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陶渊明集译注-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双阳甫云育:双阳,重日,寓言“昌”字。指晋孝武帝司马昌明。甫云育:开始有了后嗣。
《晋书?孝武帝纪)载:“初,简文帝见谶云:‘晋祚尽昌明’。”待其于孝武帝降生,无意中竟取
名为“昌明”。于是流涕悲叹,以为晋柞已尽。但孝武帝死后,子安帝又嗣位,晋朝并未尽于“昌明”。
这句是说,孝武帝既已有了后嗣,便可延长晋朝江山。三趾显奇文:三趾,三足,即三足乌。晋初曾
用它作为代魏的祥瑞。《晋诸公赞》:“世祖时,西域献三足乌。遂累有赤乌来集此昌陵后县。案昌
为重日,乌者,日中之鸟,有托体阳精,应期曜质,以显至德者也。”显奇文:是说谶纬之言,本为
晋代魏之祥瑞,而今又成为宋代晋之祥瑞,故曰“奇”。《宋书?武帝纪》:晋帝禅位于王,诏曰:
“故四灵效瑞,川岳启图? 。瞻乌爱止,允集明哲,夫岂延康有归;咸熙告谢而已哉!”这句意思是,
三足乌又成了刘宋代晋的祥瑞征兆。
(13)王子爱清吹:王子,即王子晋。《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名晋,好吹笙,年十七,乘白
鹤,白日升仙而去。清吹,即指吹笙。此句以王子晋托言东晋,谓已亡去。日中翔河汾;日中,即正
午,有典午之意。典,主其事,即“司”;午,属马,典午托言司马,暗指晋。翔:邀游。河汾:晋
国地名。遨游河汾,暗指禅代之事。《梁书?武帝纪》载禅位策说:“一驾河汾,便有窅然之志;暂
适箕岭,即动让王之心。”又《庄子?逍遥游》:“尧往见四子于汾水之阴,窅然丧其天下焉。”这
两句是以王子晋年十七而仙逝喻晋朝在刘裕的控制下十七年而亡,司马氏政权以禅代而告终。
(14)朱公练九齿:朱公指战国时范蠡。范蠡佐越破吴后,变姓名游于江湖,至陶(地名),号
陶朱公。这里是以朱公隐“陶”字,是陶渊明自称。练九齿:修炼长生之术。九与“久”谐音义同;
齿,年龄。九齿即长寿。世纷:世间的纷乱。这两句说,我要修炼长生之术,退隐闲居,离开纷乱的
世界。
(15)峨峨:高大的样子。西岭:即西山,指伯夷、叔齐隐居之地,不食周粟,采薇充饥,终于
饿死。偃息:安卧。《诗经?小雅?北山》:“或偃息在床,或不己于行。”亲:“这里有钦慕、敬
仰的意思。这两句是说:那高高的西山之中,安卧着我所仰慕的伯夷、叔齐两位高人。
(16)天容:天人之容,即出众人物的形象,指伯夷、叔齐。永固:永久保持。彭:古代传说中
的长寿者彭祖。殇(shāng 伤):指夭折的儿童。等伦:同等,一样。这两句是说,伯夷、叔齐那出
众的节操将会永久存在,正如长寿的彭祖同夭折的儿童不能等量齐观。
'译文'
重黎之光普照南国,
人才众若风鸣相闻。
秋草虽然尚未枯黄,春风早已消失散尽。
白砾皎皎长洲之中,
南岳衡山已无祥云。
豫章与帝分庭抗礼,
虞舜已死只剩灵坟。
心中悲怨叹息流泪,
倾听鸡鸣盼望清晨。
国内有人献上嘉禾,
四灵祥瑞为我所驯。
叶公帅军讨伐白公,
白公兵败已丧其身。
献帝被废犹得寿终,
恭帝虽死不得存间。
卜式善牧恶者辄去,
安乐失职不为其君。
平王东迁离开旧都,
中原皆被匈奴入侵。
司马昌明已有后嗣,
三足乌显成宋代晋。
王子吹笙白日仙去,
正午遨翔汾河之滨。
陶朱修炼长生之术,
隐居避世离开纠纷。
高高西山夷叔所居,
安然仰卧为我所钦。
天人之容永世长存,
彭祖长寿难与比伦。
责子
'说明'
这首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四年(408),陶渊明四十四岁。
责子,就是责备儿子。诗人以风趣幽默的口吻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
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成为良才。其中流露出诗人
对爱子们的深厚、真挚的骨肉之情。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1)。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2)。
阿舒已二八,懒惰固无匹(3)。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4)。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5)。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6)。
〔注释〕
(1)被(pī披):同“披”,覆盖,下垂、鬓(bìn):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肌肤:指身体。实:
结实。
(2)五男儿: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大名分别叫俨、俟、份、佚、佟,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
通。这首诗中皆称小名。纸笔:这里代指学习。
(3)二八:即十六岁。故:同“固”。曾本云,“一作固”。无匹:无人能比。
(4)行:行将,将近。志学:指十五岁。《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
人遂以十五岁为志学之年。文术:指读书、作文之类的事情。
(5)垂九龄:将近九岁。觅:寻觅,寻找。
(6)天运:天命,命运。苟:如果。杯中物:指酒。
〔译文〕
白发覆垂在两鬓,
我身已不再结实。
身边虽有五男儿,
总不喜欢纸与笔。
阿舒已经十六岁,
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
也是无心去学习。
阿雍阿端年十三,
竟然不识六与七。
通儿年龄近九岁,
只知寻找梨与栗。
天命如果真如此,
姑且饮酒莫论理。
有会而作并序
〔说明〕
这首诗约作于宋文帝元嘉三年(426),陶渊明六十二岁。“有会而作”
就是有感而作。陶渊明晚年的生活日渐贫困,加之遇到灾荒,家中常常困乏,
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程度。这首诗就真实地再现了诗人的这种困境。尽管穷
困如此,但诗人仍能固穷守节,决不向权贵妥协,表现了老而弥坚的性格。
旧谷即没,新谷未登(1),颇为老农(2),而值年灾,日月尚悠(3),为患未
已(4)。登岁之功(5),既不可希(6),朝夕所资(7),烟火裁通(8)。旬日以来,
始念饥乏。岁云夕矣(9),慨然永怀(10)。我今不述(11),后生何闻哉(12)!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13)。
寂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14)!
怒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15)。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16)!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17)。
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18)。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19)。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20)。
〔注释〕
(1)未登:谷物没登场,即尚未收割。
(2)颇为老农:做了很久的农民。老农是作者自称。
(3)日月尚悠:日子还很长。悠:久远。
(4)未已:不止。
(5)登岁之功:一年的农业收成。
(6)希:希望,指望。
(7)朝夕:指每天,日常。资:资用,指吃的用的生活必需品。
(8)裁:同“才”,仅。
(9)云:语助词,无意义。夕:指年终。
(10)永怀:用诗歌来抒写怀抱。永:通“咏”。
(11)述:陈述,抒写。
(12)后生:后代,子孙。
(13)弱年:少年时期。更:经历。
(14)菽(shū叔):豆类的总称。甘肥:指精美的食品。
(15)惄(nì逆)如:因饥饿而愁苦之状。(诗经?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毛传:
“惄,饥意也。调,朝也。”郑玄笺:“怒,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亚九饭:亚,次于。
九饭:一个月吃九顿饭,指子思。《说苑?立节》说,子思住在卫国时,非常贫困,“三旬而九食”。这
句是说,我饥饿穷愁,仅次于子思。当暑厌寒衣:在暑天还穿着讨厌的寒衣,谓贫穷而无夏衣更换。
当:值。
(16)暮:指年终,一年将近。如何:奈何。
(17)善:称许,称赞。粥者:施粥以赈济饥民的人,这里指黔敖。《礼记?檀弓》:“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
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蒙袂(mèi
妹):用衣袖蒙住脸。袂:衣袖。
(18)嗟来:不礼貌的吆喝声。吝:恨。徒没:白白地饿死。遗:失,弃。以上四句称许黔敖的
善良本心,并为蒙袂者不食嗟来之食而婉惜,其实诗人自己也是不主张食嗟来之食的。萧统《陶渊明
传》说渊明“躬耕自资遂报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僵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
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陶渊明此诗“有会而作”,疑即有感于此而作。
(19)这两句用《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的典故,是说君子可以为保持节操
而穷困,小人如穷困就会干出越轨之事。夙所归:平素的志向所期望达到的。
(20)馁(něi):饥饿。在昔:过去。余多师:我有很多老师。指值得效法的先贤,如伯夷、叔
齐、子思,以及不食嗟来之食的蒙袂饥者等。
'译文'
陈谷已经吃完,新谷尚未收获,我这长期务农的老汉,又遇上了灾荒之
年,来日方长,饥患未了。一年的收成,既然已无指望,日常生活所需,仅
能勉强维持不至断炊。近十多天来,开始感到饥饿困乏。一年将尽,深有感
慨,写下此诗以抒发怀抱。现在我如果不把心里话说出来,后代子孙又怎么
能知道呢?
年少即逢家困乏,
老来更贫常受饥。
粗食淡饭愿已足,
哪敢企求精美味!
穷困仅次于子思,
暑天已厌穿寒衣。
一年岁月又将尽,
何等辛酸又苦悲!
施粥之人心善良,
掩面之人非所宜。
嗟来之食何足恨,
白白饿死徒自弃。
人穷斯滥非我愿,
君子固穷是本志。
饥饿贫穷又何妨,
古来多有我先师。
蜡日(1)
'说明'
这是一首即景言情的清新小诗。岁暮蜡日,为祭神之时、诗人对酒赏梅,
沉醉其间,表现出悠然自适的神情意态。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2)。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3)。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4)!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5)。
〔注释〕
(1)蜡(zhà乍,又读chà岔):周代十二月祭百神之称。《礼记?郊特性》:“蜡也者,索也者,
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2)余运:一年内剩下的时运,即岁暮。时已和:时节已渐和暖。
(3)夹门植:种植在门两旁。佳花:指梅花。
(4)唱:指咏诗。尔:你,指上句的佳花。言得:称赏之意。适:适意,惬意。这两句表现饮酒
赏梅的沉醉之态。
(5)未能明多少:难以明了到底有多少,意谓极多。指“酒中适”。章山:江西南城县东北五里
有章山,乔松修竹,森列交荫。疑当指此。
'译文'
风雪送走岁暮日,
不妨时节渐暖和。
梅柳种在门两侧,
一枝佳梅已著花。
我唱歌诗你称赏,
酒中适意何其多!
未能明了意多少,
章山之中有奇歌。
陶渊明集卷之四 诗五言
拟古九首
〔说明〕
这组诗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前后,陶渊明五十七岁。
拟古,就是摹拟古诗之意。但事实上这组诗并无摹拟之迹,完全是诗人
自抒怀抱。从内容来看,这组诗大多为忧国伤时、寄托感慨之作,其中多有
托古讽今、隐晦曲折之辞。
其一(1)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2)。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