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纳太罗雕刻的艺术品以逼真生动著称。其中为帕都亚城城中广场雕刻的军人骑马像最
为人称道。这座雕刻充满生气,显示出军人的英勇和威武,是件完美的艺术珍品,是件令意
大利人自豪和兴奋的杰作。
    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是位多才多艺,学术渊博的文化巨人。他的杰作
《蒙娜丽莎》至今仍在法国罗浮博物馆。它抓住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通过一位少妇的肖
像,达·芬奇表现了人物内心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她那优美、端庄、发自内心的微笑,
猛然看去,给人一种柔和、温馨的感觉;当走近画像时,她又仿佛是在嘲讽……她的微笑,
使人浮想联翩,令人遐思不已。达·芬奇的绘画《最后的晚餐》被誉为“人类绘画的极
品”,他描绘耶稣在被捕前和门徒的聚餐,耶稣向门徒说出“你们中有人出卖我”时,12
门徒震惊时的各种动态,维妙维肖地勾勒出不同人物的心理,后代同一题材作品无一能超过
达·芬奇。晚年,达·芬奇致力科学研究,遗留下七千多件速写、手稿和设计图。从中人们
发现他在哥白尼之前就否定过地球中心说,在牛顿之前提出了重力法则。他还设计过飞机、
战舰、自动车床和蒸汽机等。恩格斯赞扬达·芬奇的科学贡献时说:“多种多样的重要发明
都得归功于他。”
    和达·芬奇同时代的米开朗基罗,在建筑、雕刻、绘画上都做出很大成绩。他设计的罗
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项,一直为后世仿效。他雕刻的《大卫》是个身体健美、精力充沛,对
生活充满信心的青年,体现了他对正义事业的执着精神和为之奋斗的蓬勃旺盛的精神。米开
朗基罗在罗马教皇宫的西斯廷礼拜堂屋顶上作的壁画,面积达300平方米,至今仍吸引千
百万人的注目。
    在文学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意大利还出现了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如康帕内拉。他
在《太阳城》中虚构了一个没有私有制,社会财富和产品都由社会成员享用,政治上人人平
等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家改造现世社会的理想方案,其中一些观点还闪烁着共
产主义思想光辉。
    以意大利为中心,文艺复兴的浪潮席卷了全欧洲,出现了一系列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如
德国的马丁·路德)、文学家(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拉伯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
社会主义思潮的创见者(如英国的莫尔)、自然科学家(如波兰的哥白尼、意大利的伽利略
等)、哲学家(英国的培根等)等。在这些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推动下,文艺
复兴使中世纪的文化失去了光彩,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程。文艺复兴预示中世纪“黑
暗时代”的结束,也表明人类对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的永恒追求。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彼脱拉克



    14世纪初年,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城。一天清晨,一个青年兴冲冲地向城外跑去。
    “彼脱拉克,你今天又要去哪里啊?”
    “去登图克斯山,去眺望那原野中美丽的景色。”
    路旁的老人们听到年轻人的回答,不住地摇头叹息,“为看风景去登山。现在的年轻
人……”
    这位叫作彼脱拉克的年轻人,就是日后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人文主义
的奠基者。
    彼脱拉克的父亲原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名律师,因得罪了城中的富豪被驱逐出城,迁
居阿雷佐。1304年7月20日,彼脱拉克就出生在这里。以后又多次搬迁,最后迁到法
国南部的阿维农。
    从少年时代起,彼脱拉克就非常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作家的作品尤为倾倒,古罗马
维吉尔的诗歌、西塞罗的讲演都强烈地吸引着他,他常常彻夜不眠,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阅
读着。
    但是作律师的父亲,认为他是“不务正业”,希望他放弃文学、诗歌,去做一名法学
家。从1316年起,他先后被父亲送到法国的蒙特波利和意大利的波伦亚学习法律。19
26年,他的父亲去世,彼脱拉克得以放弃法学,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他回到阿维农,
担任了一个次要的教职。
    彼脱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他
喜欢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自然风光。他常和友人寻访古代遗迹,周游名山大川,
饱览山光水色。这些行动在当时是不同寻常,引人注目的。
    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在远离城市喧嚷的田园山庄中,彼脱拉克挥笔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
作。他描绘斯佩西亚海湾静谧安宁的美景,威尼斯港口五光十色的世景人情、那不勒斯城热
烈悠深的传统气氛;他赞美纯真的爱情,他歌颂自己美丽的祖国意大利。
    彼脱拉克的名声很快传开了。1340年,巴黎和罗马争相邀请他去接受桂冠。彼脱拉
克最后选择了罗马。1341年4月8日,在罗马卡匹托山上,传统的仪式隆重举行,主持
人郑重地宣布授予彼脱拉克“桂冠诗人”的光荣称号,人们热烈地向他祝贺。彼脱拉克成为
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彼脱拉克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阿非利加》、《意大利颂》等尤其著称
于世。
    《歌集》是他用意大利文写成的366首抒情诗。在《歌集》里,彼脱拉克继承了传统
的14行诗形式,使它达到了更完美的境地。《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
的影响。
    《阿非利加》描述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这首用拉丁文写的长诗,最终并没有完成。诗中
赞扬了击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的罗马将领西庇阿,实际上也是对伟大的意大利民族的赞美。
中世纪的意大利,诸侯林立,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常遭法兰西、西班牙等国的侵扰。彼脱
拉克在《意大利颂》中,表达了他反对封建割据、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他呼吁意大
利,“挣脱你身上沉重的锁链”,争取统一和独立。100年后的意大利历史学家马基雅费
利还在自己的著作《君主论》的书尾抄录上彼脱拉克的诗句,祈祷意大利早日实现统一:
    “美德,面对狂暴,拿起武器站了起来。
    战争立刻就要结束,
    因为
    在意大利民众的心中,
    古代的勇气尚未泯灭。”
    1351年,彼脱拉克拒绝了地位尊贵、收入丰厚的教皇秘书职务,为的是能为罗马人
民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改革。
    彼脱拉克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不断地到处旅游,足迹遍及西欧各著名威市,结识了不少学
者名流。他不惜金钱、不辞辛劳,收集拉丁文古代残稿,精心收藏希腊古代作品,对古罗马
的遗物,诸如钱币、碑刻、雕像等都加以搜集收藏。他在挖掘古代文化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
贡献。
    晚年的彼特拉克在小材阿克瓦买下了一所房子。村中的人们常常看到这位老者房间的灯
光亮到深夜。1374年7月间的一天,当人们走进他的小屋时,发现伏在桌前的彼脱拉克
已经去世,他的头还埋在古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的手稿中。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但丁与《神曲》



    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恩倍斯称他是“中世
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从小喜欢读诗,曾经拜著名学者为师,学过拉丁文和
古代文学,他特别崇拜古罗马的一位重要诗人维吉尔,把维吉尔当做自己的精神导师。维吉
尔写的史诗《埃涅阿斯纪》歌颂了罗马祖先建国创业的丰功伟绩,被认为是文人创作的史诗
中的最好作品。
    但丁少年时曾在一次宴会上见到一位容貌清秀、美丽动人的姑娘贝阿德丽采。但丁非常
喜欢她,宴会后常找机会去看望她。随着年龄的增长,但丁把贝阿德丽采当做自己精神上的
爱慕对象。这种爱情给但丁以神奇的力量,他为她写下了一系列抒情诗篇。但不幸的是贝阿
德丽采却与一位银行家结婚,不久死去。但丁为此悲伤万分,又写了一系列的悼念诗。但丁
把为贝阿德丽采写的诗收集在一起,用散文串连起来,说明每首诗的写作动因,取名《新
生》。诗中但丁追求纯洁的爱情,把贝阿德丽采看作是上帝派来拯救他灵魂的天使,一个神
化的女性。从此之后,贝阿德丽采成了但丁作品中一个象征性的理想人物。
    青年时期的但丁还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活动。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分裂状态,佛罗伦萨
是斗争最激烈的地点。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的贵尔夫党经过激烈斗争,战胜了代表封建贵
族势力的基伯林党。但贵尔夫党很快分裂为黑党和白党两派,二者又展开激烈的斗争。但丁
属于白派,反对教皇干涉城邦内政。1302年,黑党在教皇的帮助下取胜,但丁被加上莫
须有的罪名,被赶出城邦,开始了近20年的流放生活。大约在1370年,在流亡生活最
痛苦的时候,但丁开始了《神曲》的创作,这是他长期酝酿和构思的一部巨著。但丁说过他
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
地”。但丁想寻找意大利民族的出路,渴求祖国和平统一,人民安家乐业,在作品中他表现
了他的理想和愿望。
    《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喜
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衰的地
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剧的因素。
    《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又译《净界》)、《天堂》
三部分。每部分33歌,加上序曲,共100歌。
    长诗采用中古文学特有的梦幻形式,叙述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个梦。在梦
中,但丁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中迷路了。黎明时,他在阳光的沐浴下朝山顶攀登。突然,在他
的面前出现了三头猛兽——豺、狮、狼,诗人惊慌呼救,这时出现了古代罗马诗人维吉尔,
他遵从圣女贝阿德丽采——即但丁青年时倾心的女子的命令,搭救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出绝境。
    但丁在维吉尔的带领下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地狱共九层,上面宽下面窄,像一个大漏
斗。地狱阴森恐怖,凄惨万分,凡生前做过坏事的人的灵魂都被罚在地狱中受刑,并根据罪
孽的大小安排在不同的层次,罪孽越重,越在下层,所受的刑也越重。例如,在地狱的第八
层,诗人看到了已死的教皇尼古拉三世,以及当时还活在世上的,迫害过诗人的教皇卜尼法
斯八世。他们的身体头朝下地被埋在地洞中,两条腿在外面剧烈地扭动着,挣扎着。诗人见
后高兴地说道:“真是罪有应得!他们在世上把善良的人踩在脚下,而把凶恶的人捧在头
上。让他们永远受罪吧!”
    炼狱里的灵魂的罪孽比地狱中灵魂的罪孽轻些。炼狱是一座浮在海上的山,四周有美丽
的海滩,山外有山脚,顶口是地上乐园。炼狱也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