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近代以来最重要的话语录-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03年,邹容的《革命军》出版,由章太炎作序。此书迅速风靡,清廷大为惊恐,乃派员拘捕邹、章二人。警察到时,章太炎抱定“志在流血”的决心,安坐待拘;而邹容原本已从后门逃走,听说章太炎被捕,马上到衙门自首。两人大闹租界法庭,引起全国舆论的支持声浪,清廷因而不敢将他们明正典刑,此即著名的“苏报案”。 
  〃五四〃时,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殴章宗祥。但是抗战期间,多少昔日名流失身投贼,曹、陆、章却并未接受正式伪职。倒是当年赵家楼那个著名的学生打手梅思平,居然成为汪伪政权的开路先锋,后来成了在南京受审的第一人。 
  辜鸿铭的父亲是英资橡胶园的总管,母亲是葡萄牙人。他从小聪慧过人,英国老板布朗非常喜欢他,收他为义子。他十岁时,随布朗赴苏格兰接受教育,临去时父母叮嘱他:“慎勿忘汝为中国人!” 
  章太炎出俞樾门墙,后既反清革命,被俞樾詈为“不忠不孝”,章遂作《谢本师》一文,自兹断绝师生关系。周作人在日本从章太炎学古文,执弟子礼甚恭,后来章太炎依附孙传芳,周作人亦作《谢本师》一篇,攻击太炎。抗战中,周作人附逆,他在北大的学生沈启无也作了《谢本师》与他绝交。 
  民国初年,上海许多名妓北迁北京,其中一位叫花元春的,刚到京不久就病死了,却无人为她收葬。叶浩吾听说了,先声明自己跟她没有关系,然后表示,既然那些狎客不念旧情,由我来负责殓葬好了。不料过了几个月,叶浩吾也客死在北京,亦无人收殓,这时八大胡同的妓女们联合起来,凑份子为他办了丧事。 
  美国“排华法案”出炉后,在议会讨论时竟毫无异议,旁听的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大怒,即起立演说,痛斥美国议员无人道、无法理,违背耶稣教义,违背华盛顿平等民主的遗训……如此演说了一小时之久。其间有议员认为他违反规定,要求他退席,他置若罔闻;另有议员则为其折服,要求他继续演说;还有议员叹息道:“真是第一流的外交人物,可惜生在清国。”会后有人问伍廷芳何以违反议会规定,他说:“我当时气极了,不以人类视之!” 
  美国出台“排华法案”,邻近的 
  墨西哥也想依样画葫芦。伍廷芳赶往墨西哥城洽谈此事。墨方傲慢无礼,伍廷芳怒不可遏,一纵而起,以掌击案道:“下旗回国,电告政府调兵舰来,届时再见!”墨方为之惶恐不已,忙请美国出面调停。此事当时传遍北美,各报争相刊登伍廷芳发怒击案之事,且多有中国的巡洋舰向墨西哥湾直驶的 
  漫画。 
  康有为之女康同璧曾孤身往印度寻父,并赋诗云:〃若论女士西游者,我是支那第一人。〃她有一枚印章即刻〃康一人〃三字。 
  杨度作《湖南少年歌》,对身为湖南人自豪不已。诗中写道:“中国于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于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居正为老同盟会员,曾在上海策动反蒋,被当时上海警备司令熊式辉出卖,把居正骗到司令部扣留。后押到南京,居的夫人见蒋介石,蒋要居写悔过书才能考虑释放。居夫人对蒋说:“居有人格,你不配如此逼他。” 
  谭嗣同以嫡出,不得父欢。12岁时,二姊、生母及长兄因染时疫,前后五日内相继病殁,谭也被传染,昏死三日,自此有〃复生〃之字。复生由是轻其生命,深念高望,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 
  民初,蒋介石在政治上开始崭露头角,但仍不脱上海滩〃小混混〃色彩,其时日记中充满了荒唐放荡与自责克制的矛盾。如1919年10月初他下决心:〃以后禁入花街为狎邪之行。其能乎,请试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人可以醒悟矣!〃但10月15日又记道:〃下午,出外冶游数次,甚矣,恶习之难改也。〃其后几个月,日记中充满自责,也确无〃不良记录〃。但1920年初,他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欲念,1月15、18日分别记有:〃晚,外出游荡,身份不知堕落于何地!〃〃上午,外出冶游,又为不规则之行。回寓所,大发脾气,无中生有,自讨烦恼也。〃直到夏天前的日记屡有:〃迩日好游荡,何法以制之?〃〃晚,又作冶游,以后夜间无正事,不许出门。〃〃晚,游思又起,幸未若何!〃这年夏天,他遇到旧友,言谈中感到别人对自己的不屑、痛感自己为人所鄙,在8月7日的日记中云:〃世间最下流而耻垢者,惟好色一事。如何能打破此关,则茫茫尘海中,无若我之高尚人格者,尚何为众所鄙之虞!〃9日则记道:〃吾人为狎邪行,是自入火坑也,焉得不燔死!〃以后的日记仍有大量的〃理〃〃欲〃交战的记录,但此时已基本是只有〃邪念〃而无〃邪行〃了。他写道:〃我之好名贪色,以一澹字药之。〃〃见姝心动,这种心理可丑。此时若不立志奋强,窒息一切欲念,将何以自拔哉!〃〃欲立业,先立品;欲立品,先立志;欲立志,先绝欲。〃〃荡心不绝,何以养身?何以报国?〃……可以说,在〃戒色〃方面他已取得成功。 
  唐绍仪辞职后,蔡元培亦呈请辞职:〃敬乞大总统速任教育总长,俾元培得早一日去职,即尸位之咎早一日解免。〃当他到总统府向袁世凯当面辞职时,袁对他说:〃我代表四万万人留君。〃蔡元培说:〃元培亦对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 
  一战时,不少人愿振兴民族工业。范旭东等人办碱厂,劝陈调甫担起制碱的技术责任,共同奋斗。陈说:〃我能力薄弱,要我担负此重大责任,等于要孩子当家。〃范说:〃谁都是孩子,只要有决心,就能成功。〃又说:〃为了这件大事业,虽粉身碎骨,我亦要硬干出来。〃陈大为感动,即相约共同为碱业奋斗。他们到厂外散步,看见一堆一堆的盐坨,形如小山,数之不尽。范对陈说:〃一个化学家,看见这样的丰富资源而不起雄心者,非丈夫也。我死后还愿意葬在这个地方。〃 
  1915年袁世凯称帝前夕,曾派人到上海,准备收买王宠惠为袁鼓吹帝制,王拒绝说:〃余之笔为共和民主而写作,不能以拥护帝制受辱。〃 
  鲁迅与周扬就〃国防文学〃发生争执时,托派分子陈其昌认为有机可乘,就给鲁迅写了封信,想把鲁迅拉到自己的阵线里来,结果鲁迅写了一篇《答托洛茨基派的信》来回应。鲁迅在文中极尽刻薄之能事,如〃倘若有人造一个攻击你们的谣,说日本人出钱叫你们办报〃、〃我要敬告你们一声,你们的高超的理论,将不受中国大众所欢迎,你们的所作所为有悖于中国人现在为人的道德〃。事实上,陈其昌与他的同志,都是节衣缩食凑份子办报纸,且是坚定的抗日分子……鲁迅显然有点不负责任。抗战中,就是这个陈其昌,被日本宪兵逮捕后,坚贞不屈,不曾吐露一个字,最后被塞入麻袋用刺刀戳死,从吴淞口扔进大海。 
  陈独秀说:〃我只注重我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迁就任何人的意见,我在此所发表的言论,已向人广泛声明过,只是我一个人的意见,不代表任何人。我已不隶属任何党派了,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自作主张自负责任,将来谁是朋友,现在完全不知道。我绝不怕孤立。〃 
  胡适在北大讲学时,常与黄侃同宴会。有一次,胡适偶然谈起墨学,黄侃立即骂道:〃今之讲墨学者,皆混账王八。〃胡嘿然无语。过了一会儿,黄侃又说:〃就是胡适之尊翁,亦是混账王八。〃胡适大怒,谓其辱及先人。黄侃至此大笑说:〃且息怒,吾试君耳!吾闻墨子兼受,是无父也,今君有父,何是以言墨学?余非詈君,聊试之耳。〃举座哗然欢笑。 
  某次,北大文科研究所举行研究报告会,有一位韩姓研究生提出一篇有关隋唐之际佛学的研究报告。宣读完毕,胡适以所主任资格首作批评,滔滔不绝,刚说到中途,韩君突然打断他的话头说:“胡先生,你别再说下去了,你越说越外行了。”胡遂停止批评,毫不动气,雅量惊人。 
  王陆一系〃三原才子〃,于右任的得力助手。孙中山奉安南京时,征哀词,应者数百,惟王的哀文膺选,受世人称赞。他后来被选为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秦晋监察使。不幸英年早逝。不少人提出为王立碑纪念,时值抗战国难,关中复又大旱,饥民载道,看到老百姓如此悽惶,于右任对倡议者说:〃还是省几个钱,让百姓多喝几碗粥吧!〃 
  林长民说:〃做一个天才的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份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1930年秋,国民党某省政府改组,一个北大学生请蔡元培先生向蒋介石推荐他,并托老同学联名致电蔡先生促成。郑天挺记得,蔡先生很快给了回电,只有一句话:〃我不长朕即国家者之焰。〃 
  史沫特莱问杨虎城:〃您认为中国有强大实力抗击日本吗?〃杨说:〃谁能从理论上解答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力量不在飞机和坦克,日本拥有更多的飞机和坦克。我们的力量就在于我们懂得我们必须抗日。这不是单纯的物质力量问题,它需要我们面对现实,有坚强意志。只要我们有坚定的意志,我们就有力量抗战。〃 
  瞿秋白与杨之华临别时,把十本黑漆布面的本子分成两半:〃这五本是你的,这五本是我的,我们离别了,不能通讯,就将要说的话写在上面罢,到重见的时候,交换着看吧!〃 
  1937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发表演讲:〃我们已快要临到这人世悲惨之境地,在这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蒋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日军逼近厦门,弘一法师正色向惶惶终日的僧侣宣告:“吾人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时不能共行国难于万一,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一无所用,而犹腼腆受食,能无愧于心乎!”翌年,他报柳亚子偈云:“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抗战间,周作人陷身北平,胡适在伦敦听说他有附逆之心,便寄来一首诗加以规劝。诗云:“臧晖先生昨夜作一个梦,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飘然一杖天南行。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梦醒我自披衣开窗坐,谁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臧晖先生指胡适自己,苦雨庵指周作人。不料,周作人到底没能“识得重与轻”。 
  日军占领青岛后,王统照困于上海,生活拮据,以至于靠典当度日。有人通知他:“你青岛的家已被日本人占了,但只要你回去做事,宅子自然可以还给你。”王统照拍案而起:“我决不做周作人第二!” 
  汪精卫离开重庆后,潘云超深为惋叹,但仍不相信他会投敌。汪从河内转途投敌后,潘怅恨不已,手书乐府古辞示人:〃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惜才之意,仍是淋漓满纸。 
  陈公博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