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差距在哪里-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旱哪甏歉鋈司褪荋。G。威尔斯。威尔斯沉迷于未来,梦想有一部时间机器能带他穿越时空。他创作的《时光机器》、《大战火星人》等众多扰乱读者思绪的幻想故事,为现代科幻小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他还是位社会批评家,是争取性自由和妇女权利的先锋,尤其在两性生活方面,两次婚姻和数不清的恋情都在实践着他的叛逆。更重要的是,他有高度的预见性,尤其擅长预见那些正向人类逼近的危机。这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具人格魅力的作家,让人们提前看到了20世纪人类将遭遇的巨大灾难。然而,最终他又深信人类乌托邦式的进化前景。
  《差距在哪里》 二平民的儿子
  1866年的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期。这年的9月21日,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出生在伦敦城外的布罗姆利肯特小镇。他的家庭属于下层社会,父母都是所谓的下等人。父亲约瑟夫是个花匠,母亲莎拉则是贵妇人的女仆,夫妻俩用一生的积蓄开了一家叫做阿特拉斯屋的瓷器店,可惜生意一直不好。小威尔斯是在商店的地下室里长大的,对那里的记忆就是阴暗和肮脏。他经常透过头顶上方的窗格观察来往行人,所以永远也忘不了从这个特殊角度看到的世界的样子。
  威尔斯7岁那年摔断了腿,当时的常规疗法就是绑上石膏躺几个月。在这段日子里,他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看书,书籍为他开启了广阔的天地。这是一个转折点,从此威尔斯爱上了读书,与书为伴的生活令他想象力飞翔。10岁时,他就开始写小说、画插图,《沙漠雏菊》是保存下来的唯一一部早期作品。它既是部小说,又是部连环画,展示了威尔斯在孩提时代娴熟的写作和绘画技巧,即使在今天的人看来都很难相信这出自一个孩子之手。尽管威尔斯拥有天赋,但他的未来依旧黯淡。
  由于家里的瓷器店濒临破产,莎拉不得不再去做女佣,13岁的威尔斯也被迫辍学,来到伦敦的“罗杰斯和丹耶商行”当学徒。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学徒生活不仅黑暗而且令人沮丧。他们工作时间很长,通常从早上7点一直要干到晚上8点。威尔斯对自己所干的活一点也不在行,经常遭到批评,又因为他在工作时间看书,账目也记不好。3个月后,他就被商行解雇了。
  威尔斯没有回到布罗姆利肯特,而是去找母亲。当时,他母亲在一个叫做上花园的乡村住宅里做管家。在莎拉又开始考虑该让儿子去干什么的时候,威尔斯已经跑遍了上花园的各个地方,包括图书馆。在那里,他读完了斯威夫特和笛福的游记,这些作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阅读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从此懂得了用批评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在上花园,威尔斯还发现了望远镜的妙用,一连许多个晚上他都一动不动地观察月亮的形状。最重要的是,上花园的生活让威尔斯看到了19世纪英国的上层社会。威尔斯渴望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当然这个愿望并不容易实现。
  4个月后,莎拉把威尔斯从上花园送到南海布业中心去当学徒。14岁的威尔斯就这样走到了一个可能成为他终身职业的岗位上,可这份工作与他的天赋和梦想没有丝毫关系。一年后,他觉得再也无法忍受了,便从南海布业中心步行30英里来到上花园,然后对母亲说:“我干不下去了,否则我会自杀的。我要离开那里,你必须帮我摆脱这一切。”莎拉根本无法相信,在她看来布商是个很好的职业,但威尔斯不断威胁说要自杀,最后她知道儿子是认真的,便勉强同意了他的请求。
  威尔斯在米德赫斯特小镇找到了一份助教的工作,在这所学校里他要全天授课。即使这样,他也会抓紧所有空闲时间学习,研究各门课程,因为他觉得这不仅是学习的机会,更是他摆脱布商生涯的机会。在这种念头的驱使下,威尔斯竟然在两年内学完了所有的课程,并且获得了所有科目的奖学金,包括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植物学等科目。最后,威尔斯赢得了伦敦一所大学的奖学金,一个曾经以为不可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差距在哪里》 二未来主义者
  18岁时,威尔斯通过奋斗终于从父母所属的下层社会脱颖而出,进入大学学习。当来到科学师范学校,走进生物实验室时,威尔斯如鱼得水,这段大学生活成为他学习生涯中最兴奋的一段时光。他的老师托马斯·赫胥黎是英国科学界最伟大的权威之一,也是达尔文理论最无畏的辩护者。而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年轻的威尔斯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威尔斯对许多问题都很感兴趣,包括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是否存在着进化上灭绝的可能性,还是能创造性地改变并生存下去。他似乎对未来这个课题尤其着迷。1887年威尔斯在自己筹办的大学刊物上发表了《一个20世纪的故事》,这距他创作《沙漠雏菊》和其他一些幼稚的小说已经有10年之久。现在,写作再次激起了他的梦想。他希望自己能创作出解决世界问题的宏伟作品。
  大学毕业后,威尔斯在伦敦当记者。他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解释正在改变这座城市的那些新发现和新发明。他工作勤奋,在写作之外还兼了两份教书的工作。由于母亲莎拉离开了上花园,父亲也一直失业在家,威尔斯必须供养他们。而且他要供养的不仅是父母,还有在学生时代遇见并爱上的表妹伊莎贝尔。
  1891年威尔斯和伊莎贝尔结婚了,但这次婚姻是一段苦涩的经历,因为在对于性的理解上,威尔斯充满了欲望,而伊莎贝尔则与丈夫截然相反。一开始他们的关系很牢固,但婚后伊莎贝尔开始扮演起威尔斯一直反对的维多利亚式的角色,就好像是维多利亚时期的瓷娃娃。可威尔斯并不认同这种道德,他甚至要竭尽所能摧毁这个早已过时的世界。
  过度的工作和紧张使威尔斯的身体崩溃。1893年他开始咳血,医生诊断他患上了肺结核,必须在床上休息几星期。那段时间,他的消遣就是写信、画插图,其中很多信是写给自然科学系一个名叫爱米·凯瑟琳·罗宾斯的女学生。和威尔斯一样,爱米也非常反感维多利亚社会。就这样,在与生活搏斗的过程中,他们两人走到了一起。1893年12月,结婚两年后威尔斯离开了妻子,与爱米同居。他们没有结婚,却像夫妻一样生活着,这是对维多利亚社会的挑战,也使他们各自的家庭深受耻辱,因为他们打破了当时的一切道德规范。威尔斯在一封信中写道:“我或许扼杀了一切成功的可能,但是不管怎样我必须这么做。”然而,他的成功已近在眼前。
  1893年,威尔斯出版了第一部专著——一本生物教科书。他把这本书献给了爱米,在扉页上还画了一只兔子正在解剖一个人的图案。伴随成功的喜悦,威尔斯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放弃记者工作,集中精力创作一部关于一架能在时光中旅行的机器的书。到1895年时他已经为这部关于时空旅行的小说花了7年时间。早在1888年他就完成了第一稿,这篇《阿尔戈英雄传》曾出现在大学校刊上。在修改了六稿之后,小说定名为《时光旅行者》。威尔斯找到了一个出版商,要求用最好的式样排字。这本最终命名为《时光机器》的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威尔斯只得到了100英镑的稿酬,但他从此确立了自己的声望。
  《时光机器》结合了纯科学理论和想象力,与当时的任何作品都不一样,从而开创了科幻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威尔斯称它为“科学罗曼史”。虽然儒勒·凡尔纳也曾经描写科学与未来,但是威尔斯的幻想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更加令人不安。他的巨大优势在于他本身是一名严肃的科学家,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推理。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达尔文的理论只涉及人类的过去,但是在《时光机器》中威尔斯用这一枯燥的理论解读了遥远的未来。“时光旅行者”的旅行跨度不是一两百年,而是2800年以后。威尔斯希望这样能让大家看到人类进化的结果,接着他又前进了3000万年,描述了一颗即将死亡的星球。
  在《时光机器》后,威尔斯开始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创作。在5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完成了《大战火星人》、《拦截人魔岛》、《隐形人》和《最先抵达月球的人》等小说,确立了现代科幻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威尔斯设定了科幻小说的主要框架,同时他的科幻小说涉及广泛的科学领域,这是空前的创举,因此他被人们称为“科学小说”之父,以区别于其他科幻作家。一直以来,威尔斯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疯狂地工作着,在一幅画中他将自己画成了写作机器,不断把书稿交给爱米、编辑和批评家们。爱米是威尔斯最信任的批评家,他的每部作品都要听取她的意见。早在1895年与伊莎贝尔离婚后,威尔斯就与爱米结婚了。1901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乔治出生了,1903年另一个儿子弗兰克也降临到人间。当时威尔斯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养家,并把患病的母亲接来同住。尽管他获得了成功,但母亲莎拉依然觉得儿子当年放弃受人尊敬的布店职员工作是个错误。
  《差距在哪里》 二超时代先锋
  在《时光机器》中,威尔斯展望未来,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濒死的世界。从1900年起,他又转向了达尔文理论的另外一层,那就是人类必须为了生存而做出改变。通过一系列产生深远影响的预言性作品,威尔斯向读者描绘了一个人类必须为之奋斗的新世界。他的核心思想是,科技的发展使世界越来越单一化,今后的战争将是全球性的,甚至可能毁灭全球,因此为了获得星球的安全与和平,必须让国际社会进化到一种更开明的“世界国家”状态。威尔斯最先提出了“世界国家”的概念,并准备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
  随后,威尔斯将科学幻想放在一边开始创作自传性质的小说,描写他出生的那个下层社会。虽然现在这类作品已大多被遗忘,但像《基普斯》、《洛芙和路易山姆先生》这些小说,在当时和《时光机器》一样受欢迎,评论家甚至把他称为“狄更斯第二”。作为当时最著名、也最具人格魅力的作家之一,他被认为是英国现代小说的代表,拥有比任何同时代作家更为广泛的读者群。
  威尔斯还创作了倡导性解放和妇女权利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小说,包括《热情的朋友》、《安·维罗尼卡》等。他塑造了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拒绝婚姻、拒绝掩盖激情,这些形象催发了新一代女权主义者的诞生。威尔斯最大胆、最极端的观点表现在他对性的独到见解上,即使到了20世纪60年代,他有关这个主题的文章和小说依然令人惊讶万分。他攻击封建家长制,支持计划生育,把性描绘成一种在未来给男女都带去愉悦的生活方式。更不可思议的是,威尔斯身体力行自己的主张。当时,他与爱米的婚姻,除了性在其他任何方面都非常成功。和威尔斯的前妻伊莎贝尔一样,爱米对性有一种恐惧感。在经历两次痛苦的生育之后,她对性的恐惧有增无减。为了挽救婚姻他们达成了一项协议,协议上指出,威尔斯可以与其他女性发生关系,但是最终他必须回到爱米的身边,必须回家与她共度周末。
  威尔斯在回忆录中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