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灵帝传说-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道诗谜是:“铜铁投烘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第一句“铜铁投入烘炉中冶炼”,就是“化”的意思。
第二句“蝼蚁爬上雪白的粉墙”,含有“沿”的意思,与“缘”相通。
第三句反过来看阴阳中只有一义,那就是“道”。
第四句天地宇宙中间的,就只有“人”了。
四句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秦少游稍稍思考,便想通了此节,不禁哑然失声。
原来,当黄庭坚告诉秦少游,苏家准备把苏小妹嫁给他为妻时,他虽然当即应允,但想到传说中的苏小妹突额凹睛,风流少年秦少游对自己未来妻子的容貌着实放心不下。
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苏小妹,由于理学盛行,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定婚之后更是不可能再见,又不好向别人打听,这一块心病着实越来越深。
那天,终于得知苏小妹要入庙进香还愿,秦少游计上心来,把自己打扮成“化缘道人”,先在庙门前等着,苏小妹的轿子一到,他就上前去求道:“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苏小妹在轿子里立即拒绝:“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秦少游要的就是苏小妹的搭腔,立即道:“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苏小妹就是好斗,不甘示弱,接道:“随道人口吐莲花,分文无舍。”
边答边想,听这道人的口音,甚是悦耳动听,年龄一定不大,就不知长得如何;从他化缘的语言看,也颇多才思……
苏小妹的好奇心一起,就忍不住掀开轿帘,要看个究竟。
秦少游要的就是苏小妹露出脸孔,如何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时机,赶紧走上一步。
苏小妹霍然觉得,这人就是秦少游,香也不愿进了,示意丫环转身就走。
秦少游追着道:“小娘子一天欢喜,为何撒手宝山?”
苏小妹心中烦恼,愤愤的答道:“疯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边说边一阵风似的,起轿回府。
而秦少游终于见到苏小妹,觉得她还不算丑,特别是气质高华,清奇逼人,好不高兴。
苏小妹回到家中,却是越想越气,于是就有了洞房之夜的第一道难题,想考一考秦少游,报那一箭之仇。
秦少游少年时期是在扬州等地的歌姬场中混过的,在风月场中脸皮早已修炼得比牛皮还厚,想通了那一诗谜,提笔就回了一首:“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诗中每句,句首的字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全诗也隐含着道歉的口气。
苏小妹看了,芳心窃喜,一喜丈夫才思敏捷,二喜他终于向我认错。
当即又传出一首诗谜,并声明全诗打四位历史人物,必须逐一注明谜底。诗谜是:“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丝缕缝线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秦少游学富五车,想都未想就猜出:第一句强爷胜祖是孙权;第二句凿壁偷光的是匡衡;第三句由丝缕缝线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自然就是子思{孔伋,孔子嫡孙};第四句老翁整天倚依门闾,自然是望,那就是太公望{姜子牙}。
秦少游顺利过关。这一场考试,对秦少游来讲,就好像是行军打仗,每解一题,就前进一步,这时已走到苏小妹的闺阁外面。
苏家父子和众多的宾客,都凝神静气,等着那最后一道难题。
闺房的窗户,慢慢打开一道缝,露出苏小妹的纤纤素手,递出一张纸来。仆人马上接过,递到秦少游手上,只见上面写道:“双手推开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苏轼在旁看了,暗暗发笑,便伸出一个指头,指着“雨”字。
秦少游心领神会,立马答出:“一石击破水中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
“今夜断然不雨”表面是接月明星稀而来,但实际隐含了“云雨合欢”的意思;还有“雨”与“语”谐音,也就有今夜不和你说话的意思。
秦少游以“明朝一定成霜”作答,“霜”与“双”谐音,表示既然成双,就一定云雨。
纸条一递进去,房门打开,苏小妹含笑和羞的站在门边。
秦少游欣然入内,自然是巫山梦里,云雨合欢。
据传新婚之后不久,苏小妹再到庙里进香还愿。
寺僧与苏家兄妹原就极熟,这时故意问苏小妹:“新婚滋味如何?”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二十章 如水如月吕碧城

苏小妹笑而不答,索纸笔挥洒数字,然后将纸条亲自粘贴在大钟里面,对寺僧说:“欲知究竟,一看便晓。”
那和尚只好把光头伸进钟内,只见纸上写着:“如此这般。”乐得陪同来的秦少游,哈哈大笑。
秦少游曾在歌姬堆中“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自有各种调动女人积极性的手段。
而且秦少游会作词,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宛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
词如其人,秦少游的这种气质,也深受苏小妹的喜爱。
只可惜天妒其缘,婚后只有几年,苏小妹就撒手尘寰。
当时,秦少游在外做官,政治上失意,被贬在外,听到这一消息,悲痛地写下一首《千秋岁》:“水边沙外,城廓春寒退,花影乱,鸳声碎。飘零疏酒盔,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鸥鸳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后来,秦少游又以一个叫徐文英的女子为妻,但他是永远不会忘记苏小妹的……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苏小妹,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慧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玄阴神幕。
此宝是用秽发所炼,如果被它罩上或是网住,无论多少年修炼的道行,全都毁于一旦。
最厉害的是,此宝另有元神,用时无须像别的法宝一般收起,只须微一招展,便可随心所欲,遮挡敌人去路。
高峰跟苏小妹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苏小妹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苏小妹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苏小妹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很快就获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苏小妹,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苏小妹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苏小妹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苏小妹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女,正是清朝的吕碧城。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隔几天,先后亡故。
一大批人为之惶惶不安,似乎慈禧一死,国家就失去了主心骨,不知如何办才好。
这时,却有人填了一阙《百字令》,题咏慈禧的画像,登在报上,把慈禧这个亡国的老妖妇痛骂了一顿,说她在主宰朝政的近半个世纪中,把大清皇朝的江山搞得一塌糊涂。
她把华夏国边疆的大量领土,国库中的大把银钱,送给帝国主义国家;她到了阴曹地府,一定怕与汉高祖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见面。
词如下:“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翠衣轻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屏蔽边疆,京垓金弊,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鹅。”
这阙《百字令》,使得清政府十分恼火,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很久以后,人们才知道它的作者,竟然是一个年轻女子——吕碧城。
吕碧城是安徽旌德人,生于光绪九年,即公元一八八四年。她的父亲吕凤歧,于光绪三年进士及第,家学渊源。吕碧城和她的姐妹吕惠如、吕美荪,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吕碧城十二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经颇为可观。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樊山,是吕凤歧的翰林同年,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
有人告诉他,这只是一位十二岁少女的作品时,他最初怎么也不相信,小小年纪的吕碧城能够写出如此令人荡气回肠的东西。
凭恃着本身的才情和父执辈的揄扬,二十岁的吕碧城在京津一带,已是小有名气的闺媛才女。
报刊上经常见到她发表的文章,各种艺文聚会也常常能看到她的芳踪。
《大公报》创刊时,她是主要撰稿人之一。
秋瑾、吴芝瑛与她一见倾心,而秋瑾创办的《华夏国女报》,发刊词就是她的手笔。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的时候,拔款筹办北洋女子公学,由傅增湘任校长,召吕碧城提任总教习。
于是,吕碧城在这当时女子的最高学府,一呆就是七八年,后来还提任学校的监督。
她把华夏国的传统美德,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结合起来;把华夏国的传统学问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起来,使北洋女子公学成为华夏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比如颇受袁世凯敬重的家庭教师周道如,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都在这里曾亲聆吕碧城授课。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吕碧城进入新华宫,担任大总统的公府机要秘书,这年她还只有二十八岁。她本打算大干一场,结果生活的打击,却使她从此过起了半隐居式的生活。
生活第一次对吕碧城的沉重打击,是在她父亲死的时候。
吕凤歧是在甲午战争那年去世的,他的妻子严氏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吕氏家族中有人使出卑劣的手段,唆使狂徒将严氏掳胁。
吕碧城在京城听到了消息,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援,一时之间各种压力纷纷来到安徽的各级政府。各种关心,纷纷地来到寡母孤儿的身上,事情自然获得圆满的解决。
与吕碧城自幼就订了亲的汪姓乡绅,却起了戒心,认为小小年纪的吕碧城,竟然能呼风唤雨,将来过了门,成了汪家媳妇,倘若稍不如意就惊动官府,那可怎么得了。
“小庙里供不起大菩萨”,汪家提出了退婚的要求。
吕家孤女寡母不愿争执,事情就定了下来。
如果是在今天,男女从小订亲,后来成长的环境不同,知识程度与生活经验有了极大的差异,双方协议退婚,不失为明智之举。
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孩子给婆家退了婚,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是被逼上绝路的事情,吕碧城一度自怨自艾。幸亏,强烈的自尊心使她挺过来,也使她决定终身不嫁。
似乎不打算结婚的女性,尽管在工作上豪气干云,但工作完成后,特别是一个人独处居室时,总会有着浓重的落寞与萧索之感。
为着寻求心灵的归属,十有八九都必然会皈依宗教,吕碧城也不例外。
在北京工作期间,她经常与一代高僧谛闲和尚谈禅。
谛闲和尚对她说:“欠债当还,还了便没事了;但既知还债的辛苦,切记不可再借。”
这里所说的债,当指尘世间的一切孽债。佛说,人生八苦,除了“生、老、病、死”外,还有就是“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蕴盛苦,求不得苦”。
所谓“怨憎会苦”,说的是不愿聚会的,却偏聚在一起。
吕碧城与袁世凯的关系,便使吕碧城隐在深深的怨憎会苦中。
吕碧城进入新华宫,提任袁世凯大总统的公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