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borland传奇-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务器的产品,并且以开发工具和CORBA产品赚得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资助EJB开发小组, 
以期能够早日开花结果,让Borland在EJB的中间件技术市场再下一城,奠定Borland 
在这个领域技术至尊的地位。不过事情发展得却并不像Borland预期的那样简单。   
几乎也在同一时期,另外两位重量级的厂商BEA和IBM也分别投下了巨大的资源进入EJB 
市场。BEA选择的方式是快速并购Tuxedo,并且以Tuxedo为引擎开发EJB服务器;而IBM 
则是占有最丰富的资源优势,以最大的团队规模投入Java和EJB市场。虽然Borland也 
投入了巨资,但是Borland的〃巨资〃和这两家比起来根本不够看。很快BEA和IBM就有 
了成果。当然,由于UNIX服务器战场的关系,当BEA和IBM推出EJB的服务器之后,立 
刻引起HP等大厂商加入EJB来火拼。SUN自然也不会置身事外。一场EJB的世界级大战 
展开了。   
这么激烈的EJB战场,是当初Borland可能没有想到的。加入中间件技术大战的厂商每 
一个的规模都比Borland大上几十倍,甚至是数百倍。这种大规模的阵仗是Borland前 
所未见的。因此,当Borland开发出了EJB服务器引擎之后,才发现在大型中间件市场 
不是光比技术和产品。除了技术和产品之外,还要比公司招牌的知名度、专业服务、 
专业顾问咨询和专业的销售团队。此外,更需要极大的公司资源准备打一场长期的消 
耗战。   
一直到进入了EJB市场,Borland才真正了解到这个市场的对手是如何对战的。为了在 
这个割喉市场生存下去,Borland公司策划了第三次的转变,以便为Borland建立专业 
的销售体系,准备以不同的手法开打EJB的战争。这在稍后Borland的演变一文中有详 
细的说明。       
够强壮再玩下去吗?   
到了2002年,中间件市场已经到了成熟而且是最后关头的时刻。EJB厂商之间的竞争 
已经快见分晓,Borland是否能够坐稳除了BEA/IBM之外的第三领导厂商地位,事关 
Borland能否在EJB服务器市场存活下去。又或是Borland与BEA成为联军,一起攻占 
其他EJB竞争对手的最后滩头堡呢?这个答案也许在2003年会揭晓。不过,不管如何, 
现在的Borland似乎又在中间件市场找到了另外一线生机,那就是平台下的中间 
件战争。这个故事将在稍后〃EJB对抗CORBA?有趣的假设〃一章中讨论。         
^v^v^v^v^v^v^v^v^v             
第八章  Borland的成长和改变   
许多人都用过Borland的产品,就像我和正在阅读本书的读者一样。有的人非常喜欢 
Borland,有的人则只把Borland当成一个普通的软件公司。不可讳言,软件人员对于 
自己使用的工具或语言,总有着一股喜爱和狂热。当然,在爱屋及乌的效应下,他们 
对于推出工具或语言的公司自然也有了类似的情结。   
对于许多软件人员来说,〃Borland〃这个名字是非常可敬的。因为Borland敢于对抗 
Microsoft,历经十几年仍然屹立不倒,而且还能不断地推出令人惊喜的产品。这令 
人印象深刻,使人打心底里佩服。当然,Borland的产品品质有高有低。面对优秀产 
品,总会让人高兴不已,让人有少康中兴、打败Microsoft、一吐心中闷气的愉悦; 
相反,对于并不令人满意的产品,又有一种恨铁不成钢、混杂着担心Borland未来的 
焦虑感。这种既期待又悸动、心情上下反复的感觉,是那些不喜欢Borland产品的人 
所不能体会的。   
在十几年的发展中,Borland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在每一个关键时刻,Borland以不 
同的产品、技术和策略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难关。虽然Borland始终代表着除 
了Microsoft以外的最大独立软件开发厂商,可事实上,她从创立一直到现在,已经 
历经了三个重大的转变。这些转变不但影响了Borland产品的走向,也影响了Borland 
的组织架构以及未来的发展。不知喜爱或是关心Borland的读者是否注意到这些转变? 
在继续阅读本章的内容之前,不妨先回头想想您是否知道这些转变。     
Philippe Kahn,产品和技术为主的Borland   
Borland的创始人Philippe Kahn代表的是Borland第一时期。在Philippe Kahn主掌期 
间,Borland从无到有、茁壮成长至全盛,成为全球瞩目的、世人最看好的软件公司 
之一,继而业绩快速下滑终至差点解体。Philippe Kahn创造了Borland最辉煌的软件 
王国,也差点成为亡国之君。先不论Philippe Kahn的功过如何,总之,在他主控的 
时期,Borland最注重产品和技术,甚至日后Borland的命运也似乎和Philippe Kahn 
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恃才傲物的Philippe Kahn从来不给美国华尔街的分析师什么好脸色。1991~1993年, 
是Borland最会赚钱的时代,也是Borland内部生产力最高峰的时期。当时Borland的 
股票价格高高在上,最高时期曾经每股单价超过了100多美元。在那个时候,Philippe  
Kahn几乎是Borland的国王,拥有Borland大量的股票。功成名就的Philippe Kahn认 
为Borland的成功都是他的功劳、都应归结于他的领导,况且Borland的实力和产品非 
常坚强,不需要为那些华尔街的分析师进行什么公关工作,Borland的股票仍然将是 
投资大众的最爱。因此,当华尔街的分析师希望Philippe Kahn能够向他们说明Borland 
未来的开发方向以及公司在管理和财务方面的信息时,Philippe Kahn并不理会这些 
分析师。所以,在Philippe Kahn时代,Borland和华尔街的关系并不好。   
有一次,华尔街的分析师邀请了许多公司的CEO演讲,其中也包括Philippe Kahn。没 
有想到,Philippe Kahn的现场演讲却完全不给这些分析师面子,还嘲笑他们是笨蛋, 
因为Borland完全不需要任何的分析,Borland就是最好的公司,投资Borland准没有 
错。Philippe Kahn这个自大而且不给面子的行为终于惹火了许多华尔街的分析师。 
这不但使Borland和华尔街的关系更为紧张,而且,许多分析师也常常借机修理Borland, 
宰杀Borland的股票。更糟糕的是,在Borland从1994年逐渐走下坡之后,许多分析师 
更是落井下石,看坏Borland的未来。因此,不时地有Borland将会关闭、被并购或 
是被拍卖的不实消息散出,让Borland的股票价格快速地往下落底。这都是Philippe  
Kahn种下的恶果。   
Philippe Kahn对于产品和技术的坚持造就了Borland,但是太过坚持反而变成了刚愎 
自用,他完全听不进去其他的意见。通常来说,Philippe Kahn一定会参加Borland许 
多的产品开发计划会议。对于好的或是他喜欢的产品,Philippe Kahn坚定支持,即 
使产品可能没有市场,他也不去理会。或者是因为太过于坚持产品、一定要尽善尽美, 
即使严重地延误了产品应该上市的时期,造成产品已经没有推出的价值,Philippe  
Kahn也不管。因为Borland是他的,他有100%的决定权。此外Philippe Kahn在许多 
会议中太过于强势,喜欢主导产品的研发,造成产品开发主管不知如何是好,因此惹 
火了许多有天分的研发人员,致使他们纷纷求去,Borland C/C++的Eugene Wang就是 
一个很好的例子。   
Philippe Kahn少年得志,以至于最后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终致鞠躬下台。不过, 
Philippe Kahn毕竟是所有Borland CEO中最重视产品开发的。自他之后,再也没有任 
何的CEO能像他一样,知道唯有产品和技术才是Borland的命脉。Philippe Kahn对于 
Borland未来发展的规划也是以产品和技术为主轴。当时的Borland最重视软件开发人 
才、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但从Philippe Kahn下台之后,整个形势慢慢地有了改变。 
不过,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Borland,是我最喜欢的。     
Delbert Yocam,强势Marketing为主的Borland   
Borland第二个重要的时期应该是Delbert Yocam上台之后。在Philippe Kahn被赶出 
公司之后,Borland历经了一段没有真正CEO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担任CEO的人都只 
是暂时的,因为Borland董事会决定从业界寻找有实际大型企业管理的人物接手Borland  
CEO一职,以带领Borland走出低潮。事实上,从这个时期开始,Borland已经逐渐走 
向一般大型软件公司的路线,而不再以充满软件开发者理想的公司自居,因为此时的 
Borland需要的是大量的收入和有效率的管理,以拯救Borland濒临破产的命运。Borland 
放弃了Philippe Kahn,建立起Borland理想而务实的生存之路。   
寻寻觅觅了一段时间之后,Borland终于找上了曾任Apple副总裁的Delbert Yocam。 
由于Delbert拥有丰富的大型企业经验,并且对软件公司很有兴趣,因此和Borland董 
事会一拍即合,答应担任CEO以重振Borland。事实上,在Delbert之前,Borland的董 
事会也曾找了许多知名的美国大型企业经理人,希望他们担任CEO。但由于当时Borland 
已经岌岌可危,许多专业经理人都不感兴趣,致使Borland一直无法找到理想中的CEO。 
所以,Delbert的应答立刻让Borland董事会精神大振,认为Borland终将起死回生, 
回复以往光荣的历史。不过始料未及的是,数年后的事实证明,找Delbert担任CEO是 
一个错误的决策。   
不知读者是否发现问题:Borland董事会中应该会有经验丰富的人选,为什么不直接 
从中寻找而要从外面找人呢?其实,原因也同样,那就是Borland董事会中有资格担 
任CEO的人也认为这个工作艰巨,不敢轻易尝试。另外一个问题则是,既然数年后证 
明当时找Delbert Yocam管理Borland是一个错误,那为什么这些经验丰富的董事会成 
员却无法预知当初就不应该找他担任Borland的CEO呢?可见,要成功地管理一个公司 
是不容易的,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土,也不见得能够找到适当的管理人才。   
Delbert Yocam成为Borland的CEO之后,立刻开始了两项工作。第一是把他在Apple的 
工作团队带入Borland。Delbert逐一安插他的工作团队到Borland的每一个重要职位, 
以便完全掌握Borland并且执行Delbert的意志。Delbert从Apple引进Borland的人物, 
大多属于管理阶层的经理人,只有Rick LeFaivre属于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当时,Rick  
LeFaivre被任命为Borland的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负责掌管Borland 
的信息技术和产品开发。   
Delbert在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管理阶层之后,第二步便是开始掌握Borland的产品。 
为了实现改造Borland的计划,Delbert很快就提升Zack为Borland Marketing副总裁, 
开始试图改善Borland一向积弱不振的Marketing表现。   
刚开始接手时,Delbert是有心好好地管理Borland。因此,在Delbert管理的早期, 
Borland还有盈余。除了Delbert个人比较奢侈的享受外,并没有太大的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