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露接刑撁酢!
④智者所稱讚,無餘最細深,欲未障直道,無慧不能往:《略論釋》(八一七页):“道,指甚深道之空性,空性爲一切智者所讚,最爲深細。無餘,不能超越,不爲欲所障蔽,正直無倒,如是甚深道,無慧不能往。”
⑤心不勤修慧,其見不能淨:《略論釋》(八一七頁):“如其心認爲慧不必勤修者,則其見即不淨。”
⑥大慧:無我性空慧。
⑦名:名言。
⑧慧:空性慧。


愚癡之因,谓近恶友,懈怠懒惰极重睡眠,不乐观择,不解①方广,未知谓知,起增上慢,上品邪见,或生怯弱,念我不能,不乐亲近诸有智者。如云:「懈怠懒惰近恶友,随睡眠转不观择,②不信能仁最胜智,③邪慢所覆而④轻问。⑤心劣自眈以为因,不信亲近有智士,並其邪妄分别毒,及诸邪见为癡因。」故又云:「恭敬承事可亲师,为引慧故求多闻。」谓应亲近智者,随自力能而求多闻,若不尔者,闻所成慧、思所成慧皆不得生,是则不知修何法故。若有多闻,由思所闻法义,能生思慧,从此能生广大修慧。如吉祥勇云:「寡闻生盲不知修,彼无多闻何所思,故应精勤求多闻,因此思修生广慧。」慈尊亦云:「⑥三轮诸分别,是名所知障,悭等诸分别,是为烦恼障。除慧无余因,能断此二障,闻为胜慧本,故闻为第一。」《集学论》云:「⑦应忍求多闻,次当住林薮,精勤修等引。」自释中云:「不能忍者,则由厌患,不能堪耐,退失闻等。无多闻者,则不能知靜虑方便,淨惑方便,故应无厌而求多闻。」《那罗延问经》云:「善男子,若具多闻能生智慧,若有智慧能灭烦恼,若无烦恼魔不得便。」是故圣道最胜命根谓择法慧。慧无上因,谓於⑧无垢经论勤求多闻,⑨以诸教理善为成立。


①方廣:謂菩薩藏法。
②不信能仁最勝智:不信菩薩藏方廣經典。不信則不能解。
③邪慢:《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九:『實無其德,謂己有德,令心高舉,故名邪慢。』
④輕問:輕視尋問經義。
⑤心劣自眈以爲因:心生怯弱,自我躭著,以此爲因,不樂親近諸有智者。
⑥三輪諸分別,是名所知障:《略论释》(八一八页):“以三轮分别执实,许为所知障,是中观自续派说。”自宗所知障者,见《广论》卷二十三(五三O页):“此宗何为所知障耶,谓从无始来著有自性,由彼耽著熏习内心,安立令成坚固习气,由彼习气增上力故,实无自性,错乱显现,名所知障。”
⑦應忍求多聞,次当住林薮,精勤修等引:《略論釋》(八一九页):『意謂凡學法皆應忍耐諸苦,而忍耐中應先求多聞,次乃依所聞而住林藪以修思慧。由思慧得決定後,乃勤修等引,一心而修。”林藪:阿蘭若。
⑧無垢經論:清淨經論。
⑨以諸教理善爲成立:言善成立者,非如和尚引八十種經顛倒成立其邪惡見。(《廣論》卷十(本書五二O頁)彼即非善成立也。


  然诸欲修法者,尚不能知闻为必须者,是由於修时不能定解,必须观慧思择而修,反颠倒解,不须多闻过失所致,故自爱者,应棄此过犹如恶毒。大瑜伽师云:「觉瓦,欲成佛一切种智者,不於牛负量经函辨其所作,而将掌许①若讲若藏,皆无所成。」朴穷瓦开启经卷安置枕前曰:「我等是学者故,纵未能看,应於此等而发愿心,若不知法云何能修。」懀吨茏铀筒┒渫呤保疲骸溉甑瓤炖郑勾卧疲骸涪谀艿靡乐刮胰缣旄驳刂叮恍腱端鹂谒焕投嗫春旌毂臼停乱滴⑸伲焕退家倒谛陌蔡远嘀浞ǔ啥嗍乱盗钚谋ヂ!瓜既峭咴疲骸改酥廖闯煞鹎笱尥辏脸煞鹗笔嫉猛瓯稀!瑰饶ν咴疲骸溉粑叫薹ê涡肭笾亲允Щ担畚夜盐耪咭咨耸В姿敌扌胁恍肭笾H恍薹ㄕ撸刀ㄐ胫蒽洞硕淌傥茨茉猜氩皇旧恚嘈辔拧H粑叫拚卟恍耄嫡吣诵耄芩邓捣ㄊσ咨俗铮孕拚哂刃牍省!谷缡切拚呋奂阿莼垡蚨辔牛蝗莼蛏伲窆愦蠖ń猓奕淮硕ń忪段粗奘保匦牍鄄煨拚呒焉穑渥孕砦艹秩刂ㄊΓ喽嗳衔拗暗迹蚪鑫糁ぃ鞘到淌凇S纱艘蛟担涤俪煞鹪蛐肭谛蓿ソ淘蛐攵辔牛谧孕抻肜ソ瘫鹬次耸敲茏畲罂裱裕允ソ讨校讨しū鹞奘ソ獭G罢呤橇盍酥扌兄欤笳呤橇钪延枰允敌校市扌心芪薮砻撸词亲钍ぷ〕质ソ獭S帜芪薮碜〕中拗ぶソ蹋匾牢薮砹私饨谭ü剩氏戎喾ㄕ撸奘奔从π薇朔ㄒ澹豢赏В粝任粗辔鹎油耍彼婊哿Χ蠖辔拧8捶翘糯朔ǎ鹦匏ǎ此薮Χ笪潘迹视植挥ξㄐ抟环郑ㄓσ乐梗跻灯腥拊猜乐蔚凇H艋哿尤跫戳钚薇耍艋酃愦蠡虺跛湮⒘樱尚尴肮试龉阒保说来谓ノ龉悖苡胍磺星鍦Q经论相属而修,亦非定须别求多闻,故凡圆满无错教授,略亦能摄一切经咒大小诸乘道之宗要,若广开解亦能遍入一切教法。未获如斯教授之时,於少分修易生喜足,然於圣教全体修行宗要,难获定解。故应亲近良师,淨持尸罗,数闻教授,每日四次修习所缘,至诚祈祷师长本尊。又由多门积集资粮淨除业障,若能勤修此⑦圆满因,其慧倍复殊胜增长,乃能生起澈底定解。⑧如先觉云:「先所闻法令心总现,数数思惟称量观察,若忘其法专学持心,则无助伴。」故上修者是上法师,中品修者是中法师,凡所修法即知彼法。若由是思定解坚固,则诸恶友唱说,善恶一切思惟,皆是分别悉应棄舍者,自知法中无如是语,良师不许,便能不随彼转。若无此解有信无慧,见哭则哭,见笑则笑,随他所说觉为真实,犹如流水随引而转。


①若講若藏:若顯若耄А
②能得依止我如天覆地之知識……以多咒法成多事業令心飽滿:你們能依止我如天覆地般之大善知識,不須於他善知識更起羨慕,不勞多看紅字做裕п屩畯V本,極少費力,不懷疑故,不勞思業果,內心舒暢,以多咒法(生圓諸道)成多事業(息增懷伏),令心滿足。《广论译释》:“思其文中之含义,就可得知显阿瓦大师的弟子是比较懈怠(不求多闻),而修羯磨的行者,文中含有讽刺之意味。”
③我寡聞者:我等寡聞者。
④說說法師易生此罪,以修者尤須故:“說說法師不具多聞,无能如实讲解,因此容易发生大的过错。修习者若不具备多闻,就不会如理修持,误入歧途后修行无法进展,所以对修持者来讲,多闻对他们尤为重要。”(摘自《广论译释》)
⑤慧因多聞:慧因即多聞。
⑥然此定解於未知修时,必须观察修者极难生起:修者必须多闻具慧之定解,对不知道修的时候,必须要用观察修的行者,是极难生起的。下文即举以受持三藏自居之某法师为例,证成此事。
⑦圓滿:謂必定是正確無铡<辞拔乃啤霸猜薮怼薄
⑧“如先觉云”一段文:《略论释》(八一九页):“如先觉云:‘先所闻法,令心总现,数数思惟,称量观察。若忘其法,专学持心,则无补益。’(若将所闻之法搁置一边,而欲观心之本来面目,是为忘法执心)。”此是噶丹派修学成规。“萨迦大德恭嘎绛波谓:持心者,下等生畜生道,中等生声闻险处,上等生无色界,故无补益。”


 第三①慧之差别分三:一通达胜义慧,二通达世俗慧,三通达饶益有情慧。  今初


①慧之差別分三:見《披寻记》卷四十三(二四九五页)。


  谓由①总相觉悟,或由现量觉悟无我实性。第二通达世俗慧,谓善巧五明处慧,如《庄严经论》云:「若不勤学五明处,圣亦难证一切智,故为调伏及摄他,並自悟故而勤学。」谓为调伏未信圣教者故,应求声明及因明处;为欲饶益已信者故,应求工巧及医方明;②为自悟故应求内明,此是别义。又此一切皆为成佛故求,是为通义。第三通达饶益有情慧,通达能引有情现法后法无罪义利。


①总相觉悟:空性,闻思阶段。《略论》:“一、通达胜义者,无我之真实义,由总义门而为比度(比量),及由现证门而为量度(得现量)也。”
②为自悟:《略论释》(八O九页):“为(自)通达胜义,故须内明。”


  第四正修慧时应如何行。发三慧时,应令①具足六种殊胜,及具六种波罗蜜多,自住慧已,立他於慧是为慧施,余如前说。


①具足六种殊胜:《广论》卷十(本書五五二页)。


  第五此等摄义。虽有现证空性之慧,若无大菩提心,仍非菩萨之行,故应增长大菩提心为行所依,地上慧度修所愿境。其能圆满无上妙智资粮所有方便,谓发三慧,现应励力而求多闻,若不尔者,①违越学处罪所染著,诸余生中亦不乐多闻,不能学习菩萨学处。若於现法勤修开发智慧方便,②能遮现法不学之罪,如《妙手问经》所说,余生亦能速疾圆满般若波罗蜜多。如是③经咒二道栋梁,六度之中,修习靜虑之次第,尚似略存,修余五度之次第,皆已隐没,故於修行摄要及引发定解之方便,④略为宣说。诸大经论所说,修习缘如所有及尽所有般若自性毘缽舍那之次第,及修习靜虑自性,奢摩他之次第,后当广释。凡菩萨成佛,皆依六度而得成佛。《菩萨地》中,於六度一一之后,皆珍重宣说,故应了知,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菩萨众共行之道,此六即是一切白法大海,故是修行宗要无上大嗢柁南。如⑤《菩萨地》云:「如是六种波罗蜜多,菩萨为证无上正等菩提果故,精勤修集,是大白法⑥溟,名大白法海,⑦是一切有情一切种类圆满之因,名为涌施大宝泉池。又即如是所集无量福智资粮,更无余果可共相称,唯除无上正等菩提。」
①违越学处罪所染著:谓违菩萨学处,障般若中不往听闻等诸恶作罪。
②能遮现法不学之罪:现法不学,即前所说违越菩萨学处恶作诸罪。
③经咒二道栋梁,六度之中:显密二道核心,即六度之中。
④略:纲要。
⑤《菩萨地》:《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三,《披寻记》(二五O四页)。
⑥溟:音“冥”,海也。
⑦是一切有情一切种类圆满之因:《披寻记》卷四十三(二五O四页):“能令无种姓一切有情皆往善趣,及令有种姓一切种类乘三乘法而得出离,由是名为圆满之因。”


 第二四摄成熟他相续分五:一四摄自性,二立四之理由,三四摄之作业,四摄受眷属须依四摄,五略为解说。  今初
  一布施如前六度时说,二爱语者谓於所化机开示诸度,三利行者如所教义令所化机如实起行,或令正受,四同事者谓教他所修自亦应修与他同学。如《庄严经论》云:「①施同示劝学,自亦随顺转,是为爱乐语,利行及同事。」


①施同示劝学,自亦随顺转:施同,谓如前施度。示,指爱语。劝学,指利行。自亦随顺转,指同事。


  第二立四之理由。何故定为四摄耶,答谓摄受眷属令修善行,须先使欢喜,此必先须施以资财饶益其身。既欢喜已,令修道时,先须令知云何应修,此由爱语宣说正法,除其无知断其疑惑,令其无倒受持法义。既了知已,由其利行令修善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