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教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同情不幸的受苦人,宣扬只要今世做了善事,来世就有好报;
今世做了坏事,来世就有恶报。释迦牟尼的这些主张,逃避严酷的现实,有消极的一面。他
还主张用自我解脱的办法来消除烦恼,否定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往往都利用它。
    公元前485年2月15日,释迦牟尼给几个弟子讲道来到一条河边,然后就到河里洗
了个澡。洗完澡后,弟子们在几棵婆罗树之间架起了一张绳庆,释迦牟尼侧身而卧,枕着右
手,对弟子们说,我老了,马上就要死了,我死之后你们不要因为失去导师而自暴自弃,而
要大力弘扬佛法,拯救世人。说完,他就逝世了。以后,人们为了怀念他对弟子的苦心教
导,就在寺庙里塑造了释迦牟尼的卧像,并把释迦牟尼诞生的那天(农历4月8日)称做
“浴佛节”,把他修道的那天(农历12月8日)称为“腊八节”。
    释迦牟尼的遗体火化以后,骨灰结成许多五光十色的颗粒,佛教把这种颗粒叫做“舍
利”。后来,有8个国王分取舍利,把它珍藏在特地建造起来的高塔中供奉,以表示对释迦
牟尼的景仰。这种塔用金、银、玛瑙、珍珠等7种宝物装饰,人称“宝塔”。在北京西山灵
光寺的“佛牙塔”里,据说就藏着释迦牟尼的一颗牙齿。
    公元1世纪时,佛教传播到中国汉族地区,以后再从中国传播到朝鲜和日本。今天,全
世界有两亿多人还在信奉着佛教。

 
伟大的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他的祖父,
就是孔雀王朝的建立者旃陀罗笈多。
    公元前325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从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
一支军队。这时,旃陀罗笈多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军队,赶走了马其顿军
队。随后,他又推翻了难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由于他出身在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
后来人们把旃陀罗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
    阿育王的父亲是帝国的第二代国王宾头沙罗。阿育王只是宾头沙罗王众多王子中的一
个。他从小就特别崇敬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喜欢听佛祖如何经过许多肉体和内心的痛苦终于
成佛的故事。他对他的兄弟们说:佛教可以教人消灭个人欲望,使人安分守已,这对治理国
家很有用处。
    公元前273年,宾头沙罗王病逝。不久,为了夺取王位,王子和公主们进行了残酷的
内战,其中最为激烈的是阿育王和长兄之间的战争。在这场争夺王位的斗争中,阿育王曾经
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最后,阿育王夺取了王位,但直到称王后的第4年,阿育王才举
行正式的登极典礼(灌顶信仰式)。
    阿育王即位后,就追随祖父旃陀罗笈多的事业,开始向外扩张。他曾征服过湿婆萨国,
但最大规模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羯陵伽是孟加拉湾沿岸的一个强国,拥有步兵6万,
骑兵1万,战象几百头。这个国家不仅在军事上很强大,而且由于海外贸易发达,在经济上
也很富庶,这就引起了阿育王的注目。在他举行登极典礼后的第八年(约公元前262年)
开始向羯陵伽大举进犯。最后羯陵伽国被他征服,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
10万人。
    羯陵伽战争对阿育王影响极大。在羯陵伽战争结束不久,阿育王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进
行了多次的长谈。最后,在他的感召下,皈依了佛教,成了一名虔诚的教徒。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他曾经发布过一
个敕令,在敕令中他说:他对羯陵伽人民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感到深切的忧虑和悔
恨。”后来他又一次向全国的人民宣布:“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将是“法的声
音”。今后代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法,从此以后,他将不再向邻国派
遣军队,而是宣扬佛法的高僧。
    阿育王所说的“法”,就是以佛教的伦理道德观为基础,强调仁慈的实践和虔诚的思
想。他认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信仰佛法,重要的在于行动。一个人能否向善,不是看他
参加了多少次佛教的仪式,而是看他在每一件事情上是否能按照佛法去做。
    阿育王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以家庭作为人生的基点,首先在家庭中体现他所说的那些道
德。主要是要服从父亲,尊崇老师和长辈;对亲朋好友要慷慨和友好;对待仆人和贫苦的人
要乐善好施;对待动物要仁慈,不能滥杀。
    阿育王首先以身做则。他宣布在全国废除斗兽之类的血腥娱乐,不充许用动物做杀生祭
礼,在宫庭里对王公大臣们喜欢的狩猎游戏也加以限制。
    阿育王不久又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下令在王宫和印度各地树立石柱,开凿石壁,将
他的诏令刊刻在上面。他还召集了全国的一大批佛教高僧,编纂整理佛教经典,在各地修建
了许多佛教寺院和佛塔。
    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
地区去传教。印度公主在去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传教时,不仅带去了许多僧侣和佛典,
还带去了一枝神圣的菩提树的树枝,并亲自种植在锡兰,这棵菩提树在锡兰一直生长到今天。
    经过一番宣传和使节往来,佛教不仅传遍了锡兰,而且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缅
甸、中国和世界各地。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
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印度和其它一些国
家的历史著作里,他被称为“伟大的阿育王”。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
大的统一帝国。就连我国的宁波,还曾经有过阿育王寺,说明阿育王在中国也是有影响的。
    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摩诃婆罗多》



    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天上8位神仙兄弟,带着他们美丽的妻子们下到人间游玩。在一
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一只漂亮的母牛带着小牛犊在吃草。母牛有着锦缎般的皮毛和惹人怜爱
的姿态。一位妇人被母牛吸引了,她要求神仙们把母牛带走,她的丈夫知道这是极裕仙人的
母牛,劝她放弃这个想法,但她执意不从。最后,在众兄弟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偷走了母牛
和牛犊。
    极裕仙人是位很有法力的大仙。他回来后发现母牛不见了,运用法力很快就知道了谁是
偷牛的人。他发出诅咒:8位神仙兄弟都将降到人间做凡人。极裕大仙和诅咒是很灵验的,
肯定能变成现实。8位神仙兄弟非常后悔,他们一起向大仙请求宽恕。大仙在他们的恳求
下,把诅咒减轻了:7位兄弟都必须到人间走一遭,但偷牛的主谋将留在人世间。
    8位神仙兄弟又去求恒河女神做他们的母亲,商量好恒河女神生下前7个孩子都扔入恒
河,让他们洗去罪过,重新复活为神。恒河妇神被他们的诚心感动了,她答应他们的请求,
便化作一位美貌的女子到人间。她娇美的容颜和婀娜的身姿,使她得到人间国王福身王的爱
情。
    在结婚前,他们订了一个协议;福身王不许问她的来历,不得干涉她的行为,迷恋中的
福身王答应了。他们成亲了,生活幸福美满,每年都生下一个俊美的孩子,但母亲每次都将
孩子扔入恒河,然后笑容满面地回到丈夫身边。国王极为震惊,但因婚前有约,只好默默忍
受,这样延续了7年,第8年生第八个孩子的时候,福身王忍无可忍,终于要制止妻子了。
丈夫违约,大仙的诅咒也实现了。恒河女神向丈夫讲明原委,带走了小儿子。儿子被送到大
仙那里,学习各种知识,练就了各种本领,长大后回到福身王身边,成为英武、博学、善良
的人物。国王立他为太子。
    福身王失去爱妻后,十几年都闷闷不乐,也没再娶。有一次,他在河边看到一位大眼细
腰,似花似玉,浑身发着异香的渔家女子。他要求这位女子嫁给他。但女子父亲提出的条件
是要让他女儿生下的儿子继承王位。福身王已将恒河女天神般的儿子立为太子,无法答应。
他又开始郁郁不乐了。太子知道原因后,他向渔父发誓他要放弃太子的地位,并发誓一辈子
不结婚,这样来保证渔家女的后代稳坐王位。渔家女终于和福身王结婚了,他们生下花钏和
奇武两个儿子。花钏很早就死去了。奇武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持国,一个叫般度。持国是个
瞎子,但他有以难敌为首的100个儿子。般度有以坚战为首的5个儿子,但个个武功出众。
    持国百子和般度五子从小就产生了竞争和矛盾,长大后又开始争夺王位。难敌为了独占
江山,经常想谋杀坚战兄弟。有一次他建造了一个涂满树胶的房子,让坚战五兄弟去住,当
他们一住进去的时候,又派人去放火,树胶房子最容易着火,一下子就烧得精光。幸好有人
报信,坚战兄弟从事先挖好的地道跑走了。
    坚战兄弟们逃过了森林。在一次邻国公主招亲大会上,坚战兄弟中的一个人,一箭射中
远处旋转的鱼的眼睛,他可以娶美丽的黑公主为妻了。但遵从母亲的旨意,他们五兄弟共同
娶了这位妻子。
    黑公主的国家势力强大。有了这样的支持,坚战五兄弟又回国了。国王分给他们一半国
土,但都是荒凉的土地。难敌又想起一个坏主意,他让般度王兄弟和他玩掷骰子的赌博。条
件是输了的一方必须流放12年,第12年还不能被认出来,否则又得增加12年的流放。
般度王兄弟被迫无奈答应,结果输了,他们只好到森林中去过流放的生活。第13年时,他
们乔装打扮,到一个国家的王宫里干活。等一年过去了,他们派使者回国要求归还他们的一
半国土。
    难敌拒绝了坚战五兄弟的要求。双方终于爆发战争了。难敌和坚战都联络了许多国家做
他们的支持者,当时印度半岛上的国家几乎都参加了这场大战——俱卢大战。
    这场大战进行了18天,死伤无数人,难敌的99个兄弟都被杀死了,只有难敌一人逃
跑了。他躲进一个湖里,用一根芦管呼吸。但被坚战五兄弟发现了。他们用语言羞辱他,逼
得难敌从湖里冒起来,和他们决斗。难敌寡不敌众,也被杀死了。
    难敌的战士们决心为难敌报仇,他们夜袭坚战五兄弟的军营,把酣睡的战士都杀死了。
幸好五兄弟当时不在,得以逃生。坚战回国做了国王,想到兄弟家族间的残杀给人民带来了
那么严重的灾难,他们心里感到很愧疚。不久,他们把王位交给了孙子,带着妻子黑公主到
喜马拉雅山去修道了。最后他们都升入天堂。
    这些故事是印度史诗《摩词婆罗多》的主要情节,据说它是印度传说中的大圣人毗(p
í)耶娑创作的,反映了古代印度各阶层的生活,被誉为印度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长达2
0多万行,是荷马史诗的8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