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0612清十二帝疑案(五)康熙(上)-阎崇年-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花的机会,这是原因之一。康熙学会了种痘,就是防治天花痘,大家不信,他先在他子女身上实验,又在皇宫的宫女身上实验,效果很好,后来他又推广到蒙古,让蒙古的王公贵族种痘,这个措施减少了很多人因为得天花死亡,或者没死而得麻子的这个病情。所以康熙是很善于学习的,在皇帝的西苑,就是现在中南海丰泽园,他搞了试验田,种水稻,培育新的稻种。他是终生学习,我说康熙可以算作一个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之所以做出很大的贡献,之所以他那个为君之道,其中的一个秘密就是他终生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得到新的动力,推动他继续往前发展。 

  第二,康熙对朝政勤慎,清朝是继承明朝,叫“清承明制”。明朝的皇帝绝大多数不亲政,太懒了。以万历皇帝来说吧,整天在宫里面和宫女太监私混,荒淫无度。万历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啊,更有慎之,孟森先生说他,不止二十年,说他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就不做郊祀,不做庙的祭祀,也不上朝理政三十年。明朝的皇帝不务政到什么程度?碰到军国紧急大事要处理,皇帝不亲政,有的大臣在朝门外跪着请皇帝亲政,一跪十个小时,皇帝不予理睬。天启皇帝喜欢做木匠活,刀凿斧锯玩得很高兴,那个大太监魏忠贤就专等皇帝做木匠活做得高兴的时候才奏报,天启说你看着办吧,正玩着高兴,你看着办吧,魏忠贤就可以借机对军国大事假传圣旨。 

  清朝鉴于明朝灭亡的这一条重要教训,就是要亲政。康熙的亲政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他14岁就开始亲政,康熙亲政他叫“御门听政”,什么叫“御门听政”呢?就是皇帝亲自主持朝廷会议,议商和决定军国大事,御门听政在乾清门前,参加御门听政的主要是九卿,就是礼、吏、户、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还有大学士。参加御门听政的还有起居注官就是记录,把做了重要决定和重要发言记录下来,后来就成了一本书,叫《康熙起居注册》。每天早上辰时开始,皇帝御门听政,在这会上讨论大臣的奏报,议商一些军国的大事,无论寒暑,无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就在乾清门前,举行最高朝廷会议,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门听政从康熙一直到光绪坚持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每天御门听政是空前的,这是康熙勤政的“勤”,我讲的勤字。 

  底下我说一下,康熙第二个就是慎,康熙慎政。康熙这个人处理军国大事非常谨慎,可以说慎之又慎,不是脑门一热一拍板就这么办了,不是这样的。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康熙慎政的情况,我就举治河的例子。康熙早年在他宫廷的柱子上写了什么呢?写了三藩及河务、漕运三件大事,就是他重点要抓三件大事,第一是三藩,第二是河务,第三是漕运。河务和漕运实际上是一件事情,三藩他又平定了,实际上他重点就是一件事情,就是治河。他把水利这个事情写在他宫廷柱子上,我们平常说座右铭,他就变成柱右铭,每天提醒他,重视啊,康熙亲自派侍卫赴黄河而上,一直到黄河源头星宿海,往返行程两万里,绘制了黄河全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经过实际踏勘绘制成的黄河图,就是黄河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 

  任用能管,就是贤能的官员治河,那庸官他治不好河还贪污,他任用了两个重要的官员,一个叫靳辅,一个叫陈潢,他任用靳辅做河道总督,靳辅每天给康熙上八个奏章,陈述自己对治河的意见。 

  治河当时发生了意见分歧,严重分歧。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治了黄河以后,就淤出了一些土地,靳辅的意见就把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钱继续治河。另一种意见是淤出的土地给当地的豪绅,给他们。第二个,黄河的河口地方,水流入海不畅,靳辅的意见是把河堤加高,让河水冲沙,把泥沙冲到海里。于成龙的意见不同意,说把黄河入海口的地方开浚挖深,沙子不就流下去了吗?你那样的话,海水倒灌。靳辅说那不行,你河堤高的话,在河堤底下那河一泛滥,人不就跑到鱼的肚子里去了吗?康熙怎么办?让他们两个人御前辩论,开朝廷会议,到康熙面前各抒己见,互相驳难,但是各说各的道理,康熙还是不能决定,他没有支持一方,反对一方。 

  集思广益,就是在京的大臣,凡是你的家乡在黄河有关的地方的,你们每个人要写一个意见,你的看法,上奏到康熙,康熙就看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做了什么决定呢?就支持了于成龙的意见,免去了靳辅河道总督的职务,于成龙就任之后,就治理。 

  那他两个人发言到底谁的对?于成龙治了一段河之后,康熙视察,沿河视察,康熙经过实际调查看,于成龙还是用了靳辅的办法。把靳辅的官免了,康熙没有文过饰非,因为靳辅的官是我免的,我宣布给靳辅平反,恢复原职,治河就有很大的成就。 

  从御前辩论到集思广益,到御前会议,到亲自下去视察,到自己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前前后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康熙在重大决策的时候,可以说是慎之又慎。我们讲了康熙的历史地位,和康熙的八个重大的历史贡献,又讲了康熙为君之道的两个法宝,就是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关于康熙对臣民讲仁爱,对西学讲吸纳,对子孙讲教育,这三个问题,我们下一次再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