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灵帝传说-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蕙大失所望,因而也越发落落寡欢,还不时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发上一通脾气。
窦滔起初还算依顺着她,觉得漂亮的妻子,偶尔发发脾气也就宽容算了。可是,后来他遇到了歌姬赵阳台,娶作了偏房。
这赵阳台,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娇媚可人,引得窦滔对她宠爱不已。
苏蕙看到赵妾那副媚态,心里自然窝心,不由得拿出正室的身份叱责她。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八十二章 苏若兰创璇玑图

赵妾不敢与她正面对抗,就不时在窦滔耳边数落苏蕙的不是,窦滔对妻子也就越来越冷淡了。
后来,窦滔奉命出镇襄阳,本欲携妻妾同往,可当时苏蕙正为赵妾的事情生气,赌气说不去。
这话正中赵阳台下怀,便极力怂恿窦滔,说苏蕙不去就不必勉强。
于是,窦滔只带着赵阳台赴任了。
苏蕙独自守在长安空闺中,日子稍长,便感到寂寞难耐。
丈夫在身边时,不太能感觉出他的多少好处来;现在一离开,思念之情却是刻骨铭心,真是一日夫妻百日思啊!她不禁有些悔恨当初的负气了。
悔恨之余,她便夜以继日地,用吟诗作文来排遣孤寂的时光。
一天,她心不在焉地把玩着一只精巧的小茶壶。壶身上绕着圈,刻着一圈字:“可以清心也。”
她玩着玩着,忽然发现这五个字,不论从那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成一句颇有意趣的话,于是灵感顿至,设想可以利用这种巧妙的文字现象,来构成一些奇特的诗。
这时,她正有满腔的幽思和深情想要抒发,现在又找到这种奇巧的表达方法,于是废寝忘食地进行构思。
构思既成,她又费了好几个月的工夫,把诗织在锦缎上。这副锦缎长宽都是八寸,上面织有八百四十一个字,分成二十九行,每行也恰是二十九字,每个字纵横对齐。
这些文字五彩相间,纵横反复都成章句,里面藏着无数首各种体裁的诗,诗意多为倾诉她的思念之情。于是,苏蕙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
所谓璇玑,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玑,是指这副图上的文字,排列像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识,不知者望之茫然。
当然,其中也暗寓她对丈夫的恋情,就像星星一样深邃而不变。
璇玑图织好后,苏蕙派人送往襄阳交给窦滔。
旁边的人见了这图,都不知其中有何含意,可对诗文不甚通解的窦滔,捧着璇玑图,细细体味,竟完全读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旁人询问其故,窦滔意味深长的道:“这是我家的语言,不是我家的人,莫能解之。”
当即,窦滔派遣了一批人马,到长安接来了苏蕙。自此,夫妻恩爱日深,窦滔也渐渐跟着苏蕙学习诗词,两人常常一同流连于诗词的海洋中。
苏蕙的璇玑图轰动了那个混乱的时代,大家争相传抄,试以句读,解析诗体,然而能懂的人寥若晨星。璇玑图流传到后世,又不知令多少文人雅士伤透了脑筋。
唐代女杰武则天,就璇玑图着意推求,得诗二百余首。
宋代高僧起宗,将其分解为十图,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
明代学者康万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玑图”读法》一书,说明原图的字迹分为五色,用以区别三、五、七言诗体,后来传抄者都用墨书,无法分辨其体,给解读造成困难。
康万民研究出一套完整的阅读方法,分为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读法,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诗四千二百零六首。
每一首诗,均悱恻幽怨,一往情深,真情流露,令人为之动颜。
璇玑图这八百四十一个字排成的“文字方阵”,竟然可以衍化出数以千计的各种诗体的诗来,读法更是千奇百怪。今天我们要想彻底读懂,纵使花上几年工夫,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而当初苏蕙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不但构思好,还要织在锦缎上,靠的除了她的一腔深情之外,也绝对少不了她的绝世才情。
这里仅选择几首从璇玑图中整理出来的诗,以体现苏蕙情意之一斑:“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霜冰斋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这是一位被“新人”取代的“旧妇”唱出的幽怨和不平,但对于远方的夫君,她依然怀着“霜冰”般纯洁的一片真情。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这首诗正读、反读皆可,描述了满怀悲思的人儿,独自坐在空寂的堂上抚琴,琴声时而呜咽如泉,时而激越如风,倾诉着抚琴人翻卷涨落的心声。
“嗟叹怀所离径,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闲。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衮衣;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这首凄怆的六言诗,诉说着女主人公在空寂的“房帏”中对镜梳妆时的几多哀叹。她纵然有着“葩纷”、“耀英”的容颜,但韶光易逝,夫君难回,这如花的年华,又“治容为谁”?
“寒岁识凋松,真物知终始;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这首可回读的五言诗,用岁寒后凋的松柏作比,吐露了她对夫君矢志不移的贞情;倒转来读,则表现得更加激扬蓬勃,感人至深。
“谗佞奸凶,害我忠贞;祸因所恃,滋极骄盈。”
这里又对那位夺她夫君的赵阳台进行了痛斥,喻她为“谗佞”。苏蕙之所以被丈夫抛在长安,全因了那位赵阳台谗媚进言,恃宠邀情,怎不让苏蕙愤恨至极。
一幅深情玄妙的璇玑图的意韵,决不是一篇短文章能讲得清楚的,若想领会其中奥妙,只有自己会心品味,方能渐至佳境。它实在是华夏国文字深奥、古奇、优美与艺术化的最佳诠释。
一幅璇玑图,使才女苏蕙名声大噪,千古称奇。
虽说当时南方因天时地利,才子才女多如过江之鲫,然而北国仅以一个才貌俱佳的苏蕙,就足以使他们黯然失色,真可谓是月明中天,群星失灿。
后来,历代不少有才之士纷纷想模仿璇玑图创作诗歌,以与苏蕙平分秋色;但最终除了作出一些回文诗外,仅有宋代大学士苏轼创造的一种反复诗,尚有一些璇玑图的意韵。
反复诗的字排成一菱形,外圈任取一字开始,左旋右旋,读之皆可,可以得五言绝句三十首;圈内十字交叉的十三个字,顺读、横读、逆读,可以得七言绝句四首。
如果以中间的“老”字为枢纽,左右上下旋读,又可得诗若干首;若将所有二十九字任取一字随意回旋,取其压韵,还能得诗若干首。
据说,以这二十九字反复变化,可以读出七、八十首诗来,可以说是神奇巧妙,与璇玑图异曲同工。然而,从气势上,变化的花样和难度上,它依然与璇玑图难以相提并论。
苏蕙用一腔幽情创制的璇玑图,真能称得上是千古之绝唱!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苏若兰,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劈地珠,土属性,投掷攻击。
高峰跟苏若兰寒暄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黄金甲……召唤!紫金晶壁!伤害反弹!
——扫霞衣……召唤!驱除一切状态!
——青莲宝色旗……召唤!白气悬空!金光万道!
——玉虚杏黄旗……召唤!三角宝罩!绝对防御!
——血痕钟……召唤!天龙八音!深渊之门!
——番天印……召唤!重如泰山!冰封千里!
不久,苏若兰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
便搂着苏若兰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瀛洲台飞去。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苏若兰已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八十三章 名将陈庆之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南北朝的陈庆之。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杰出的军事家。
陈庆之因出身寒门,长年不得重用。四十一岁始独立领兵,战斗生涯只有十五年。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为武威将军。
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而且,他性格谨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
平时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
虽身为武将,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是一个刚柔并济的文雅儒将。
照推断,陈庆之可能是个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萧衍后来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儿子。
华夏国古代,尤其是两晋南北朝那段时间,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当严格的,庶族不大见得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而且陈庆之的武艺很差,“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因此他的青少年,也许还包括中年,是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的。
当时的皇帝是梁武帝萧衍,陈庆之跟着皇帝先是下了二十几年棋:“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但他前半生的履历,除了这个,就是空白了。
公元525年,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
北魏派两位宗室领兵二万,在陟口一带扎下营寨,准备进兵。
陈庆之得到消息之后,逼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一比十,这很可能是他所有战斗中实力比例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
战斗的结果,敌军的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就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
梁大通元年{527年},陈庆之与寻阳太守韦放,合攻魏之涡阳{今安徽蒙城}。
魏遣征南将军元昭,率数万步骑来救。陈庆之乘魏军远来新至,仅指挥一百人就击破其前锋。
后又与诸将连营而进,背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交战频繁,将士疲惫。有的将领建议退兵,庆之力主决战。
不久,魏军筑就十三垒以控制梁军。
陈庆之领兵夜出,破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梁军乘胜强攻,俘斩甚多,其余九垒皆溃。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陈庆之领兵乘北魏征讨邢杲起义军之际,乘虚攻占荥城{今河南商丘东},进逼睢阳{今河南商丘}。
魏将丘大千,率众七万,分筑九城,以抵御梁军。
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
北魏的元颢,遂于睢阳城南称帝。
梁朝授予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
时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军二万来援,进屯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考城四面环水,守备严固。陈庆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垒,攻陷其城,全歼二万,俘获元晖业。
梁大通二年{528年}四月,魏北海王元颢来降。梁武帝想利用他向北拓地,至不济也能在魏梁间建立个防卫缓冲地带,便封元颢为魏王,以陈庆之护送北归。
具体目的地,史书并没有明说,是否要一直送到洛阳,也是未知之数。
同年十月,陈庆之袭取魏铚城,旋破荥城。
梁大通三年{529年}四月,魏国元天穆率大兵东讨邢杲。陈庆之乘虚北上,围攻睢阳,破魏丘大可七万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