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性的扼杀,为人之真情、人之正常欲望争得存在的合法地位。正因为汤显
祖没有蹈袭《西厢记》蹊径,而是去表现王实甫没有表现过的、也是自己时
代最为尖锐迫切的问题,它才能在三百多年来“几夺《西厢》之席”,与《西
厢》并誉为古典戏曲之“双璧”。
相比之下,柳梦梅形象不如杜丽娘丰满,但也是个性鲜明的。固然,柳
梦梅之爱杜丽娘乃是由于丽娘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并无什么思想基
础。但他一旦进入角色后,就爱得那么专一、真挚、痴情。为了爱他不畏惧
人鬼的阻隔,为了爱他冒被处死的危险开棺使丽娘重返人间;为了爱他在烽
火战乱中替丽娘探望父母,为了爱他不屈从于岳父的刀棍鞭打? 。正因为他
这种性格品质才使丽娘的爱情有所附着而大放光彩。当然,他也有缺点。他
不能摆脱对功名富贵的追求,这是崇尚立功立德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知识分
子的通病。但唯其如此,才更真实,更令人信服。
杜宝和陈最良的形象也都具有典型意义。杜宝是“标准”“完美”的正
统封建官吏形象:他严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封建规条:在家庭中,
他爱女儿,用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女儿,以便使她出嫁后“知书识礼,父母光
辉”;他无儿子却从不想纳宠娶妾,个人修养甚高;他唯一的女儿死去了,
他难过伤心;但女儿还魂后,他又不能容忍女儿自招女婿,认为有辱门第,
败坏家风,极其残忍地破坏女儿的幸福。他想做个慈父,但按封建规条行事,
却落得个冷酷无情。在官场上,他清正廉洁,施政仁和,公而忘私,对封建
国家忠心耿耿。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现存的封建社会秩序。但“完
美”地履行国家臣民的权力和义务的结果,却是断送了女儿的青春和幸福。
由此可见,封建道德体系是多么地荒谬不合理。
陈最良是个迂腐僵化的老学究。他三年一考,考了十五次,在科举道路
上消耗了毕生精力。他教习杜丽娘《诗经》,只是依注解书,让杜丽娘“思
无邪”“收放心”,进行陈腐的说教,作者传神地描述了他的醋酸,迂腐。
作者对他的讽刺和批判,实际上就是对被封建科举制所造就的正常情感被窒
息、生命活力被吞噬的众多文人精神面貌的讽刺的批判。
此外,《牡丹亭》艺术上最大的成功是它以高超的艺术手段,将深闺少
女心曲的情感波澜,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要眇幽深的思想发展,以及她妩
媚绰约的仪态风韵,都维妙维肖地展示了出来。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惊梦]
一出中游后花园的唱词: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
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
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
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他春归怎
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有人论此曲文时曾说:“深闭幽闺之女孩,偶然涉迹园林,花花草草,
莺莺燕燕,都非常见之物,新感触,旧幽郁,相混而发,乃有一种无可名言
之情绪,絪緼脑中。此情绪,非愁非怨,非恨非瞋,而一切罪业魔障,皆由
此为动因。此情绪,虽以善剖心理之佛祖,以相宗百法例之,将无可归纳,
却被心灵手敏之文人,轻轻描出。然又一无痕迹,只是隐约流露于声中言
外? 。”(童伯章语)。说得对极了!这优美的曲辞中确实包容了无限丰富
复杂、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情绪、意念,乃至于形象:一个旖旎妩媚、风姿
绰约、脉脉含情的妙龄少女的顾影自怜的微妙心理;她由醉人美景引起的思
春之情;及由于美(美好之景及自身之美)被轻掷被冷落的婉惜、幽怨、感
伤等等。真个是“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令“读之者若疑若忘,恍然与之
同情矣。亦不知其所以然。”无怪乎在当时就是老年人读之惆怅,青春少女
为之断肠了。①
《牡丹亭》的语言十分优美。除前边所引的几段曲辞外,还有一些唱段,
都或被人称做“曲曲美玉、字字珠讥”;或被人赞为“曲中绝唱”。总而言
之,它确实是妙语连珠,美不胜收,读后“满口余香”。但它又绝对不是骈
骊派传奇如《香囊记》等的滥用典故、堆砌辞藻,而是严格依据剧情需要。
王骥德说,其语言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有的曲子,华美绚丽,如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姹紫嫣红开遍”等等,有的则朴素本色,
语如说话,如春香唱的“陪她理绣床、陪她烧夜香,小苗条吃的是夫人杖”
等,总之,由于人物身份的不同,语言风格也有异。所以王骥德又说,它的
语言是“最是本色当行”。
《牡丹亭》也有缺点,个别地方有庸俗的描写,剧的结构稍欠严密,枝
蔓显多,头绪纷繁,这些都有损于它的艺术效果。
总的说来《牡丹亭》是一部成功的浪漫主义杰作。它以现实中不可能有
的“因梦而死”“死而复生”的幻想情节结构故事,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它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戕害人性的封建理学的反动本
质。正因为此,它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酷爱,唤起了极其广泛的共鸣,
以至出现了俞二娘、商小伶等受其感动而伤心而死的中外戏剧史上都极其罕
见的现象。
汤显祖在戏剧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在国内古典戏曲领域,他与关汉卿比
肩并驾,关汉卿为现实主义戏曲大师,他则是浪漫主义艺术巨匠。在国际上,
人们则常将他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而奠定他这一地位、为他带来如此殊荣
的,就是光耀千古的《牡丹亭》。
第四节 《紫箫记》、《紫钗记》
① 前者如汤显祖政敌王锡爵在观看《牡丹亭》时叹道:“吾老年人,近颇为此而惆怅。后者如著名女演员
商小伶,每演《牡丹亭》,总是泪痕满面。某日,当她唱到“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
见”(《寻梦》)时,悲哀过度,倒于台上,溘然而逝。另广陵女子冯小青,富于才情,屈从父母之命,
嫁为冯生之妾,忧郁苦闷,读《牡丹亭》后作诗云:“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愿为一滴杨枝
水,洒作人间并蒂莲”。“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未及二年,幽愤而死。再娄江女子俞二娘,“酷嗜《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
痛于本词者。十七惋愤而终”,汤显祖曾作《哭娄江女子二首》悼之。
除《牡丹亭》外,汤显祖尚有《紫箫记》、《紫钗记》、《邯郸记》、
《南柯记》四种传奇。后三种与《牡丹亭》合称为“临川四梦”。
一、《紫箫记》
《紫箫记》是汤显祖早期不成熟的和未完成的半头作品。大约作于他二
十八岁至三十岁,即万历五年(1577)至万历七年(1579)。故事本于唐人
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较原传增加了些人物,增设了些情节,并改
为团圆结局。剧本第一出《开宗》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概括了剧情:
李益才人,王孙爱女,诗媒十字相招。喜华清玉琯,暗脱元宵。殿试十
郎荣耀,参军去七夕银桥。归来后,和亲出塞,战苦天骄。娇娆,汉春徐女,
与十郎作小,同受飘摇。
起无端贝锦,卖了琼箫。急相逢天涯好友,幸生还一品当朝。姻缘好,
从前痴姤,一笔勾消。
但剧本只写到第三十四出李益参军归来,与霍小玉重聚。仅就完成部分
看,《紫箫记》不是一部成功之作。其主旨本是写霍小玉与李益的悲欢离合,
但它删除了唐传奇李益另娶高门卢氏的情节,又未增添造成霍李分离的实质
动因,而仅仅是李益赴边参军,不久便返家与小玉重聚。所以,不只是主题
浮浅,而且霍李的离合人为痕迹也很强。同时,它枝蔓繁多,对一些配角如
媒人鲍四娘等,也重笔立传,故结构芜杂。它的曲文过于骈骊,好堆砌典故,
炫耀才学。内容上也未摆脱一般才子佳人的俗套,所以远不如唐传奇《霍小
玉传》思想深刻。
二、《紫钗记》
《紫钗记》仍是写霍小玉与李益的爱情故事。约完稿于万历十五年
(1587),作者三十八岁时。它以霍小玉的紫玉燕钗结构故事,故称《紫钗
记》。
《紫钗记》更接近于唐传奇《霍小玉传》,但同时也融进了明代的现实
内容和作者官场生活体验,故内容远较《紫箫记》深刻,艺术上也开始走向
成熟。
《紫钗记》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改动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唐才子李益赴京赶考流寓长安,经媒人鲍四娘介绍,与已故霍王庶出
女儿霍小玉结成秦晋之好。完婚之后,李益去临时改变的考试地点洛阳赴考,
行前留下了指诚日月的誓言。并果真不负所约,状元及第后又回到了小玉身
边。并且到后来始终对小玉忠贞不二,未存抛弃之念。即李益已由小说中负
心汉薄情郎形象变为忠于爱情的人物。
②为霍小玉婚姻爱情造成巨大痛苦的是“一门贵盛,霸掌朝纲”的卢太
尉,他因李益“恃才气高”,未去拜访他而心怀忌恨,但又爱李益的杰出才
华,想招李益为婿,又加以笼络。因此他不断地为霍李关系制造障碍,对李
益软硬兼施,以至将李“软禁”,逼迫李益就范。即《紫钗记》中已将主要
的鞭挞对象由小说中的李益改成了卢太尉。
③为寻找李益,小玉托亲拜友,耗尽资财,典当了曾当作聘礼的紫钗。
最后沉绵枕席,奄奄一息。一个“族本山东,姻连外戚”的黄衫豪客,闻见
不平,拔刀相助。将李益劫持至小玉家,使二人团圆。由于此时李益已从唐
小说中自己故意对小玉躲而不见,改为被卢太尉软禁,行动不得自由。所以,
他对小玉的负心也就不复存在。
即剧本对小说重大改动是结局由悲剧变为团圆,李益由负心变为忠诚,
增设了小玉婚姻的破坏者卢太尉。这一改动虽然表现了我国古典戏剧作家追
求团圆的心态,但它同《牡丹亭》一样,在这种追求中融入了较为深刻的社
会内容。它以上层统治集团中一个权贵卢太尉反照出了整个官僚集团的骄横
腐败。对卢太尉的塑造也不流于概念化脸谱化,而是较为饱满,具有个性,
带有较强的时代印迹。如写卢太尉得宠时“坐掌朝枢,出入近乘舆”,“只
手擎天势独尊,锦袍玉带照青春”“欲作江河唯画地,能回日月试排天”,
势熖熏天,不可一世;所以文臣武将中的势力小人多去逢迎依附:“洛阳贵
将多陪席,鲁国诸生半在门”。卢太尉干预开科选士,李益因未去拜谒而遭
报复等,都与明代宰辅张居正行为相似,李益诗中有“不上望京楼”句被便
卢太尉以“怨望”把柄要挟,又曲折表现了明代的文字狱。卢府暗探遍布,
霍小玉李益的一举一动都被置于监视之下,也反映了明代宦官特务统治之情
况。总之,《紫钗记》对卢太尉的增设,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赋予了戏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