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清玄散文集-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着爸爸喜欢和专注的吃相,竟深深的动容,专心的看爸爸的脸,爸爸被我看得
不好意思,说:“这铁路便当真好吃,我吃两盒还不太够呢!”
    吃完了,爸爸对我说起,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南洋被遣送回台湾,在基隆登
岸,从基隆坐火车返回南部的家乡,一路上滴水未进,更不用说是便当了。
    “想起当时,如果能有一口饭吃,就会跪下来叩头谢恩了!”爸爸说:“现在每次
吃铁路便当,都非常的感恩和满足,觉得人应该珍惜这种福报呀!”
    想起当时爸爸说的话,突然有几只小麻雀从天而降,在我的脚边跳来跳去。
    咦!莫非这些麻雀是要来分享我的便当吗?
    我把一些饭粒洒在地上,小麻雀边跳、边叫、边摇尾巴过来抢食,它们那样热烈的
吃着叫着,好像也能享受便当的美味!
    这世上的众生,都是为了品味更美好的生活而存在的!那美好生活并不是一种追寻,
而是品味眼前的事物,即使是小小的便当,也可以有很深的美好经验。
    现在,我多么希望能再买两个铁路便当给爸爸吃,然后我们一起坐火车奔行过广大
的田野,可是,这微小的心愿,也不可得了。
 
       
    






     
山道上的小虫



    清晨登山的时候,在山道阶梯上,看见一只被人踩扁而黏在地上的小虫尸体,我把
它拾起来放进草堆与泥上,说:“怎么这样不小心,下辈子但愿你往生善处。”
    从此,我登山的时候特别留意“看脚下”,几乎每天都会看见蜗牛、毛虫、金龟子
缓缓的爬过石阶,我总是把它们拾到草丛里去,告诉它们:“小心不要再来石阶了,人
的脚是不长眼睛的。”
    在把小虫移走的时候,我会想到禅宗关于“看脚下”“活在当下”的教化,不只是
教我们安住于此刻,也是在教我们细心的生活。一个人惟有从那种细心中,才可能生起
觉察的智慧和微细的慈悲心。我想到佛陀的前生曾是一个慈悲的人,经典上说他“践地
惟恐地痛”,走在土地上都担心把地踩痛,如果有这么微细的心行,怎么可能踩到石阶
上的小虫呢?
    在佛教的戒律里,出家人每到夏天要“结夏安居”,除了安心办道之外,因为夏天
的小动物很多,一不小心就可能踩死一些小虫,所以古代的出家人在夏天的时候,常常
三个月不出寺门一步。
    曾经有一位出家师父,夏天夜里在寺院附近散步,突然踩到一个软软的东西,啪哒
一声裂开了,他心想:“糟糕,一定是踩到夜晚出来觅食的蛤蟆了!”
    这个师父不敢细看,惭愧自己犯了杀生的戒律,当场就逃回庙里。夜里愈想愈忤悔,
想到那只蛤蟆可能是怀了孕的母亲,忧心了整夜睡不着觉,心想:明天一定要把蛤蟆的
尸体厚葬,并为它念一堂经才好。
    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这位法师就跑去昨夜踩死蛤蟆的地方,一看不禁笑了起来,
原来,他昨夜踩破的是一个茄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怀着细腻、谨慎、惭愧的心来走路和生活,路上的蛤蟆
可能是怀了孕的妈妈,路上的小虫何尝没有父母妻子呢?
    我们要疼惜生命,二定要融人、体贴别的生命的心。
    有一天黄昏,一个走在森林里的人,遇见了一只蜉蝣正在哀伤的痛哭,那人问蜉蝣:
“你为什么在这里哭泣呢?”
    蜉蝣说:“我的太太在今天中午死了,所以我才在这里痛哭呀!”
    那人说:“现在已经黄昏,你也很快就会死,何必哭泣呢?”
    蜉蝣听了,哭得更伤心。
    那个人不禁觉得好笑,蜉蝣朝生而夕死,中午死和黄昏死有什么不同,何必哭泣呢?
于是他就离开了。
    等他走远了,他才想到,从人的眼光看来,蜉蝣的一生虽是如此短促,中午和黄昏
差别不大;可是从蜉蝣的眼睛看来,中午到黄昏就是它的下半生,那下半生也是和人的
下半生一样的漫长呀!因此,他慈悲的走回去看那只蜉蝣,蜉蝣已经死在黄昏的树下了,
那只蜉蝣竟以自己的后半生来悼念爱妻,使那个人深深的感动,而亲手把蜉蝣埋葬了。
    我们生而为人,自诩为万物之灵,动物中的至尊,以至于不能从其他众生的眼光看
生命,也就难以开展真实的慈悲了。
    我每天爬山的时候,总是把小虫从石阶上移到草丛,并且希望登山的人也都能看脚
下,免得日后生起踩到蛤蜞那样的愧悔呀!
 
       
    






     
给小狗听的经



    宋朝新罗的高僧元晓,年轻的时候曾跟随大安禅师修行。
    大安禅师是和布袋和尚、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每天在街上击钢钵向人乞讨
食物,并且祝福那些布施的人能“大安”,久了,大家都叫他“大安禅师”,却没有一
个人知道他的名字。
    大安禅师乞讨食物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流浪的野狗,他常把流浪动物捡回山
上,化缘来养活他们。
    有一次,大安禅师在街上捡到一条小流浪狗,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对元晓说:“这
小狗快饿死了,我得赶紧去讨些奶来给它喝,你帮我看着。”
    大安禅师拿着钵,匆匆跑出去了。
    没想到大安才出去不久,小狗就咽下最后一口气,死了。
    元晓非常难过,但他没超度过小狗,不知如何是好,心想:就和人一样的办吧!于
是,元晓跑出去来了一些树叶回来,覆盖在小狗身上,自己端坐在旁边,开始严肃的为
小狗诵经超度。
    大安去化缘回来,看见元晓那么严肃的为小狗诵太经,就问他说:“你念这么深的
经给一只小狗听,它怎么听得懂呢?”
    阶着,大安禅师把化缘得来的奶放在小狗身边,揭开它身上的树叶,对小狗说:
“你好好的吃吧!希望下辈子去往生善处,天天都有好东西吃!”
    元晓在一旁看了大为感动,原来这就是为小狗念的经呀!
    从此,元晓大师对妓女说妓女的法,对乞丐说乞丐的法,他说:“如果有一个众生
慈悲为怀,他说的话必然会震撼法界,不管他是以什么形式说法。”
    元晓大师时常对偏执于来生解脱的人说:“今生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担忧什么来世?
灯火不明,周遭必然黑暗,追求来世的修行而放弃今生的智慧,就像不点灯而去找光明
的地方。”
    他也反对神通,他说:“要飘落的花瓣,连一天也不能等待。”确实,那些号称有
神通的人,连一瓣花的落下都无能为力,何况是阻止人生的无常与痛苦呢?
    元晓大师从说给小狗听的经典而大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就在我们身边处处都
有经典,一个人只要慈悲为怀,他的语言思想、行为举止,都是经典最真实的展现呀!
内容简介
    姚晶这位当红女影星英年去世,身后的遗产竟没有人想要。生前人们迷幻于她的美
丽、财富及豪门夫家,然而有谁知道她内心的苦闷与悲凉,正是这外表的灿烂和内心的
寂寞组成了她丰富的人生。
    漫漫人生,真义何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