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龙变局-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现在看来,科龙给出的扭亏的原因无疑也是很贴切的。也正因为贴切,符合多数人心里感性的逻辑,所以这次得到了媒体、公众的接受和认可。
  当然,亏损是亏损,但究竟亏多少?当科龙报亏15个亿的时候,人们的反应是一片哗然,当格林柯尔宣布扭亏并有一亿多的盈利时,人们又开始欢欣鼓舞。当顾雏军在舆论的风波眼中一次次的被曝光,一次次的被追问,人们的思绪才又落到了地面,于是,一波波的狂热的指责声中,顾雏军被“骂”下了台!
  格林柯尔只是一个企业,不可能充当一个神话;同样,顾雏军只是一个人,不可能是一个神。从2001年底入主科龙,到2002年的扭亏,市场给予顾雏军的时间本来就不多,纵然戴着民营企业家灵活的光环,纵然有天大的本事,要想将一个沉疴已久的躯体闪电般地医治妥当,猛火高药,哪里会有那么容易?
  在遭受证监会调查、科龙轰然倒地之前,在一次小范围会议上,顾雏军曾回顾起当时扭亏为盈的经过。
  他说:“2001年9月27日签约的时候,我们只知道可能亏损1个亿,所以还是有信心做好这个企业的。到11月底,我们跟顺德容桂镇政府官员一起听报告,告诉我们亏损可能超过6个亿。当时我们也吃了一惊,管理层也吃了一惊,政府也吃了一惊,政府认为不卖肯定是不行的,管理层也认为他们没有办法在去年亏损8亿后今年再亏损的情况下做好这个企业。而我们签的协议已经公告。这种情况下,我们回去开了一个会。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科龙的成本控制是有大问题的,如果成本控制能做得很严格,盈利是有可能的。我2002年1月1日进入科龙,1月7日正式上班,2月份我还到加拿大度假,从3月份正式开始工作。3月份的时候审计报告出来,也就是说科龙会亏损15亿。开始报告是18亿,后来我们认为亏那么多的话,可能这个公司的债权银行都会对这个企业失去信心。我们跟财务审计部门多次探讨,最后决定购并,做很多的购并可能会收回几个亿。这个亏损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大的。大概有半年到8个月的时间银行对科龙都是只收不贷。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所有的白头发可能都是从2002年1月份到9月份生出来的。那时候最大的担心就是16亿亏损公布的时候这个公司还在不在!”
  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从一开始,顾雏军及其管理层就认为:科龙的成本控制是有大问题的!这也和人们普遍认为的科龙的大企业病的病情相符。
  当时科龙负责营销的副总裁严友松,也不止一次的对新闻媒体透露——“家电业里面实在太黑了!这是个无底洞,不少企业就是这样被拖垮的。营销费用居高不下,容易滋生腐败的商业环境,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家电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也大不如从前。以前我们卖一台七八千元的空调,多的时候能赚5000元。现在家电早已步入微利时代,成本控制不好,就要被淘汰出局。”①
  这一点,几乎所有的科龙人都有体会。笔者无论是在一线市场和营销中心人员在一起,还是和经销商谈论,或者和科龙集团总部的一些同事闲谈,无一例外的,他们都表现出了对科龙那个时代的羡慕。
  一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科龙告诉我:“那时候的科龙,哪里有现在这么多的业务员,差不多一个人就负责了一个地区。出入都是住高级宾馆的,一般的旅馆大家都觉得住进去是掉价,是给科龙这个牌子丢份。每个月的薪水加上其他的一点点外快就能拿到一万多块,还不算自己从这费那费中揩的油!”
  一个主推了十几年科龙、容声的经销商在吃饭时,也向我感叹:“科龙的变化太大了。你还是个新人,根本不知道前几年的科龙业务员的牛气。下来跑业务总是开着车,挎个公文包,像个小老板似的。如果自己不开车,也总是打的来来回回的转悠。缺钱了,就和我说这个专柜破了,要不要换一换?周六周日要不要搞搞促销?声势要不要造得大一点?就向上面打个报告,过了一段时间,大笔大笔的银子就批下来了。不过,那时候,做容声也真的是非常赚钱。”


扭亏,并换血(2)


  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哪有不亏之理?虽然,当时的家电业还是暴利行业,业务员的薪酬也随着水涨船高。但混乱的管理、审批制度的宽松、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等等,无疑为科龙日后的困局种下了祸根。在单台利润率颇高、现金流颇为宽裕的情况下,这股暗流还可以被掩藏在地下,但随着市场的成熟、竞争的加剧、家电薄利时代的来临,这种所谓的大企业病就会从暗河中汹涌而出,缺口一一暴露出来。原管理层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群体当中,左右周旋,已经失去了回天之力。
  科龙的水很深,直到2005年科龙内外交困之时,同城的美的还这么认为。而在当时,入主科龙的顾雏军,从一个新的管理者的角度,对认准了的企业最主要的弊端进行大规模整治,自然势不可免。何况,在他眼里,科龙这样一个优良的资产,主营的冰箱、空调在国内又有着很高的知名度,销售良好,却亏损那么多,人的因素是巨大的。于是,那些看上去似乎很正常,但工作效率低下、市场敏感度下降、牢骚很多、对上司的命令都喜欢讨价还价、收取回扣的员工,在开会时,都不止一次被顾雏军拍桌子、指着鼻子骂:“你们这些黑头!”
  在格林柯尔刚进入科龙时,顾雏军召集科龙营销系统所有中心主任以上干部回总部来开会,当时,有些营销干部对他居然毫不在意,有的在他讲话的时候在台下左右窃窃私语,有的在回答他的问话的时候神情不严肃,有的甚至以为他从来没有做过家电业,对行业不熟,言辞间极尽敷衍之能事。这些现象深深地激怒了老顾,引发了他对科龙管理系统的不放心。所以,有一段时期,顾雏军是事无论巨细,都要亲历亲批。自身纵然受累,但累得明白,忙得放心。
  这种状况,如若《三国演义》中北伐中原的诸葛亮,在小说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中,有这样的描述:“且说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入见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懿拆视其书,略曰:‘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即受之,令重待来使。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繁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这样诸葛亮式的事无巨细,均由自己操办,“其能久乎?”对于顾雏军来说,在抓人权的同时,还集中起财权。鉴于科龙账务的不清晰,他对营销系统实行相对集权的阶段管理,曾一度将财务大权全面回收,凡是10万元以上的费用支出,一律必须经过顾本人的签字!
  灵魂深处的不放心,使他迫切的要按自己的意图进行换血、进行调整。于是,紧接着,就有了董事长MBA营销培训班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也造成了众多怀了一颗天真、美好的心灵来科龙讨生活的MBA日后的坎坷发展。


整风运动的功过是非


  依顾雏军不服输、不低头而又桀骜的个性,就在他入主科龙后不长的时间里,很快发起了“整风运动”。这次整风,成了后来一些媒体历举的顾雏军“独裁”的罪状之一:
  从2002年8月开始,科龙电器内部掀起文化整合运动。据介绍,人人过关的文化整合运动,首先从科龙空调公司开始,此后迅速波及开去。白天自我揭发、互相揭发不说,晚上还得写检讨和自我反省,第二天再拿到会议上评议,通不过的得继续写。
  经过一轮文化整合运动后,科龙电器员工的面貌发生了变化。除王康平外,科龙电器副总裁兼冰箱生产业务主管蔡拾贰、科龙空调公司总经理陈少民、科龙空调公司营销本部总监张铸、科龙空调公司生产经营副总经理郑碧林、科龙电器技术副总裁黄小池等众多高管相继离职。而一些在评议大会上痛哭流涕的人员得到了重新任用……①
  对于这次是非争议很大的整风运动,许多曾经身处其中的科龙人都有着非常难忘的感受。很明显,这是一次烙上了很深的顾氏风格的整风。身处科龙庞大的利益体系之外的顾雏军,对全科龙存在的种种灰色、裙带利益关系是深恶痛绝的,在还不是完全了解科龙内部利益“山头”的情况下,在对家电行业的员工深感不放心的前提下,采取了这一矫枉过正的做法。这种矫枉过正,不可避免的伤害了一些好员工,导致了一些优秀员工的出走。
  但正是这种顾氏革命的雷厉风行,也唤醒了许多老员工的灵魂。当时的科龙队伍,已经呈现出了一种很重的病态。许多老科龙不关心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关心市场的优胜劣汰,却热衷于相互之间结成一种较为复杂的非正式的帮派团体,互相通气、互相依存。顾雏军的整风运动,就是要将那些已经没有了发展动力的、富足的老员工驱动起来,让科龙上下保持一种虎虎生气,让营销队伍成为一支善于攻城拔寨的虎狼之师;就是要将营销队伍中失去的冲劲和创新精神找回来,将不思进取的风气扭转过来,让那些曾经有过赫赫战功,但现在已经给企业发展拉后腿的“功臣兵”警醒过来!
  那次整风运动,就是要让所有的员工明白,科龙从今天开始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无论是反对官僚作风、懒散应付等的七个反对,还是提倡勤奋敬业等的七个提倡,都是为了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做事的主动性。
  “很多员工用工作之便捞取好处,觉得是正确的,现在告诉他是错误的。小学生都知道的东西,现在在科龙要重申这个问题,所以讲究企业文化需要很多的课程要补,科龙创造这样的企业文化,我相信每一个企业都不会拒绝它的。科龙进行两年的文化重构。很多事情小学生都知道,但有些员工就不知道。这个活动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们原来的文化有多么的糟糕,因为这样的糟糕文化使科龙亏损,由于这样的糟糕文化和文化背景,很多国有企业效益低下,企业的改制也好、改造也好,文化最难!”人力资源部的一位领导在一次公开场合这样讲。
  而从顾雏军的性格解读那场整风运动,也可以说,是顾雏军借整风来确立个人威仪的一大举措。虽然带有个人唯我独尊的意味,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在科龙处于两年巨亏的巨大压力下,如果不能镇住下面的兵,让大家力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那么,旨在拯救科龙的一场战役怎么能打好呢?
  在开会或其他场合下,身为科龙的董事局主席,居然有小部分人明里暗里表现出对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