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练了他们,给他们吃的、穿的,现在反过来打我们!”
    “好了好了,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总督说,明显地对只会发牢骚的将军表示不
满。“我问你,英国政府派来进攻中国的部队现在走到了哪里?”
    这一句话问醒了将军肯贝尔,他立刻明白了总督的意思,连忙说:“对对,用英国皇
军,我怎么没想起来呢!”
    “我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呢!”总督提醒道。
    “啊,他们……已经到了新加坡。”
    “赶快把他们召回!还有,驻守在伊朗的英军也要马上赶来增援,让他们在孟买登陆,
从两路夹攻敌人,迅速打败他们!”
    “是、是!”
    得到将军的回答后,肯宁立刻请示英国政府,英国政府当然同意了他的意见。另外,总
督又派人到阿富汗和尼泊尔去,带着金银财宝,重金利用那里的军队,让他们向印度起义部
队开战。
    9月3日,几路英军从不同方向进军到德里城下。然后与印度起义军发生战斗。但是连
续10余日,未取得任何进展,德里仍牢牢地控制在起义军手中。
    14日,英军以50门大炮猛轰德里,“嗵嗵”几声后,城墙“轰隆”一声倒塌了一大
截,英军冲进城去。
    守城印度士兵看到英军入城,便迅速隐蔽起来,趁英军潮水般地冲进来时,他们从各个
隐蔽点向英军射击。随着“呯呯”的枪声,英国官兵一个接着一个地倒在血泊之中。英军入
城之后,大肆杀戮印度人民。一支英军跑到一个清真寺前,一个穆斯林来不及躲避,被他们
一枪打死。突然,从清真寺中冲出上千名穆斯林,个个手持钢刀,面对英军。英军连忙举枪
射击,立刻有200多名穆斯林被他们打死,但其余的穆斯林勇敢地冲向敌人,与他们展开
了肉搏战,结果,有几百名英军士兵被大刀砍死。
    德里起义军与强大的英军顽强战斗了(六)天,最后被迫撤离。
    这次战斗,共打死英军官兵5000余人,其中有两名将军,极大地动摇了英国在印度
的殖民统治。
    起义军撤出德里后,英国女王采用分化政策,颁布了保护封建主利益的文告,于是封建
主部分投靠了英国殖民当局,转过头来镇压起义军。1859年,起义彻底失败。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约翰·布朗起义



    1859年10月16日深夜,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所僻静农舍里,17个白人和
(五)个黑人挎着手枪、腰刀,手拿长枪,个个神情激动,其中有位年过半百的白人脸色苍
白,不停地咳嗽,显然是有病,但两眼却炯炯有神。他看了看周围的人,严肃地说“弟兄
们!拿起武器,我们马上向哈泼斯渡口进军,为解放我们的黑人兄弟血战到底,要用鲜血和
生命实现这个神圣的事业!”
    紧接着,这22个人出了农舍,迅速消失在茫茫黑夜之中。这位老人就是约翰·布朗,
美国废奴运动中的英勇战士。那么,什么是废奴运动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19世纪中期美
国的社会历史状况。
    美国人赶走英国殖民者之后,建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但国内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
社会制度,北方各州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而南方各州仍然保留着奴隶制度。在南方
各州的种植园中,棉花是主要产品,产量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三,欧洲的纺织业
几乎全靠美国供应棉花。种植棉花需要大量劳动力,而黑人毫无疑问是廉价的劳动力。为了
追求利润、追求金钱,南方的奴隶主们疯狂地扩充奴隶制,到1860年,美国黑人奴隶已
从建国初期的60万人增加到400万人。
    在南方种植园里,黑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每天都要干18到20小时的活儿,
还经常遭到奴隶主的毒打。他们象牲口一样在市场上被买卖,有时还戴脚镣在种植园里摘棉
花。这种野蛮残酷的制度激起了黑奴的强烈反抗。黑奴们逃离种植园、杀死监工、焚烧种植
园,甚至举行武装起义。同时,北方各州也掀起轰轰烈烈的废奴运动,广大工人、农民、黑
人和有良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纷纷投入这一运动。他们到处演讲,印发书籍和各种小册
子,揭露和抨击奴隶制,主张解放黑奴,废除奴隶制。
    废奴主义者还建立“地下铁路”,也就是秘密通道,象乘坐“火车”一样,把黑奴从南
方蓄奴州分段护送到北方的自由州或转送到加拿大。
    约翰·布朗也是“地下铁路”的积极参加者。他1800年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托林斯
顿镇一个贫苦白人家庭。他的父亲就是一个坚决的废奴主义者,他的家就是“地下铁路”的
一个中转站。因此,他从小就对蓄奴制深恶痛绝。长大后,他耳闻目睹黑人奴隶的悲惨遭
遇,决心为反对奴隶制而战。他认真研究黑人的历史,了解黑人分布情况,积极参加地下铁
路的工作,绘制奴隶逃亡图。后来,他意识到要想解放黑奴必须要用武装斗争。为此,他于
1850年建立了一个黑人武装组织——基列人同盟。为以后的起义作了组织上的准备。1
854年,在南方奴隶主的操纵下,国会通过了反动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规
定让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两地区的居民自行决定他们自己居住的地区应为蓄奴州还是自由
州。南方奴隶主组织了大批武装匪徒,企图用武力控制选举,建立奴隶制。北方的废奴主义
者也拿起武器,来到堪萨斯,决心把这里变为自由州。双方展开了搏斗。一次,当废奴派正
开会时,几百名蓄奴派武装匪徒突然闯了进来,当场杀害了许多人。堪萨斯处于恐怖中,眼
看有成为蓄奴州的危险。
    约翰·布朗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行动起来。他虽年过半百,身体还有病,仍然象年轻人
一样充满战斗的热情。他带(四)个儿子、女婿和另外几名勇士来到了堪萨斯。1854年
5月24日夜晚,布朗带人闯进匪徒们巢穴,当场处死了杀害废奴主义者的五名凶手。随
后,布朗带领手下的战士隐蔽在深山里,昼伏夜出,不断袭击蓄奴派的据点。匪徒们被布朗
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打得晕头转向。经过废奴派的斗争,堪萨斯终于成为自由州。
    1859年,约翰·布朗来到弗吉尼亚州,他决定在这里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要进攻
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弗吉尼亚西部的哈泼斯渡口。因为这里位于马里兰州同弗吉尼亚州的交界
处,又是波托马克河和申南多亚河的汇合处,周围是群山、沼泽和丛林,地势十分险要,是
南北交通要道。而且,那里还有一个很大的军火库,一旦夺到手便可把奴隶武装起来。他计
划夺取哈泼斯渡口进入山区开展游击战,然后举行更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彻底推翻奴隶制。
    这支仅有22人的小队伍,以无畏的精神勇猛地扑向哈泼斯,仅用了几个小时,他们便
俘虏了全部驻军,控制了整个城镇,还擒获了当地的几个庄园主,派人把庄园里的黑奴都解
放了出来。
    这时,闻讯赶来的军队包围了他们。布朗和战士们被困在军火库里。尽管敌人的力量非
常强大,约翰·布朗只有22个人,但他们不畏强暴,与对方展开了生死搏斗。经过两天一
夜的激战,大部分起义战士壮烈牺牲了,其中包括布朗的四个儿子。布朗依然没有屈服,他
镇定地站在一个死去的儿子身边,一只手紧握另一个即将死去的儿子的手,一只手还在拿枪
向敌人射击。最后他身负重伤被俘。
    审讯开始了。
    “你是受谁的指使?”弗吉尼亚的州长怀斯厉声问布朗。“是上帝,是正义!”布朗满
身是血,挣扎着站在怀斯面前昂然回答。
    “你的目的是什么?”
    “我要解放黑人奴隶,因为在上帝面前,他们同样是人。”“你犯了杀人罪、煽动罪、
叛国罪,难道你不知道吗?”“我没罪,我在为正义而战!”
    “你是疯子!”
    “我认为你们才是疯子,你们南方人竭立维护这种野蛮残忍的蓄奴制,还相信它会永远
存在下去这才是真正的疯子。”最后,约翰·布朗被判死刑,罪名是“杀人叛国,煽动黑奴
叛乱。”
    1859年12月2日,约翰·布朗在临赴绞刑架之前,挥笔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我,约翰·布朗,现在坚信只有用鲜血才能清洗这个有罪的国土的罪恶。过去我自以为不
需要流很多血就可以做到一点,现在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约翰·布朗为黑人的解
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英勇就义的时刻,北方各州统统下半旗,高大建筑物上饰以
黑色装置,教堂鸣钟致哀。
    约翰·布朗虽然牺牲了,他的精神却鼓舞了更多的人,他们纷纷加入斗争的队伍,解放
黑奴的呼声传遍美国的每个角落,不久,两种制度的决战——美国南北战争终于爆发了。
    … 

 
林肯



    1831年6月的一天,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一排排黑人奴隶戴
着脚镣手烤站在那里,他们都被一根根粗壮的绳子串在一起。奴隶主们一个跟着一个走了过
来。象买骡子买马一样仔细打量他们,有时还走上前摸摸他们的胳膊,拍拍他们的大腿,看
他们是不是长得结实,肌肉发达,将来干活有没有力气。奴隶主们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
红的铁条烙他们。这时,几位北方来的水手走了过来,他们都被眼前的悲惨景象惊呆了,其
中一个年轻人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一天我有了机会,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
    说话的这人名叫亚伯拉罕·林肯,后来他当上了美国总统,真的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
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
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就在土沙地上
和木板上写写划划,练习写字,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
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玉米饼子,一边津津有味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灯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
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大力气活。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
真负责,诚恳待人。他当乡村店员时,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还这几分
钱竟追赶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
中。所以,他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林肯无论干什么都始终没忘记学习,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攻读历史、文学、
哲学、法学等著作,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这时期,他对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积极从事政
治活动。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
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林肯青年时期就痛恨奴隶制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