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别人,我只好签字收下。她走后,小妞不准我关房门,我告诉她小偷会来偷东西,才算让我关了。于是我又带她玩,她的玩具很多,一半是别人送的,她玩东西,有新的就不要旧的。忽然,她对我说:“我不要小偷,他会偷我新买的狗狗!”我说:“好,我打个电话叫他不要来,他就不来了。”她听了,满足地一笑。我就爱看小人儿那分天真无邪的笑脸。(怀师批示:其实,大人们有时也是如此才能满足,只是人们不自知耳!)夜间小妞睡得较早。门铃响了,原来是一位朋友来看电视,因为他家的电视收不到这个节目。我关了房门,读《楞伽大义》,然后把要点记下来。我有两本笔记,一本是在波士顿时,在哈佛燕京图书馆借来两本《道藏》,要点我都抄在上面。另一本是《楞严》,《楞伽》,《圆觉》等诸书的要点,有的是要熟记,有的是要问老师的,还有是老师手示的重点,以及老师给我的诗、偈一律记在上面。看起来才方便。至于我看书会把书看破,书皮常常换新的。据说有人读《楞伽经》千遍,而我不过十多遍,差得太远,必须努力!
十一点半,读经,打坐。
十一月十日 阴
晨六时打坐,仍然是面前一片大海,稍不留意,就想过去玩玩,此念一起,立刻止住。(怀师批示:实在应学转化境界之念。甚之,试再空掉此一大海,归于了无一物之境方好。)
他们走后,我带小妞看电视。她很会看节目。正看时,有人敲门。由于那种熟悉的敲门声,我知道是那位中国老太太来了,开门一看,果然不错。此地中国人很少,整个镇不超过五、六家人,有两家医生,一家是工程师,也就是这位老太太的女婿家,此外还有一家中国饭店。因为洗衣店就在我们住处的附近,所以这位老太太一来洗衣服,就顺便看看我。其实目的是希望我成为她的牌友之一。她没想到找错了对象,我最不喜欢方城游戏。她说,她的先生喜欢跑教堂,她白天又不敢睡午觉,怕夜间会失眠,像我们这种年龄,成天在外面跑也不是办法,还是坐在那里打个小牌才对。我说,真是抱歉,我就是不会打牌。你最好还是和你先生去教堂走走,至少也可以活动活动。她说任何教堂无非都是叫人做好事,只要我不做坏事就行,何必信教。我就是不信!我一听,话不投机,不说了。佛也不能改定业,不能渡无缘之人。于是陪她谈谈家常,哪家媳妇不好,她女儿的婆婆又如何,她说我听。她走了,我只记得她说这地方连一桌牌都凑不起!(怀师批示:如此等人,遍天下皆是,所以佛说为至可怜悯者也。)
夜间我和女儿谈起她。我说爱打牌的人也可怜,记得在国内故居时,偶然去邻家坐坐,不料他们正在打牌,因为禁赌,门窗都关得紧紧的,室内烟味,人味,食物味,几乎不能呼吸,而他们竟能谈笑自若,通宵达旦。真怪!女儿听了,笑着说,你说人家可怜,殊不知人家才觉得你可怜呢!连玩都不会,成天不出门,只会看书。说着母女都笑起来。我说这叫人各有志。(怀师批示:应该说,不知是你痴,我痴,他的痴,留为天下人明眼者去摸索了。)
十一点,读经,打坐。
十一月十一日 阴
晨六时起打坐。在坐中觉得自己坐在四不巴边的空间,一不小心,就会下坠,但并不害怕。(怀师批示:须忘了空间、时间等旧习惯观念。)
今天是周末——星期六,此地商店照常营业,下午五点才关门。午饭后,我和女儿带小妞出去走走,因为快下雪了,一降雪,路滑,加上我自从来美之后,晕车晕的厉害,既不能坐车,又不便走路,出门就成问题了。同时也是为要给小妞买点毛线,找时间给她织一件毛衣,因为此间很冷,虽然九月底室内就开放暖气,仍然要穿棉袄。每年我都为小妞织一件厚毛衣,就够她过一个冬。最近有一家新开的百货公司,在这个小镇算最大的一家商店了,里面包括许多小店,吃的,玩的,用的都有,类似过去北平东安市场,虽然规模毕竟差得很远。平常他们都是开车去,现在我们是走路去,又用小车推着小妞,更重要的是路太不平。据说此地是一个山谷,四面都是山,在市区就看得见山。到处都是坡路,或是石级,类似中国的重庆。连我们住的房子,虽然铺着地板,走起路来,仍有高低不平的感觉。因为路不好走,所以来回两趟,我确实很累!
晚饭后,读《楞严大义》,写日记。
十点半,读经,打坐。
十一月十二日 晴
昨夜一觉醒来,两点多种,气机忽然大动,就如第一次气机发动时一样。所不同者,没有那么难过,也没出那么多汗。只觉得气由下丹田一股一股地发出,一直冲到全身,手尖,足尖,到处都感到气的蠕动,似乎气运行得很顺,唯气海及两胁下发胀,但不严重。气经过舌尖,有点似乎麻的感觉,然后由两鼻孔上去。(怀师批示:应该咽回,不让外泄。)眉心、两眉中间有点发胀,两眼也有点胀,然后到头部,太阳穴有点胀。背脊胀有点痛。此时我是仰卧床上,以静应之。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起来打坐?(怀师批示:行住坐卧,任运自然即可。但以打坐最好。)因为有微汗,我不敢动,怕受冷风。(怀师批示:对。以后遇此等现象,仍以坐禅为宜。)
今晨一觉竟睡过八点,急忙起床打坐。觉得一身舒畅、安适。今天是星期,他们请客,都是系里的同事。主菜是宫保鸡丁,这是同事们在许久以前,就说明想吃的中国菜,因为男主人吃素,所以其余就全部素菜。我做的素菜是菌子烩豆腐,凉拌绿豆芽。豆腐是买日本配好的原料,我自己点的,豆芽是他们买发豆芽的用具来发的。其余还有两个印度素菜。另加一大盘印度的炸米饼。客人是三家六个人。美国请客不带孩子,这是规矩,除非圣诞节,感恩节是例外。我现在比在波士顿不同,因为在波士顿请客我是主人,必需把菜先准备好,洗干净手,等客人。客人进门,主人须一个一个地握手,表示欢迎。熟一点的女客还得拥抱,表示亲热。在这儿我不是主人,可以晚一点出场。生人经介绍后,握一下手,熟人问声好就可以了。客人到齐之后,有人说明要吃中国茶,就由我去泡。咖啡由男主人做,果汁是买现成的。他们忙着招待客人,我仍是照顾小妞。客人们一致向我道谢特为他们做的宫保鸡丁,这个菜几乎不剩什么了。我很高兴,我最怕菜没人吃,剩下来,不好意思。可见好胜之心仍不能免,我常常警惕自己!(怀师批示:此乃真修行。)从一点半吃到六点,美国人每天生活紧张,一有聚会,就谈不完,边吃边谈,如果是吃晚饭,就要闹到十一、二点。
夜间,大家都累了。连小妞也早睡。我关了房门,写日记。近两年来我一直在行履方面用功,尽量地在各方面改造自己,(怀师批示:此乃真修行。)譬如今天,在过去我就会难过,因为美国家庭不兴和老人同住,所以客人也把我看成客人之一,在这是一个主不主客不客的身分的我,就会感觉到没有一个自己的家的凄凉!但今天我的想法却不同了,所谓生者寄也,在这世界上哪儿又是我的家呢?寄居哪儿不是一样!这些都是心理作用。其实所有经历,都是人生的过程。当人缘聚会的时候,却也是有,但散后不留点痕迹。真是:
人生踪迹知何是?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上偶然留爪迹,鸿飞哪复记东西。
(怀师批示:对!好极了!)
十一点,读经,打坐。
十一月十三日 阴
晨六时打坐。心空如一团气体,(怀师批示:心息合一之先象。)我不懂,这算不算空?(怀师批示:不算空,但是极好境。)其实我从来就没有过空空洞洞的感觉,至少空中还有一点知觉之性,明明了了的东西存在。
因为小妞喜欢玩伴,她看到街上过路的孩子,她就大叫娃娃,人家一走,她就追上去大哭,街上行人都站住,问娃娃是什么,她用英文翻给他们听。人们都爱逗她玩,所以她父母怕她寂寞,又怕她将来上学不会处人,决定从这星期起,每周二、三、四,三天早上送她去托儿所。今天是第一天,十一点半才回来。她不在家,我先把午餐准备好,等她回来一起吃。可是她不吃酱油,又不吃蔬菜,只吃白水面,白饭或酸奶拌饭。她妈妈是专讲营养,不管好不好吃。我认为一棵嫩苗,经不起太多的肥料。有一段时间,弄得她什么都吃不下。然而,理论不同,一代不管二代事,所以她吃的东西,全由她父母的意思准备,我没有主见。据说美国女孩子最怕胖,从小母亲就不愿她们多吃,说太胖了不好看。我奇怪,好看要紧,还是健康重要!除非太肥,那是病,普通人不会胖得可怕的。(怀师批示:怕胖症,恐癌症,都是此时时代病。)
晚饭后,女儿带小妞来我屋里。我们虽然住在一起,能闲话的时间并不多,大半是在饭桌上,或有特殊事故,互相找着谈谈。否则一个比一个忙,没有机会话家常的。今夜是她来告诉我说,同事们的太太,希望我示范中国菜,这种事在波士顿时是常常做的。据某某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的系主任说,有一次他旅行在船上,船上的旅客来自世界各国,谈起各国的菜来,大家一致公认中国菜是世界第一,法国第二。经他这一宣扬,我在中心常常应约示范中国菜。居然有去过台湾的美国小姐说,她在台湾的馆子里也吃不到这种口味。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明天晚上,我已答应一位印度太太为她示范一道中国炒饭。
十一点了,读经,打坐。
十一月十四日 阴后晴
晨六时打坐,很静。
小妞不在家。我先把午餐准备好,我为她下了一碗面。虽然她不吃肉,又不吃菜,我仍然希望她喝一点汤。十一点半她才回来,据说她在学校哭了,因为她不习惯离开家人,美国教师不赞成娇惯孩子,两岁半的小人,就教她自立,又叫父母不要抱她。所以孩子们一上了学,回来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弄得乱七八糟。可是这个学校还挤得很呢!报名之后,还得侯缺才补得进去。原因是这个学校不打孩子,小朋友也不准互相打骂。(而在普通学校,年龄小的常被年长的欺。教师说,他打你你就打回去,打不回去的就白挨。)这就是该校的特色了。据说这种不打人的学校并不多,此地居然有一所,是幸运了。因为孩子太小,这种学校比较放心。
夜间八点,他们开车,陪同前往一个高级中学,去应那印度太太的约。不料走错了路,走进一所初级中学,在里面转了好久,才知道错了。急忙出来,到达该校已近九点。原来是印度太太借用该校的厨房。人并不多,除主持人外,都是美国人。因为没有接洽好,锅灶都不顺手,要什么都没有,用美国材料,中国的做法,真是四不像。他们倒吃得很开心。我却不太自在,因为我在波士顿时,每当应约,必在一周以前就和主持人接头,去中国城该买的就买好,然后写好食谱,由女儿翻成英文,参加者每人发一份。虽然不接受报酬,但很结了不少人缘。一直到现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