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光皇帝 作者:赵辉-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阿苏肌丸原是喇嘛教僧秘制的一种灵药,药性极热,人到害病的时候,只服一丸便可药到病除。那药丸只有绿豆一般大,朱砂色,药力极强,倘要吃两粒,人便发狂。听说炼制这药特别神秘。”

  “怎么神秘?”太后对这阿苏肌丸产生兴趣。

  “最初炼药必有一粒雌药丸和一粒雄药丸做种,将这两粒药丸封在净瓶里,供在净室里。喇嘛每天早晨在太阳没出之前就必须走进净室去对着净瓶上香念咒,再做法术,逢到阴天须加倍上香念咒做法术。就这样,待七七四十九天后,打开瓶,则瓶中有满满一瓶药丸。等到只剩下最后两粒时,还得这样才能制成,一定不能断种,否则这药就永无配制之法。听说这药能治百病,也能使人发狂而死,必须掌握好剂量。”

  孝和太后越听越觉得有趣、离奇,禁不住问道:“那全皇后哪里能得到这种药呢?”

  “这事奴婢不敢乱说,有伤我大清皇家的尊严。”

  “哦,这么严重?”孝和太后又是一愣,“尽管说来,母后赦你无罪就是了。即使有什么不雅,也是我们私自说说,又不公布于众,何必这么吞吞吐吐?”

  “既然老佛爷想听,奴婢就直说了。”

  “直说无妨!”

  “听说睿亲王多尔衮喜好女色,府中养着许多妻妾,全靠这阿苏肌丸支撑身体。那时,多王爷把喇嘛僧供养在府,专门为他炼制这药丸。”

  “有这回事?”孝和太后觉得这事果然不雅,便随口说道,“这事可不能乱说!”

  “不是太后赦奴婢无罪,奴婢死也不会说的!”

  “那你从哪里听到的?”

  “曾听御前太监常永贵说起这事!”

  “这个老东西真该死,这事也能胡言乱语。皇上知道,早剥下他的狗皮!”

  “这阿苏肌丸有壮阳作用,怎么会使人发疯至狂呢?是否有人服过此药而发疯死去?”

  静妃一听孝和太后这话,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说也不好,不说又怎能让太后相信全皇后在鱼中下的药是阿苏肌丸,孝慎成皇后也是饮用这阿苏肌丸发狂而死的呢?

  “这这……”

  孝和皇太后见静妃刚才还滔滔不绝地讲解,现在却吞吞吐吐,想讲又不敢,心想,其中一定还有着什么隐密之事。整天深居在慈宁宫中,很少有人给她讲一些奇闻怪事听,听静妃这么一说,许多事都很有趣,不免动了心,便催促静妃说道:

  “刚才那多亲王的事都讲了,还有比那更不雅的事吗?随便说说,也让母后心中有个了断!”

  “这事不同多亲王那事一样不雅,但关系到我大清朝宫廷内部之传闻,奴婢只是听人传说罢了。”

  “什么传说?只管讲来!”

  “曾听说当年雍正王爷曾用这阿苏肌丸给康熙皇爷的大阿哥吃了二粒,结果那大阿哥便发疯发痴而死去。”

  孝和太后一听这事牵扯到祖上的一些谣传,便生气地说道,“这等事你也相信!尽管康熙皇爷的大阿哥是发疯死去,但也未必是吃什么阿苏肌丸,以后不要再提起此事,有伤宫中礼规,皇上知道也会怪罪的!”

  静妃一看太后生气,也不敢多言,只是跪下谢罪道,“奴婢知罪,以后再也不敢乱说了。”话虽这么说,心中却说:你明明想听,我说了,反而怪罪我,真是岂有此理!

  孝和太后见静妃知罪并下跪求饶,也趁此下台阶说:“起来吧!今后把住嘴就是了。至于你刚才谈到的大阿哥奕诠与孝慎成皇后之死是否与全皇后有关,这事已过多年,不可草率。待我先奏明皇上,再交宗人府庄亲王爷查处,然后作出决定。此事你先保密,以免打草惊蛇,一旦没了证据,将永无对证。”

  “奴婢一切听从皇后安排!”

  宗人府执事庄亲王绵深多方查问,只能证实全皇后想用阿苏肌丸谋害六皇子奕沂和其他几位皇于。至于大阿哥奕诠和孝慎成皇后之死是否归罪于全皇后,只能是怀疑。有这种可能,并且可能性极大,但当时的物证已不存在,人证也死的死、亡的亡。没有人证与物证,就无法定案。更何况,道光皇上又特别钟情于这位全皇后,对别人的话只是随便听听,不作深究,暗中包庇全皇后的过错。

  静妃见皇上对这事明里口口声声说严查严惩,暗中却对全皇后开脱责任,加以包庇,还想保住全皇后的正宫之位,十分气恨,却也没有办法,只好到庄亲王绵深处说一些反话,以此激怒庄亲王多次找皇上评理,并以辞去宗人府执事之职相争。这以外,静妃不断到皇太后那里去吹风点火。但皇上不发话,太后又能怎样,这事也就慢慢搁了下来。

  但事隔不久,宫中又发生一件事,这才将全皇后逼进死路。

  由于全皇后设筵鸩杀皇子一事,孝和太后虽没有逼迫道光皇上惩处全皇后,但从内心对全皇后已另有看法,再也不像先前那样信任她了。与此同时,静妃经常在皇太后面前走动,又时常送给太后一两样小礼物或以银两接济一下慈宁宫的开支。因为道光皇上一直提倡节俭,宫中也不例外,不但从自身做起,连母后慈宁宫的开支也算得紧紧的。致使孝和太后赏赐宫人的礼物也大大不如以前,心中偶有不满。这静妃正是看准这一点,自己日常节省点,多资助一些给孝和太后,逐渐取得孝和太后的好感。更何况静妃有一口好嘴皮子,嘴甜、手快,更是哄得太后眉开眼笑。宫中许多事情,都是慈宁宫与储秀宫相互一致,共同反对翊坤宫的全皇后。

  这一天,孝和太后身边一位贴身宫女到翊坤宫取宫花,不巧在翊坤宫的花园里拣到一个布人儿,上面插满针。宫女一看,悄悄将此布人带回慈宁宫给太后看。太后撕开布人,见里面有一页纸儿,上面写着一人的生辰八字。仔细一看,太后气得双脚直跺,原来这生辰八字正是孝和太后的年庚。

  孝和太后一问知道是从翊坤宫拾到,而大后的生辰八字,整个宫中只有全皇后知道。不是她还有谁?静妃闻知此事也对全皇后破口大骂:

  “母后,这准是那无情无义的全后做的。鸩杀皇子一事败露,而母后你又一直追查不休,让皇上处置她。但皇上不听老佛爷所言,一再包庇纵容这贱人,她一定气恼母后,希望你早死呢!这等狠毒之人再留在宫中,我等必死无疑!”

  这次太后真恼了,再加上静妃火上加油,太后怒冲冲来到太和殿,勒令皇上处死全皇后。无论道光皇上怎样劝解,太后就是不听,最后拿出宫中礼制逼迫道光,做出决定。

  “皇上,母后祝你如同亲生之子,当年大行皇帝驾崩之际,母后放弃亲生之子惇亲王绵恺,而拥护你继承大统。到如今,母后年老体衰,本想靠你享几天清福,过几年清静日子,想不到那全皇后竟日夜咒盼母后早死,如果你宽恕那全贱人,母后这就去死!”

  道光一听孝和太后说的这番话,为难了,耐心解释道:

  “母后明察,皇儿终生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时刻铭记母后的关怀和爱戴,也日夜希望母后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怎敢惹母后生气?只是布人一事太过蹊跷,皇儿为了不冤枉好人,才这样暂且放下,待查明真相后,一定严惩!”

  “哼!严惩,严惩!全后她设筵鸩杀诸皇子,而现在又欲置母后于死地。更何况,当年的大皇子奕诠与孝慎皇后之死莫不与她有关,看皇上还能包庇到哪一天?”

  道光无话可说,好不容易才劝走盛怒而来的孝和太后,心中十分矛盾。

  奕诠是大阿哥,如果这位皇子不是英年早逝,道光一定将皇位传继给他,无论是相貌、人品才智,都不是四阿哥和六阿哥所能比拟的。每想到奕诠时,道光就自然想到那个中午,他在上书房与大阿哥对话的情景,有志不在年高。儿子是父亲生命的延续,奕诠的才智才是我爱新觉罗家族的才智,也才是我大清江山的后继者。可惜那么早就仙逝了,这是否是全皇后所害,已不得而知,如果处于当时的心情,即使不是她所为,只要怀疑到她头上,也会处死她的。但现在不同了,人死不能复活,奕诠再好不能再生,应当顾念活人才对。况且全皇后生下四阿哥奕裕洳槐却蟀⒏缒敲从行鄄糯舐裕部砗袢蚀戎倚ⅲ欣褚侵纾部闪囊宰晕俊

  将慎皇后与全皇后相比,慎皇后稳重有余但活泼不足。她端庄、清丽,能够作为朕的助手,出谋划策治理家邦,无愧于天下母仪之尊,这是全皇后所无法相比的。全皇后有她的优点:聪明、机灵、会体贴人,善解人意,人又长得美丽、丰润。是否是她用阿苏肌丸害死孝慎皇后,也查无对证。即使真是她为,也仅是为了夺取皇后之位;无论谁当皇后都对朕一样体贴关心。她设鸩席毒害诸皇子是事实,但心里也只为毒害奕沂一人,如此做是为了给四阿哥奕裕巧洗笄灞ψㄇ逭习K晃约旱亩幼畔耄堪亲运降摹D训谰插兔挥邢氲揭寄彼陌⒏缍镏⒏缯峄饰患坛腥穑恐徊还忻槐硐殖隼矗蛎挥谢岚樟恕=孕谋热诵模约旱蹦暾峄饰皇保匀鹎淄跤霅淄醪灰灿写诵穆穑慷宰约旱南雀富识寄茄觯慰鍪撬恕5拦庖虼艘恢笨硭∪屎螅挥性谌屎竽抢铮啪醯米约好挥欣希遣纳匀磺痹淘谔迥凇R仓挥性谌屎竽抢铮鸥械铰悖舜瞬拍芟嗷ソ攵苑剑涤卸苑剑钪胀耆亲约海饺撕衔惶澹晌桓鐾耆恕

  正是这样,道光怎么舍得让他心爱的全妃去死呢?让全妃去死,无异于让他生命的一半去死,抑或他的整个生命枯萎。生命的一半失去了,另一半还会存在吗?

  尽管母后在翊坤宫中发现带太后生辰八字的布人,上面写满咒语,但这并不能肯定是全皇后所为,是否有人在陷害她?对她栽赃,欲置她于死地呢?这事不能轻易下结论,一定要慎重行事!也许当年在处理慎皇后与大阿哥之死时太过草率了,冤就冤枉吧,但现在不能再马虎塞责了。

  道光一个人在太和殿胡思乱想着。正在这时,有太监来报,说全皇后死了。道光心中一凉,晚了,一切都晚了。他急忙随御前太监马青青匆匆向翊坤宫赶去。

  龚自珍辞官了。张乐行,马宗禹等人派遣几名卫兵护送龚自珍及其家眷向江苏丹阳而去。

  路遇一李姓少年公子,交谈融洽,引为知己。龚自珍和李鸿章坐在同一辆马车里,边走边谈,从文学谈到政治,从桐城派古文谈到司马迁《史记》,从东南沿海鸦片之毒谈到朝廷禁烟立场。这一老一少越谈越投机,少年书生钦佩老者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剖析事理明智通达,入木三分;老者暗叹少年聪明好学、不拘泥陈旧,敢于大胆创新,又有雄心壮志,谈吐文雅。两人均有相见恨晚之感。

  不知不觉,他们到了分手的路口。

  “龚先生,此去丹阳一路尚远。谨祝先生一路顺利,他日有机会,晚生李鸿章一定前往先生住处再次讨教,请予指点迷津。”

  “李后生,你虽年幼,但学识非同一般少年可比,凭你现在的聪明才智,明年赴京会考定会金榜有名。”

  “多谢龚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