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第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士民商人等等,今日统统斩首。钱凤览和赵开心等人本该同时斩首,姑念他们降顺我朝之后,别的罪没有犯过,我有心宽大为怀,只要他们知罪认罪,以后洗心革面,忠心不二,可以免死,仍旧录用,以观后效。你们大臣们认为他们该杀不该杀?”

  群臣跪下,都为钱凤览、赵开心等人求情。多尔衮本来并不打算就杀钱凤览,至于赵开心等人奏本上的措辞原不像钱风览那么激烈,所以也只是吓唬吓唬,无意杀他们。听了群臣的求情,他便向钱凤览问道:“钱凤览,倘若饶你不死,你还有什么话说?”

  钱凤览毫不畏惧,说道:“臣奉命参预审讯,勘得太子是真。太子既然是真,应当早有着落,不应该再羁押狱中。”

  多尔衮说:“着落不着落,与你何干?”

  钱凤览不加考虑地说:“人各为其主耳!”

  多尔衮听了这话,将案子一拍,喝道:“胡说!钱凤览,你投降后就是我家的人,若说各为其主,就是还有二心。你如何在我朝做官,却为明朝尽力?”

  钱凤览倔强地回答说:“今日之事,臣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太子存,我也存;太子亡,我亦亡。我意只救太子,哪管一心二心!”

  多尔衮厉声喝道:“狂悖!今日将钱凤览同众犯人一起斩首!赵开心仍押刑部狱中,看其悔罪如何,另外处置。”

  众人大惊,但没人敢再替钱凤览求救了。

  当日正午,钱凤览被押往宣武门外刑场时,坐在囚车上,神色镇静如常。倒是一路上观看的老百姓填衍塞巷,人人落泪。这日黄尘蔽天,白日无光,天气十分阴冷。钱凤览望望天空,望望街道两边拥挤观看的士民,心中说道:“唉!天地愁惨,万民悲哭,这就是今日世界!”

  他随即感到坦然,又在心中对自己说道:“满洲人来到北京的时候,我以为是吴三桂拥立太子回京登极,到朝阳门外迎接。谁知不是太子,竟是满洲的摄政王。我一步走错,做了降臣。而今这一步走对了!从今而后,我无愧是中国的读书人,无愧是文正公的孙子!”

  他继续被押着往刑场方向去,尽管脸色灰白,却竭力从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对死亡和对满洲人极度蔑视的微笑,在心中说:“死何足惜,留得正气在人间!”后来人们说他的微笑是心安理得的微笑,久久地不能忘记。

  钱风览被押到刑场时,那二十六个因太子案而获罪的犯人已经斩讫。一大片尸体纵横,头颅散乱,凝血满地。恰在此时,一位官员飞马赶到,向监刑的官员说了几句话,随即宣读叔父摄政王的令旨:

  “姑念钱凤览之祖钱向坤在崇祯初年曾为礼部尚书、内阁辅臣、武英殿大学士,为人骨鲠,颇负物望。着将该犯罪减一等,改为绞刑,以示我朝对前明大臣处处关怀照顾之恩义!”

  随即监斩官命钱凤览跪下,向摄政王叩头谢恩。但是钱凤览没有理会,似乎又流露出一丝冷笑,转向监刑官说,他要拜别天、地、君、亲,随即跪下去,拜了天地,又向南拜了君、亲。这“君”显然是明朝新立的皇帝。从容拜过之后,他对监刑官说:“可以行刑了。”

  行刑的吏、卒们都是刑部旧人,本来就人人怀着亡国之痛,又知道他的一身正气和死得可敬,竟然都不忍动手,对着他哭了起来。钱凤览催促他们说:

  “不要这样,不要这样,快点了事为佳。”

  当他被绞死以后,在刑场四周围观的士民们一起埂咽落泪,有的人忍不住失声痛哭。

  多尔衮为缓和汉人的怒气,暂时不杀太子,将太子转到太医院羁押,专派十名兵了看守。赵开心等人罚俸三月,照常供职。

  第二天,在刑部衙门处决二十六个人犯和钱凤览的告示旁边,顺天府衙门奉叔父摄政王的令旨,也出了一张告示,要“窝藏太子”的人家速速献出真太子,可以封给官爵,厚赏金银;倘若隐匿不报,定当严加治罪云云。士民们看了这张告示,都知道这是为杀害真太子作准备,个个摇头,心中不忿。但人们敢怒而不敢言。过了年节以后,北京和近畿的百姓又开始纷纷议论太子的事情,还出现了要救太子的无头揭帖。多尔衮正打算杀害太子,忽然患病多日的谢升死了。谢升在死之前更加精神失常,常常白日见鬼。临终的时候他连呼头疼,声音很惨,哀求说:“钱先生,请不要拘我太紧,我去,我去,我这就跟你去……”当夜就死了。满洲人十分迷信,多尔衮听到了这一消息,便把杀害太子的想法暂时放在一边。可是人人都知道这案子并未了结,人们在继续关心,在等待,也有人在暗中串连酝酿起兵,以武力救太子出狱……



李自成第十七章


回首页

第十七章

  今年是清朝建都北京的第二年,也就是顺治二年。从今年正月开始,清兵就不断取得辉煌胜利。多尔衮要统一整个中国的梦想,虽然尚未实现,但已经大踏步前进,距离伟大的成功不远了。

  去年十一月间,豫亲王多铎率领的西征大军从孟津渡过黄河,十二月十五日到达陕州,二十二日到了潼关城外二十里地方,立下营寨,等候后续部队和红衣大炮运来。

  大顺军在去年九月间曾经派两万人马向清兵反攻,围攻黄河以北的战略要地怀庆府,结果把怀庆城门打开了。清兵死伤了几千人。后来清兵大军南下,这一支反攻部队又赶快撤退。李自成曾经决定由刘宗敏率领三十万人马出撞关进人豫北和畿南,威胁北京,使清兵不敢南下,但一时却抽不出那么多粮响和人马。不仅骑兵缺乏,步兵也很缺乏。从山海关作战以来,马匹损失了很多,也曾派人去河套向蒙古族购买马匹,结果没有成功。李自成还曾派少数部队到河南,希望号召河南百姓抵抗清军,可是如今河南百姓再也不听他的号召了。有些人原来是随顺大顺朝的,可是经过三四年的战争,对李自成也不再有兴趣。原来把他看成救星,后来一年年打仗,一个战争接着一个战争,老百姓乱久思治,希望过一天安定的日子,可是始终没有等到这一天。如今你纵然说得天花乱坠,老百姓也不再相信。他们要活命,要养儿育女,不愿再去打仗。至于那些脚蹬两家船的地方武装,像李际遇这些人,在清兵还没有到达河南的时候,就已经暗中投降了。所以李自成号召河南百姓从军卫国的希望落空了。当清军到达渲关城下时,李自成只能集合起来不到二十万人的队伍,虚称六十万人马凭险抵抗。而清朝方面后来为了夸大战果,也说李自成用六十万人马守潼关,被清军一战击溃。实际上大顺是虚张声势,而大清是捕风捉影,都不肯说出实际数字。刘宗敏在山海关战中受了重伤,如今伤势虽然好了,身体还是很虚弱。李自成因为操劳过度,又在真定受了箭伤,身体也不如往年,刚刚四十岁的人,两鬓已经生出许多白发。他同刘宗敏亲自在潼关指挥战争,可惜兵力枯竭,尤其可怕的是士气低落。当清兵红衣大炮运来之前,他也曾命刘芳亮等将领几次从潼关东南边董杜原一带向清兵进攻,可是每次只能派出很少人马,往往是几百人去进攻清营,结果总是失败而回。他实际没有力量在清兵大举进攻之前就向敌人反攻。如果当时人马较多,他可以派十几万人马从商州到河南,牵制清兵。但是像这样的战略,虽然人人都能想到,却非有人马不行。

  当李自成和刘宗敏在潼关与清兵相持的时候,英亲王阿济格率领的一支满洲大军从塞外南下,进攻榆林。高一功事前已经有了准备,在榆林城外同清兵展开了顽强的防御战。阿济格又分出一支人马从榆林南下,经过米脂,进攻延安。李过守延安,人马不多,粮食很少,被围不久,城中粮食就断了。清兵用红衣大炮攻城。李过眼看无法坚守,从延安突围出来,不向南去,而是奔往榆林,协助高一功死守,企图拖住阿济格,不让他的人马前往西安。

  李自成得到延安失守的急报,知道守潼关已经没有用了,赶快留下马世耀率七千人守潼关城,自己同刘宗敏带着其余十来万人奔回西安。三天之后,就放弃了西安,从蓝田走商洛向邓州、襄阳奔去。路上偏偏遇着大雪,老弱妇女在七盘岭向商洛去的大道上冻死病死了很多。情况十分不妙。

  豫亲王多铎从董杜原到了潼关西南的金盆坡,使防守潼关城的马世耀不得不投降。但是他的心中并不愿降,又派人给李自成送信,请李自成反攻,他作内应。可惜这密信被清兵截住,于是多锋就杀了马世耀,将他手下的七千将士也全部杀尽。

  清兵占领了西安。高一功、李过得到消息,赶快放弃榆林,从陕西省的西部南下,沿途收集大顺军驻防各地的零散人马,向汉中一带奔去。

  摄政王多尔衮得到豫亲王多铎占领西安的捷报以后,高兴万分。在多铎攻破西安以前,朝廷对于军事的进展情况一直严守机密。到这时才大事宣传,祭告天地宗庙,又遣使分别驰往盛京、蒙古各盟和朝鲜国,传报大捷消息。也就是在这次宣传中,清朝将潼关之战大大地夸张,把马世耀被消灭的七千人说成是马世耀率六十万大顺军守潼关,被清兵全部击溃。

  多尔衮命多铎率领他的人马赶快离开陕西,分路到商丘集合,然后南下平定江南。这是去年秋天原定的计划。至于追赶李自成的任务就交给英亲王阿济格去办。这样多锋的人马就分为三路:一路出潼关经洛阳向东;一路从洛阳出龙门由汝州向东;一路是追赶李自成的部队,由商州经南阳向东。三月间会师商丘。沿途招抚河南各府、州。县,设置地方官吏。这时奉史可法之命到河南抵御清兵的高杰,已经在睢州被暗降清朝的许定国设计杀害。高杰的部队约数万人向南溃退。扬州空虚。所以多铎的大军从商丘长驱南下,没有遇到抵抗。

  四月间,北京的气候本来风沙较多,可是初十这一天,没有刮风,天气晴朗,十分温和。多尔衮想到了年轻的圣母皇太后。他处理了重要的朝政之后,便离开摄政王府,乘步辇进宫。

  他先到小皇帝福临读书的地方,看了看福临,向教书的文臣问了一些情况,又看了看福临写的仿书。虽然他并不怎么值得汉人的书法,但大体说来他也知道一二。他对大臣们训谕了一些话,无非是如何教好皇上读书、写字,要多读孔孟的书,多认汉字,可也不要忘了学习“国字”(指满洲文字)等等。然后他就前往圣母皇太后住的慈庆宫去。

  听见太监传禀:“叔父摄政王驾到!”小博尔济吉特氏不禁有些心跳。她虽是圣母皇太后,可是多尔衮非同别的亲王,她不得不站起身来,迟疑一下,走出暖阁迎接。多尔表向她行了简单的满洲请安礼。她面露微笑,略为还礼,便将摄政王让进暖阁坐下。

  在盛京的时候,清宁宫十分狭小,布置简陋,宫女很少,皇太极的后(大妃)妃们身边常有一些贵族和大臣们的福晋轮流服侍。如今进人关内,要有中国皇上的气派,许多宫中的礼节、规矩,都要向汉族学习。只是近来圣母皇太后选取了许多比较漂亮的满族姑娘,也有少数蒙古姑娘,通过学习宫中规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