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全集-第4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孤军据点像满天星斗一样,密布在泰北,构成一个强大的安定力量。
   当坚塞上将为《异域》孤军苗裔解围时,全泰国的中文报纸,没有一家肯说一句话或敢写一个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几千年来的「政治挂帅」,使同是中华人之间,即令逢到有关生死的无妄灾难,也往往会袖手旁观。只有曼谷的《世界日报》,一连两天刊出记者塞翁先生的报导,作正面的肯定说明。从它的标题,可看出它内容的尖锐:
   九十三师旧部对泰极忠实
   曾经常协助防共骁勇善战
   与毒王集团丝毫没有关系
   报导中说:
   「有些报纸将九十三师(孤军)与此次被追剿的毒王坤沙,混在一起,完全与事实有所出入。记者住清莱二十年,在此之前从没有听说过满星叠有这么庞大的制毒窝,也从没有听说过毒王坤沙其人其事,而突然有这次战争,外界人士绘影绘声,把坤沙形容为九十三师(孤军)辖下的部队,自也难怪。」
   报导举出证据:
   「坤沙与九十三师(孤军)旧部,不但丝毫没有关系,而且各据各的山头,河水不犯井水。不但如此,双方还存在着深仇大恨。大家如果不健忘的话,当会记得十多年前,双方在寮国的芒光,发生的那次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争,在死亡累累下,才各收回残兵。自从那事后,双方人员的仇恨心理一直存在,不断发生摩擦。」
   泰国所有华文报纸,对坤沙先生始终不敢置评,《世界日报》是第一个发难。这篇报导非常严厉的指控坤沙先生是一位「狡猾」的「毒王」。当该报导于二月十日、以及另一同样性质的报导于二月十一日刊出时,我还在清莱府,朋友们齐为塞翁先生担心,大家有一种预感,杀手似乎不会放过他,使我心头布满阴影。
   「我不相信纯靠杀人就能封人的口。」我说。
   「不需要你相信,」一位开潮州饭馆的青年说:「只要有能力杀人的人相信就够了。」
   然而,无论如何,《异域》孤军苗裔被逐出境,和被调作战的威胁,已经过去,只不过危机仍然存在,泰国境内充满了混乱、神秘、恐怖、诡谲,而北疆更为严重。那是一个对什么都不敢肯定的地带,唯一敢肯定的是:它将继续混乱、神秘、恐怖、诡谲。
   《异域》孤军苗裔是一项重要的安定力量,假如坤沙先生武装集团跟缅共泰共合作,不过在边界敞开一个小小的缺口,泰国便承受不了。一旦像野心家政客们所要求的,把孤军驱逐出境,或者孤军走投无路,撤出山岳地带,泰国北部恐怕再也找不到边界了。事情发展到此,我们可以了解,孤军压力的减少,固然依靠坚塞上将等一些了解真相人士的说明,同时,泰国最高统帅部深谋远虑后所作的决策,也是重要因素。
   现在,让我们的报导转向孤军苗裔和他们所居住的难民村。在未开始报导之前,有一件事要请求的,就是请读者先生对本文所附的地图,务必一览,如果能放在手边作为参考,则当我们叙述时,就非常容易的一目了然。不至于有腾云驾雾之感。在地图上,请注意左列四种符号:
   ▲满星叠
   ●普通城市
   ■孤军军部
   □难民村
   特别声明的是,我这次泰北之行,因受到驻泰国外交(商务)官员们抵制,所以无法获得官方资料,一切都是千辛万苦在最低阶层摸索中得到的,附图所示难民村,不过列举几个印象比较深的,或将来有可能谈及的。实际数目有多少,并不知道。一九七九年官方发表的统计是:难民村二十六个,子弟学校(华校)二十四所(包括三所中学)。而到今年一九八二年,难民村数目据说有三十三个,也可能四十个。接受中国大陆救灾总会援助的子弟学校(华校),则有二十八所(包括五所中学)。无论难民村或子弟学校,显然都在增加。难民村有些就是孤军的武装基地,但有些却是纯粹的难民村,居民以退伍的孤军,和孤军苗裔、眷属为主,还有马帮,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没有人知道总共有多少人,泰国政府不知道,孤军的两个军司令部也不知道,我们更不知道。据说(只是据说),大概有五、六万人左右。如果加上中华裔的泰国人,在泰北地区,前面已报导过:中华人可能有二十万人左右──谁都不能肯定这个数目正确或不正确,因为,谁都没有调查过,我们只是粗估。
   
   
   奇异的九十三师
   抗战末期,中国远征军九十三师,曾进入泰北。现在,泰国借尸还魂,把孤军称为九十三师。
   世界上最奇异的一件事,莫过于九十三师跟孤军和孤军苗裔之间的关系。中国人都知道,二者风马牛不相干。但泰国人的了解,却恰恰相反,无论泰国政府或最高统帅部,以及民间,一致认为九十三师就是孤军,孤军就是九十三师。甚至凡是拥有自卫武力的中华人,管你什么国籍,即令你是泰国国籍,也是九十三师。坚塞上将的谈话,和泰文报刊的报导,都足以证明。
   怎么会冒出「九十三师」?在《异域》一书中可以找到答案,远在一九四○年代初期,国军二十六军所部,有九十三师的番号,由吕国铨将军担任师长。进入缅甸与日本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中,就有九十三师,他们的后勤补给和野战部队,有时候会深入南方山区地带。九十三师番号便在泰国,尤其在泰北民间,留下印象。等到抗战胜利,中国所有远征军都调返国内,吕国铨将军和少数亲信留下来经商。等到一九五一年,《异域》孤军李国辉将军大败缅军,攻陷大其力之后,李弥将军到了曼谷,重建二十六军,把经商正起劲的吕国铨将军,擢升为军长,改编七○九团为一九三师,擢升李国辉将军当师长。改编二七八团为九十三师,委派留在香港的彭程先生当师长,彭程先生曾在二十六军当过团长和附员。
   孤军于一九五三年第一次撤退,李国辉将军的一九三师撤到台湾,而彭程将军的九十三师却留下来。不久,重新编组,成立「云南人民反共联军」,由台北派遣一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毕业的柳元麟将军担任总指挥,辖下分别成立左列五个军:
   第一军军长吕人豪
   第二军军长甫景云
   第三军军长李文焕
   第四军军长张伟成
   第五军军长段希文
   接着是一九六一年第二次大撤退,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我不作回溯,留待邓克保先生在他的《异域》续集内报导。现在只报导第二次大撤退后孤军的命运,那是一个比第一次大撤退更具挫折性的巨变,缅甸境内的基地几乎每一个山头、每一条小径,都洒有孤军血泪,广袤十二、三万方公里,完全丧失。然而,也只是几个重要城市落到缅甸政府之手,大部份地区──连绵不断的山岳地带,也就是坤沙先生宣称谋求独立的「掸邦国土」,先后被新崛起的瓦共缅共,分别割据。
   ──缅甸政府显然自以为比泰国政府聪明,他们把孤军赶走,固然,孤军曾跟他们作过战,但那不是侵略,甚至不是冒犯,只是一群哀兵,所作的保命自卫。孤军没有终老缅甸之心,永构不成对缅甸主权的威胁。缅甸政府把孤军逐出国境后,代孤军而起的是瓦共缅共,使缅甸政府束手无策。事实上,缅共才是毒王。坤沙先生辖区的鸦片产量并不太多,他主要的只不过担任转运角色,而这正是喧嚷他将跟缅共合作谣言的唯一根据。
   当第二次大撤退时,三军和五军,决定不撤,关于不撤的原因,有各种谣传,一种说法是两军官兵大多数跟当地(缅甸和泰国)居民结婚,生下子女,拖家带眷,不愿也不敢向台湾冒险。另一种说法,就是王克志女士所听到的,上级明示或暗示,要他们留下来,以俟天下有变。依常情判断,这两种情形都有。所以,当一九六一年五月,第二次大撤退完成之时,停留在泰缅边境的残留孤军,以三军五军为主。在这里需要说明的,孤军中的「军」也好,「师」也好,不能用国内现代化的阵容标准去衡量,在山山相连,岭岭相接的边区荒域,一百人的部队就是一支强大力量。当时,三军残留下的不过七百五十人左右,五军亦然,总共不过一千五百人。
   三军和五军,分别由缅甸南下,很容易的就进入泰国国境。在那个时候,缅泰两国政府的力量,都伸不到边界,孤军和远从云南省南来的马帮,出入国界线,像从自己家的客厅跨到卧室一样,不会想到有什么不同。
   泰国政府对这些进入他们国境的不速之客,最初是毫无所知,等到知道之后,也毫不惊奇。他们对孤军内部不断变更的番号,弄不清楚,也不打算弄清楚。只根据泰北民间的习惯,简单明了的一律称之为「九十三师」,直到今天。
   
   
   美斯乐
   「塞下秋来风景异,四面泣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泰国在当时的北部边陲,没有任何防线。「三」「五」互不统辖的孤军,就在万山丛中,分别找托身之所。这两个军原来不在一起,第二次大撤退后,各自逃生,更不在一起。但三军比较幸运,也可以说三军军长李文焕将军比较聪明,他们一进入泰国国土,遇到的第一个村落──唐窝,管他适合不适合安营扎寨,即下令作为军司令部所在地,他个人则骑马前往清迈,因为他的眷属早就在这个泰国第二个大都市,建立豪华的住宅。
   五军比较艰苦,军长段希文将军以营为家,像摩西先生派出几个小队探索迦南地一样。段希文将军事先也派出几个小队探索泰北,察看何处可以安顿。初步得到的结论是猛安最为适合,先遣部队就猛安住下来构筑营寨,派人回去迎接大军。可是等到两个星期后,大军到了美斯乐,第二天就可抵达时,猛安却发生问题,先遣部队都病倒了,水土不服?疟疾?感冒?中蛊?没有人知道,大家认为可能是瘴气引起。这不是短期间可以适应的,于是段希文将军决定,把司令部设在美斯乐。
   美斯乐,这个跟满星叠同样含着诗意名字的村落,由于一部文学作品,而逐渐闻名于世。满星叠因泰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它一夜之间,呈现在世人面前,使一些被新闻刺激得十分兴奋之士,认为那个村落的街头巷尾,都堆满鸦片。至少,可以向杂货铺或向住家,随时可以买到所需要的。这情形跟两百年前,人们认为美国加州遍地黄金,大街小巷俯拾即是一样。
   美斯乐跟满星叠同一命运,最初也是没没无闻。直到去年(一九八一),台北《快乐家庭杂志》一连串发表〈美斯乐的故事〉,这个世界上最寂寞的聚落群之一的荒村,才为人所知。但是,没有人知道美斯乐的关系位置,以致这个带着葡萄牙韵味的乡土名字,使人想到《圣经》里的魔女莎乐美,也使人想到可能是远在大西洋上的一个美丽仙岛。然而在文学作品娓娓道来的笔下,藉着《快乐家庭杂志》广大发行量,在爱好文学人士之间,对美斯乐已有相当认识。我们原来不知道美斯乐跟孤军的关系,更不知道这就是孤军的神经中枢。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文学作品笔下的美斯乐──泰缅交界,万山丛中的一个荒城,那里充满了我们所不了解的异国情调。
   孤军定居美斯乐,已二十年之久。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