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修证佛法-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初步起修,到证果成阿罗汉,再到成佛,不论大小乘,都不离这个安般法门。佛在增壹阿含经中,由罗睺罗的报告,已露消息给我们,只是我们没注意到而已。
  成道不成道暂时不谈,活着能少病少恼,走时干脆利落,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别人,已是第一等人了。借着炼气修气,最容易达到这个目标。炼气只是初步,因为真息并不是气,这个初步的方法,等于靠火柴来点燃一个东西,使它燃烧。所以密宗称之为“燃法”,是靠我们后天的呼吸,来点燃与生俱来,本有的原“炁”(音QI)使其发挥功能。
  有些人打坐时,身子会自然地摇动起来,那是因为身体里头有问题,气在动,走到有毛病的地方,自然就摇动起来,趁现在还健康的时候开始炼,不要等到病入膏肓再开始,就来不及了。
  天台宗小止观法中,有一个偈颂:
         心配属呵肾属吹 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脏热来嘘字至 三焦壅处但言嘻 
  呵(管心脏)、嘘(管肝脏)、呼(管脾胃)、嘻(管三焦)、吹(管肾脏)、呬(管肺)。
在空气干净的地方,站着或打坐,用这六字之中的一个,作口形呼气,不要出声音,尽量呼,呼到不能再呼了(肚子瘪进去),嘴巴一闭,让它自然吸。炼得累了,停下来作调息功夫。此时就是小止观所谓“有觉有观”,感觉自己不呼不吸了,非常轻微,杂念少了,慢慢练习下去,身体内部会起各种变化。
  瑜珈术洗胃法:吞长纱布,一端吞下,另一端用手拉着,吞至胃,然后拉出。测出胃不好的人,须马上找医生。
  洗脑法:干净的水,用鼻吸进去,初练习时,头痛如万针穿孔,练惯了以后,水一吸一喷,由嘴里出来。炼到后来,一吸气,不是只到肺部,同时可以直接进到脑里去,脑子可整个贯通,同时也到脚底。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常人之息以喉”,一点不错。
  洗胃的另一种方法:头仰,舌尖向小舌头里顶,发“呕”欲吐,胃里的脏东西,就会拉干净。
  最好能一个礼拜断食一天,光喝水,清理肠胃,身体会健康。
  这些都是有为的做法,密宗的宝瓶气、九节佛风,走的是瑜珈术的路子。身体四大不调,想打坐得定绝无可能。气息调整不好,身体也不会健康。同时还要懂得营养,懂得医学。儒家讲: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所以必须发心,样样学问都要知道,这是大乘的精神,各种常识要学,就是菩萨道。相反的,不懂又不学,就是凡夫。
  气功做得越好,精神越旺盛,也不会累,然而心会累,关于这其中的道理,以后再作研究。这时妄念少到极点,如果调整得好,妄念根本没有了。妄念没有,思惑就来了。所以打坐时觉得:唉,已经坐很久了,这不是妄念未断,是惑没有断。这两者层次不同,本质则差不多。所以学禅的人,如果连这个道理都参不出来,还叫什么禅呢!光是一个话头是没有用的,学禅要开悟,开悟的人已得无师智,自然懂这些道理。
  第二步到达不想做气功时,注意,即罗睺罗所讲:息入则知息入,息出则知息出,身体内的气,像能量一样在动,道家有任督二脉之说,其实是气的作用,任督二脉之说是见惑。
  到了息入知入,息出知出,有觉有观的状态时,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在,以为这是妄念没有空的缘故。其实这种心理是矛盾的,再做十年功夫也没有用。这是初步有觉有观的当然现象。以为这是妄念,就是理认不清。拼命想办法除妄念,怎么能得定!怎么能上路!白做了。功夫到了这个时候,要参考罗睺罗的这一段报告。
  到息真正充满了以后,可以忘掉身体,进一步求大乘道,再进一步到达: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佛把秘密说了,呼吸的往来是生灭法,是现象,我们的生命都在生灭中,而能使它往、使它来、又能使它生灭的那个,并不在生灭中。那个是本体,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心的体。所以,炼呼吸时,如走大乘的路线,定中有慧,性风真空,性空真风,然后到达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与孟子的“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炼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炼息可断去欲念,做到不漏丹。老年人炼息可使阳气重来;有病的人可借此去病,健康长寿。
  总之,五千法门无量妙处,就在这个法子里。没有时间对诸位详尽地讲,很抱歉。 
            第十讲
            内容提要
            听息数息的问题
            精气神乐明无念与三界
            空假中三止三观
            密宗及修气
            修脉
            生命和宇宙法则
  上次讲到念安那般那的重要,通俗名词称为炼气。安那般那炼出入息,包括显密许多方法,而原则只有一个。若加上印度婆罗门、瑜珈术、中国道家,至少有几百种方法。方法虽多,但归根结底都是练气炼息。
  我常感叹讲话难,难于使听话的人明了。上次上课讲有为修法,许多同学觉得很过瘾,可见现在人都喜欢有为法。其实,炼气功和证果是两回事,这一点大家应该了解。
  再则,同学间辗转相传这些方法,结果都搞错了,只好以引用古人的话来说:“炉鞴之所多钝铁,良医之门足病人”聊以自慰。
  这时有同学提问题:
  问一:修下丹田,吸气进来细长慢,呼气时快短急,第一口气呼完,第二口气紧跟着吸进来,对否?
  师云:对。
  问二:听息时耳听呼吸,开始时,同时要听脉搏,比较容易知道内息在里头走动。待心进入初步定境时,自然就放开了,不管脉搏,也不管呼吸,此时呼吸非常细微,等于不呼不吸,对否?
  师答:对。
  师云:若能在最闹之处,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此人有定静功夫。达摩祖师在嵩山入定时,听阶下蚁斗之声如雷鸣,确有其事。
  另一个故事,玄奘一个大弟子窥基法师,又名三车和尚,到终南山拜访律宗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守戒律,功德成就,因而有天人天女供养。窥基大师去看他那天,天人不来了,两人只好挨饿。夜里睡觉,道宣律师整夜打坐,不倒褡。窥基大师不管这一套,倒头便睡,睡相不佳,又打呼噜。次日,道宣律师说他:出家人的规矩,不打坐也该作吉祥卧,你睡得不规矩,又打呼又乱翻身,吵了我一夜。窥基大师说:我才一夜没睡好,被你吵死了,我睡到半夜,好好地,结果你腰中有一只虱子,咬了你一口,你手伸进去,本想把它掐死,又想想,不能杀生,你就把它往地上一放,放也该好好放,那么高一放,把它的一只腿跌断了,所以它哎哟、哎哟地叫了一夜,吵得我睡不好。
  道宣律师不敢说话了,真有这回事,他怎么知道?等窥基大师一走,中午,天人又来送食,道宣律师问天人,为何昨天中午不来?天人回答说,昨天中午是来了,结果看到满天满顶被五色祥云盖住了,找不到茅篷,而且祥云外面,金刚护法神很多,一定有大菩萨在这里,我们欲界天的小天人进不来,道宣律师听了简直无话可说。
  为何在睡眠中,这些小声音都知道,这是什么定力?达摩祖师在嵩山入定时,闻阶下蚁斗如雷鸣,也是这个道理。
  闹中听自己的呼吸声很难,同学问的这个问题就是做听息功夫,开始听脉搏跳动的声音,心脏、血液流动的声音都可以听到。有定静功夫的人,只要听到里头的声音不对了,就晓得身体哪里出了毛病。
  问三:试做安般法门,六七天来情况如下:一上座,因学佛多年,自然而然,变成数息。后来系念鼻端,却不知息的长短、冷暖。后来渐渐可以配合知道了,数了三息左右,忘了系念鼻端,更忘了息之长短、冷暖,此时忽现一片强光,明知不能贪著,还是执著了。等发觉错后,再摄念、重新恢复系念鼻端,如此越搞越乱,变成在做气功,不在修持了。后来或数息,或看这一片光,越想纠正越乱,怎么办?
  (师示范数息方法)
  师答:如在数息中间,动了一个念头,岔了一个杂念,须重新数起,中间不准有杂念,一路做下去。陆放翁的诗:“一坐数千息”,表示一坐起码就有几个钟点。陆放翁、苏东坡这些名人,当年都是做功夫的。凡是营养过剩、血压高睡不着觉或杂念多、欲念旺的人,要计出息;有些身体衰弱、血压太低、脑神经衰弱的人,要计入息,这就是对治法门。佛是大医王,能医众生病。修行初步要懂医理,不懂医理是搞不好的。身体不好也不坏的人,可分上、下午分别各数出、入息。
  上次重点在八十八结使的解脱,不是在做气功。可是讲了那些炼气方法后,大家以为得了秘诀,如获至宝,以为这就是佛法。真正的佛法是在心行,在八十八结使的解脱。这位同学有这个问题,主要在于见地与功夫配合不了,知见不明,理没有透。要知道,调息、止息不过是初步去杂念的方法而已,杂念既去,此法也用不着了。佛在金刚经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过河需用船,过了河后,把船背起来走,不是很笨吗?他的这个问题,是因为调息过分了,等于营养过多,也会出毛病一样。
  至于眼前发光,只要气息调好,气充满了,内在光明一定起来,那时晚上不用电灯,一样看得很清楚,那是气的功效。但不是道果。
   三脉七轮 眉间-无色界-神-无念
        心轮-色 界-气-明
        中宫-欲 界-精-乐
        肚脐/ (道家)(密宗) 
  如上图所示人体,心窝以下属欲界,心窝以上至眼是色界,眉以上是无色界,与虚空合一。
  道家的精、气、神,与密宗的乐(精不降,乐不生)、明、无念,也就是三界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所以佛教罗睺罗修气息的路线,是修色界的方法。报身佛的成就,是属于色界的成就,不到色界,不能成佛。未升华到色界的境界,不能成就报身佛,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法身是体,报身是相,释迦牟尼佛则代表化身佛,就是用。
  禅宗及其他显教方法,都是容易成就法身,但是很难成就报身,成就化身就更加难了。
  息调好了,很容易产生光明境。但是光明境一来,就容易产生矛盾,那时佛学知见来了,什么著相啦、妄想啦。其实,管它著相不著相,只要忘身,也不著光明境,自然在光明中。这时如觉得不对,是因为佛学知见太多之故。在光明境中,忘了身体、四大、呼吸……一切不管,则光明变成寂静,清明寂静,又会变化另外的境界。变化以后如何,到了以后再讲。
  修这个方法成就的人,都很乐观,没有忧愁,没有烦恼,其他的好处还很多。比如容易到达“波飞太液心无住,云起魔崖梦欲腾”的境界。身体会特别健康,功夫达到时,口水都是甜的,无法形容的甜,是由于脑下垂体的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