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的任何集会;不接受英国教育,以自设的私立学校代替英国统治者的公立学校;不买英国
货,不穿英式服装,自己纺纱织布;不买英国公债,不在英国银行存款,等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了高潮。这一年,英国殖民
当局制定和颁布了食盐专营法,垄断食盐生产,任意抬高盐税和盐价,引起了当地人民强烈
不满。甘地号召印度人民用海水煮盐,自制食盐,以此抵制当局的食盐专营法。此时已是6
0岁出头的甘地身体力行,带领一群人,从印度北部阿默达巴德城修道院出发,步行向南,
到海边煮盐。一路上,日晒风吹,蚊叮虫咬,甘地却毫不介意,沿路向群众宣传,发表演
说。经过24天的徒步旅行,到达海边时他的队伍已有上千人。
    甘地和他的信徒们在海边坚持了三个星期。每天清晨,他们先在海边祈祷,然后,打来
海水、蒸煮、分馏、过滤、沉淀。劳动是艰苦的,对于由于多次进行绝食斗争而疾病缠身,
此时已是60岁开外的甘地来说更不轻松。但他自始至终参加劳动,直到被捕入狱。
    印度各报对甘地的“食盐进军”进行了广泛报道。沿海各地纷纷响应甘地的号召,自制
食盐。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斗争,罢工、罢课、游行示威,
请愿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殖民当局十分惊恐,他们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其他领导人,并下令
取缔国大党。
    甘地被捕的消息传开,犹如在油锅里加进了水,顿时举国沸腾。数万名自愿者要求与甘
地一同坐牢。当局逮捕了6万多人,更加激怒了人民。不久,各地爆发了武装起义,有的地
方宣布独立,建立自治政权。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正脱离“非暴力”的轨道,走向暴力革命。
    英国殖民当局吓坏了,他们想起甘地的“非暴力”主张,便改变了策略。1931年1
月,殖民当局释放了甘地,撤销了取缔国大党的禁令。随后,与甘地达成了协议:甘地改变
不合作态度,停止不合作运动,而当局则释放政治犯,允许沿海人民煮盐。这就是《甘地—
艾尔文协定》。
    《甘地—艾尔文协定》只是满足了印度人民部分要求,印度依然没有获得独立。但协议
已签,人心已涣散,其余坚持斗争的人都遭到了无情的镇压。从甘地的愿望来说,他不想看
到暴力和流血事件发生,坚持以“非暴力”形式斗争,因而签订了这一协议。可这与他为之
奋斗的印度独立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以后,他又发动了几次“个人不合作运动”,继续
为印度独立而奋斗。他多次被捕入狱,多次绝食祈祷。在他和其他一些志士的努力下,印度
民族独立的运动依然进行着。
    在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的同时,甘地也为了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
间的纷争而斗争。他周游全国,到处进行演讲,常常为此而绝食。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位身
体消瘦、神情疲倦而坚毅的老人冒着生命危险,调解两个教派的争端。
    功夫不负苦心人。1947年6月,印度半岛建立了两个独立的主权国:以印度教为主
的印度和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经过长期的斗争,印度人民终于获得了独立。在成立
印度联邦制宪会议上,甘地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英
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则称他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
    获得了如此巨大荣誉的甘地,依然保持着他极端朴素的本色,依旧赤着上身,剃着光头
(这种装扮是效法古代的苦行僧),随身带着纺纱机,一有空闲就纺纱(这是为了振兴印度
的民族纺织业,主张自力更生而作出的表率)。
    1948年1月30日,79岁的甘地在一次调解教派纷争的活动中被一个极端分子枪
击,而离开人世。“圣雄”甘地多彩斑斓而业伟功丰的一生结束了,但他永远活在印度人民
和世界人民的心里。
    … 

 土耳其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追随德国的土耳其成了战败国,领土被英、法、意和希腊等国
瓜分。土耳其面临着亡国的危机。“不独立,毋宁死!”土耳其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展开
了规模浩大的抵抗运动。这时,一位将军毅然辞去了卖国的素丹政府授予的军职,以平民身
份参加了抵抗运动,他叫穆斯塔法·基马尔。
    他呼吁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来捍卫民族尊严,他说:“如果我们没有武器战斗,我们就要
用牙齿和指甲来战斗。”很快,他就成为各民族主义组织的领导人。人们不叫他的本名穆斯
塔法,而亲切地称他“基马尔”。在土耳其语中,基马尔是“正义”的意思。
    1920年4月,基马尔党人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素丹政
府的卖国行径。他们成立了临时政府,并着手组织正规军。
    临时政府得到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同情和支持。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与他们签订了友好
条约,并给予各种支援。1921年8月,希腊的10万大军在英国支持下,向安卡拉的基
马尔临时政府发起了进攻。
    刚刚建立起来的土耳其国民军,数量不及希腊军一半,装备更是落后简陋,无法相比。
但全体国民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善战,不畏牺牲,十多天里打退了敌军一百余次进攻,坚
守阵地,毫不退却。许多的农村妇女赶着自己的牛车为国民军运送弹药。接近火线时,老牛
听着隆隆的枪炮声,吓得止步不进;遍地弹坑的道路,车辆也无法通行。只见妇女们果断地
把一发发炮弹扛在肩上,冒着枪林弹雨,送到了阵地前沿。还有的妇女勇敢地端起枪和士兵
们并肩战斗。
    基马尔日夜在前沿阵地巡察,指挥战斗。一发炮弹呼啸而来,“轰”的一声爆炸,气浪
扑来,战马受惊,基马尔从马上摔了下来,肋骨折断了。士兵们围上来,把他扶起。
    “将军,您受伤了,应该回后方休息。”基马尔忍着疼痛摆了摆手,“别声张,没关
系,这种时候我无权休息。”
    说着,他挣扎着爬上马背,用手支撑着腰,继续指挥作战。一个月过去,土耳其国民军
顶住了希腊军的进攻,以少胜多,并开始反攻,把希腊军队赶下了爱琴海,还俘虏了希腊军
总司令。接着国民军浩浩荡荡开进了伊斯坦布尔。土耳其皇帝素丹穆罕默德六世一看大势不
妙,慌忙带着妻儿,从宫廷后门溜到了英国战舰上逃跑了。
    欢庆胜利的晚会在伊斯坦布尔巨大的广场上举行。人们欢呼着、跳跃着,灯火映红了整
个天空,直到深夜。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土耳其民族传统的摔跤比赛。基马尔酷爱摔跤运
动。这天晚上他向军中的一位摔跤大王挑战,一定要同他比个高低。
    比赛开始了,人们兴致勃勃地围拢过来,摔跤大王紧紧抱住了基马尔的两腿,一使劲,
把他高高举了起来,眼看就要把他摔倒在地了,但这个士兵却轻轻把他放在地上。
    “你怎么不摔倒我?因为我是指挥官吗?基马尔从地上站起身,笑着问道。
    “您是土耳其民族的首脑,七个国家都没能把您打倒,我怎么打得倒您呢?”
    摔跤大王的回答,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表达出人们对自己领袖的热爱和尊敬。
    1922年10月,基马尔在安卡拉再次召开大国民议会,宣布废黜公开投敌的素丹,
宣告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基马尔当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安卡拉为共和国首都。
    大国民议会一致决定,土耳其实行姓氏改革,授予基马尔姓阿塔图尔克。“阿塔”在土
耳其语中就是“父亲”的意思,“阿塔图尔克”就是“土耳其国父”、“土耳其之父”。
    基马尔宣誓就任总统的那天,一位记者问他:“你已经拯救了祖国的命运,现在你准备
干些什么呢?”基马尔回答道:“战争结束了人们以为我们已经达到目的。其实,这才是开
始。现在,我们真正的工作开始了!”
    基马尔又积极投身到了进行改革、振兴土耳其的浩大而艰巨的工作之中。他利用一切场
合宣传教育的意义。针对当时土耳其使用的,难读难写又不适合记录土耳其语言的阿拉伯文
字造成文盲很多的情况,基马尔和学者、教师一起研究制定了文字改革方案,采用拉丁化新
字母。他召开会议宣传新文字,号召每个土耳其人把学习新文字当作爱国的民族义务。基马
尔还亲自教议员、部长们学习新字母。他甚至在巡视全国时,也随身带着黑板,在公园、在
广场、在田间、在牧场,随时随地教人们识读新字母。人们亲切地称基马尔是“首席教
师”。土耳其共和国大国民议会还通过了妇女界请愿委员会提出的一个革新家庭生活的方
案,正式废除一夫多妻制,男女结婚必须登记;废除面幕,举行新式婚礼;电车轮船男女不
分坐;还规定了妇女与男子一样有继承权,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等等,保证了妇女的平等地
位。不久,伊斯坦布尔大学就分别授予三名妇女文学、法学和地理学学位。在法院法庭,也
有妇女担任法官和其他职务了。
    然而,基马尔革命毕竟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基马尔党人一方面依靠工农,一方面又
限制和镇压工农,对土耳其共产党人进行了镇压。1939年,基多尔死后,土耳其政府又
与英、法两国签订了互助条约,投入了英法帝国主义的怀抱。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巴基斯坦国的创建者



    印度河三角洲西部、面临阿拉伯海的渔港卡拉奇,在夜色的笼罩中,进入了梦乡。一个
皮革商人的家中,一位少年用纸板遮住油灯,独自静静地读着书。母亲披着衣服,推开门。
“孩子,时间很晚了,像你这样用功,会把身体弄坏的。”少年一边继续看书,一边回答
说:“妈妈,没关系,如果我现在不用功,将来就会一事无成啊。”
    这位勤奋刻苦、胸怀大志的少年就是后来任巴基斯坦自治领首任总督,以毕生精力创建
了巴基斯坦国的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穆罕默德·阿里·真纳。
    16岁那年,真纳中学毕业。经一个在卡拉奇当经纪人的英国人的帮助,真纳进入英国
伦敦林肯律师学院攻读法律。天资聪颖,刻苦用功的真纳,两年时间就学完了全部课程。林
肯律师学院是伦敦有授予律师资格的四所大学之一。但按规定,只能给在伦敦住满四年的人
授予律师资格。真纳只得又在伦敦呆了两年。
    1896年,20岁的真纳取得高级律师资格回到故乡。不久后,又去孟买创办了律师
事务所。
    非凡的辨才和渊博的学识使真纳很快名声鹊起。一旦掌握案情,在法庭上谁也辩不过
他。有时甚至对法官,他也尖锐地反驳。一次,一位法官轻蔑地对他说:“真纳先生,说话
大声些,我们听不见你说的话。”真纳回答说:“我是律师不是演员!”过了一会,那法官
又对他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不客气地回敬到:“您把前面的那堆书挪开,就会听见我说的
话了。”1906年,真纳参加印度国民大会党,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