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灵帝传说-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表面忙于备战,暗地里却以大船数十艘资敌。
于是侯景顺利渡江,把梁武帝围在小小的台城。
这时广州都督萧勃征兵火速赴援,高州刺史李迁仕久蓄异志,伪称有病,迟迟不肯应命,并派人急召高凉太守冯宝。
洗氏夫人考虑,刺史托病而拒都督之命,却积极整屯兵马,显然有谋叛之意。
因此,她对丈夫说:“今刺史突然召你前往,必然是逼你同反,君若前往,不啻是羊入虎口,不妨稍加等待,以观其变。”
没过几天,李迁仕果然反叛,派遣杜平虏率兵,直奔湖石,以便与侯景呼应。
洗氏夫人自忖,杜平虏尽率精兵出城,留下李迁仕守着一座空城,自然无所作为,便与丈夫计议,卑辞厚礼,徒步担物,明为轮将,暗乃突袭,一举攻下李迁仕的老巢。
这个计划,具体由洗氏夫人执行。
李迁仕远远地望见千余人众,背扛肩挑而来,果然中计,以为是运送军需品的队伍,丝毫不加防范,立即命人拔栅开城。
洗氏夫人率众涌入,迅即从箩筐背囊中拿出刀剑,像秋风扫落叶般一下子占领高州城,进而与长城侯陈霸先在湖石会师,击溃杜平虏的叛军。
接下去是新任始兴大守、长城侯的陈霸先,与王僧辩合力击溃侯景。
湘东王萧绎在江陵即位,但不久被北朝中的西魏政权打得粉碎。
陈霸先乘机代梁而为陈武帝,这也是南朝政权更替的一个特点,经常是大将夺权。
数年之中长江流域烽火漫天,岭南地区多赖洗夫人掌管,安然无事。
此时冯宝已殁,陈霸先笃念昔日并肩作战的友谊,遣使拜洗夫人九岁的儿子冯仆为阳春郡太守。不久,广州刺史欧阳纥起兵叛陈。
天高皇帝远,陈霸先鞭长莫及。洗夫人就近连络百越首长,合力攻打欧阳纥而数平叛乱。
冯仆因母亲平叛有功,被陈霸先封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太守。
洗夫人也被册封为“石龙太夫人”,权职待遇一律照比刺史。
陈霸先即位之初,实力未允,对北朝采取和平邦交。
三年后陈文帝嗣位,兵力日强,接连攻下长沙、江郢、巴蜀等地,南朝江山逐渐恢复了旧观。
再传到宣帝,又乘北齐内乱,遣兵收江北各地。可惜到他儿子陈叔宝的手中,也就是陈后主,终日沉湎酒色,怠于政事,于是被隋文帝杨坚所灭。
南北朝时对峙的局面,虽然由隋文帝统一,但岭南地区尚未归附,为着维持地方安宁,共推石龙大夫人洗氏出来领导,仍用陈朝封赠的仪仗及兵卫甲盾,每每前呼后拥巡视各州,真个是威镇南疆,简直就是个小王国的女皇帝了。
此时她已是六十开外的人,儿子冯仆已死,孙儿冯魂与冯暄随侍左右,大家都称她为“圣母”。
隋帝派遣韦洗,前往岭南宣抚,并携带陈后主的亲笔书信,以及洗夫人先前呈献给陈后主的“扶南犀杖”作为信物。
洗夫人目睹犀杖,知道陈朝已经灭亡,于是率众归附隋朝。长孙冯魂,被破格提升为仪国三司,洗夫人被册封为“宋康郡夫人”。
韦洗仍旧滞留岭南。岭南人王仲宣,联络各部族首领,围袭隋朝派来的钦差大人。
洗夫人既然接受了隋朝的册封,自然有救助朝廷特使的责任,于是派孙儿冯暄率兵往援,结果进兵不利,被俘下狱。
洗夫人再派幼孙冯盎驰援,而且自己亲自披挂上阵为后应,很快就消平叛乱。
从此南疆一片安谧,朝廷政令直达海隅。隋文帝对此大加赞赏,追赠洗夫人的先夫为广州总管,追封他为谯国公,洗夫人被封为“谯国夫人”。
谯国夫人虽然不是什么官位,却比照总管衙门,设置幕僚机构和属官,并颁予印信兵符,全权指挥岭南六州兵马,且给予一项特殊权利,遇有紧急事故,可以不先奏报朝廷而便宜行事。
这是一项特殊的前所未有的荣耀。以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夫人而言,总管岭南六州的军政大权,朝廷视之为南疆柱石及屏障。隋文帝赏赐有加,皇后也刻意笼络,信使不绝于途。
岭南各州风调雨顺,家给人足,形成有史以来最为富庶及安定的局面。
隋文帝定都大兴,也就是长安,勤谨节俭,减轻赋税,与民休养生息。
岭南地区遵照朝廷的指示,成效尤为可观,隋文帝曾降敕书,慰勉谯国夫人:“朕抚育众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净,兆庶安乐。夫人情在奉国,深识正理,直训导子孙,敦崇礼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殷殷之意,溢于言表。
隋朝开国以后,改广州为番州,除了倚重谯国夫人坐镇岭南地区以外,更由朝廷派赵讷为番州总管,综辖地方政务。
由于赵讷贪污不法,动辄苛虐番民各部族,使得怨声四起,纷纷上书朝廷,指斥赵讷的种种不法情事,有的甚至叛离朝廷而自立。隋文帝下诏谯国夫人,就近惩治赵讷,并招抚诸部族。
谯国夫人此时已经年届古稀,犹自抖擞精神,乘骑骏马,盛张锦伞,亲捧皇帝诏书逮捕赵讷,然后审问、正法,并逐一列举罪状及受贿财物,派遣专使奏报朝廷,又风尘仆仆地巡行各州各郡宣达圣旨,所以岭南各地复归平静。
谯国夫人以边陲番族,明大体、识大义、安抚百姓、绥靖地方,岭南地安定繁荣达半个世纪。
虽然谯国夫人历事三朝,实因环境使然,却始终忠于她的部族,忠于她的职守,对一个女人而言,确实是难能可贵。
隋文帝仁寿二年,独孤皇后崩逝。隋文帝好像突然从层层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于是开始放荡,国事日益荒废。
就在此时,威镇南疆的谯国夫人也油尽灯熄,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她为“诚敬夫人”。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客观情势使谯国夫人脱颖而出,而谯国夫人也在动荡的社会中做出许多男子汉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三十四章 何仙姑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洗百合,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慧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非常厉害的法宝,叫做阴磷火箭,火属性伤害。
高峰跟洗百合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洗百合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洗百合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洗百合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很快就获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洗百合,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洗百合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洗百合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洗百合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女,是唐朝的何琼。
对华夏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就一定对“八仙”的说法不会陌生。
所谓八仙,是指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八位仙人,都是凡人出身,苦修积善,才修练成仙。
八仙之中,只有一位女性,就是何仙姑。她在八仙中,宛如万绿丛中仅有的一点红,因而也就格外地引人注目。
何仙姑原名何琼,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
当地人说,在何琼出世的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
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
就在这时,何母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提起何琼的家乡零陵,可是一个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
据《史记》记载:“舜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先圣舜帝,就葬在零陵的九巍山。零陵城正位于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
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
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出落得美丽灵秀,自小就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
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
老翁向何琼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她都伶俐地一一作答。
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
何琼接过,谢了谢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
回家后,何琼一连几天都不感到饥饿,因而也就不想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
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到了那位老翁。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
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渐渐感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
此外,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官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却把持着朝廷实权。
武则天自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及至做了皇后,又极力在宫内和全国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压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势头,并且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理论根据。
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就是说要把自我与万物都看成是空泛虚无的,这样才能达到宇宙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高渺境界。
通俗地说,就是用心感悟,做到物我两忘,那么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
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巅,感到十分有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
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
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煜煜夺目,好像神仙下凡。
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齐齐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顶礼膜拜。
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这样的女儿,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然没有谁家敢娶。
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却若无其事,整天出入山野乡村,忙着给人采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
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衫褴褛,形似乞丐;而另一个穿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
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
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念叨着偷学的口诀,居然也能像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
从此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