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杀-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牧野怒气未消,气哼哼地说:“迟书记之所以发那么大的火,不完全是因为那篇稿件没有及时刊发,而是我们对生命之神的怀疑态度。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再也不许议论生命之神。另外,这件事姚小琪必须深刻反省自己,写出检查!”
  姚小琪低着头,没有辩解什么。斯琴看到她窘迫的样子,嘴角边情不自禁泛起一丝得意的笑。
  曾牧野决定,斯琴那篇稿件以最快的速度发,明天见报,尽可能挽回影响,让迟书记满意。原计划放在二版,现在看来放二版不够突出,提到一版去,再加个编者按,以示重视,标题字号大些,尽可能处理得醒目。
  第二天,吹捧枫叶集团的大块文章就在报纸上刊出了。
  第三章旧怨
  1
  姚小琪和斯琴原本没什么过节。斯琴是老资格的部主任,而姚小琪只是刚参加工作两三年的助理编辑,两人无论年龄、资历还是地位都相差悬殊,斯琴根本不把姚小琪视为自己的对手,而姚小琪对斯琴也很尊重,俩人虽然没有什么交情,却一直相安无事。
  但枫树坪事件发生后,这种格局发生了变化。
  去年夏末初秋时节,斯琴受山南县教育局长王伟良之邀,去采访危旧校舍改造情况。山南是枫城辖区内的一个偏远县份,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不少中小学校舍残破不堪,老师学生家长对此忧心忡忡,担心破旧的房屋有朝一日突然倒塌,酿成灾难。教育局几任领导一直想改变这种现状,无奈兜里没钱,愿望迟迟难以实现,这个问题成了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后来王伟良出任县教育局长,东奔西走四处游说,通过老乡关系从省里要来一笔专款,同时又发起“爱心工程”,让枫城百姓捐款,筹集了一笔赞助,轰轰烈烈地开展校舍改造,发誓要消灭危旧校舍。山南上下为之欢欣鼓舞。不久山南传出消息,说危旧校舍已彻底消灭,王局长专门把斯琴请过去,请她报道校舍改造后的喜人景象。
  来到山南县,王伟良在当地有名的餐馆摆了一桌酒席,山珍名酒,卡拉OK,盛情招待,很上档次。席间他慷慨激昂地叙说自己如何千辛万苦筹措资金,校舍改造前孩子们如何水深火热,校舍改造后他们又是如何欢天喜地。王伟良口才极佳,绘声绘色讲得非常生动,说到动情处竟泪光闪闪,极富感染力。斯琴已经四十多岁,十几年的新闻生涯,接触过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一般情况下她都能保持冷静,不容易被打动,听了王局长的叙说,竟也激情奔涌,热血澎湃,对王局长深为折服。她当即决定写一篇长篇通讯,进行深度报道。
  按通常的采访规则,采写这样的长篇通讯,必须进行深入采访,除了听王局长的介绍,还应该到乡下实地考察核实,看一看改造后的校舍是什么样子,听一听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反映,一方面确保报道真实,同时也多掌握一些鲜活的细节,便于描写生动。但王伟良很会劝酒,那天晚上她喝多了,直到第二天脑袋还天旋地转。山南交通不便,好些乡村道路坑洼不平,有的甚至不通公路,如果勉强下乡,肠胃很可能被颠得翻江倒海。斯琴只得打消下乡的念头,在城关转了一圈就返回枫城。王伟良派了一辆专车送她,送给她两大箱山南特产,还有一条金项链,让她满载而归。
  虽然采访不深入,但王局长为她精心准备了一套资料。既有校舍改造的总体情况,也有典型事例,特别是有不少精彩细节,以及校舍改造后旧貌换新颜的照片,当然少不了王伟良自己的个人事迹。这些材料非常丰富,可以说斯琴想要的基本上都有了,有些事例甚至比她原先设想的还要生动。加上王伟良声情并茂的叙述,素材确实充足,写稿不成问题。
  回到枫城,醉意清醒之后,斯琴根据这些资料很快整理了一篇五千多字的长篇通讯,取名为《山南的春天》,配了几幅醒目的图片。从这些图片看,改造后的校舍确实整洁美观,令人眼睛一亮,也让人无可怀疑文章的真实性。曾牧野看了文章,觉得写得很好,是枫城日报近年少有的好作品,他亲自拍板,发在头版显著位置。
  文章见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对王伟良好评如潮,甚至迟翰章在几次会上也说起他的事迹。当时正赶上干部调整,市教育局正好有个副局长位置空缺,王伟良就被提拔到市教育局任副局长,从正科跃上副处,实现了人生的一次大飞跃。他没有忘记斯琴的功劳,上任没几天就在枫叶美食城宴请斯琴,还送了她一套名贵套装。
  谁也没想到,《山南的春天》刊发后不久,姚小琪忽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声音很神秘,说山南县石林乡枫树坪小学教室因年久失修突然倒塌,造成两名学生死亡,十多名学生受伤。这一消息令姚小琪感到震惊,按斯琴的说法,山南县已全面消灭危旧校舍,怎么还会发生教室倒塌?这个消息究竟可不可靠?她把情况向姜沙白做了汇报。
  姜沙白也感到蹊跷,山南的危旧校舍改造是个老大难问题,县里几任局长都没解决,王伟良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给解决了,而且是全面消灭,这太神奇,神奇得令人生疑。他怀疑这里有注水行为,认为山南的校舍改造状况值得认真查访。
  姚小琪提出把调查的任务交给她,姜沙白同意了,但他不放心,因为山南是偏远县份,石林乡更是偏僻,而枫树坪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个山村。路途那么远,他怕姚小琪一个人去不安全,就派陶永一起去。
  姚小琪来到报社后,陶永带了她一段时间,两人同在一间办公室,又是师徒关系,平时接触较多。日久生情,两人彼此都有些好感,但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陶永很希望有机会单独跟姚小琪一起外出,一听姜沙白派他去山南,心里美滋滋的,稍稍做些准备就和姚小琪出发了。
  为了保密,了解真实情况,他们不像以往采访那样,先给县里、乡里打电话,由他们接待、陪同,而是乔装打扮,装成旅游者,带上一些食品和必备用具,悄悄前往。除了姜沙白,报社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行踪。
  俩人先乘长途车来到山南县城,然后改乘班车到石林乡。在那里一打听,枫树坪原来是石林乡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离乡政府有二十多里远,至今不通公路,必须步行翻越两座大山方能到达。俩人没有犹豫,问清方向就向山里挺进。
  正值秋天,天蓝湛湛的仿佛洗过一般,空气极为清新。登上山岗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枫树,叶子红的红黄的黄,晶莹透亮,五彩斑斓,像火在燃烧。这是城市里看不到的景色,俩人贪婪地欣赏着,一路上都很兴奋。走山路走不了多久便浑身发热,姚小琪脱掉外衣,只穿一件贴身的小汗衫,身材曲线毕露,与周围美丽的山野风光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奇特的画面。陶永原本走在前面,后来换到后面,只为了一边走能够一边欣赏她。
  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来到枫树坪。这里大约只有百十户人家,住得也比较分散。在一个相对平坦开阔的山凹下,有一排破旧的小屋,里面传来琅琅读书声,那便是枫树坪小学。走近一看,果然有两间教室已经倒塌,地上到处是废砖乱石,泥土中隐约可见被塌墙砸坏的课桌椅,甚至还可看见一只小孩的鞋子。毫无疑问,陌生人提供的情况是真实的。姚小琪拿出相机,以很快的速度拍下这些镜头。
  刚收起相机,有个男子来到他们身边,问他们是不是记者。他们不想过早暴露身份,就说自己是来旅游的。那男子打量着他们,狡黠地说:“我注意你们已经很久了,你们不像旅游者,旅游者不会对破房子感兴趣。”姚小琪感觉他的声音很熟,像是打电话的那个人,一问,原来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姓李,那天的神秘电话就是他打的。
  李校长领他们来到一间简陋的小屋,热情地沏茶让座,一边介绍有关情况。原来,枫树坪是个很穷的山村,学校从来没有真正的教室,孩子们上课的地方其实是村里的几间仓库,房屋破损不堪,刮风时门窗和墙都会透风,下雨时房顶会嘀嘀嗒嗒漏水。学校多次给县教育局和乡政府写信,反映这里的困难,请求建一栋真正的学校,让孩子们安心上学。但信件寄出后全都石沉大海。直到王伟良局长上任后,提出消灭危旧校舍,把枫树坪小学也列入改造范围,他们才喜出望外,以为多年的夙愿有望实现。不久教育局果然拨下一笔款,由村里负责施工。但他们很快发现,校舍改造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彻底,相反进行得极为简单,只是把墙表面粉刷一番,个别破损严重的门窗稍作修补,真正影响安全的墙体没有加固,屋顶腐朽的房梁也没有更换,所谓的改造充其量只能说是粉饰,外表好看了些,骨子里并无任何改善。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修缮得很好,真正了解房屋结构的人却明白,把破损的地方掩盖住,反倒让人对房屋的危险性失去警惕,实际上潜藏着更大的危险。李校长质问为什么不彻底改造,施工人员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没钱拿什么来改造?李校长不知道上面究竟拨了多少钱,只好徒唤奈何。
  这天上午孩子们正在上课,天空突然电闪雷鸣,旋即就下起倾盆大雨。没多久,李校长发现墙上往下淌水,很快墙土就松了,泥土和着雨水往下流。片刻功夫,房梁就往下塌,几块瓦片掉下来砸在课桌上。李校长一看不好,大喊一声“快跑出去!”外面还下着大雨,出了教室必然被雨淋湿,孩子们有些犹豫,没有立即逃跑。正在观望之时,只听一声闷响,一垛土墙轰然倒下,房梁、屋顶也随之倒塌。李老师又喊一声“快跑!”话音未落,一根房梁砸在他脑袋上,他觉得眼前一黑,随即不省人事。不知过了多久,李校长被哭喊声惊醒,发现自己被埋在土堆里,身上压着一根沉重的房梁。雨还在下着,刚刚粉饰一新的教室已坍塌大半,有几垛尚未完全塌下来的墙也土崩瓦解,马上就要倒。几十个学生有的整个被埋在土堆里,有的被压在木头下面,门已经损坏变形,出去很困难。孩子们恐惧地哭叫着,乱着一团,拼命往门口挤。
  离学校六七十米远就是村部,正常情况下村干部应该能听到这边的呼喊。但因为下雨,雷电轰鸣,暴雨如注,雾气蒙蒙,大家都躲在室内,老师学生呼喊很久他们都没听见。后来一个逃出去的学生冒雨跑到村部,报告这一消息,人们才赶过来营救。大家七手八脚,搬开倒下的房梁,清理堵住门窗的杂物,让困在里面的孩子们逃出来。但一切都已晚了,两名学生在第一垛墙倒下时就被埋在底下,当大家扒开砖土找到他们时,他们已经死亡,另有十五名孩子程度不同地受伤。死去的两名学生,是班上学习成绩最好、表现也最优秀的学生,李校长曾希望他们小学毕业后到县一中去,将来考北大清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把他们的希望化成泡影。
  在这场暴雨中,全村只有学校发生房屋倒塌,校舍质量问题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也说明校舍改造工程根本没有消灭房屋的安全隐患。校舍改造工程是由村支书负责实施的,村里向乡里汇报时,对工程质量问题只字未提,却把事故归结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