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修证佛法-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清净的境界,是由于你的色身,也就是说,这个境界是由生理来的,靠这个生命——四大、五蕴存在来的。如果四大、五蕴毁坏了以后,这一清净、灵明也都没有了,那么这就不是唯心了。
  如说那个时候我清净灵明,而且离开这个生理,离开这个物理世界后,仍会另外的存在,对于这个说法,如何拿出证明,是个重大的问题。
  目前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初步只好保持这一知。当然这一知是第六意识清净面,这一知也是第六意识,而非究竟的。换句话说,这一知在唯识中属于“思”的方面。这一知,我们在静定中,有个清净灵明的这一知,昏沉来,知昏沉;散乱来,知散乱;烦恼来,知烦恼。这一知在楞严经上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
  过去有一位禅师,因看楞严经而悟道,他就是看到这一句话。他看到这里时,突然有个灵感来,把标点另外点过: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这标点一改,就变成了:有一个知见存在,有一个清净的境界存在,这一个知这个清净的,就是无明妄想;知见无,这个所知的境界都空了,连这一知也空掉了,有人见到这样,就叫悟道。他自己因此悟了,所以后来他的法号就叫“破楞严”。
  现在来讲修证的功夫。前面提到过,分两面处理,一个是知觉方面,一个是感觉方面。
  已经证到的人,或任何一个完全没有入门,甚至连静坐都没有经验的人,应该从哪方面开始修持才好呢?答案是从知觉部分。悟了道的人,还必须要经过这个修持,再来求证;没有悟道的人,更需要经过这个修持,以求真修实证。
  问题是怎么样去修证呢?首先就要把我们第六意识这一知,自己假造一个所缘境界,先假造一个能把握住、能抓得住的事物或境界。为什么叫它是假造呢?拿佛学唯识的名次就叫作意。(换名词就好听了,所以我们学佛学道,不要被名词所骗)先要作意,比如念佛,这一句佛号是作意来的,因为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这个方法,我们听过以后,接受了这个方法,自己在意识上建立一个佛号,这是作意。学密宗的人念咒子也好,(差不多所有的咒子有三个基本音:唵嗡、阿、吽。唵(音嗡)现在大家都念成唵,阿字念成ㄜ。为什么演变成这样?有个原因,我们现在不管它。)观想也好,这都是作意,造一个所缘,乃至学禅人的参话头也好,甚而完全达到三际托空的境界,统统都是第六意识在作意。在第六意识中,自己认为这是清净,这是空。连天台宗的止观听息,或观音耳根法门等等,这些所有的方法,综合起来,都是唯识学五遍行的“作意”。
  天台宗所谓“假立”,就是空、假、中三观的“假观”。假观是建立一个所缘,本来没有,由无中生有。意识中原本没有,而去假立的一个东西,这种假立的方法,就产生了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比如道家修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女人决不可守下丹田,稍作意下丹田,会出毛病,很严重的。假定女人要作意身体上,只能够守中丹田,也就是胸部以上。)及守窍、守光、炼气、存想,统统是作意,真是八万四千法门。但不管如何,都是先找一个作意。
  尤其在座一些老修行们,稍有所得,半途打了退票。学佛法最初的就是最后的;是基本的就是最高深的;最初的一念也是最后的一念。我们没去注意这一点,往往得一点境界,得一点道理上的体会后,反而把最初的丢掉了,不会回头来,从基本上踏实做起。所以佛家一句话:“出家如初,成佛有余。”第一念发心:我要出家,如果出家几十年,都像第一念那么诚恳的话,早就成功了。修行也是这个道理,基本在于作意,要先找一个所缘作意。
  我常劝大家走念佛法门的路子,照十六观经的修法去修,不管你修禅宗、净土、密宗,或其他任何宗派,都是一样的,只有一个法门——止观,也就是定慧。先求止,把第六意识先拴在一个缘上,求到止。所以,有许多人觉得自己悟了这个理,认为对了。老实讲,你检查一下看,你的思想没有停止过,都在散乱中,你必须要把第六意识这一“知”,拴在一个缘上,自己假立这个缘,看你能不能做到“一念万年,万年一念。”
  假如你观想阿弥陀佛,或者观音菩萨,任选一尊,如果观不起来,可观想佛印堂前面这一点亮光,或者顶上一个圆光,或胸口的卐字,先抓住一点,这是假立。
  我们修持怎么修呢?三个步骤。
  第一,照静坐的姿势,把身体坐好。
  第二,训练自己把自己的意识,所有的思想习惯都排除了,排除得一干二净。(这句话讲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排除了也好,排除不了也好。
  第三,意识构想一个东西,当然最好是想佛像,想光明点,想象一个东西摆在前面或者上头,永远不动。
  比如你观想一个球在前面,忘记了身体,意识上只有这一缘。假如想到这个佛象时,哎呀!佛对我笑了,或者佛摸我的头了,那是第二个念头了。你只要想一个佛,或者观想一个日轮,或观想一个星光,只有这一缘,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才叫作得止,得定。没有经过这样的修持,你佛法讲得如同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也是没有用的。抵不住生死,也脱不了轮回,不能超凡入圣。
  观想下方也有道理的。你说观想下面不恭敬,十方三世都有佛,下方也有佛,怎么叫不恭敬?
  笑禅录里有一则笑话:一个小孩尿急了,跑进大殿,当着佛,把裤子一拉,撒尿。和尚气得骂,他却一本正经地说:十方三世都有佛,你叫我向哪里屙?这笑话里头含有真理,可也不是笑话。
  我当年学道时,有一个年轻的和尚朋友,教我一个外道法子——顽空修法。一边念佛号,一边观想自己的身子往下沉,一直向下沉。这个虽然是外道法,但这个方法救了很多高血压的人,以及神经快要爆炸的人。我们打坐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血压反而弄高了,因为在用心,都向上走,可用这个法子对治。
  我当年什么都去学,不管有道无道,都要向他们摸索一下。另外有一个方法,对于高血压、老年人、有病的人或失眠的人都有好处。上座,心里头什么都不想,只念一个“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经都放松了,脑子也放松了,有人就用这个法子治好了紧张的毛病。
  总之,不管走那个路子,先要建立所缘。唯识叫“作意”,天台宗叫“假观”。换句话说,你真把假观修成功了,同楞伽经的意生身有关。学禅宗的人悟道后,如果不懂意生身,是没有用的。悟了那个空的境界,不知道功夫修持,不证意生身,你那个悟到的空性,一点用也没有。所以必须要找个所缘。
  现在一般人学禅,盘起腿来,坐上半个钟头也好,一个钟头也好,都在内守幽闲,也就是大慧杲骂的默照邪禅;再不然就是空心静坐,连顽空都不如。所以修持要有成就,必须要有所缘。这个有所缘,就是知觉部分,就是把第六意识知觉部分,缘在一点上面。假定有大根器、大气魄的人,就这么一路下去就成了。因为这一所缘当中,就包括了三止三观。
  先是这一念无中生有,观起来是假观,就是作意。把它观成了以后,身心忘了以后,再把自己造作的所缘空掉,就是“空观”。那个空就不是我们现在意识所想象的空,因为我们现在意识想象的空,离不开脑子心理所造作的空。到空观现前,放下万缘的空,才是真正的空。然后要空就空,要有就有,再把它翻过来,空有双融。在学理上叫做“中观”;在道理上叫作能真空,能妙有;在修证上就是法、报、化三身成就,变化无量。总之,非经过这个修持不可。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那个同学说:初步这一知,是第六意识造成的,非究竟。我们也可以换句话说,知道这一知,而不执著这一知,就是究竟。讲这一知非究竟是对小乘而言;讲这一知是究竟,是对大乘菩萨而言。讲这一知即是无明,是对凡夫而言;讲知与不知都无所谓在,是对大觉、大正菩提而言。理论到此为止。
  现在再回头来讲,我们修止,必须要修所缘,意识假造一个东西。比如缘呼吸,为什么要心息相依呢?就是把呼吸变成一个所缘的对象。
  但是,不管你缘在哪里,马上有个现实问题会来,就是你的知觉始终被一个东西拉住,也就是感受,被那个受阴所发起的感觉拉住了。我们盘起腿来,都在搞身体的感觉,腰发酸,腿发麻;再高明一点,觉得这时清清净净;这清净也是感觉上发出来的。我们多半被感觉拉着走,再加上看过道书,学过密宗,唔,要同夹脊了;嗯,命门这关通了;都是第六意识后天加进来的知识配合,在那里制造境界。打坐坐在那里忙得很,开道家的研究会,开密宗气脉的研究会,然后自己还要加上注解,加上自己的幻想,把自己的幻想又加上注解,而且把这个当成功夫。真讲修持,要严格检查自己的这种心念,大家要注意。
  你必须坚定于所缘,不被气脉的感觉牵走,身上有一点感觉反应,要统统不理,这个地方就要靠智慧解脱了。真达到不受感受的牵制,真能不理这个感受时,真气脉就来了。这时候,道家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道理,同弥勒菩萨现观庄严论一样,凡夫有凡夫的四加行,声闻有声闻的四加行,缘觉菩萨有缘觉菩萨的四加行。
  所以道家有个名称叫“九转还丹”,等于化学提炼一样,要经过九次的提炼。“九”并非是呆板的数字,根据易经的观念,九就是最高数,提炼了又提炼,精炼了又精炼的意思。一次又一次的反反复复,这是说明了这个再三精炼的道理。我们生理上的感觉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人们因为这些书看多了,思想上受这些观念影响,因此,想专一于意识境界的所缘境,都做不到。
  比如很多人坐着,一念求空,静静坐下去,静坐在那里这一知,知道自己妄念来了,知道自己散乱,知道自己昏沉。散乱、昏沉来了就知道;没有散乱,没有昏沉也需要知道,永远保持这个,就是我们的所缘境界,但是我们做不到。
  坐在那里走空心静坐的路子,往往知也知道,清净呢?好像也清净,昏沉也在昏沉,头昏昏的,里头的妄想也在打,虽没有大妄想,小小的妄想来来去去,永远断不了。所以你在那里坐一万年,不是在修行修道,只能算是凡夫修养定的一种静坐法而已,不算修持,这点要注意。
  我们对于打坐无所成的人,有个结论,就是他们第六意识作意的所缘境界,始终没有达到专一,所以初步都不能成功,初禅都达不到。
  不要以为能静坐几个钟头,气脉也有一点反应,就算是什么成功,没有用的,靠不住的,到了生死关头时,你一定会后悔,因为这个靠不住,靠生理来的不是道,生理机能一衰败就没有了。如果这个道是靠生理而来,它就是唯物,可是,道是绝对唯心的,这个问题很严重。
  上面说过,在修持做功夫时,必须要专一于所缘境界,也就是我们的心理状况要有个假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