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近代以来最重要的话语录-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天华投海自杀后,由同志扶柩回国,拟葬于长沙岳麓山。有人害怕官府干涉,禹之谟拔刀指天道:〃求一抔土葬烈士,于巡抚何?是不可得,天下事尚可为耶?敢有禁阻者,定以白刃相见。”遂公葬于岳麓山,长沙学子万余人皆穿纯素,时当孟春,却满城雪白,犹如冬日。 
  闻一多有泰山崩于前不色变的气质。1937年,闻一多主持侄女的婚礼,日军突来空袭,以致停电,众人惊惶躲避。闻一多在黑暗中高声宣布:“结婚乃人生大事,岂能因敌人捣乱就中止举行!希望大家保持镇定!”婚礼于是继续举行。1945年,西南联大举办“五四”纪念会,忽降倾盆大雨,秩序大乱。闻一多在台上掷地有声地说:“今天是‘雨洗兵’,武王伐纣、陈师牧野之时,正如今日。”秩序顿时井然。 
  在北师大风潮中臭名昭著,被鲁迅笔伐过的女学者杨荫榆,在日军占领苏州时,多次跑去见日本军官,抗议日军的暴行,军官每每被她义正词严的样子折服,命令退还掳掠来的财物。有一天,两个日本兵将她骗出家门,行至一座桥上,开枪将她击倒并抛入河中。她在水中奋力挣扎,日本兵又向水中连放数枪,她终于牺牲。 
  李公朴、闻一多被暗杀后,民主人士人人自危,如费孝通、潘光旦等人都躲到美国领事馆中避难,梁漱溟却义无反顾,他不仅开始着手调查凶手,且发表公开声明:“尔等宁有第三颗子弹乎?我正在此!” 
  萧军年轻时练过武功,且性如烈火,他和其他28位作家一直被批斗时,心中愤怒之极。他回忆自己之所以没有反抗,是因为看到跪在旁边的老舍,脸色煞白,额头流着血,这时他突然想到:如果他反抗,寡不敌众,自己固然会死,其他28名作家也会随着自己被打死。他于是强压下反抗的冲动。 
  瞿秋白刚被捕时没有暴露身份,他自称是一名医生,在狱中读书写字,连监狱长也求他开方看病。当时上海的鲁迅等人正在设法营救他。但是一个听过他讲课的叛徒终于认出了他。特务乘其不备突然大喊一声:〃瞿秋白!〃他木然无应。敌人无法,只好把叛徒拉出当面对质。这时他就说:〃既然你们已认出了我,我就是瞿秋白。过去我写的那份供词就权当小说去读吧。〃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 
  瞿秋白得知临死的消息时,正在伏案书写绝笔诗,他一边手不停挥,一边镇静地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他上身着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穿白布抵膝短裤,黑线袜,黑布鞋,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一位临场记者当日报道说,瞿来到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罋,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餐毕,出中山公园,步行二华里多,至刑场,系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的一片草坪。瞿一路手持香烟,顾盼自如,缓缓而行。沿途唱歌,《国际歌》是用俄语唱的。到达刑场后,瞿盘膝坐在草坪上,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36岁。 
  张元勋回忆说:林昭走进接见室时,其脸色苍白而瘦削,长发披在肩膀上,散落在背部;覆盖着可抵腰间,一半已是白发!披着一件旧夹上衣(一件小翻领的外套)已破旧不堪了,围着一条〃长裙〃,据说本是一条白色的床单!脚上,一双极旧的有绊带的黑布鞋。最令人注目而又不忍一睹的是她头上顶着的一方白布,上面用鲜血涂抹成的一个手掌大的〃冤〃字!她站在门内一步向我嫣然一笑!整个室内三十双眼睛都一齐注视着她。林昭举手取下头上的〃冤〃字顶巾;用手指把长发分理给我看:在那半是白发的根部,她所指之处,乃见大者如枣,小者如蚕豆般的头发揪掉后的光秃头皮。她又说:〃因为知道你要来接见,怕打伤了我无法出来见人,故这几天斗争会没有开,我也被调到一个'单号'里单独关押,其实就是让我养伤,以掩盖狱内无法无天的暴行!但,头发揪掉了,伤痕犹在!衣服也是他们撕的,你看!〃她披着的衣服里面是一件极旧的衬衣,已经没有扣子,仔细看去,才发现是针线缝死了的无法脱下。 
  赵登禹忠诚果敢,一生勤苦耐劳,慷慨好义,有燕赵豪杰的风度,生得体格魁梧臂力过人,传说他曾只手搏虎,所以绰号〃打虎将〃。七七事变,日寇进犯南苑,他躬冒战火,身先士卒,和顽敌死拼,我军士气为之大振。赵不幸身负重伤,士兵劝他离开火线,他含泪答说:〃命在旦夕,你们不要管我。城内有我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说:'忠孝不能兼全,万一不幸,她儿子为国死了,也是光荣,不用以我挂在心里!'〃话说完,就与世长辞,年仅42岁。 
  张自忠曾被国人诬为汉奸,因此他誓以一死自证清白。台儿庄战役前,他训话道:“无论谁都可以打败仗,惟独我张自忠不能!我的冤枉,只有一拼到死,才能洗刷干净!”他又接受随军采访的《联合画报》记者采访,表示:“现在的军人,简单讲句话,就是‘怎样找个机会去死’。因为中国所以闹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军人的罪恶。十几年来,要是军人认清国家的危机,团结御侮,敌寇绝不敢来侵犯。我们军人今天要想洗刷罪恶,完成对国家的义务,也只有一条路——去死!早点死!早点光荣地死!” 
  张自忠死前亲笔谕告所部各将领:〃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1938年3月,在津浦县南段为殂击敌军南下的藤县保卫战中,守城师长王铭章将军发出了〃决以死拼以报国家〃的最后电文。他在破城后的巷战中,与参谋长赵渭滨将军、邹绍孟将军同时壮烈殉国。 
  1938年春,台儿庄大战最激烈时分,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对师长池峰城说:〃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 
  1942年元月初,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激烈战斗遍于整个会战。第十军师长黄钟将军在其〃三战长沙〃的日记中记到:〃……终日在激烈战斗中,浏阳门、北大马路均起巷战,新军路肉搏4次。本师为夺取陈家山牺牲百余名。下午四时火起,烟雾弥天。尤以北大路附近为烈。野外无鸟兽,城内无行人。此为激烈日,亦为决战日,鹿死谁手,唯在能守。〃 
  1940年,因拒绝参加 
  国民党,俞颂华离开重庆到香港。他说:〃我们所珍重的是名节……名利身命,粪土而已!〃香港沦陷后,他在友人的店中当管账员。在日机的轰炸下,他坦然地对朋友说:〃吾人所重者,志节。身命土苴耳。今其试验时矣。〃 
  1945年12月间,西南联大学生因反内战活动而与当地军警发生冲突。时任北大代理校长的傅斯年赶过去,见到对惨案负有直接责任的关麟征,劈头便说:“从前我们是朋友,可是现在我们是仇敌。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杀害了他们,我还能沉默吗?” 
  曹聚仁说:“战事初起,国际人士一般认为,中国决不能抵抗日本的武力,抗战简直是发疯。”罗斯福总统的特使埃文思·卡尔逊1937年8月抵达上海时,正值炮火连天。一个月后,他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信里写道:“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 
  1945年8月29日晚,郁达夫被日本宪兵秘密逮捕,并杀害于苏门答腊武古丁宜附近的荒野中。事实上,自1944年1月因华侨汉奸告密后,郁达夫就一直受到日军的监视。职是之故,郁达夫对自己最终可能的结局早有心理准备,所以他“每年岁者,例作遗言,以防不测”。 
  顾准说:〃当人们以烈士的名义,把革命的理想主义转变为保守的反动的专制主义的时候,我坚决走上彻底经验主义、多元主义的立场,要为反对专制主义而奋斗到底!〃   
  十八、绝命(1)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病逝。临终写道:“若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毋食其官禄。”遗嘱止此二语,语不及私。 
  李鸿章逝世前说:“俄国在满洲扩展其势力,不妨袖手观之,因为日本必然不会漠视这个封豕长蛇般的敌人。时机一到,必起而相战。两虎相争,两败俱伤,我们就有可乘之机了,同时再借助欧美的力量谋求恢复,这便是我们的以毒攻毒之计。” 
  戊戌政变后,谭嗣同送梁启超到日本使馆,由于不懂日文,只好与日人笔谈。谭嗣同写道:〃梁君甚有用,请保护之。〃日人写道:〃君亦应留此。〃谭嗣同一笑置之。其时,梁启超面如土色,谭嗣同则意气洋洋,一如平日。事后有人问谭嗣同为何不一起留在日使馆,谭答道:〃中国眼看就要被瓜分,我没有心再活下去了。〃 
  谭嗣同在牢房墙壁上的题诗写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前,他仰天浩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给妻子遗书:〃……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之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彭家珍绝命书:〃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 
  1912年2月,丘逢甲在南京出席临时政府会议期间患病,告假南归。2月25日去逝,临终之际大喊:〃死后必须南向而葬,我不能忘记台湾啊!〃 
  罗振玉挽自己说:毕世寝馈书丛,得观洹水遗文,西陲坠简,鸿都石刻,柱下秘藏,抱残守缺差不幸;半生沉沦桑海,溯自辛亥乘桴,乙丑扈跸,壬申于役,丁丑乞身,补天浴日竟何成。 
  1916年11月8日,蔡锷溘然长逝,年仅35岁,去世前口授蒋百里代写遗电:〃一、愿我人民、政府协力一心,采有希望之积极政策;二、意见多由于争权利,愿为民望者以道德爱国;三、在川阵亡将士及出力人员,恳饬罗、戴两君核实呈请恤奖,以昭激励;四、锷以短命,未克尽力民国,应行薄葬。〃 
  1919年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从德国手中收回青岛的要求遭到拒绝,〃二十一条〃不但没有取消,竟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北京学生决定于5月7日举行全国示威游行,表示誓死抗争的民意。匡互生彻夜难眠,热血沸腾,与相知好友月下密谈,决计为国牺牲,写好遗书,将后事托嘱友人,说:〃我死后,要家人知道。我为救国而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