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竞芳菲-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着这层缘故,陆寒与芳菲特意将王荃留在家里用了一顿便饭。芳菲虽然没有出席相陪,但特意交代厨房做了一桌特别丰盛且地道的京都名菜,还开了一坛家中珍藏的好酒给二人送去。

王荃得以饱尝京城美味,而陆寒也哈哈笑道:“多亏了王贤弟,我才能解解酒馋……你嫂子平时可不让我贪杯的。”出于健康养生考虑,芳菲并不赞成陆寒嗜酒,虽然陆寒酒量甚豪,也很少有在家喝酒的机会。

他这“贤弟嫂子”称呼下来,就有些将王荃引为自家人的意思了。王荃真心仰慕这位儒雅温文的前辈,席间向他请教了一些科举八股上的问题,陆寒自然是言无不尽。

其实王荃家学渊博,其祖是儒学大家不说,父亲也是精研八股的学者。但和陆寒一席话谈下来,发觉陆寒的才学并不在父亲之下,而且谈吐风趣,讲研问题时深入浅出,隐隐自成一派。

他当年是陪祖父到过鹿城的,知道陆寒自幼就得到与祖父起名的缪天南缪大儒的赞誉,是江南闻名的才子。而陆寒科考时“小三元”的往事,以及担任鹿城府学时让鹿城府学的大批学子通过了乡试的功绩,王荃也都清清楚楚。

他不过比自己大着几岁而已……王荃以前因为家世的缘故,也是个恃才傲物的青年才俊,但在陆寒面前却恭恭敬敬的,没有一丝傲慢姿态,就是深深觉得自己远不如陆寒。

往后隔了几天,王荃再度登门,邀请陆寒参加上京备考的江南举子们举办的文会。这种文会在春闱前几个月陆陆续续都会有的,陆寒当年进京赶考的时候也参加过不少——呃,还曾因此受过无妄之灾被怀疑“买字眼”扔进大牢里去呢。

陆寒这些日子闲着也是闲着,便也不推辞,欣然应诺下来。芳菲得知以后,也觉得丈夫能在公务之外到外头走动走动也是好的。

她知道陆寒不爱到上司同僚门上走动拉关系——他本来就不是那种热衷仕途名利的人,只希望能够在其位,忠其事,做出一番成绩来罢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陆寒还真是有点小清高的。

但是全然不和人交往也不好啊。现在去参加文会倒是不错,文会这种活动清雅风致,面对的又是一些没有进入官场的,相对单纯点的举子们,陆寒应该会开心吧。

不过她还是笑着打趣陆寒说:“相公,听说那些文会都会在风月场合里举行,你是不是觉得家花不如野花香,想去看看外面的风光啊?”

“你胡说什么呀。”陆寒失笑道:“什么家花不如野花香,你说话是越来越刻薄村俗了。过来给我打屁股”

芳菲的脸略红了红,幸好二人是在内室调笑,也没人能听见。还说人家胡说呢,他说的话更讨厌

“才不要”她吐了吐舌头:“哼,相公心虚了。”

“你说谁心虚?”

陆寒挑了挑眉毛,站起来就朝芳菲大步走过去。芳菲往后一退,直退到了墙边,嘴里笑道:“相公真要打人家啊?”

“当然了相公是君子嘛,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没听过吗?”

“我还驷马难追呢……啊呀”

芳菲被陆寒打横抱了起来,一下子便扔到了床榻上。

她正被摔得晕晕乎乎的,下一刻就看到陆寒邪笑着的面孔凑到了跟前:“我的好娘子,等着被为夫打屁屁吧……”

芳菲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

“讨厌啦……”

她推搡着陆寒,陆寒才不理她的挣扎,一手按着她,另一手把床幔放了下来……。。。 



第三百零二章:冷冬

(11月29日第一更。今晚还有一更。蔷薇偶尔也是有加更的,擦汗……)



陆寒果然应王荃之邀参加了江南举子们举办的文会。举子们大多都比陆寒年长,可谁也不敢在这位年未三十而官封四品的鸿胪寺卿大人面前拿大,都是恭恭敬敬的。

陆寒的名声在朝廷里虽然毁誉参半,但在士林间还是好的。幼有才名,且有“小三元”光环护体,兼之得到缪天南等大儒的称赞,大多数学子们对陆寒都心存敬畏。

而接触之后,他们也都发现陆寒并没有一般年少得志的青年才子那种傲气。恰恰相反,只要不触及他的逆鳞,陆寒是个很好说话的人,更不爱摆架子。

这种文会,本来就是替举子们看文章改文章,传授“科场经验”的场合。有些老前辈自恃身份,不太肯细心地指导举子们,只是“高屋建瓴”地说几句,调子很高,实际效果没有。

但陆寒曾经实打实担任过鹿城学政,对于科考本来就极有研究,他为人又和气,一篇一篇地帮人看文,指出问题时都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让众学子听后有醍醐灌顶之感。

为这,陆寒极受学子们欢迎,陆陆续续又被邀请参加了几次文会。

随着上京备考人数的增加,陆寒的名望也在逐渐提升。

“相公,明儿沐休,我约了裁缝来家,给你赶做两身棉袍。”

晚饭时候,芳菲特意跟陆寒提了一嘴。

陆寒对衣裳什么的全不在意,都任由芳菲做主。“春天时不是才做了棉袍么,又做?”

“春天归春天,现在都是冬天了再说了,相公你现在常常要出去应酬,穿得太简朴,让人看了也不像话。”芳菲又说:“也不是单给你做,我也要做……今年冬天冷得特别早,这才九月底,就冷得不行了。针线房的两个绣娘和丫头们在赶下人们的冬衣呢,咱们几个的衣裳就都从外头做吧。”

陆寒本来正夹了一筷子菜想吃,听芳菲说到“冬天冷得特别早”,不知怎的触动了心事,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他也把菜搁在碗里,也不吃了,只叹息说:“这天确实冷得厉害……再这么下去,怕要……出事。”最后两个字,他压低了声音,但听在芳菲耳中依然刺耳。

出事?

芳菲一惊,忙也放下筷子,将侍立一边的丫头们赶到别处去,才开腔问道:“相公何出此言?”

陆寒依然重重叹息道:“今儿在朝上,读了北府来的急报。今年草原上早早就出现了大雪……比往年整整早了一个月啊”

芳菲心里咯噔一下,明白过来。

如果她是那等什么家国大事也不过问的温室花朵,对陆寒这句话绝不会有这么直接的反应。

但是她两世为人,又跟在陆寒身边久历官场,对于朝廷上的事情也知道个三四分。

草原大雪,这意味着什么?

胡人的牲口会被大批冻死,饿死,而没有了牲口当食物的胡人,往往会化为最可怕的侵略者,南下掠夺边民的粮食与子女……

战争,或许一触即发

若是国富民强,对战争还没这样大的恐惧,打就打了,咱大明虽说不擅攻城,却擅守城啊。只有在边关囤积足够的粮草,我拖也拖死你。

可是如今的大明,又哪里来的军费?

空荡荡的国库,穿得破破烂烂的边军,破烂失修的兵器,怎么和骁勇善战的胡人铁骑打仗……

想到这里,芳菲的心也和陆寒一样,沉甸甸的。

一旦打起仗来……京城就有危险。

大明奉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京城就设在距离边关不远的要冲之处。要是胡人铁骑冲破前头的三道防线,兵临城下,京城危矣

她忍不住抓住了陆寒的手,发现陆寒的手和自己的一样,冰冰凉凉的。

陆寒发觉自己说得太多了,没来由把妻子吓着了可不好。他勉强一笑:“事情也未必会这么糟。不管怎么说,皇上也有安排呢,还有北疆的将军们,都在戒备着。胡人一下子就是出兵,也不一定能讨得了好去。”

芳菲知道陆寒这些话却是言不由衷了,未尝不是为了宽她的心。但她也不想这种压抑的气氛继续下去,也跟着笑道:“是呢,有皇上和阁老们在,咱们也别太杞人忧天了。快吃饭吧,菜都凉了。”

饭后,两人到东屋柳儿房里看了看孩子,三胞胎也正和哥哥在一处闹着。一家人共享了一会儿天伦之乐,芳菲的情绪才渐渐好转过来。

看陆寒的表情,却是没事人一般了。芳菲知道他心中肯定还藏着许多国事烦忧,但自己也难替他分担。

次日裁缝来了,替一家人都量了身,陆寒还很有心情的替芳菲挑衣料,昨晚那场令人揪心的谈话就像是没发生过一样。柳儿几个都是小孩心性,说到做新衣裳都欢天喜地的,在偏厅里高高兴兴的追来跑去,看起来却是和乐融融的一家。

只是这高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很快就被呼啸而来的北风吹散了。

在一个特别清冷的早晨,许多京城的百姓都听到了那冲进京城的北疆急报驿队暴风骤雨般的马蹄声。

有经验的老人听着那声音,老脸一皱,嘴角立刻耷拉了下来:“天爷,胡子又来了……”

朝堂上,朱毓昇铁面凝霜。阶下文武群臣噤若寒蝉,个个一声不吭,全都垂下头来像是怕皇帝点名让自己发言似的。

朱毓昇冷笑声声。这就是前些天为了开海的事情屡屡顶撞他的“谏臣”、“忠臣”们呐

“胡人突然发难,兵临北府城下,尔等说该如何是好?”

还是一片死寂……

朱毓昇深深吸了一口气,坐回龙座上,双目射出灼人的光芒。

“你们不说,就让朕先来说吧”

所有的臣子依然俯首帖耳地站着,但都拉长了耳朵,听皇帝说话。

“一战到底”

芳菲听到陆寒转述朱毓昇在朝廷上扔出这四个字来,不由得联想起朱毓昇当时的表情……一定是恶狠狠的吧,唔。

战是肯定要战的了,而一战到底,绝不退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要守得住边关,一定要有足够的兵力,粮草,武器……

军费怎么办呢……

芳菲虽然是妇人,都替朱毓昇头痛起来。

不过她估计户部尚书的头比自己还要头痛一百倍吧。

停发官员俸禄,减少朝廷内宫支出,都只是杯水车薪吧。提前征收明年的春税,先不说收上来得花一段时间,估计最多也只能收得上二十万两银子,真是不够用的。

但皇帝一声令下,大军集结,战事已经迫在眉梢。这么短的时间,如何筹集军费?

满朝文武都在挠头抓耳……

好吧,这件事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暂时没人再盯着开海的事情来说了,更没人刻意去针对陆寒。现在的陆寒就个已经被半边缘化的人物,闲散得很,基本游离在朝廷几大势力之外。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

那就是北疆被攻陷的各府城州县逃出来的难民们,都在朝京城方向涌来。

“难民一天比一天多了啊。”

碧荷来跟芳菲报账的时候,也将现在城内外的情形跟她说了一些。

芳菲也是见过多次难民的。比如在阳城水灾、大地震,或者是鹿城颐王叛乱时,难民都不少。

但这回的北疆难民数量之多,情形之惨,还是让芳菲心下恻然。

“朝廷在城外设了棚子施粥,也让他们在城外自己搭草棚住下,好些也混进城里来了……但是这天气,唉。”

碧荷简单的几句话就让芳菲的心情陷入低谷之中。

朝廷现在处处缺钱,军费还不知道从哪里掏呢,还得施粥……怕是这粥比水也稠不到哪里去。

至于住草棚,更是让人听了害怕,今年的冬天真是冷啊,才进了十月就冷得她要穿皮袍了。住在这四面不通风的屋子里,烧着银丝炭,她都觉得脚下有点冷呢,更别提那些四处漏风的草棚了。

这一回,又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了。

“官家说让百姓去施粥了吗?”

芳菲不抱希望的一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