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既然供养一百个做坏事的人不如供养一个好人,好吧!那我供养好人吧,供养一千个善人。目数虽然增加了十倍,但是比较起来,我们请一位修持五戒学佛的人吃饭,功德就比请这一千个善人还要大,为什么?因为持五戒的人,已经具备了世间的正见,种了学佛成佛的正因,善行总会辗转增上的,一般社会上的善人跟他比就差得远了,善人虽然行善,这当中难免还会生起邪见的,另一方面,由于心念没有坚固,今生未必能够时时行善,下一辈子转个面目,也未必能够行善。
  我再说明一下,所谓持五戒者,五戒,简单地说,就是杀、盗、淫、妄、酒,这五种都禁止,不去犯它,称为持五戒。五戒不但是佛教的戒律,可以说是做人的根本,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讲的也就是五戒,只是名称不一样而已。不杀生就是仁慈,不偷盗就是义,不邪淫是很有礼节,不妄语,讲话不会信口开河,就是有信用,不饮酒,一个持戒的人不会乱喝酒、吃麻醉品、吃丧失理智的东西,这都是做人的根本。
  「不如饭一持五戒者」,要知道,学佛最基本的第一步是受三皈依,第二步就是要受持五戒。受持五戒,男居士称为优婆塞,女居士称为优婆夷。优婆塞、优婆夷,译成中国话叫近事男、近事女,是专专亲近、事奉三宝的在家弟子,所以,持五戒,正式进入佛门,已经受持清净的戒律。何况,五戒是一切戒律的根本,通于在家与出家,是所有的佛弟子必须遵守的,所以供养持五戒的凡夫僧,或者在家居士,功德当然跟社会上没有修行的善人大不一样。
  「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我们供养受持五戒的一万个人,但是还不如去供养一位须陀洹。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我在本经一开始的序分,已经解释过了,这个地方,我再约略地把它提一下。就是说,我们供养受持五戒的一万个人,不如供养一个已经证得初果,预入圣流的圣人的功德大,为什么?入于预流圣果的人,已经了解佛法的义理,具足了世出世间的正见,而且确认了修行的方向与信心,坚决地去走他应该行走的道路,断了很多烦恼。受三皈修五戒的,还没有断烦恼哩!
  「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我们如果供养一百万位证初果的须陀洹,不如供养一位消除业障,又减少了贪 痴,已证二果的斯陀含。再说「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供养一千万斯陀含,不如供养一位把欲界的贪 痴都断了的阿那含。供养一万万(一亿)位阿那含,不如供养一位证了四果的阿罗汉,因为证四果已经把一切业障和烦恼全部断尽了,到达无生、无学的地步,以小乘修学的阶次来说,可说已经到了极尽的位置了。
  从初果到四果,以十进位的增数加以比较供养功德的胜劣,这样看起来,是不是供养阿罗汉就是最高最殊胜的了?还不!你「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辟支佛,是印度话,把他说完整,称为辟支迦罗,翻成中国意思有两个:缘觉和独觉,两者是有分别的。缘觉:这一种修行人,是生长在有佛住世的时代,他听了佛讲十二因缘的道理而觉悟了,所以称为缘觉。独觉:是出生在无佛的时代,佛灭度了,这一种修行人没有佛的教化,他自己修行,春观百花开,秋看黄叶落,从花开花谢的观察中,觉悟了世间的无常相,所以称为独觉。虽然缘觉和独觉所修持的方法不一样,但是他们觉悟的境界是一样的。
  为什么辟支佛比阿罗汉高一等呢?阿罗汉只是断了烦恼,辟支佛不仅断烦恼,连习气也断了,智慧又胜过阿罗汉,所以经文说我们饭十亿的阿罗汉,还不如供养一位辟支佛。
  「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佛教分为大小乘,小乘的境界,认为只有一个世界,一尊佛;而大乘肯定有十方三世,各都有佛,所以称为三世诸佛,这种境界就比较高超了。再说,辟支佛只能自觉,不能觉他,三世诸佛能够以平等大悲心普度众生,因此说你供养百亿的辟支佛,还不如供养一位三世诸佛的功德大。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在众生界应化的三世诸佛,程度固然很高,但假如还执着有十方三世诸佛的话,修持依然没有到家,所以说供养一千亿的三世诸佛,还不如供养一个无念无住,又无修无证的人,供养这么样的人,功德是最大的。
  什么是无念无住无修无证呢?念,是思虑、心念,我们平常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不断地生起。无念,是念而无念,虽然他是有念头的,却不随着念头转,也就是不随着思虑这个妄念去旋转,因此,称为无念。无住,住是执着、计较;无住,就是没有执着。一般人对修持都有一种执着,但是到了无住的功夫,正如《金刚经》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虽然修持到家,并不认为自己修成功了,所以,称为无住。无修与无证,一个是从因地来讲,一个是从果位来说,就是证了这种果位的人,他也没有感觉得在因地有修持,一级一级的,譬如说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是辟支佛,或者是三世诸佛,他没有去计较修持的程度,也就没有执着于修行的程序等次。无证,虽然证到最高的果位,他也没有执着于他的境界已经达到顶点,最后,他感觉的,也是一无所得,所以,真正讲起来,无证是无法可得的,一切众生本来就具备了佛性,这个佛性,它的本身是空寂的,因此说是「念而无念,住无所住,修无所修,证无可证」,这是佛法中最高的境界,到了这种境界,才能够达到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地步,这正是禅宗所指的最大彻大悟的无心道人,也可以说是已经圆证了大觉的圣位。换句话说,这就是佛陀了,证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了。所以,供养千亿位三世诸佛,还不如供养这么一位无心道人,这种功德是最大的!
  说实在,不但在座的诸位,包括我在内,究竟什么是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境界,我们没有证到,说得舌敝唇焦,说得天花乱坠,也是说不清楚的,这必须亲自去修证才能够体会到。好象我们念书,念幼稚园的学生,你把小学的程度是怎么样的,告诉他,他也弄不清楚。大学生的课程,中学生也是搞不清楚的。同样的,我们现在说修证、说果位,也是说不清楚的,我们只有了解到供养、布施,种福田,应该要选择好的。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学佛也不要这样计较,虽然有九种不同等次的布施对象,但是真正初发心修布施供养、种福田,最好还是不要存着分别心,应当以平等心去做,功不唐捐,功德会存在的。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本章是世出世法,做人的道理,学佛的条件。难,就是困难。畏惧困难,苟且偷安,本来就是人的常情。但困难是对容易讲的,困难和容易都没有实在的本性,是个相对待的名词,如果世间容易的事情,你畏首畏尾,畏缩而不敢去做,也变成困难的事。反过来,纵然是很困难的事情,你肯勇猛精进,尽心尽力地去做,终于突破难关,也变成容易的了,所以易和难是没有固定的标准。学佛更是这样,「困难」成了一般人修学佛法的障碍──往往以佛法深奥难解而裹足不前,其实,如果能够下苦工,修学难以修行的事,那末,所有难行的事,都障碍不了他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中,所举的二十种难(人生最困难的事),无非是勉励我们要精进,不怕苦地去克服困难,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 
  「佛言:人有二十难」,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的苦难太多了,难做的事,也是非常的多,把它归纳起来,我们难以办到的事,有二十种。 
  一、贫穷布施难:贫字的结构,是「分」「贝」两字合一,把宝贝都分光了,因此,贫,没有财产。穷,是没有衣、食。简单地说,一个人没有衣食,贫无立锥之地,叫他行善,以物质来布施,的确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不过,佛教讲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都可以让我们广结善缘。财布施就是用钱财物质行布施,法布施是以佛法来教化人家,无畏布施,就是以精神来安慰人家、保护人家,这三种布施都是有功德的。 
  说财施困难,对有钱人家来说,只要肯发心,拿几个钱出来是不成问题的。但一个穷得连自己的三餐都不继,衣食都发生问题的人,在经济能力极差的情况之下,还能发心布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大布施。其次,当人家处在恐怖不安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体力和精神力量都差的当下,却奋不顾身地保护人家、安慰人家,解除人家害怕的心理障碍,也是很难能可贵的布施。我刚入佛门,才起步学佛,尚未深入三藏,对佛法还没有深刻地研究,但是当人家来向我们请教,而肯就我所了解的,毫不保留地解释给人家听,让人家了解,这一种也是很难能可贵的布施。 
  最近菲律滨发生了一次可以说是二十年来最大的地震,是大家所亲身经历的,也是让大家都感到非常恐惧的。地震,地动山摇,是一种天灾,谁都不能避免,也不可预料的。依佛法来说,这是共业所感,我们在共业当中而有不共业,别人家遭受到那么大的灾难,所有的财产毁于一旦,甚至连生命也丢了;而我们依旧平平安安的,算是很幸运的了,假如以上面说的三种布施配合去做,是很有意义的。 
  在社会上发动救灾的时候,我们能够随喜出钱捐助人家(当然,捐钱不在于多少,在出于我们的一片诚心),表示一个佛教徒的同情心,这是在物质方面的布施(财施)。大地震过后,都会有余震,别人害怕得要命,我心里同样的感到很害怕,依然安慰人家:「啊!你不要怕,我们来念观世音菩萨,灾难就不会降临到我们身上来!」这就是一种无畏布施。还有,我们要开导不懂佛法的人:「地震,正说明了国土危脆,世间无常。」我们以「无常」的真理来教化人家,让他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就是法布施。所以,这三种布施,在地震发生不久的现在,我们可以用尊重、关怀、亲善的态度,配合来实行。 
  下面,我再讲一个佛经里面小小的故事,来说明贫穷布施难。 
  故事发生在佛住世的时候,有一对非常贫苦的夫妇,他们穷到什么程度?住在一座破破烂烂的小茅蓬里面,家徒四壁,房子里空空的,一旦刮风下雨,简直没有地方遮蔽,让身体不淋雨,这还不算,最惨的是他们连穿的衣服都不周全,夫妇俩只有一条裤子(印度人穿的裤子,都是只用布围着),每一天出去讨饭的时候,也不能同时出去,如果丈夫去讨饭,把这仅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