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集量论略解+沙门法尊译编-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遍无,非颠倒说。若谓:若如瓶喻,如说因有宗必随,如是亦应说宗有因必随也。曰:不尔。不应说故。瓶是为宗所随之所作性,差别而说故。显示语义,主要是显示决定之义也(此数句文尚应研究,与信慧译本也大有出入)。复次,“由非作故常,由坏此果性,此说则不遍,非乐等合离。”(《理门论》颂为:“应以非作证其常,或以无常成所作,若尔应成非所说,不遍非乐等合离。”)若依同法门(先因后宗),说诸非所作皆是常者,则应以非作,证其非所立之常。如是若依异法门(先宗后因),说凡诸无常皆是所作者,则应以无常证所作性,亦非所立之宗。勤勇所发性不等遍之因,应有过失。谓如电等,则应是常,及勤勇所发性,是其过失。若谓纵有彼过,若了知所立之因,不显示等遍者,离无常外容有他故,则不应说所立无处因定非有。若唯依有事者,则瓶无常性亦应由勤勇所发,无则不生。则不应说观待外义而显示。当说等遍之因成立所立。于此时中唯以义说,所立无处因定非有。不说异法喻。若时俱说二喻,尔时显示异品唯有(此句似有误)。等遍者显示所立无处因定非有。则不应说能立所立之因显有同法。如是亦是障碍因随成所立,非遮其义(此诸句尚须研究)。以说同品有及二故。(此段文,信慧译为:“若指定为:诸非勤勇所发则定是常,无常亦唯勤勇所发,容成彼过。若时指定唯非勤勇所发是常,非说勤勇所发。尔时则无过失。此即是说常住于勤勇所发中无。如是此中说无常从勤勇所发,以指定因故,则余非有。是由说者意乐所指定故,于勤勇所发性说常性非有也。曰:此是异法。若非尔者,如于常中无勤勇所发故,比量无常性。如是勤勇所发,常性非有故,比量非勤勇所发。故是成立非所立宗。故应显示唯因于所立无处非有也。若于此中显示所立无处非有性者,则说无常性是勤勇所发,当有何过耶?如说常性是所闻,于无常非有故,此不共因亦应成为常住之因也。若谓无过,如说无常性是勤勇所发。此中势得成立所立常住。如是说常性当是所闻,非能于常住显示为所闻性。若势俱得二者,吾等亦许。或以势力或以余事俱显示故。若是显示因遍随所立转者,彼离无常更无余事,则不应说:所立无处因定非有。若唯有者,则勤勇所发性若无,瓶之常性亦非有故。则不应说观待外义,此即是喻。当有过失?曰:周遍之因,当说随所立转,以于此位势显所立无处,因定非有故,不应说异法喻。若时俱说二喻,尔时是唯显同品有。周遍者,谓显所立无处因定非有也。如是则不应说因随所立转也?此亦是为遮所立随因转。然此遮无义,以说同品有二相故。)此中当说:因之余相,以宗法性,即由因显示故,义定应说唯同品有者。如是由言唯同品有,则于异品唯无同品,应得遮义。彼无处无,是唯无处非有,非异品无我等。如是此中是唯所立无处无,非于余处。若以异品能了所立者,则成相违不相违众多因,谓正有之相违,及所说正因,由当说之同法喻应成不定。其非质碍性于常非有,亦应显示是由于有事,非谓由余及相违无事。由是言非勤勇所发者,以勤勇所发与无常性相系属故,由无无常则当显示无因。异法喻者,谓于常非有,显示因为无性,非是颠倒。纵非说非所作故常,然此中以虚空等常为宗,即成立非所作也。如是由俱说对治品相违与不定故,则不应说。(以上诸文似均属反面义,尚须研究。)非单说一一相应成过故(非只说同法或异法,俱犯过失)。如是则是说世间量式,非是所立法如实之因相。应成不定故。为二种俱于喻语中说?为说余一种耶?以是因故,二种俱说。若不尔者,“共不共相违,亦应成能立,一一俱未说,故说为二喻。”(单说同法喻,有共不定。单说异法喻,有不共不定。二俱未说,有相违过。故当俱说二喻。)若只说同法,则亦当通彼无处,于共因生疑。若唯说异法,则于所立种类亦无,当成不共。若二俱不说者,则于同品不转,于异品转故,当成相违。故定当说能对治品,俱治相违与不定过。若对已少极成者,则随说一相亦成能立。如声了达二义故。随以一相,能俱显二义故。是以义势俱说二相。比知其义亦应观此理。于所比事,定取此因已,次念余法彼同类有,无则非有,引生定解。是故云:“如自所决定,欲生他决定,说宗法系属,所立余应合。”谓为显示宗法性故说因言,为显示彼所比事及无则不生性故说喻言,为显示所比事故说宗言。此外更非有余能比支。此中遣除他宗所计乐知合、结等支。若如是者,喻言亦应非他,以为显示因义故。如不别说合支,此支亦不应说也?亦非如是。“非是离于因,别说于譬喻,为显因义故,比度非无义。”谓三相因中,已说所立性与因言,故为显示因之余相,故说喻言,亦有意义。若如是者,“成因系属故,说二譬喻者,喻应为别有。”若因言唯说宗法性,为成立因余相故,当别说喻支。亦非如是。“别则同世间”。如是则如同世间(所计量式)之喻与因无系也。“彼等说喻时,但说诸同法。”谓世间人说譬喻时,唯显示同法,如云所作性故。“舍能立所立”。谓彼量式中,无有所说“能立所立之因”。“成单纯比度”。以彼量式未说为因义故(单纯比度即与因无关系之喻。比度即喻之异名)。唯显比度所立。如说:彼如瓶,所作性故无常。若谓由异法宣说能立所立者,彼亦不然。以彼异法亦不能显示能立所立之因。何以故?以彼亦“为非遮比度,彼异法量式,异品同时说。”谓彼亦只说于常住见非所作。如世间人将非所作性与常住性,显示同时成立也。(意谓若说“所立无处因定非有”,则显因义。若仅说“常住见非所作”,只说明二事同时有,不能表示因义。第一句“为非遮比度”,义尚不明,尚须研究。)遮者,为遮常住与比度(此说:为遮常喻,与颂文相返)。如是此中,若离因义别说喻者,当唯说喻,如世间说。若谓虽未说因,然由说喻亦能摄持所立也。彼亦不然。彼中亦“若宣说返者,或立所立因,或是彼差别,同说应无穷”。(信慧译为:“俱因,唯所立,或彼差别喻,其喻应无穷,异品当无返。”)若如是比度者,如说:如瓶所作性故无常,如是声亦尔。此则成为说瓶是无常。亦不成显示声之决定。若谓:是说如瓶等无常,非如虚空常。唯比度所立者。此则是显从虚空等返之所作性。若谓:比度所立差别,无常如瓶等者。如是则是说从衣等返之所作性.非与一切所立相应。亦与宗义不相系属。唯以无常为宗故。如是比度义皆不应理。(上说三种立喻皆不应理:一、给有因之宗为喻,二、给唯所立宗为喻,三、给宗之差别为喻。如说瓶是所作性故无常,则是立瓶为无常,应更举喻。其喻之无常,复应更举喻。所说相同故便成无穷。此诸喻亦不能遣其异品有,故信慧译文较善。)若谓因唯是宗法性故,喻应离因别有也。若尔,亦“唯宗法是因,有误亦应成。”则诸似因亦应成因。“俱说不成者”。设作是思,若唯说同法喻,由彼容有错误之时机,以于异品亦容有故。若唯说异法唯无,于彼当成不共因。若俱说二喻,则过非有也。曰:彼亦有过。“九中俱亦有”。九种宗法中,初三及末三之第三因(即第三句与第九句),虽皆说二喻、仍容有错误也。已释譬喻。
  (二)说似喻
  无因所立二 异品未作无 随行倒二种
  无随行亦似 无因等无喻 随行颠倒等
  未说系属故 非有系比度 是中间颂
  其似喻中言无因者,如云:声常,非所触故,如极微尘。言无所立者,如云:如业。言无二者,如云:如瓶。其于异品转者,如说凡诸无常,彼非所触,如现见业,如极微尘,如虚空等。此等诸同法喻,若与所立法相系属者,当各各说彼极成法。若对不许虚空等常法者,则有法不成,无二中摄。随行颠倒者,诸同法喻,如云:诸无常者皆勤勇所发性,犹如瓶等(倒合)。诸异法喻,如云:诸非勤勇所发性,见皆是常,犹如虚空(倒离)。若都不说随行,唯说因与所立义,及彼异法同时有,如云:勤勇所发故无常,常故非勤勇所发,如瓶与虚空(此是无合无离)。有说双具合离者即是譬喻。其二随行颠倒者亦说为似喻。此复摄颂云:“无因等无喻,随行颠倒等,未说系属故,非有系比度。”(无喻应为非喻)
  二、破异执。分三:(一)破《论轨》,(二)破正理派,(三)破胜论派。今(一)破《论轨》时。《论轨》中说:“决定显示彼等系属者,是为譬喻。如说瓶等。”从此叙计。下破云:
  不应说彼等 非互所立破 亦非唯同法
  显示其俱行 若义亦说余 不应说异品
  若异品显示 无不生系属 不取所立者
  则应全非有 由彼成余故 即由显能立
  应得非乐常 非唯一喻过 如前已宣说
  何为不显示系属者?如云:诸勤勇所发,彼即无常。如是言如瓶等,亦不应理。以所显示非譬喻故,唯以尔许,不能显示无则不生故。复次,“不应说彼等”。何以故?“非互所立故”。若二俱有无则不生之系属者,如说勤勇所发故无常。如是亦应说,无常故勤勇所发。是故应说,是显示因系属于宗。“亦非唯同法,显示其俱行。”唯依无常性,非能显示因不错乱。“若义亦说余”。若谓说诸勤勇所发,彼即无常。义势亦说于常非有者。如是则“不应说异品”。若以义了知成立所立者,则说因与异品无则不生之系属,复何所为?“若异品显示,无不生系属,不取所立者,则应全非有。”若由表门显示常住非勤勇所发,即能成立勤勇所发是无常者,则不舍少许也。何以故?“以彼成余故”。若非所立宗,由彼常住非勤勇所发性能成立故,则此勤勇所发成立无常,无少许所作也。“即由显能立,应得非乐常。”若常性与非勤勇所发,由表诠门能显无则不生者,彼则定应许为常住.非勤勇所发与常住,亦应互成无则不生也。如说常故非勤勇所发,如是亦应说非勤勇所发故常。以显示彼与异品互相系属故。如是亦非所乐,以彼与异品,无则不生之系属非有。以于二者非有无则不生之系属,故不应说彼与异品之系属也。如云:“如觉性、瓶性,说为不极成性之喻。”此中是唯说系属之喻故,是为成立所定说义。故似喻性不应道理。彼是说“请常住者彼非所触。”此是似喻,以非能显诸非所触(与常住)无则不生故。(如云:“声是常,非所触故,如觉、如瓶。”其觉喻,所立法常性不极成,即前似喻中无所立者。瓶喻,所立法常与能立因非所触,俱不极成,即似喻中无二者。若不与宗因相违,则不能说明是否似喻。)“非唯一喻过,如前已宣说。”非唯一不成义者是似喻过。如前已说。(倒合离等皆是喻过)
  (二)破正理派
  诸正理派者说:“由所立同法,通达彼法之喻,是为说喻。由彼相违,是颠倒喻。”此叙计。
  下破执:
  能了不见彼 俱说应无义 异门余成故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