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部经一切的教义。 
  三、译笔信雅:《佛说四十二章经》翻译的技巧,文笔非常信雅。要知道,翻译家必须具备信、达、雅这三个条件,才能够将一部外文作品翻译得非常精彩吸引人。什么叫做信?就是很信实、没有错误的,每一句翻译出来都是很确实的;达,就是很通达、流畅;雅,在文辞方面,表现得很文雅,不是生吞活剥,没有黏在嘴巴里头不通顺的现象。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的翻译技巧,完全符合了信、达、雅的三个翻译条件。它虽然是第一部传到中国来的法宝,却可以作为后代翻译家的典范。同时,里面所翻译的名相(名词),如「四谛法轮」、「无为法」。。。。。。诸如此类名相,译得多么的精确、雅顺,成为后代翻译家经常所采取的。另一方面,这一部经可以说是非常善巧的意译,而不是直译。意译,就是顺着经本原来的意思翻为中文,不象直译一句一句对照着翻,这也是本经跟后世的直译不一样的地方。 
  四、不须疑惑:由于《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一部古老的译本,流传到现在已经将近二千年了,它的文体形式跟后世所翻译的经论不一样,曾经被中国的一般文人学者所疑惑,都认为它是伪造的,引起了梁启超、胡适之等好多学者加以考证、笔战和辩论。过去有位张曼涛教授,编了一部[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共有一百本,其中第十一册,就是搜集了各方面讨论有关《佛说四十二章经》真伪的文章,诸位假使想做学问的话,不妨把它找来看看。依我研究的结论:不论是太虚大师也好,印顺导师也好,他们都肯定《佛说四十二章经》绝对不是伪造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对它不需要加以疑惑。 
  我还要告诉大家,一般学者之所以认为《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中国人伪造的,原因是晋朝道安法师──所谓「弥天释道安」,曾经编了一本佛经的目录,把所有翻译到中国来的佛经,都编列在这本目录中,这本书名叫《综理众经目录》。在这本书里面,找不到《佛说四十二章经》的记载,因此,一般学者认为目录中既然没有这部经,可见它是假的。 
  还有人怀疑《佛说四十二章经》是假的,那是因为一般的佛经,好象《金刚经》、《弥陀经》,都有「序分」──一开始就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某地方等等的「六成就」,先说明讲经的时间、地点,以及请问的当机听众等等,这样的形式,为什么本经却没有呢?的碓是引起人家产生怀疑的地方,因此认为它是伪造的。 
  但是我们如果认真地加以研究,这许多的疑惑都不足以怀疑,也不难解答。比如说:本经的文体虽然跟一般的经典不一样,是因为本经是第一部传到中国来,翻译时绝对不会在文体、形式和技巧上面去推敲、执着,主要目的是为了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了使当时的人们容易接受,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形式不一样,就断言说它是伪造的,否则就太武断了。 
  同时,我们也应当了解译经的实际情况,后代翻译佛经,好象玄奘大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当时的唐太宗皇帝,下诏由国家主办,他拥有一个规模非常宏大而完善的译经场,地方广大,助手也多,里面几百人,在主译人的领导之下,组成了译经团,分层负责,大家分工合作,什么人负责什么工作,都分得清清楚楚,因此,所翻译的经典、名相和文体,都是一定的形式、规划。可是我们要知道,翻译《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时候,参与的人很少,而且也未必完全通晓梵文,可能是由迦叶摩腾他们用口头把经文念出来,而后由中国当时的文人学者笔录,可以说只能意译,不是直译的,因此,在文体方面,完全是东汉时代儒家的形式,跟现代一般所流通的经典不一样。 
  再说,道安法师的藏经目录里面,虽然没有记载本经,可是在另外一部古书《出三藏记》里面,已经写到本经当时是藏在朝廷的「兰台石室」第十四间。试想,一部佛经翻译好了,把它当作宝贝一样的,藏在皇宫里面,外边的人那里会知道呢?何况当时的交通又不方便。本来道安法师记录经典,是非常慎重的,不是随便给它加上去充数,而是加以考证,有时候难免没有遗漏的地方。同时,那个时候道安法师所居住的地方,跟翻译《佛说四十二章经》的地点也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藏经目录里面没有的,就认为它是假的。不过,在唐朝所有的藏经目录里面,已经有《佛说四十二章经》的记载了。 
  说到一般佛经都有「如是我闻」的序分,而《佛说四十二章经》中却没有,我刚才已经说过,本经是第一部佛经传到中国来,为了求其慎重,能够简洁又容易给大家接受,所以在体裁方面是采取意译的,在形式上就没有那样拘泥执着,这一点我们能够了解的话,就可以肯定本经一定是一部真正从印度传过来的经典,绝对不是一般无聊文人所认为的:中国人伪造的经典。 
三、汉明帝的梦 
  也许你们要问:本经怎么会传到中国来呢?现在,我就讲一个故事,也是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绝不是道听途说的。 
  那是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皇帝叫孝明帝(一般所称的汉明帝),他是汉光武的第四个儿子。在孝明帝永平三年(公元六十年),孝明帝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这梦好奇怪喔!怎么样呢?他看到皇宫的宫殿上面,有一个金人──金色的人,颈项有一圈圆光,而且浑身都是金光灿灿的,很自在地在那儿飞来飞去。 
  第二天早上,上朝的时候,皇帝就召集文武百官来共同解开昨晚的梦境。
 
  「你们当中,不论是有学问的,或者通达天文地理、算命卜卦的,都应该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你们有谁能够替我解这个梦呢?」 
  当时朝廷中有位太史官(专门研究历史的),名叫傅毅,他站起来说: 
  「启奏皇上,听说在我们西方的天竺(印度),有一个神叫做佛,他就是金色的,全身发光。依我的看法,皇上梦到的大概就是佛了。」 
  这时,又有位博士(当时的官职,不是现在的博士学位)官,名叫王遵,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也告诉明帝: 
  「皇上,刚才太史官所讲的,我认为说得很对,照我所了解的,在周朝时代,有部书叫《异记》,里面记载了许多当时所发生的奇奇怪怪的事情。其中有一项记载: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初八日,大地发生六种震动,天上有五色的祥光出现,一直照射到太微星。当时,周昭王也感到很奇怪,问他的大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中有个叫苏由的太史官,禀告他这就是西方有大圣人出世,他的教法在一千年以后,就会传到我们中国来。这一说,周昭王就令他们记下来,刻在石头上,然后把它埋在地底下,算一算,到现在刚好一千年。所以皇上您所梦到的,就是佛祖要到我们中国来,梦境才会有这样的祥瑞。」 
  汉明帝听了众大臣的报告以后,心里好欢喜:「啊!佛教要流传到我们中国来,是我们中国人的幸运呀!」从此,他日夜都想:佛教什么时候才传得来呢?正是梦寐求之。可是,几年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到了永平七年(公元六十四年),汉明帝就派了蔡 、秦景、王遵等十八位当时朝廷中有地位、有学问的大臣,到西天去取经,也就是专诚去请佛经到中国来。 
  当这十八人浩浩荡荡地向印度前进,途中经过月氏国(以现在的地理位置看,是在阿富汗、葱岭及中亚等地),遇到了两位中印度的出家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秦景、王遵、蔡 等就恭恭敬敬地说明了来意,而后邀请这两位出家人到中国来。 
  于是,两位尊者就把佛经、佛象、佛的舍利,用白马驮运到中国来,这叫做「白马驮经」。由于当时交通不方便,完全是步行,直到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才抵达洛阳。 
  当时,就让两位尊者驻锡(安顿)在离洛阳城东边十二里,北面靠着邙山的鸿胪寺。要知道,寺庙的寺,古代是属于皇宫的,等于是宾馆,作为招待外国使者的地方。自从这两位出家人用白马驮经来了,皇帝就下诏把鸿胪寺改名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庙,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了。两位出家人就住在白马寺翻译《佛说四十二章经》,所以,白马寺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也可说是中国佛教的源流。 
  以上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真实典故。 
   
 
解释经题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是本经的题目,共有七个字,它的立题,可以分为「通名」、「别名」,也可以用「人」、「法」两种意义来解释。 
  一、通名和别名:什么叫做通名?譬如说「经」字,就是个通名,《佛说四十二章经》固然称为「经」,其他的,好象我们平常念的《金刚经》、《药师经》或是《法华经》、《华严经》,所有的佛经都称为「经」,所以「经」是通名,就好象我们称呼人家蔡先生、王先生、张先生、李先生,先生是个通称,而张、王、李、赵,是个别的姓,《佛说四十二章》是这部经个别的名称,属于别名。 
  二、人法立题:我过去曾经介绍过,所有的佛经有七种立题的方式,《佛说四十二章经》在这七种当中,属于「人法立题」,什么叫做人法立题呢?「佛」,是人做的,属于「人」;「四十二章经」是佛法,称为「法」,所以这部经的题目,是由「人」与「法」联合组成的一个名称。 
  以下,我再把这经题的七个字,分为「佛」、「说」、「四十二章」、「经」,四节加以说明。 
  一、佛:佛字的发音是印度音,是简单的称呼,把它说完全了,应该称为佛陀(BUDDHA),它是音译到中国来的,意思是「觉者」。 
  中国文字的造字结构,有所谓六书,就是由六种方法来造成文字。「佛」这个字,是「人」和「弗」两个字组合的,在六书当中,称为形声字;人是个形体,弗是声音,佛字的声音,依弗字而发音的,所以是个形声字。但这个字,也可以说是个会意的字,弗是「不」的意思,「佛」,不是人,这话怎么说呢?固然佛是人做成的,但他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庸人,他是一位对宇宙人生一切的事理、所有的真理都已经大彻大悟的大圣人,因此称为「觉者」。
 
  谈到「觉」,可以从三方面来说明: 
  从文字的意义说明:觉是觉察和觉悟的意思。所谓觉察,就是面对一切烦恼的时候,能够随缘省察,不为它所困惑。在佛学上有两个专有名词:烦恼障和所知障。障,就是障碍,我们人生最大的障碍,就是「烦恼」和「所知」这两种。我曾经介绍过,人生最大的烦恼是贪、 、痴、慢、疑。对于好吃的、好穿的、金银财宝。。。。。。等,都是我们贪求的对象;假如人家说一句好听的话,或者赞叹我们,我们就会得意忘形;要是人家发我们的脾气,让我们难堪,我们就生气了,感觉到很烦,这就是 心;乃至于痴、慢、疑等等,都是使我们内心感到烦燥,非常苦恼的。 
  但是,做了菩萨,或者成了佛的话,就不会为烦恼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