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诗经 漫话 程俊英-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慕馐停鞘粲谝衾中灾实那鹗敲挥幸晌实摹K蹋糯褪恰叭荨弊郑钤鳌把印雹伲础氨硌荨钡囊馑肌K滩坏浜侠制鳎没始业纳鞲璩掖邪缪荨⑽璧傅囊帐酢K头纭⒀挪煌缪胖磺宄璐怯性希舳檀伲赂闯K淌辔拊希捎谂浜衔璨剑艋郝嗖环终拢饩褪撬汤值奶氐恪"诨褂腥颂岢觯吨苣稀贰ⅰ墩倌稀返摹澳稀焙脱拧⑺潭际枪糯制鞯拿帧9簟都坠俏淖盅芯俊な湍稀匪担骸翱芍反侵四暇拍稀颉谎蛞荒稀导础肆寰帕濉颉谎蛞涣濉缎⊙拧分偃钤堆芯壹な退獭匪担骸八套&即容字也,故《说文》:颂,貌也。……容、养、羕一声之转,……所谓商颂》、周颂》、鲁颂者。若曰商之样子,周之样子,鲁之样子而已。……《三颂》各章,皆是舞容,故称为‘颂’。若元以后欢曲,歌者舞者与乐器全动作也。”②从王国维《观堂集林说·周颂》说。   
 ‘以雅以南’,《文王世子》之‘胥鼓南’,实即‘以雅以铃”,‘胥鼓铃’也。”郭先生的意见,认为甲骨文的“南”字,是象形字,象铃形状的一种乐器。这是很有可能的。章太炎《大雅小雅说》说:“郑司农注《笙师》曰:‘雅状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围,长五尺六寸,以羊韦鞔之,有两纽疏画。’”另外《三才图会》里也有“雅”的图样。雅确实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字,章说也是可信的。张西堂《诗经六论》说;“从文字通假上来看,古字‘颂’、‘镛’通用。《仪礼·大射仪》‘颂罄东西’注:‘西方钟罄谓之颂,古文颂为庸。' 《周礼·眡瞭》‘击颂罄笙罄’注:‘颂或作庸。’《书》‘笙镛以间’,正作‘镛’。”张先生的意思,颂宇古时候与庸字通用,庸即镛,是一种奏乐用的大钟,就是《大雅·灵台》“賁鼓维镛”的镛。这是一种新的见解,介绍给大家作个参考。但是我们要注意,即便南、雅、颂都是古代乐器的名字,到了编辑《诗经》的时候,这些乐器名字已经都演变为乐调名字了。郭沫若说:“《诗》之《周南》、《召南》、《大小雅》,揆其初当以乐器之名,孽乳为曲调之名,犹今人之言大鼓、花鼓、鱼琴、简板、梆子、滩簧耳。”这个意见是很精辟的。    
 风、雅、颂虽以音乐分,但风既是地方的乐调,其配合的歌词,多半是里巷歌谣言情之作,既是民歌,当然会反映人民的生活思想内容与其艺术特点。风诗亦有贵族作品,它流传于民间,得到了人民的广泛传诵和批准。《小雅》中也有民歌,如《谷风》、《采薇》,它可能产生于陕西的郊区,用该地的调子歌唱的,故列入《雅》中。《颂》则全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之作。所以《诗经》虽以音乐分类,但这种分类是和诗歌的思想、艺术密切相关的。此外,在这里还要介绍一些与《诗经》有关的名词,这些名词在以往研究《诗经》的著作中是随处可见的。诗之六义:风、雅、颂都是从音乐上得名的,古代的《诗经》整理、编订者们即按此标准将诗篇分类,于是这三种乐调便成为《诗经》中三种不同的体裁。另外,《诗经》还有三种杰出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赋、比、兴,《毛序》将风、雅、颂、赋、比、兴放在一起,统称为诗之“六义”。四诗:有人主张《周南》、《召南》是独立的部分,不能算在《风》里,应该和《风》、《雅》、《颂》并列,叫做“四诗”。倡《二南》独立的,开始于北宋    
 苏辙的《诗经传》,当时没有什么人注意,到南宋王质和程大昌才正式承认。王质在《诗总闻》里将《诗经》分为《南》、《风》、《雅》、《颂》四部分,他说:“南,乐歌名也。见《诗》‘以雅以南”,见《礼》‘胥鼓南’,见《春秋传》‘舞象箾南龠’,大要乐歌名也。”程大昌《诗论》从其说,论据和王质说的差不多。到了清代,顾炎武、崔述起来响应。顾炎武《日知录》说:“《周南》、《召南》,南也,非风也。”崔述《读风偶识》说:“南者,诗之一体。”近代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释四诗名义》和陆侃如、冯沅君《诗史》都主张《二南》独立说。陈启源《毛诗稽古编》、魏源《诗古微》、胡承珙《毛诗后笺》开始反对《二南》独立,他们的理由约有三点;一、《周官》说的“六诗”和《毛诗》说的“六义”,都没有提到南。二、南是地名,不是乐名。三、《左传》叫《召南》的诗篇《采蘩》、《采蘋》做“风”。以上两派的意见,都有根据,各言之成理。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考证得很清楚,认为“南”是古代国名,见于《世本》等书。他又根据郦道元《水经注》引《韩诗·周南序》说:“其地在南郡、南阳之间,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证明“南”确实是古代地名。周成王把南国    
 分给周公旦、召公姡ё霾梢兀梢夭皇枪荒芗由稀胺纭钡某坪牛员嗍娜司陀貌梢氐孛苣稀⒄倌献鍪谋昴俊F涫的霞热皇堑孛匀灰灿兴牡胤嚼值鳎性凇斗纭防铮⒚挥胁煌字Γ趾伪囟懒⒛兀俊睹颉坊褂幸恢帧氨浞绫溲拧钡乃捣ǎ担骸爸劣谕醯浪ィ褚宸希淌В煺沂馑祝浞绫溲抛饕印!闭馐谴铀纳缁岣戳⒙鄣摹B砣鸪郊右运得鳎担骸案茄乓允銎湔勒呶源唐湔裾呶湟病!彼衔缯攀歉杷掏持谓准兜氖浞绫溲攀潜┞锻持谓准兜氖徽馐谴邮男灾柿⒙鄣摹VP抖稀范迤形纾囤纭分痢夺俜纭肥形浞纭!堵姑分痢遁驾肥形⊙牛段耐酢分痢毒戆ⅰ肥似形笱牛读隆分痢逗尾莶换啤肺迨似形湫⊙牛睹窭汀分痢墩訇弧肥形浯笱拧K撬健氨洹保嵌浴罢倍裕衔┞锻持谓准兜氖遣徽摹J导噬稀妒防镆恍┓泶淌桶槭际呛檬獠皇前研矶嗪檬室獗岬土寺穑克撬秸绲摹抖稀分械摹陡嵫颉罚皇且皇追泶膛卤ナ车陌髡叩氖穑俊兑坝兴利帯罚弧   
 是反映爱情和礼教的矛盾的诗吗,毛、郑正变之说,从诗的内容看来,是矛盾百出的。所以,我们今天对传统的“风雅正变“说,只能作为参考,切不可被它所束缚鲁诗、毛诗、齐诗又有四始之说。鲁说见《史记·孔子世家》,他说:“《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司马迁认为每种体裁的第一首诗就是“始”。《毛序》说:“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正也;言王政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大雅焉,有小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毛序》所说的“始”,可能就是指“正诗”而言。成伯玙《毛诗指说》解释《毛序》这段话说:“诗有四始。始者,正诗也,谓之正始。”他所谓正,就是对变风、变雅说的。齐说见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之《诗纬》,他说:“《大明》在亥为水始,《四牡》在寅为木始,《嘉鱼》在巳为火始,《鸣雁》在申为金始。”按以上三说,鲁说以《风》、《雅》、《颂》的第一篇诗为始,还有可取之处。毛说以《风》、《雅》、《颂》正是始,那是个人的脆测。齐    
 说以阴阳五行说明四始,是一种迷信无稽之谈,更不足信。我们研究《诗经》者,知道有“诗之四始”这一术语就够了。   
 三 众多的诗人,漫长的年代,广袤的地域《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三百零五篇,诗的作者不下数百人。可惜这些诗人的真名实姓都已经湮没不可考了,我们只能从他们的歌吟中来体会其思想感情,真正可以确知的作者不过几个人。《诗经》中有一部分贵族的作品,它们的作者的姓名,或者是古书上有记载,如《尚书·金滕》说《鸱肥侵芄鳎ň笕丝贾ぃ督痣肥俏笔椋豢尚牛蹲蟠匪担骸靶砟路蛉烁场对爻邸贰!被蛘呤亲髡咴谑凶员ㄐ彰纭督谀仙健匪担骸凹腋缸魉校跃客踉K。”《巷伯》说:“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崧高》说:“吉甫作诵,穆如清风。”《閟宫》说:“新庙奕奕,奚斯所作。”但是家   
 父、孟子究竟是什么人,却还是不知道。至于《诗经》中的许多民歌,那就更无法知道它出自哪一位劳动者之口。比如《伐檀》,我们只能估计是一群伐木造车的工匠们的愤怒坑议;《七月》,也只能揣测它是农夫和农妇们在拼作、采桑时的集体歌唱。《氓》是一位弃妇悔恨之词,《君子于役》是一位思妇缠绵之作。由于他们的吟唱引起了许许多多人的共鸣,所以能在民间广泛地口耳相传,不断地修改,成为集体的创作。其最初作者为谁,倒并不是很重要的了。汉代的经师们,对《诗经》的作者,有不少说法。如《毛序》说《燕燕》是卫庄姜的作品,《韩诗》说它是卫定姜所作。渭人崔述反驳说:“此诗之文,但有惜别之意,绝无感时伤遇之情,而诗称‘之子于归’者,皆指女子之嫁者言之,未闻有称‘大归’为‘于归,者。恐系卫女嫁于南国,而其兄送之之诗;绝不类庄姜、戴妫事也。”崔氏按诗的内容,分析主题和作者,非常精确。汉代经师的说法往往主观臆断,大都是不可靠的。总之《诗经》的作者,有农民,也有士兵,有官吏,也有贵族,有男子,也有妇女。他们的作品,有随心所之的歌唱,也有刻意精心的吟哦,    
 最后汇集成这么一本五彩缤纷的诗集。这众多无名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因为其姓名的消失而降低的。《诗经》的作者虽不可考,但其作品产生的年代却大致可以知道的。三百零五篇都是周诗,最早的是《周颂》和反映周代初年周公东征情况的《豳风·破斧》。最晚的是《陈风·株林》,讽刺陈灵公和夏姬私通的丑事。陈灵公被杀,在鲁宣公十年,即公元前五九九年,因此我们说,《诗经》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产生的地域,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间题。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它所包括的地方,有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的北部,这都是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带,为当时周代统治势力所及的地方。那时交通不便,虽有极原始而简陋的木船木车,但主要靠两条腿步行,要把如此辽阔的地区的诗歌收集在一起,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下面,我们具体地来看看《诗经》各部分的产生年代和地域:一、《二南》:《毛诗》说它是文王时代的诗,    
 《郑笺》和后来的崇毛派都这么说。但经过后人考证,认为《汝坟》,《何彼穠矣》、《甘棠》、《野有死麕》等,都是东迁以后的诗。①它的写作技巧远胜于《周颂》,周初不可能产生这样成熟的作品。至于《二南》产生的地域,《关雎》说:“在河之洲”,指的是黄河。《汉广》说:“江之永矣”指的是长江。黄河和长江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