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又云:「⑤坚固由依教奉行,能令其心正欢喜。」


①“《尊重五十颂》云”一段:宗大师释:“谓於依止上师所有分位,此中多说当何所用,应善受持总摄依止上师要门,既已晓了诸有能令上师悦者,便成办之,既已晓了诸有能起不欢悦因,便远离之,於彼於此,当勤精进。一切悉地,皆由随顺金刚轨范,令其欢悦。言随顺者,谓随行止,是为大金刚持之所亲说,既晓了已,便以三门一切事相,令其上师金刚轨范欢悦欣乐。”
②金刚持:报身佛。
③轨范:师长。
④财物:内财、外财。
⑤坚固:菩萨異名,具坚固之德也。


  其中初者,如《五十颂》云:「恆以诸难施,妻子自命根,事自①三昧师,況诸动资财。」又云:「此供施即成,恆供一切佛,此是福资粮,从粮得成就。」复如拉梭瓦云:「如有上妙供下恶者,犯三昧耶,若是尊长喜乐於彼,或是唯有下劣供物,则无违犯。」此与《五十颂》所说符顺,如云:「②欲求无尽性,如如少可意,即应以彼彼,胜妙供尊长。」此复若就学者方面,以是最胜集资粮故,实应如是。就师方面,则必须一,不顾利养。霞惹瓦云:「爱乐修行,於财供养,全无顾著,说为尊重。与此相违,非是修行解脱之师。」


①三昧师:金刚乘师是佛示现凡夫相。
②欲求无尽性……胜妙供尊长:无尽性:佛。宗大师裕В骸拔饺舻么耍酥列榭瘴蘧∩衔环ㄉ恚视捎么宋坏茏樱芤宰运靡庹撸涫羯俜郑喑芍良馐す┪铮舯巳舸耍钕咨鲜Α!


  第二者,谓①为洗浴按摩擦拭及侍病等,②当如实讚师功德等。


①为洗浴按摩擦拭及侍病等:身承事。
②当如实讚师功德等:语承事。


  第三者,谓於教授遵行无违,此是主要。《本生论》云:「报恩供养者,谓依教奉行。」设若须随师教行者,若所依师引入非理及令作违①三律仪事,如何行耶。《毘奈耶经》於此说云:「若说非法,应当遮止。」《宝云》亦云:「於其善法随顺而行,於不善法应不顺行。」故於所教,应不依行。不行非理者,《本生论·第十二品》亦有明证,然亦不应以此诸理,遂於师所,不敬轻訾而毁谤等。如《尊重五十颂》云:「若以理不能,启白不能理。」应善辞谢而不随转。如是亲近时,亦如《庄严经论》云:「为受法分具功德,亲近知识非为②财。」是须受行正法之③分。博朵瓦云:「差阿难陀为大师侍者时,谓若不持大师不著之衣,不食大师之余食,④许一切时至大师前,则当侍奉承事大师。如此慎重,其意是在教诲未来补特伽罗。我等於法全不计较,虽少许茶,悉计高低,谓师心中⑤爱不爱念,此是⑥心内腐烂之相。」⑦亲近几时者,如⑧博朵瓦云:「有一来者,是加我担,若去一二,是担減少,然住余处,亦不能成,是须於一⑨远近适中经久修习。」


①三律仪:指别解脱戒 、菩萨戒、密乘戒三种律仪。
②财:世间财物。
③分:同份。
④许一切时至大师前:为法故。
⑤爱:偏爱。
⑥心内腐烂之相:心内腐化堕落之现相。
⑦亲近几时者:《略论》:“必行者心生決定,於具德引导不错之善知识,应长时依止。”
《略论释》(一一五页):“若修行者心生決定,应在身边。”
《广论》卷二(本書九三页):“若是至心欲行法者,须恆亲近无错引导最胜知识。”
⑧博朵瓦云:博朵瓦常谓其告假弟子云。(见《略论释》一一五页)
⑨远近适中经久修习:远近适中处,依止经久修习。


  第四亲近胜利者。①近诸佛位,诸佛欢喜,终不缺离大善知识,不堕恶趣,恶业烦恼悉不能胜,终不违越菩萨所行,於菩萨行具正念故,功德资粮渐渐增长,悉能成办现前究竟一切利义,承事师故,意乐加行悉获善业,作自他利资粮圆满。如是亦如《华严经》云:「善男子,若诸菩萨,②为善知识正所摄受,不堕恶趣。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思念者,则不违越菩萨学处。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守护者,胜出世间。若诸菩萨,承事供养善知识者,於③一切行不忘而行。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摄持者,诸业烦恼难以取胜。」又云:「善男子,若诸菩萨,随善知识所有教诫,④诸佛世尊心正欢喜。若诸菩萨,於善知识所有言教,安住无违,近⑤一切智。於善知识,言教无疑,则能⑥近於诸善知识。作意不捨善知识者,一切利义,悉能成办。」


①近诸佛位:走直捷大道故。
②为善知识正所摄受:弟子须自具所摄受之德相,方为善知识如实所摄受。
③一切行:一切菩萨行。
④诸佛世尊心正欢喜:诸佛所欢喜者,谓众生修行成佛。
⑤一切智:佛。
⑥近:亲近。


《不可思议秘密经》中亦云:「若①善男子,或善女人,应极恭敬,依止亲近承事尊重。若如是者,闻善法故成善意乐,及由彼故成善加行,由是因缘,造作善业,转②趣善行。能令善友,爱乐欢喜。由是不作恶业,作纯善故,能令自他不起③忧恼。由能随顺护自他故,能满无上菩提之道,故能利益趣向恶道诸有情类。是故菩萨应依尊重,圆满一切功德资粮。」复次由其承事知识,应於恶趣所受诸业,於现法中身心之上,少起④病恼,或於梦中而领受者,亦能引彼令尽无余。又能映蔽供事无量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胜利。


①善男子,或善女人:指住种性之有情。
②趣:增长。
③忧恼:烦恼杂污为本。
④病恼:身病,心恼。


《地藏经》云:「彼摄受者,应经无量俱胝劫中,流转恶趣所有诸业,然於现法因疾疫等,或饥馑等,损恼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责,或唯梦中亦能清淨。虽於俱胝佛所,种诸善根,谓行布施,或行供养,或受学处,所起众善,然彼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议。」又云:「诸佛无量功德神变,应观一切悉从①此出,是故应如承事诸佛,依止亲近供事尊重。」《本生论》亦云:「②悉不应远诸③善士,④以调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⑤德尘,虽不故染自然薰。」⑥博朵瓦云:「我等多有破衣之过,如⑦拖破衣,唯著草秽,不沾金沙。其善知识,所有功德,不能薰染,略有少过,即便染著。故於一切略略亲近,悉无所成。」


①此:亲近依止善知识。
②悉:任何时、任何情況下。
③善士:善知识、善友。
④以调伏理修善行:以柔輭温和的心态,依善知识所教修善行。
⑤德尘:处处是功德,多如微尘也。
⑥博朵瓦云:以下文,乃祖师经验之谈也。
⑦拖破衣:拖地之破衣。


  第五不依过患者。①请为知识若不②善依,於现世中,遭诸疾疫非人损恼,於未来世,当堕恶趣,经无量时受无量苦。《金刚手灌顶续》云:「薄伽梵,若有毁谤阿闍黎者,彼等当感何等異熟。世尊告曰:金刚手,莫作是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③秘密主,然当略说,④勇士应谛听。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终不应毁师。」《五十颂》亦云:「⑤毁谤阿闍黎,是大愚应遭,疾疠及诸病,魔疫诸毒死,⑥王火及毒蛇,水罗叉盜贼,⑦非人碍神等,杀堕有情狱。终不应恼乱,诸阿闍黎心,设由愚故为,地狱定烧煮。所说无间等,极可畏地狱,诸谤师范者,佛说住其中。」善巧成就寂靜论师,所造《札那释难论》中,亦引经云:「设唯闻一颂,若不执为尊,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


①请:请求。知识:善知识。
②善:如法。
③秘密主:即金刚手,见前裕Вň硪唬緯吡常扌盼局校槟冢
④勇士:仍指金刚手菩萨。
⑤毁谤阿闍黎:一、现法过患:“是大愚应遭,疾疠……非人碍神等”所杀害;二、不现见后生过患:“杀堕有情狱”,杀已,堕大地狱。(藏文版杀字亦在下句。)
⑥王火:王难、火难。
⑦非人:魑魅。礙神:倒引,(象鼻天)。


  又诸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如《现在诸佛现证三摩地经》云:「若彼①於师住嫌恨心,或坚恶心,或恚恼心,能得功德,无有是处。若不能作大师想者亦复如是。若於三乘补特伽罗,说法苾刍,不起恭敬,及尊长想,或大师想者,此等能得未得之法,或已得者,令不退失,无有是处。由不恭敬,②沉没法故。」设若亲近③不善知识及罪恶友,亦令诸德渐次损減,一切罪恶渐次增长,能生一切非所爱乐,故一切种悉当远离。《念住经》云:「为贪瞋癡一切根本者,谓罪恶友,此如④毒树。」《涅槃经》云:「如诸菩萨怖畏恶友,非醉象等,此唯坏身,前者俱坏善及淨心。」又说彼二,一唯坏肉身,一兼坏法身。一者不能掷诸恶趣,一定能掷。《谛者品》亦云:「⑤若为恶友蛇执心,棄善知识疗毒药,此等虽闻正法宝,呜呼放逸堕⑥险处。」《亲友集》云:「无⑦信而悭悋,妄语及离间,智者不应亲,勿共恶人住。若自不作恶,近诸作恶者,亦疑为作恶,恶名亦增长。人近非应亲,由彼过成过,如毒箭置囊,亦染无毒者。」恶知识者,谓若近谁能令性罪遮罪恶行,诸先有者不能损減,诸先非有令新增长。善知识敦巴云:「下者虽与上伴共住,仅成中等,上者若与下者共住,不待劬劳,而成下趣。」


①於师住嫌恨心,或坚恶心,或恚恼心:“嫌恨心”对师起害心,“坚恶心”对师起憎恨、不满,“恚恼心”内心憎、不满,而未形於外。
②沉没:退失。
③不善知识:《宗大师发愿文》有云:“凡与佛意不相合者,皆为不善知识,愿我与之远离。”
④毒树:根、枝、叶皆毒。《律海十门》:“阎浮有毒树,触树见树形,齅香闻树声,听名见画影,闻谈说拟议,悉中毒身死。”(见《基本三学》八O页)
⑤若为恶友蛇执心,棄善知识疗毒药:恶友、善知识为法,蛇、疗毒药为喻。谓若被毒蛇般的恶友执受(控制)自己的心,又棄舍如能治疗蛇毒之良药般的善知识。
⑥险处:三恶道。
⑦信:淨心为性。


  第六摄彼等义者。世徧讚说①《尊长瑜伽》教授者,应知即是如前所说。若一二次,修所缘境,全无所至。若是至心欲行法者,须恆亲近,无错引导,最胜知识。尔时亦如伽喀巴云:「依尊重时,恐有所失。」谓若不知依止轨理而依止者,不生利益反致亏损。故此依止知识法类,较余一切极为重要。见是②究竟欲乐根本,故特引诸无垢经论,并以易解,能动心意,符合经义,③诸善士语,而为④庄严,将粗次第,略为建设。广如余处,应当了知。我等烦恼,极其⑤粗重,多不了知依师道理,知亦不行,诸闻法者,反起无量依师之罪,即於此罪⑥亦难发生悔防等心,故应了知如前所说,胜利过患,数数思惟,於昔多生,未能如法依止诸罪,应由至心而悔,多发防护之心,自应励备法器诸法,数思圆满德相知识,积集资粮,广发大愿,为如是师,乃至未证菩提以来摄受之因。若如是者,不久,⑦当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及求知识不知厌足善财童子。


①《尊长瑜伽》:《上师瑜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