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圆觉经略说-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得成佛道  自然就成佛了。
  各位念佛的时候,内心有无爱憎?有爱憎。爱什么?爱阿弥陀佛,憎什么?憎妄想。唉!念佛不应该想股票,罪过!罪过!赶紧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看是不是都在爱憎之中?假如你对佛既不爱,对其他的妄想也不憎,自然清净,净土现前。
  二障永消灭  一切修行的大原则就是去除烦恼障与所知障。
  求师得正悟  然后还要求得大善知识的明师指引,明师很难找,也很难辨认,谁是我们的明师呢?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的明师,他的经教还在,学佛要以佛经为根据,直接向佛经求取正法。
  随顺菩萨愿  悟道之后,发大慈大悲菩萨之愿。
  依止大涅槃  悟道成佛以后,依止大涅槃,在哪里涅槃呢?就在世间,不垢不净,毕竟清净。不要以往成佛以后就不来了,而是‘悲不入涅槃,智不住三有’,悲智双运。
  十方诸菩萨  十方诸位大菩萨,
  皆以大悲愿  都因为本事的大悲愿力,
  示现入生死  再度来到五浊恶世众生,所有佛教的精神是积极入世救世救人的,而非消极逃避现实。
  现在修行者  佛又再三吩咐,现在修行的人,
  及末世众生  以及未来末世的众生们,
  勤断诸爱见  如何修行呢?努力勤奋去断除自己内心各种爱憎的观念,
  便归大圆觉  自然大彻大悟,回归清净圆满的大觉性。
  第六章清净慧菩萨
  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
  一切众生和诸菩萨如来所悟得的道有无差别
  成佛是什么境界
  什么是般若
  什么是涅槃
  什么是成佛最好最快的方法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这段当时印度见佛的礼仪,我们不再重覆讲了。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
  大慈大悲的世尊,你为我们大家详细分析解说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从来不曾见过,从来不曾听过。我们现在承蒙佛的循循善诱,身心舒畅,得到很大的利益。
  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
  清净慧在此提出的问题是接着弥勒菩萨的问题而来。应了中国的一句话‘打蛇随棍上’。
  清净慧菩萨很会说话,先恭维释迦牟尼佛一番,世尊啊!您了不起啊!您讲的话真是不可思议,我们从来没有听过,自从听了您的话以后,我们好舒服唷!希望您为大家再重宣‘法王圆满觉性’,还不是为我哦!是为大家以及一切众生。你看他推得多干净,他好像一点事情都没有,而且还是替您老人家将来教化众生,逼得佛非说不可。我们说句开玩笑的话,清净慧菩萨好滑头唷!他自己推得干干净净,所以叫‘清净慧’,他真清净!真有智慧!
  他问什么问题呢?他说一切众生和诸菩萨以及如来他们悟得什么?证得什么?菩萨所悟的道与佛所得的道其中有何差别?还有众生所得的差别又在哪里?他说请佛将这个道理告诉我们,我们负责替您宣扬广播,使将来的末世众生,听了佛所讲的圣教,依教奉行而开悟,一步一步地进入佛的境界。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由此可了解人类的文化,凡是对重要的事情,大都再三重覆,就像现在的法令在颁布之前,必须经过立法院三读通过。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此时,释迦牟尼佛告诉清净慧菩萨说:好的!好的!善男子,你们能够为了末世众生来问修行渐次的差别,你现在好好听,我来告诉你。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清净慧菩萨听了很高兴,其他大众也都静静聆听。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
  这一段有很多‘性’字,性啊性的,不容易懂,却是非常重要,佛学的基本哲学在这里。
  圆觉自性就是我们心性的本体,也就是‘华严经’所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就是佛,佛就是众生,三者一体。若真想见佛,不是要见到佛的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基督教说不崇拜偶像,佛教也是一样不崇拜偶像,‘金刚经’上说:‘若人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但是,基督教讲究不崇拜偶像,却拜起了十字架。佛教反对崇拜偶像,为什么又拼命拜佛像呢?其实不是拜佛像,而是拜自心。当你一念诚恳恭敬拜下去的时候,心无杂念,心即是佛。而且你把佛像当成真的佛拜,立假即真,万法唯心,因为你的诚心,感应道交,自助天助,只要你的心造得出来。它就是真的,自然就有功效。
  讲到拜佛,很多人见到我,就跪下来磕头。我一辈子最怕这一套了,无论男女老幼或是在家、出家向我磕头,我一定马上先跪下来。假如人家向你磕头,自认为是善知识予以接受,完了!有这一点傲慢心就完了!所以,我叫你们赶快回拜人家,并且要非常真心诚敬。拜佛也是一样,一合掌,对佛万分恭敬,此时你的心谦恭安祥,得利的是你自己。
  所以,要多拜佛,多求忏悔,学佛不拜佛,这算什么学佛?有些青年知识分子拜佛觉得不好意思,好像很丢脸,一点气派、一点胆量都没有!要拜佛就拜佛,目中无人,恭恭敬敬拜下去,这才是大丈夫,连这一点心量都没有,还学什么佛?不过,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一度如此,跟很多同学一起到寺庙,心里很想拜佛,但是,看到同学都不拜,实在不好意思跪下来拜,等到大家走了,赶快跑回去匆匆忙忙拜一下,怕人家看见。可是,有一天想想不对,非丈夫也,我要拜佛,还管你们啊!我又不是为你们而活,为什么要在乎你们?我到基督教的教堂,也一样跪下来拜,耶酥在西方教化了那么多人,他也是圣人,他被钉到十字架上,流出鲜红的血,那真痛的!他没有怨恨别人,他说我为世人赎罪,凭这句话,我非向他磕头不可,了不起的菩萨!
  圆觉自性就是一切佛及一切众生相同的本性,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开悟?为什么诸佛菩萨先我们开悟而成道?佛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理由--‘非性性有’,这四个字如何解释?照字面上来说,非性,不是性;不是性嘛!又是性。非性性有,性有非性,这讲些什么?多去想想,真会想成精神病。非性就是一切万法无自性,例如这张桌子是不是原本就有这张桌子呢?不是的,它是由山上的树木砍下来,锯成木材,经过木匠制造而成。再说,木材是不是原本就有木材呢?也不是的,它是由一粒种子,吸收水份、阳光、养份,慢慢长成的,如果碰上大火一烧,便化成灰烬,变成其他的元素。所有万物都没有它自己固定不变的本质,所以万法无自性,这叫作‘非性’。
  那么,‘性有’如何解释呢?这里的性是指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也是一切生命的来源,这也是一切众生与诸佛共有的本体,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真如、涅槃、菩提、实相般若、一真法界,禅宗讲的明心见‘性’就是这个性。
  谈到这里,再引述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的‘中庸’向各位说明。‘中庸’上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非道也。’一切众生的生命本来就有,叫作天命之谓性。率性不是乱来。我要打你就打你,这不叫率性;率性就是‘心经’上所讲的自在,明心见性自在了以后,叫作道。悟了道以后起行,起菩萨万行,悟后起修叫作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非道也’,须臾就是佛教所讲的刹那,道这个东西刹那之间都不可以离开,可离开的话,就不是道了。道在哪里呢?不要向外找,就在你那儿,道不是修来的,它不增不减,只是你没有认到而已,不迷,你就在道中间。不管在中国或在印度,都有相同的思想,所谓‘东方有圣人出焉,西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把中庸的道理拿来融会贯通,就比较容易了解‘非性性有’的道理。
  接下来,‘循诸性起’,学佛修道要怎么修呢?依性起修,从自己的心性上开始起修,修行的意思就是修整自己的心理行为。循诸性起的意思就是中庸上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先要明心见性,认识生命本有的自性,才能率性,才能自在。禅宗的五祖告诉六祖:‘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没有明心见性以前,不论你修什么法,不管是显教、密教,都没有用。必须明了认识了圆觉自性,循诸性起,依性起修,最好成佛。
  成佛是什么境界?‘无取无证’,学佛很难吧!你还以往真有所得呀!一般世间凡夫学佛修道都是以所有得之心在修,那么,不修行不做功夫吗?搞不好落入畜生、地狱之中。‘心经’也告诉我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你修了一万年,不增,没有多一点;你不修它,它少了没有?没有,不减。上天堂,它没有变成纯净一点;下地狱,它也没有变得污秽一点;不垢不净。下地狱受苦,谁在受苦?自性晓得在受苦;上天堂享福,谁在享福?也是自性知道在享福。我们一般人都在苦、乐、忧、喜的感受中,苦、乐是属于生理的感觉,忧、喜是属于心理的感觉。舍,都把它空掉,若能把苦、乐、忧、喜的感受都空掉,那就是不苦不乐,就是极乐。‘心经’接下来讲:‘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一路无到底,最后,无智亦无得,等于‘圆觉经’这里所讲的‘无取无证’。
  注意!我听了以后不要吹牛唷!刚才所讲的是成佛境界,我没有成佛,没有悟到圆觉境界,不要看了‘圆觉经’,懂了一点道理,会背几句,就在外面乱讲什么无取无证,佛法不用修了。你没有证得而乱说,就是犯妄语戒,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这罪很重,是无间地狱的罪,在密宗来说是金刚地狱的罪,我们不可以做佛法的大骗子。
  ‘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众生。’实相就是见道的真正境界,相就是现象、境界。‘相’在中国文化里用得很多,‘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经’讲:‘是诸法空相,’这些都是相。我们学佛经常听到说不要着相,凡是看得到人、事、物都是相,看不到的思想、观念也是相,拜佛像也是相。那么,拜佛像不是也着相了吗?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拜佛像而对三世诸佛起恭敬心,由此领悟自性,真正受益得利的是自己,礼拜的是自己。
  不只是拜佛像,很多出家人或在家人喜欢拜经,一句一拜,或一字一拜。以前有位大和尚拜‘法华经’,一字一拜,拜了八、九年,有一天时节因缘到了,拜到了一个字--屎,突然发现不对,我拜佛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