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史并不如烟-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龙仙最终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跑了没多远,他就被白孝德追上了。白孝德一矛刺出,刘龙仙应声落马,再一刀,白孝德已经将刘龙仙的首级抓在手中。

抓着刘龙仙的首级,白孝德大摇大摆回到河阳城中,河阳城中一片欢腾,河阳城外则是一片死寂。白孝德为李光弼赢了一个开门红。首战受挫,史思明没有放在心上,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在乎一时之得失,一切还得从长计议。

深谙军事的史思明知道,攻城不如攻心,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攻下城池,那么就应该从敌人的心理上做文章,只要让敌人产生惧怕的心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史思明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法宝——一千匹骏马。邓小平说,科技就是生产力。在冷兵器时代,骏马就是战斗力。为了展示军威,史思明让这一千匹骏马当起了模特,每天拉到黄河南岸的沙洲上轮流洗澡,为的就是让河阳城内由此产生恐惧的心理:看,人家那么多骏马,战斗力一定很强。史思明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很多事并不是天遂人愿,往往是种个龙蛋收个跳蚤。李光弼非但没有产生恐惧心理,他居然异想天开,想据为己有。李光弼命令在全军上下搜罗母马,这一搜罗便搜罗到五百匹母马和一大批小马。李光弼把母马和小马一分为二,小马统统拴在城中,母马统统赶到黄河北岸。不一会儿工夫,效果出来了。城中的小马嘶叫不停,黄河北岸的母马也嘶叫不停,黄河南岸的一千匹骏马也跟着嘶叫不停。不知哪匹骏马带了头,黄河南岸的一千匹骏马嘶叫着渡过黄河跑到了北岸,早有准备的李光弼微微一笑:“走,都赶回河阳城!”一千匹骏马就这样改姓李了!消息传到史思明那里,史思明差点没吐血,这个李光弼,招数真够损的。史思明决定报复,他要烧掉河阳城外的浮桥,困死河阳城。家大业大的史思明组织了一支庞大舰队。舰队由两部分组成,打头的是火船,殿后的是战船,火船的功能是烧断浮桥,战船的功能是登岸进攻。史思明以为这一回李光弼无法招架,没想到,李光弼还是有招。李光弼早料到史思明会打浮桥的主意,他早早准备了数百根结实的竹竿,竹竿的根部插入巨木里固定,竹竿的头部则安上了不怕火烧的钢叉。当史思明的火船接近浮桥时,竹竿便派上了用场,一下顶住了火船,火船前进不得,不一会儿的工夫,自己把自己烧成了一堆灰。火船的下场如此惨烈,战船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战船先被竹竿上的钢叉叉住动弹不得,然后李光弼的士兵又把太原城使用过的巨砲派上了用场,几个巨石下去,战船全沉了。忙活了半天,河阳城外的浮桥依然醒目地跨在黄河上,而史思明的火船烧成了灰,战船沉了底。史思明又挨了李光弼一闷棍。史思明依旧不气馁,既然河阳浮桥烧不掉,那就直接断李光弼的粮道,粮道一断,李光弼照样玩完。

史思明设想得确实不错,但很可惜,他想到了,李光弼也想到了,而且比他多想一步。史思明和李光弼,就如同《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和诸葛亮,无论史思明动什么心思,李光弼都比他多想一步,高那么一点点。

预料到史思明要断自己的粮道,李光弼亲自率军进驻野水渡(河南孟津北黄河渡口),进行戒备。夜幕徐徐降临,部将们以为李光弼将夜宿野水渡,不料,李光弼又引军返回河阳,只命令部将雍希颢率领一千士兵留守营寨。

李光弼交代雍希颢说:“叛军中,高庭晖、李日越、喻文景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史思明一定会派他们其中一个今晚来抓我。我暂且离去,你留在这,如果叛军来了,不用跟他们打,如果他们投降,你就把他们一起带回来。”

听着李光弼的话,诸将面面相觑,大帅这是在说什么,说醉话?还是说梦话?他怎么知道叛军会来,而且有可能投降?诸将听不懂李光弼这番话,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史思明,李光弼不然,他跟史思明交战多次,史思明在他面前已经是一个透明人。史思明与李光弼,就如同武侠小说里对决于名山之巅的两大高手,两人的秉性以及招数彼此都很熟悉,就看谁的反应快一点,谁想得更周全一点。就在李光弼说“梦话”的同时,老对手史思明正在部署。史思明对李日越说:“李光弼凭借坚城守城是一个高手,但野战是个外行,今天他碰巧在野水渡,活该他被我捉。你带五百铁骑半夜去把他抓过来,如果抓不到,你就别回来了!”

从史思明这番话看,野战可能是李光弼一个软肋,不然,李光弼也不用连夜返回河阳,完全可以休息一夜,第二天一早再走。而李光弼偏偏连夜返城,说明他知道自己的软肋,他要扬长避短。

李光弼比史思明高明的是,他知道自己的软肋,同时他也知道史思明知道自己的软肋,后者,为李光弼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差。奉命夜袭的李日越率领五百骑兵于凌晨时分抵达李光弼的营寨外,这时他看到了令他十分惊诧的一幕:唐军守将跟士兵都躲在壕沟后面休息,看到叛军便开始吹口哨,大声喊叫。怎么回事?唐军居然早有准备!史思明不是说李光弼是个野战棒槌吗?怎么会早有准备?李日越意识到突袭计划泡汤了,他壮着胆子问:“司空大人(李光弼)在吗?”

雍希颢答:“昨晚就走了!”

李日越再问:“你们有多少人啊?”

雍希颢答:“一千!”

李日越问:“谁是主将?”

雍希颢答:“雍希颢!”

搞笑的问答结束后,李日越琢磨了半天,然后对部下说道:“这次让李光弼跑了,就算勉强进攻,也只能抓雍希颢充数,这样回去我就死定了,不如就此投降!”李日越真的就这么投降了!李日越投降后,被李光弼引为心腹,不久,高庭晖也投降了。诸将彻底服了,恭维李光弼说:“大人收服这两员猛将也太容易了吧!”李光弼来了兴致,娓娓道来:“这是人之常情。史思明常抱怨不能跟我野战,这次听说我去了野水渡,便以为机会来了,一定能把我生擒。李日越没能完成任务,自然不敢回去复命,只能投降。高庭晖呢,才能在李日越之上,听说李日越受我重用,他自然就动了心思,一切就这么简单!”

数次受挫,史思明贼心不死,他又一次卷土重来,扑到河阳城下。这一次他重点进攻的是河阳南城,负责镇守南城的是郑陈节度使李抱玉。此前,李抱玉与李光弼有一个君子之约。李光弼对李抱玉说:“将军能为我坚守南城两天吗?”李抱玉问道:“两天以后呢?”李光弼说:“两天后如果救兵不到,你可以弃城而去。”李抱玉点点头,就这么定了。史思明率军连续攻打了两天,南城岌岌可危,即将陷落。这时李抱玉派人给史思明传话说:“别打了,我的粮已经尽了,明天一早投降!”南下以来,史思明接受的投降不在少数,史思明以为这一次也不例外。第二天一早,史思明来到河阳南城下,李抱玉正站在城楼上。李抱玉“羞涩”地一笑:“抱歉,我改主意了,咱们接着打吧!”太不讲信用了!恼怒的史思明立即挥军攻打,这时他发现,一夜之间,李抱玉已经把河阳南城加固了,比以前更加难打。正在史思明想持之以恒继续攻打时,攻城大军后面乱了,李抱玉不知什么时候居然埋伏了一支奇兵!两支唐军里应外合,史思明又吃了一个大亏,南城没法打了,只能仓促退出战场。几天后,史思明的部队又来了,这次打头阵的是“宰相”周挚,他选择的主攻方向是河阳中城。

河阳中城由李光弼亲自防守,李光弼给中城构建了一个立体化防守体系,在营垒的外边设有栅栏,在栅栏的外边挖有壕沟。壕沟的尺寸很惊人,宽两丈,深两丈,人如果掉进去,百分之百爬不出来。

周挚的进攻很快开始了,李光弼命令荔非元礼(接替李嗣业出任北庭节度使那位)率军进驻到中城外的羊马城准备迎击。羊马城是一种相对简易的营寨,营墙高度仅仅到普通人的肩膀,这种城的设置相当于给大营再增加一道防线。

荔非元礼出兵后,李光弼登上中城东北角,在那里他竖起了他的指挥旗——一面醒目的小红旗。李光弼放眼望去,战场一切尽收眼底,这时周挚已经挥军攻了上来。

周挚的攻打非常霸道,他率领士兵采用向前逐步平推的方式,在他们的身后,跟着的是各种各样的攻城工具。周挚在前面带队,史思明则在后面压阵,在他们的联合指挥下,壕沟被填平了,叛军从三个方向,兵分八路向中城挺进。栅栏被一个个砍倒,叛军已经无限接近羊马城。李光弼急了,这个荔非元礼,怎么眼睁睁看着叛军填沟、砍栅栏却无动于衷呢?李光弼连忙派人去责问荔非元礼:“你眼看着叛军填壕沟、砍栅栏,却无动于衷,为什么呢?”荔非元礼反问道:“司空大人究竟是想守呢,还是想战?”李光弼回应道:“当然想战!”荔非元礼一下乐了:“既然想战,那么叛军替我们填壕沟砍栅栏,为什么要阻拦呢?”李光弼沉思了片刻:“不错,我没想到这一点,他比我强,好好干吧!”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叛军刚刚砍完最后一根栅栏,荔非元礼率领敢死部队从羊马城冲了出去,叛军猝不及防,一下子被冲退了数百步。连退数百步后,叛军扎好了阵脚,再也不退了。荔非元礼眼角迅速扫过叛军营阵,发现叛军阵势已经严密,如果强行进攻,损失的将是自己。荔非元礼冲敢死队员使了一个眼色,撤!荔非元礼又撤回了羊马城,叛军见状,再次逼了上来。李光弼在高处看得一清二楚,荔非元礼居然临阵退却,把他叫来,斩了!令李光弼没想到的是,荔非元礼居然没搭理他,只扔下了冷冰冰的一句话:“战事正急,叫我干什么,没空!”

传令兵被荔非元礼噎了回去,荔非元礼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这时,他对左右说:“大帅此时叫我去,是想斩我,我才不去呢,战死沙场还能青史留名,被他无缘无故斩了什么都留不下!”

要死也死在沙场上!在羊马城据守许久之后,荔非元礼重新吹响进攻的号角,这时叛军士气已经被久攻不下的羊马城耗掉了,正好给了荔非元礼进攻的机会。荔非元礼一阵猛攻,史思明的叛军再次溃退。南城、中城都失败了,仗还能打吗?还能打!史思明的宰相周挚依然不死心,他又引兵到了河阳北城。身在高处的李光弼看得一清二楚,他不敢怠慢,马上带领部将到了北城。站在北城的城墙上一看,李光弼有了信心:叛军兵虽然多,但吵吵嚷嚷,军容不整,不足为虑,最迟到中午,我肯定带领你们打败叛军。这一次李光弼说大话了。中午到了,叛军依旧在北城外折腾。李光弼召集部将问道:“依照上午的经验,叛军哪个方向最强?”众人说:“西北角!”李光弼马上点将:“郝廷玉,你去,需要多少兵马?”“五百骑兵!”郝廷玉说道。“三百!就这么多!”李光弼斩钉截铁地说道。李光弼接着问道:“还有哪里强?”东南角!“论惟贞你去,你需要多少兵马?”

“三百铁骑!”

“二百!”

李光弼并不是没有兵,他是故意的。深谙兵法的他故意不给将领足够的兵马,为的是激发他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行军打仗就是这样,兵力永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