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卧底记者-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章 我是中国海军陆战队员第25节 我与驻穗部队的亲密接触(2)

    由于我是从海军陆战旅出来的,在采访部队官兵时很容易与之沟通,采访也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阻拦。因为我曾在海军的政治部门从事过文化教育宣传工作,还为基层部队写过许多宣传教育的学习材料,所以对于部队的新闻哪些是能报道的哪些是应该保密的,心中都比一般的地方记者要懂得多,在采访时心中都有杆秤。而我勇往直前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脚脚踏实地的采访作风更受到部队官兵们的赞扬。从进入《南方都市报》开始,当时负责采访部工作的副主编朱德付就把采访驻穗部队的新闻任务交给我。    
    1997年5月,从化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驻穗部队的官兵都投入了抗洪大战中,而作为驻地惟一一支海军的南海舰队广州基地的官兵,在洪水面前更是表现出了一心为民不惜牺牲的大无谓革命精神。我曾跟随我们海军兄弟的救护舰艇前往洪灾现场采访过。1997年5月12日,我和广州基地宣传干事陈启正、通讯员江智聪合作,在《南方都市报》的头版头条以题为《海上先锋抗洪铁军》为题,报道了海军广州某基地抗洪突击队在洪水中连续搏斗20小时,从激流中救起20多名遇险群众,为3000多名被困群众送去10吨食品的感人事迹,当时的从化市市长朱炳烈对他们的英勇行为激动地称赞:你们不仅是海上先锋,也是抗洪为民的铁军。    
    1997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接管香港,我首批驻港部队从深圳进驻香港。在朱德付的批准下,我到深圳采访驻港部队;1997年11月,我采访过因勇斗持刀歹徒的而受伤的广州军区女战士邱玲;两次采过在西沙海战中光荣受伤的老英雄麦贤得;采访过南沙守礁英雄龚允冲;多次采访现为广州海军基地某营级干部、因勇救五名农村儿童而失去一只右手的英雄刘志艳,我还在《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上发过他那特别的“无手的军礼”照片。    
    1988年9月19日上午,广空医院星源激光中心与吉林某药业公司联合举办一场学术交流培训会议,当时来自乌克兰国家的英捷尔法勒公司代表、医学专家鲁比佐夫尤里彼得络维奇先生正在给在场的30多名中外专家讲课时,突然十几名自称是广州某法制处的人冲进来威胁辱骂在场的与会者,使会议被迫中断,一位医药代表的手也被弄伤。事发后,广空通讯员聂长江当时通知了广州几家新闻媒体,但据说由于对方来头很大,结果大家都不敢采访。我听说后,当即带着实习生左志红前行采访,深入调查采访,了解到事情的经过后,不顾阻力,于第二天在《南方都市报》头版头条上以《狂徒大闹空军医院》为题,独家披露了此恶性事件,受到了广州军区、广空,尤其是广空医院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当时的广空医院院长还亲自致电向我表示感谢。    
    1998年10月25日,我还采访过广空一级飞行员金江柱驾驶着歼击机正在高空中进行试飞训练时,在机座舱盖突然发生爆破,接着发动机出现停车,机身急剧下落的紧急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终于从1。4万米高空驾机安全着陆的英勇事迹。    
    23日上午,广空歼击航空兵某团正紧张地进行着高空试飞课目训练。上午9时01分,该部一级飞行员金江柱驾驶着歼击机呼啸着直插苍穹。9时11分,当飞机升到1。4万米高宽时,细心的金洪柱警觉地听到“嘭”的一声爆响,紧接着,机舱外摄氏零下60多度的高压气流直往座舱灌入,强大的气流把他按在座椅靠背上动弹不得,他一直往前推动的油门也被往后关闭了。此时,金洪柱才意识到飞机座舱盖爆破后飞掉了!寒冷的高压气流使他双眼无法睁开,耳机里的声音均无法听到,这令他无法再操纵飞机。失控的飞机犹如脱缰的烈马,猛地改变了飞行状态。机身急剧抖动并下落。身体紧紧贴在座椅上的金洪柱明白自己的处境极其危险,此时只要他轻轻按动跳伞机关,就马上可以逃离死神的威胁。但是,他只想到:舍命也要挽救飞机!    
    9时12分,金洪柱急中生智,他拼命弯下身子,双手紧抓住座椅扶手,迅速将脑袋拱到前舱挡风玻璃下。待他睁开眼仔细观察座舱仪表时,发现发动机温度为零,飞机已在1。4万米高空中双发停车!在此紧要关头,金洪柱双手紧紧地握住操纵杆,拼命地控制着飞机,努力尝试重新开车。当飞机掉到8000米高空时,金洪柱突然打开了空中点火电门,飞机发出一阵巨大的轰鸣声,空中开车一次成功!9时14分,在空中惊险搏斗3分钟的勇士金洪柱终于驾驶着受伤的战鹰安全着陆了。    
    1998年10月24日上午,广州军区空军有关领导前往广空医院亲切慰问了从1。4万米高空驾驶座舱盖突然爆破的战机安全着陆的勇士金洪柱。同时,北京空军有关领导也特意致电表示祝贺和慰问。闻讯后,我赶到广空医院对正在接受检查的金洪柱进行了采访,仔细地了解了他在万米高空中到底是如何获救,并安然无恙驾机着陆的原因。    
    金洪柱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是代偿服救了他的命。据他介绍,飞行员飞行前都要穿特制的代偿服。代偿服是在飞行员飞入高空时,为了防止飞机座舱密封性能不好,起到保护身体作用。因为在高空压力下,人体血液容易出现气泡。代偿服里面装有暖管,暖管连接在飞机一个装置上。当座舱盖出现意外事故(比如爆破飞掉后),代偿服就会自动供给氧气,一定程度后,就会自动关闭。当高空气压侵入座舱时,代偿服会及时收压,把人体挤压住,起到保护作用。金洪柱安全着陆后,立即被送往空军广州医院作全面检查,令在场医生惊讶的是,金洪柱身体毫无损伤。    
    我写了一篇《金洪柱谈毛发无损原因——是代偿服救了我》的独家新闻,将两篇稿子放在一起,以两个不同的标题同时发表在第二天的《南方都市报》上。事后,好多读者纷纷致电我说,这事广州的几家报纸都刊载了,惟有都市报的与众不同,面面俱到。    
    我长期关注部队的各种建设及许多感人的英雄事迹。正因为如此,我的奉献我得到了回报。1997年12月至1998年4月间,我因独家以连续近20篇的跟踪报道,披露了广州市天河区银河村治安员因吃霸王饭而打伤无辜市民黎世冬等人的恶行后,曾多次遭受威胁、恐吓和追杀,有人公然叫嚣要以“三十万元”买我的人头,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驻穗部队的官兵们得到知我的正义之举受到黑恶分子的威胁和报复时,广东省军区政治部的汤晓荣军少校、广州海军基地的吴志刚干事、广空医院宣传处的聂长江干事及驻港部队的刘干事,还有广东司法学校的法学莫德升教授等,都公开在报纸上发表意见,强烈谴责了对方的恶行,对我的正义之举进行了大力的声援和支持。更令我感动的是,广州军区某部经常关注我这位记者战友的官兵们,获知我的处境后,联名向《南方都市报》主编关健发来了一份传真,内称:因为这篇报道,我们喜欢上了《南方都市报》。因为石野先生的勇敢,我们爱上了都市报。石野先生这样有正义的记者,如果有社会败类胆敢侵害他,我们一群官兵,将全力以赴保护他。向石野先生致以崇高的军礼!    
    看到这则来自军营的声援,我不由心潮起伏,激动万分!当天下午,广东省武警部队两位不愿意留下姓名的战士,用他们极为微薄的津贴费,为我购买了一大箱水果,特意送到报社来,对我表示慰问与敬意。正是这些来驻穗部队战友们的大力支持,令我更加勇气陡增,信心百倍。最后,在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天河警方抓获归案,打人凶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当然,也正因为有了我的这些亲如兄弟的战友们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广州的执法部门和严明执法,那些叫嚣买我“人头”的黑恶分子,终究没有取走我的人头,也使我继而在南方和北方前后做了十年的政法记者,利用舆论监督的力量,为更多有冤屈的受害人,为更多的弱势群体伸张正义。


第四章 卧底揭开华才职校骗局第26节 36名学员报社投诉(1)

    严格上讲,我是在进入了《南方都市报》后,才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记者的。在都市报做记者期间,我做得最出色的新闻就是策划和采写了一大批具有强烈社会反响的社会新闻;我做得最出名的,就是经常和同事一起深入羊城各有关场所卧底暗访,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危险,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的黑幕。    
    所谓社会新闻是指“关于个人品行,以及同个人日常生活更为接近的社会活动、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和自然现象的新闻。”(据《宣传论学大辞典》),社会新闻一般都用显性采访。社会新闻在任何一家报纸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而相对于都市报和晚报而言,尤其显得重要。    
    追求事实的真相,是记者义无反顾的责任。显性采访固然是绝大多数新闻记者最多采用的采访方法,但隐性采访近年来更成为广大媒体记者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显性采访,顾名思义,就是公开的、不加任何掩饰的面对面的采访;所谓隐性采访是记者在遇到采访对象不配合、不支持、阻拦等情况下,记者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无奈办法。这也是以勇于探索、追求真实为天职的新闻记者另辟蹊径,为将采访进行到底而开辟的“第二战场”——隐藏记者身份,乔装改扮,以亲临新闻现场进行切身体验,从而及时揭开事实真相。从新闻采访学的角度说,隐性采访又被称为隐性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不向采访对象公开自己的记者身份、不告之自己的采访目的,通过模拟某种社会角色或化妆成特殊身份接近采访源,获取新闻事实的一种非常采访手段,故也被称为“暗访”、“卧底”、“私访”“偷拍”、“偷录”等。此种方式,相对广播电视媒体而言,是“偷拍”和“偷录”。因为广播电视媒体一般都带有偷拍机或微型录音机,能及时从现场获取“人赃俱获”和“铁证如山”的证据,不但大增强新闻的可信度,而且能使被批评对象哑口无言,低头就范;但对纸媒体的记者而言,此种采访方式也叫“卧底”或“暗访”,习惯上统称为“卧底暗访”,此种采访行动无疑带有极大的风险性。相对而言,纸媒体记者比广播电视的记者风险性更大,因为他们无法随身携带偷拍机,更不可能公开地拿出相机开拍,只能用眼睛和思维记录,以亲身经历写稿子。正因为纸媒体记者缺少铁证,一些被批评对象常常是狗急跳墙,死不认账,有的还来个猪八戒翻墙头,倒打一耙,对记者进行诬蔑,有的还公然大摇大摆地走上公堂“讨公道”。基于此,像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30分钟”等名牌栏目,尽管经常揭露社会生活中的丑陋现象,曝光了一些地方官员的违法违纪行径,但他们很少被那些批评对象告上法庭,而纸媒体记者由于采访条件的限制,常常是有理有据也会被人推上被告席。出现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怪现象,除了批评对象的狂妄外,还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