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光皇帝 作者:赵辉-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速到养心殿把回疆地图取来!”

  “是!”常永贵转身要走。

  “慢!”皇后急忙拦道,“皇上是不是要回疆地图?妾内室备有。”

  皇后说着,命宫女取来地图铺在桌上请皇上观看。

  “多谢皇后处处为朕着想!”

  “谢皇上夸奖,妾身考虑皇上整日思虑回疆之事,若来慈宁宫难免用到,便在宫中准备一份。况且妾身也常看一看回疆地形,了解一些有关回疆的情况,力所能及地为皇上分担点滴忧愁。”

  道光和皇后来到回疆地图前,细细端详一会儿,又用手比划几下,回头拉着皇后的手说:

  “慎儿,你看,朕多日一直在思索出奇制胜的平叛策略,多亏你刚才提醒,朕终于找到出奇制胜、包围歼灭叛军的妙计。”

  “皇上英明,什么灭敌妙计?”

  皇上见皇后问起,心中也解下多日来的郁闷,为自己能找到歼敌妙计而自乐,便认真而又不无骄傲地说:

  “行军作战,只有出奇,才能制胜。兵书上云:诱敌深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兵书又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些,都是要求征战时要用妙计奇兵。”

  “皇上想在平叛上用什么奇兵妙计呢?”皇后有点疑惑地问。

  “你看,这是一条偏僻的草地小路,它从乌什的巴什雅哈玛山通往喀什噶尔的巴尔易山。这条小路,比起一般回民所熟悉的巴尔楚克大道来更近便。出兵平叛时,可以一面统率大兵沿大路正面进军,一面派出一善于指挥的将领偷偷率一支奇兵,从此小路暗中抄至叛军背后。一旦战争打响,两面夹击,将张格尔叛军就地歼灭,不使其脱逃漏网。”

  皇后见道光说起来十分高兴,自己一听也很有道理,就赞同地说:

  “皇上此计果然好,但其它细节部署也须考虑完备!”

  “对,大军平叛之前,可先派奇兵两路,甚或三路,每路三千名,先后出发,衔枚疾进,抄至喀什噶尔后路,然后再出大兵正面进军。”

  “皇上,谁适合率领这些奇兵呢?”

  “我朝四万大军中能率此奇兵者颇多,如额尔古伦、索文。齐慎、长清等人均是领兵将才。”

  道光接过皇后递来的香茶,呷了一口,接着说:“当然,大军进兵时,要先制造一种舆论,佯称官兵驻守阿克苏、乌什等城,以松懈叛军防备之心。只有这样,奇兵妙计才能生效!”

  “皇上说两路到三路奇兵,是都从乌什的巴什雅哈玛哨卡外草地潜行到喀什噶尔,还是另有其他路线潜行?”

  “当然是分几条路线潜行,你瞧这里,就是你说的巴什雅哈玛山地旁边的草地小路,另一路线是这里。”

  皇后随道光的手指的方向看去。

  “噢!是从巴尔楚克军台向树窝子方向潜进。”

  “对,就是这条路线。另外,每一路人数也可因情况增至七八千人,每一路还可再分成两股到三股,依次潜行。”

  “难为皇上多日操劳,如今制定出攻敌上策,望平叛大军早日成功!”

  “唉!”皇上叹口气,“张格尔一再逃窜,败而复来的教训就是没能出奇制胜,给敌以窜逃机会。”

  “如今皇上有了出奇制胜策略,还怕张格尔有三头六臂不被生擒?”

  “话也不能这么说。”道光似有所犯难,“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知长龄、杨遇春、武隆阿等人是如何考虑平叛策略。”

  皇后见道光面露为难之色,轻轻劝慰道:“皇上何不早下谕旨,令长龄明晓皇上出奇制胜的策略,也可早早准备。”

  道光缓缓握住慎皇后的手说:“皇后所言极是,朕明日就下达谕旨。”

  “何须等到明日,今日尚早,皇上何不现在就书谕旨,军情不得延误,争取时间就是胜利!”

  “谢皇后提醒!朕现在就让常永贵使砚书谕旨。”

  “常永贵老胳膊老腿,让妾身服侍皇上笔墨吧?”

  “好吧,就有劳皇后了。”

  由慎皇后亲自侍候,道光在案前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将他多日苦苦思索出的出奇制胜的战略思想传达给回疆平叛指挥机构长龄等人。

  拟定完谕旨,道光与慎皇后均已劳累,便由宫女服侍入内室御帐内就寝。

  道光多日来一直忙于政务,再加上回疆军事战略之事,积闷多日,今日终于想出妙计,心情大畅。况且,道光也多日没有幸临慈宁宫,今日也算巧合,心中自觉对不起慎皇后,因此,道光特别激情外露。俗话说久别如新婚,自然是春满大地,鹰击长空,鱼翔潜底。

  伊犁将军府,灯火通明,如同白昼。回疆平叛前线指挥领导机构正在紧急集会,商讨平叛策略。

  扬威将军长龄和钦差大臣杨遇春及武隆阿面对皇上从京都火速送到的谕旨一筹莫展,都陷入沉默之中。

  性情急躁、口快心直的武隆阿首先打破沉默。

  “你们不要口口声声圣命难违,圣命必遵。主子整日足不出宫,马不出城,仅凭几张地图就制定什么出奇制胜妙策,简直是纸上……”

  谈兵二字尚未出口,自觉有点失言,不再说下去,气得一屁股坐在虎皮交椅上生闷气。

  长龄在大厅内来回踱几步,停下来,回过头说:

  “这是圣上旨意,我们不赞成,但不能直接回复主子说不行,必须想个委婉的借口回绝圣上,让他无法说我们抗旨,待平定叛乱后再回旨请圣上谅解。”

  “就是嘛,这事不能硬干,慢慢商定吧。”杨遇春也附合着说。

  “商定,再商讨就到驴年马月了!”武隆阿还是气哼哼地直骂,“现在已是寒冬,天气严寒,道路艰难。奇兵一支二支人敌腹内,这不是什么奇兵,而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还不让张格尔他龟孙王八羔子给吃了。”

  “奇兵无法派出,”杨遇春肯定武隆阿的意见。几千人马行程几千里到敌人后方,怎么会不使敌人发现呢?叛军也非脓包,稍一打探一切都露了馅。张格尔几万人围攻几千人,岂不是羊入虎口?况且,回疆许多地方已降服张格尔,即使张格尔叛军没有发现,难免当地回民不发现我潜行大军,再报告给叛军,后果不堪想象。”

  长龄也随之叹息一声:

  “唉!圣上对平叛之事太过心急,主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未免过于急躁,张格尔蓄谋已久,如今已初成气候,又有浩罕国的支持,哪能一仗将其清除歼灭,不经过多次大规模战役,不会彻底打败敌人。”

  “你是说一仗一仗打,一个城一个城夺回、逐渐瓦解歼灭叛军,最后彻底消灭张格尔?”杨遇春插话问长龄。

  “必须让大军齐头并进,直压下去才能镇住叛匪。”武隆阿又抬头插入话题,“奇兵潜行在戈壁荒漠,一路上几乎没有水草,加上水源缺乏,山石错杂,这样的奇兵不用打,仅路上险恶环境就给拖垮了。”

  “况且布鲁特部落已降服张格尔,而这个地段多属布鲁特部落,孤军深入,危险!危险!”长龄驻足端起一杯茶说。

  杨遇春见他俩又谈起奇兵之事,便插话道:

  “奇兵先行,山高路险,无法过骑兵,更不用说驮队了,这粮草、军械等物又怎么办?”杨遇春摇摇头,“总之,皇上的出奇兵之策听起来较好,但不符合回疆这次平叛的具体情况,不是上策!”

  “那就干脆不用,我们还争论什么,浪费时间,让大家生气!”

  武隆阿伸手端起杯子,一饮而尽,看样子气还没消。

  “如何回复圣上谕旨是关键!”杨遇春把话题引了回来,“既让圣上明白我们已否定他的出奇制胜战略,又让主子不生气,能够理解我们的措施是正确的,转回头支持我们的平叛计划。”

  “既然你们都说圣命难违,不好表态拒绝谕旨,那我们就含糊其词地回奏皇上。”武隆阿又提出新观点。

  “对,就这么办!”杨遇春赞成说,“先哄瞒皇上一时,只要打胜仗,皇上不会怪罪的!”

  “万一皇上再下谕旨催问呢?”长龄还有所顾虑,“这岂不是欺君之罪。如果仗再打败,更给皇上抓住把柄,你我还不被皇上斩了。”

  “就是用皇上的奇兵制胜之计,打了败仗,皇上同样会找借口治我们的罪,反正怎么都一样,不如冒险!”武隆阿一直不赞成长龄不够果断的做法。

  “干脆这样!”长龄终于下定了决心,“我起草一份奏折给皇上,就讲那两条发奇兵的路线我们已派人前往侦探,无法潜行队伍,看皇上怎么说。”

  “对,先稳住皇上。同时,我们把制定的战略政策与方法上奏皇上,看他给我们什么指示,然后再进一步拟定进军方案。”杨遇春认为长龄的想法较中肯,就立即表示赞成。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就这么办吧!”武隆阿放下手中的茶杯,又对着眼前的地图思索起来。

  御书房内,道光和曹振镛、穆彰阿等人正在围着火炉烤火、闲聊,聊着聊着,自然而然扯到回疆平叛之事。只听道光说道:

  “朕的谕旨已送往回疆多日,也不见长龄有何反应,对平叛策略一事,朕一直放心不下。”

  “只要圣上出奇制胜的策略使用起来,叛匪张格尔还不是笼中之鸟,圣上不必对此甚虑。”穆彰阿急忙附合一句。

  “回疆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也许长将军另有考虑吧?”曹振镛也插上一句。

  几人正就此事谈论着,忽见御前太监常永贵急匆匆进来递上一份回疆边防送来的奏折。道光立即拆开细阅,脸上露出不悦之情,待把奏折看完,气得脸色发黄,将奏折向御案上一扔,气冲冲地说道:“真是岂有此理!”

  曹振镛和穆彰阿见皇上看罢奏折生气,不知因何而恼,想看看奏折又不敢,不知如何是好。这时,道光又开口骂道:“一个个胆小如鼠,做事推三诿四,如此下去,回疆之事何时了结!你们看看长龄的出兵方略,照搬老套,不知变化,如何打败叛军!”

  这时,穆彰阿方抢上前去,拿去奏折细看。

  “皇上高瞻远瞩,英明果断,一言九鼎,制定出奇制胜之术,长龄他们却墨守成规,不思变化,遵守旧制,反而否定圣上策略,开脱自己,自作聪明。皇上,这是抗旨不遵!岂能容忍,交刑部严议!”

  穆彰阿故意添油加醋,从中怂恿道光治罪长龄。曹振镛看罢奏折,没有言语。

  “曹学士,你意下如何?”穆彰阿询问身边的曹振镛,希望他也能说出与己类似的话。

  “我认为长龄可能有他的措施,也许确实不能出奇兵从小路潜行。皇上仅是从地图上查明此路,实际走来未必可行,不能一概将长龄等边疆众人的策略否定,可三思而行。”

  “这是抗旨不遵,自作聪明,贻误军机!”穆彰阿想让皇上怒责长龄等人。

  “长龄的报告也并非长龄一人主张,这是回疆大清将官的共同建议。长龄再大胆也不敢抗旨不遵而贻误军机,犯欺君误国之罪。再看长龄等人的奏报,言之凿凿,出语有据,是根据前线现有的兵力配备和实际地理条件及复杂的敌情而重新制定出的作战方案。”曹振镛缓一下口气,回头望望一直沉默的皇上接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