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思源正解金陵十二钗-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可卿身边的婆子都知道那些“太医”是草包。张友士确诊后有一段文字特别值得注意:“旁边一个贴身伏侍的婆子道:‘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真切的这么说。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求老爷明白指示指示。’”可见连地位很低的婆子都看不起那些“太医”。如果真是御医,作为奴才的婆子敢这么当着外人褒贬么?一旦传了出去,那麻烦可就大了!
  4业余大夫张友士也被称为“太医”,毫不客气地批评那些“太医”耽搁了秦可卿。小说明明白白交代张友士是个业余医生,但是第十回下半回的回目就叫“张太医论病细穷源”。曹雪芹也称他为太医,可见“太医”确实是对医生的尊称,甚至可以用在有些医道的业余大夫身上,就像称呼那些根本不是老爷的人为“老爷”一样。小说这样写道:“那(张)先生笑道:‘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那众位耽搁了。’”如果给秦可卿看病的是好几位御医,那么冯紫英肯定告诉过他,说好几位御医都看了,并不见效,请他出马。来京为儿子捐官的张友士敢这么毫无顾忌地否定御医么?起码会说得委婉一些。万一传到这些御医耳中,这些经常为皇帝、后妃、高官治病的御医说他一句坏话,就够他戗。张友士接着又详细分析了病情,提出治疗对策,强调秦可卿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得病是因为“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等等。那婆子说“可不是”,证明张先生说的句句在理。张友士果然有见识,开出的药是“养心调经”之药。而且第十回写得清清楚楚,秦可卿“吃了一剂药”,第二天“头眩的(就)略好些”。说明张友士下的药的确对症,此药有效。要是贾珍后来不再继续纠缠秦可卿,说不定她不久就能痊愈。至于那婆子说的“我们家里有好几位太医老爷”,就是前面尤氏提到的几个庸医,也就是张大夫说的把秦可卿耽搁了的那几个连开药方都要经过集体讨论的草包。
  有读者问,张友士会不会是反对乾隆皇帝的皇弟弘皙负责和宁国府、秦可卿来联系的人?不会。一是没有任何文本依据表明他和弘皙有什么关系。相反,张友士的身份文本交代得一清二楚。二是,如果他负有秘密联系使命,那么前面几位所谓“太医”就不会出现了。
  在这六条证据中最有力的是第五和第六条:
  5贾珍的话否定了他们是御医。贾珍应该是最了解这些所谓“太医”的真实身份和水平的,因为这些人都是他请来的。第十回最后贾珍说,这些就是“混饭吃久惯行医的人”。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了:按说贾珍肯定是不惜一切代价请好大夫给秦可卿看病,这些被称为“太医”的大夫怎么这么差呢?贾珍怎么不请些水平高的来呢?其实这些人当时就属于高水平的了。我们知道,进入20世纪之前,中国是没有中医院的。中医都是个体户,都是一个医生自己看,顶多带个把几个徒弟,给自己写写方子,配配药。中医之间是不兴会诊的,不会由于自己没有把握,请个别的中医来讨论。除非病家请来好几个。俗话说“有病乱投医”,问题显然一开始就出在贾珍太不放心了,他请了一个,瞧着不放心;再请,又请,还请,于是请了好几个,这样才会出现“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这种怪事来。贾珍越是不放心,水平不高的大夫越是不敢拿主意。贾府和贾珍的地位,使他们更加不敢负责任,所以三四个人一天轮流来四五遍,开小组会似的拟个死不了也好不了的太平方子凑合事。其实这些大夫也不全是饭桶,比如伺候秦可卿的婆子提到,“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没关系)”。“说是病”并不错,但过于笼统,没有张友士那么准确;“说不相干”的这位也基本靠谱。不过可以肯定水平都不大高。那么贾珍怎么不请真正的御医来给秦可卿诊治?御医能随便出诊么?不能,那病人得有级别。秦可卿是民妇,不够格。
  那么有没有御医来给贾府的人看过病呢?有,贾母,还有贾宝玉。
  6御医出诊的对象有级别,御医本人要穿官服。《红楼梦》中多次写到这太医那太医来给这个那个看病,唯一能够确定是御医的是四十二回来给贾母看病的王太医。小说写道:“贾母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御医了。”再一问,原来这位王太医的叔祖曾为太(御)医院正堂(院使,院长),与贾府是世交。看来王太医是祖传名医。从服饰可以断定,这位王太医是十三个御医之一,甚至有可能是太医院的院判(副院长)亲自出马了。正宗御医王太医果然了得,一号脉,就断定贾母不过是偶感风凉,比风寒还轻,说不必吃药,吃得略清淡些,穿得暖和点,就行了。他怕贾府不放心,说写个方子留着,吃不吃两可。接着还顺便给凤姐的女儿大姐儿看了看。由此可见,一,御医出诊要穿本品级的官服,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冠带”;二,御医水平就是高,和那些“混饭吃久惯行医”的江湖郎中就是不一样。看起病来,很有把握,用不着一次又一次地开小组会,集体讨论起草方子。
  有些读者可能会注意到,五十一回给晴雯看病的大夫也是王太医,从他给晴雯看病的情况看来,这位王太医确实水平不错,是位良医。那么他和给贾母看病的御医王太医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在给秦可卿看病的大夫中会不会有这位相当有水平的王太医呢?如果这位水平挺高的王太医是御医,他能够给丫鬟晴雯看病,当然就一定能够给秦可卿出诊,那么给秦可卿会诊的另外几位太医就有可能是御医了。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学术研究就是这样,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都一样,绝对不能只采用对自己有利的材料,有意无意地回避对自己不利的材料。相反,碰到那些对自己结论不利的材料一定要排除,要证明它不是那么回事。如果不能排除,那么就要改变或者放弃自己的结论,而绝对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结论,对那些和这个结论抵触的材料视而不见,或者改变材料性质。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要作一点小小的考证。
  给贾母和给晴雯看病的两位都被称为“王太医”的大夫不是一个人。
  何以见得?
  一开始给晴雯看病的是那位胡庸医。由于宝玉看了他开的方子不行,就生气地说:“快打发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婆子说了,“只是这(胡)大夫又不是告诉总管房请来的,这轿马钱(车马费)是要(怡红院)给他的”。意思是把人打发走,另外请大夫当然可以,车马费总得给人家。但是这位大夫不是通过总管房请来的,得咱们怡红院掏钱。宝玉问给多少,婆子说:“少了(咱们面子上)不好看,也得一两银子,才是我们这门户(大户人家)的礼。”就是由于胡庸医不行,才改请的王太医。而这位王太医和另一位被称为“张太医”的大夫是荣府经常请的医生,包括丫头病了都可以请他看。宝玉问婆子该给多少轿马钱(车马费),婆子说了:“王太医和张太医每常来,也并没个给钱的,不过每年四节(过年、端午、中秋、冬至)大趸(dǔn,凑总数)送礼,那是一定的年例。”这贾府由于人口众多,光是荣国府就三四百人,所以请大夫也有讲究。为什么王太医不用给轿马钱?因为是“总管房请来的”,属于一年四节给年例的。另外各房自己请的,自己单掏钱,用《红楼梦》中的话来说,就是不用“官中”的钱。所以给晴雯看病的王太医和给贾母看病的不是一个人,他不是太医院的大夫,更不是十三位御医之一。如果专门请个御医给丫头看病,那可是严重违制,问起罪来可是杀头抄家的僭越大罪!那么贾母怎么能够让御医出诊呢?因为根据清制,一品封赠三代。而贾母是荣国公贾源之子贾代善之妻,属于第二代,是诰命一品夫人,所以才能够享受这个正部级医疗保健待遇。
  五十七回写到,由于紫鹃开玩笑说林家明年要派人把黛玉接回苏州,宝玉顿时痰迷心窍,犯了呆傻之症。这时来给他看病的医生也被称为“王太医”。这位王太医医术精到,立即确诊。看来和给贾母看病的那位王太医是同一个人,或者是一家子。贾母还开玩笑说,如果吃了他的药,宝玉的病好了,“我另外预备好谢礼,叫他亲自捧来送去磕头;若耽误了,打发人去拆了太医院大堂”。可见这位王太医是御医。这样就有问题了:贾宝玉是无职之人,他怎么能够由御医来看病?贾宝玉能够,秦可卿也应该能够!
  其实曹雪芹在四十二回打了个埋伏,那次王太医给贾母看完病不是接着顺便给凤姐的女儿大姐儿看了看么?咱们只要想想,宝玉有病,请大夫看就是了,贾母为什么陪着?这回显然是贾母以自己有病为名把这位王太医请了来,然后“顺便”给贾宝玉看病。所以王太医来了之后王夫人、薛姨妈、宝钗等都回避了,而贾母端坐在宝玉身旁。这样王太医给贾宝玉看病就顺理成章了。
  除了上面六条直接证据外,《红楼梦》还有一些间接证据也可以证明,一般大夫也被称为“太医”,太医和御医不是一回事。比如六十九回写到尤二姐怀孕,又因为受气,生了病。贾琏本来打算请王太医来,这位王太医看来就是给晴雯治病挺有本事的那位,属于“每常来”的,随请随到,平时不给钱,而是每年四节送礼的那位。“谁知王太医亦谋干了军前效力,回来好讨荫封的”,已经走了。可见这位王太医确实不是太医院的御医。御医已经是无上光荣了,用不着参军,也不是自己想参军就能够离开太医院的。清代是满族以武力征服全国的,所以格外奖励军功,军人地位高,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机会也比文臣多。那位王太医自己挂牌当大夫医道高明只能成为名医,当军医当得出色则容易得到官位。封建社会是官本位,所以有钱人都愿意花大把大把的银子买官,哪怕是个虚衔也好。从雍正三年开始,武职八、九品的,其父母也可以受到封号。如果升到七品以上,那么妻室和祖父母都能够受封。那是何等荣耀!所以王太医参军了,于是贾琏只好另外找人。小厮们“请了个姓胡的太医,名叫君荣”,结果这位胡太医说尤二姐不是胎气。尤二姐服了他的药之后,当夜就流产了,出血不止,昏迷过去。贾琏赶紧另外找大夫,“一面命人去打告胡君荣。胡君荣听了,早已卷包逃走”。这位被称为“胡太医”的胡君荣很可能就是给晴雯下虎狼药的那位胡庸医。这胡君荣要真是太医院的御医,一则水平不会这么低,连怀孕都诊断不出来;二则万一诊断失误,贾琏也轻易不敢告他;三则当御医的也不会为这点事就卷包逃走,那朝廷非发海捕文书(通缉令)抓回来斩首不可。所以贾琏打算请和先后请来的三位太医,没有一个是御医院的御医。因此也可以证明,“太医”只是人们对大夫的尊称。至于御医,当然被尊称为“太医”,因为御医院就叫太医院。不过这还不是唯一的尊称,比如,贾母就称那位六品正宗王御医为“供奉”,因为当时有各种专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