边,亮了半边。

黄泥混着的浊流沿着泥泞的坡度,唰唰而下,瞬间形成了一道道溪流。



随着浊流的卷动,山坡下不时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不用猜想,这又是尸体从山坡上顺着水流坠落山下的声音。

在山坡的某个角落,十几具尸体以各种姿态堆积在一起。

由于大雨冲刷,又浸泡了段时日,所以尸体闻起来已经发出一股恶臭。

不久之后,十几名杂兵打扮的人,各自推着一辆驮车,来到这里。

而两名戴着阵笠的足轻,则手持长枪在旁押后。

为了抵抗这股尸臭,这些杂兵面前皆用布将口鼻唔得紧紧的。

这些人放下驮车之后,随即就两人服侍一个,搬运着尸体,将之放上驮车。

他们优先搬运是穿着黑甲的尸体,而这时一名杂兵含糊不清地喊道:“是不是连武田军的人,也要搬上车。”

持枪伫立一旁的足轻,亦对这恶臭厌恶不已,不耐烦地言道:“混账,刚才御馆大人不是说了,不论是本家武士还是敌军之人,一律予以安葬。”

“喔,可是车子不够。”

“那能搬多少就搬多少。”

“是。”

足轻看着堆叠在驮车上的尸体,不由长叹一声,随即又扬起头看向半山上武田军的城砦。

山坡之上,武田军的城砦已被越后军攻破。

在城砦下方沟掘,被雨水灌满,每间隔一段沟掘的上方都漂浮着一两具尸体。

城砦的木制的曲轮之上,好似箭靶一般,密布着箭羽,以及铁炮射击过后的孔洞,箭橹歪歪斜斜地半倚在一边,同样数具尸体伸出在外。

而战事最激烈的城砦大门处,木制大门早已被攻城时的火攻烧成焦炭。

而大门堆积着二十多具尸体,武田越后两军将士尸体横七竖八地交叠在一起。

眼见争夺一个城砦就付出了如此代价,这名足轻面部不禁一阵抽搐。

“快些吧,起码还有上百具尸体,要搬运呢?”

足轻出声催促言道。

眼下越中,武田军与上杉军的会战已拖延至九月底。

待上杉谦信会合了甘粕景持的援军之后,兵力已经在武田军之上。

于是上杉军当即向对峙中的武田军发动攻势。

而在武田军一方,亦没有闲着。

自从对阵之日以来,李晓的武田军似乎只做着一件事,就是挖壕沟,修城砦。

于是越后军将士,每日还未晨起时,就可以听见对面山头的乒乒乓乓地敲打声。

原来武田军,早已经起床,并似土拨鼠一般开始忙碌了。

武田军到处在阵地四面,挖壕沟,修城砦。

而且武田军并非是一天两天的干,而是起早贪黑,持续作业,大有一股在此地盖出数座新城的气势。

越后军对武田军这不进攻,转而是修筑工事的战法,感到十分诧异,在战国之中,没听说哪一国大名,有用此战术的。

而越后军待武田军修筑工事报给上杉谦信之时,对方沉思了一阵,却没有说什么。

上杉军也就放任武田军如此下去,也不对对方修筑工事,进行袭扰。

事实上亦无法袭扰,武田军在得到马场昌房,以及本愿寺的援军后,总军势已经达到九千人。

于是经过近三个月的时间,当甘粕景持的援军到达之后。

准备进攻的上杉军这才发现,武田军本阵,以及各备队的所在区域上,一共被他们修筑起十二座临时的城砦。

将四面修筑得犹如铁桶一般。

并且武田军还没有停下,他们的工程还在延续,战线继续向四面延伸,三座未修筑好的城砦,还在继续搭盖之中。

对此情景,上杉军武士足轻至上而下,一副十分无语的样子。

所以上杉军最初的攻势,尽管占据了兵力的优势,但是一时之间,就陷入了苦战。

武田军的城砦由战力相对较弱的飞驒,越中豪族入城屯守,而李晓的三大备队,作为机动游走的兵力,以为相互支援。

并且武田军城砦修筑十分有技巧,彼此之间相互呼应。

攻击一个城砦必然会遭到其他城砦的侧击,使得越后军往往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