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农民生死调查报告-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比外科更累更苦,风险更大,只要认真苦干,也许还真能干出一点成绩来。    
    就这样,我又成了一名妇产科的新兵。接生、剖宫产、宫外孕、子宫肌瘤手术。手术做多了,发现遇到难产手术都是通过腹腔进行的这种术式,手术时间长,感染机会多,术后肠道功能减弱,营养补充全靠输液给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更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到我这儿来生孩子的妇女95%都来自农村。能不能改变术式,简单一点,为病人减轻负担?我查资料、翻文献、找专家咨询。几经努力,我终于创新了一种新术式:“腹膜外层次分离剖宫产”。从1974年到1981年7年内,我完成了25例手术。1981年,我到省城宣读了论文,被同行专家认可。路子对了,我胆子更大了,到1987年底,我成功地完成了500例手术。这种新技术获得国家卫生部现代医学科技成果乙等奖、江西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987年,我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当时包括北京、天津、广州、武汉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市100多家大中医院邀请我作示范表演,受到了同行的肯定。有些人奇怪地问,你一个县级医院的医生还能搞科研?还能获卫生部的奖?有人不信。的确,那个时候医院条件不好,惟一的优越条件就是病人多。妻子有病,弟弟病情恶化,老母亲累倒了,我顾不了那么多。我把自己的精力全部倾注在工作上。丰城县医院妇产科成立了、发展了,妇产科有了50张床位。1984年,我被任命为丰城县医院副院长,这是我第二次当院长。干了3年院长,1987年我调进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那一年我46岁。    
    46岁,又要一切从头开始,又是做住院医生。我高兴的是,环境变了,服务对象没有变,医院住院门诊病人60%是农民。有一次,妇产科来了一个患子宫脱垂的农村病人。由于无钱医治,外露的子宫颈已经糜烂,身上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腥臭味,连患者的亲人都不愿靠近。我接治了这个病人,我发现,只要认真换药,不需花更多的钱。我每天帮病人擦洗换药,手术,使病人在短时间内康复出院。还有一个病人从县到市,从市到省,花钱不少,通过关系找到我,其实他的病很简单,我开了不到10块钱的药。他回去后,竟不相信,不敢吃,找了县医院的主任。县医院的主任也觉得奇怪,他就问,这是谁给你开的药,那个病人讲是易院长给他开的,因为我是这个主任的老师,他告诉病人要相信我,最后吃了药,好了。病人十分奇怪惊讶,又十二分感谢。我是地地道道从农村来的,我知道为农民少花钱治好病,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2000年3月,我接治了一个26岁患卵巢癌的病人,是贫困交加的年轻农妇。她已无力支付医药费,丈夫见是患了绝症,扔下50元钱再也不管了。我知道后,和全科同志一起为病友捐款,病人感激地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医生哟!又救命又出钱”,家属过意不去也回来了。其实这不是捐几十块钱的事,而是让贫困的病人感受到我们社会的温暖、人间的真情,感受到医生并非社会上所说的是“白狼”,是“割了肚皮割腰包!”医生是有人性的。    
    1994年,我任一附院副院长,1997年任一附院院长。当江西医学院一附院的院长不像乡卫生院、县医院的院长好当,那个时候可以通过苦干、实干凝聚人心。如果说那时是老黄牛的话,这次我就应该是领头羊。因为我这次管理的是一所在江西这个贫困老区的最大医院:床位935张,临床科室24个,年门诊量46。7万余人次,出院病人1。96万余人次。尽管最大,却只有一栋医疗楼,病人拥挤不堪,每天都得加床。外科有100张床位,从走廊加到厕所,加床率达到30%。有些小科室加床率竟达到50%,远道而来的农民要等几天才能住院,住院后又要等几天才能手术。怎么办?还得从改革入手:成本核算,节源开流,把医院发展放在首位。    
    当时大家对我有些怀疑,觉得我这个农民院长,只会管一亩二分田,算盘吊在脖子上打,像农民一样“小家子气”,能领导好这所大医院吗?我承认,我确实小家子气,但是,没有钱的日子,不小家子气行吗?大手大脚花大家的血汗钱,那就太不负责任了!上任后,我心里就想要建一个较为现代化的园林式医院。让农民也能享受享受。住不起城里的大宾馆,住几天我们的医院也好。既然要让农民住得起,首先得考虑住宿费。从1997年开始,先后盖了门诊大楼、外科大楼、感染大楼、肿瘤大楼、内科大楼,基建花了2个多亿,国家给了2800万。我对大楼图纸最关心的是农民住哪里?普通间的病房多少钱一天,6个人一间多少钱,按江西农民现在收入能否住得起?要现代化,要超前,但不能忘了贫困百姓,不能忘了老区的农民。有人笑我满脑子“农民意识”。我没有更多的解释,也不必解释。    
    建立起外科大楼开放床位620张,手术室25间,手术室可同时容纳30台手术,手术难的瓶颈问题得到了缓解;现代化的感染大楼多次得到国内知名专家的称赞和好评:其设备、设施都是全国一流的。尽管开放床位是100张,由于江西肝炎病人多,经常是“爆满”,病人住院还常常要排队;肿瘤大楼200张病床,其设计装备都是一流的;内科大楼开放床位650张,全院病床增加到1600张。有60%病床为平价病床,农民住得起,我放心了。当一个个农民兄弟住进了这花园式医院,我真高兴。现在,农民来住院不要等了,外地农民入院后第三四天就可以开刀了。医院发展了,收入增多了,我把医院收入的大块投入了再生产,中块用于科研和教学,还有一块用于福利奖金,2002年的奖金发放比1997年增加了3。3倍。2003年职工的收入更有所提高。病人住院条件改善了,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改善了,行政人员办公条件改善了。    
    第二是为农民解决医疗费过高的问题,不能把医院的发展建立在多收费、乱收费、滥收费上。1997年做B超检查,肝脏是20元/个;2003年仍然是20元/个,肌肉注射1。5元/人,5年后还是1。5元/人。为了降低病人医疗费用,我的做法是:一是全院医务人员坚决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收费,减轻病人的负担。二是严格规定全院医生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能用一般药物的决不用昂贵药物,能用一般仪器检查的决不用高档仪器检查,不该收的钱一分也不能收,用每天连台手术的方法来加速病床周转,缩短病人住院天数,减轻医疗费用。对开大处方歪风,用严格的纪律和制度去制止、杜绝。每个科室都制定出药费比例的指标,超过指标,按比例扣除当月奖金。有一个科室连续2个月药费收入超出42%的规定,医院扣除了该科室的奖金。2002年医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1997年下降10。5%,药费低了,农民看病便宜一些了。我们院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日益增多,全院床位使用率长年是95%~115%之间,一直处在饱和状态运转。我想,当医生就要用好技术为农民服务,当院长就要用好的医院,组织好、领导好一个优秀的群体为农民服务。    
    我一生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好医生,做一个为农民服务的好医生。几十年来,一直实践着这个愿望。我的农民病友也一直记挂着我。记得刚调到南昌不久,一个杜市乡妇女拎着一篮鸡蛋,处处打听我的住处。同事还以为是求医的病人。原来这是我在做乡村医生时救治的一个小孩,她大了,结婚了,做妈妈了,无论如何要送一筐红蛋给我尝尝。她说,能有今天,能做妈妈,她的命是我给的,乡下人没钱送红包,几百里路送来一篮鸡蛋表达情意。你想想吧,听完她的话,还有什么荣誉、什么表彰、什么权力能比得上父老乡亲这一片真情呢?    
    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是我的衣食父母,这种感情,永远也改变不了。在北京领“白求恩”奖章期间,有的记者问我,为什么你不管在哪里,在哪个岗位上,心中都一直放着农民呢?为什么大家称你为农民院长?我说,在中国,在江西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在这样一所80%以上住院病人是农民的医院,心中不放农民,放什么呢?我乐意大家叫我“农民院长”。


第四部分 疫灾:网破“疫”漏,生命赤裸着面对死亡第30节 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恶战(1)

    七律二首    
    送瘟神    
    1958年7月1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泽东    
    健康是为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福利所必需的,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福利,有什么幸福。    
    ——约翰·洛克    
    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恶战    
    1被忘却的一种病    
    2003年7月,迎来了抗击“非典”的胜利。同时迎来了历史上的酷热高温。    
    7月底8月初,摄氏39℃以上的高温持续炙烤着每个南昌人。医院急诊科、小儿科爆满,中暑、发烧的病人接踵而至,救护车日夜呼啸。    
    40多岁的程女士不幸加入了发热的行列。送进了市级医院,例行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白细胞升高,抗菌素例行经输液瓶溶解后流到血管里,先锋霉素、氧氟沙星,每夜注射一支热可平,初步诊断是呼吸道感染。天气的高温和人体的高温都冲过了40℃。用激素如用空调一样,暂时让人体温下降,稍感舒服。扩大会诊,转到医学院附属医院,怀疑是血液病(俗称血癌类的病)。做了骨髓穿刺,做了CT、B超,血液生化、血常规,那是反复地做。病人急、家属急、医生也急,怎么就查不出一个子丑寅卯?是没有发现的怪病?是变异的“非典”?紧张,焦虑。    
    有人建议转北京协和医院或上海瑞金医院,有人建议网上会诊。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来看她,详细询问了病情后,他突然提出做大便孵化,有可能是急性血吸虫病。果然,程女士患的就是这种病,这个基层医务工作者曾是血防工作人员。诚如演员赵本山咯血,几家大医院大专家诊断为肺癌或肺结核,偶遇一位朋友说,可能是肺吸虫。于是,死刑就即刻远离。    
    无独有偶,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一例来自农村的12岁的发热男孩,白细胞升高,高档大量的抗菌素制服不了高温,骨髓穿刺未见异常,初步诊断是败血症。经多次扩大会诊,才有人问:有没有可能是血吸虫病?    
    程女士是花费了近1万元的医药费用后才转到血防站住院治疗的。那个来自农村的小男孩也花去了几千元才走向正确正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