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不洋。徐一夔工于文章,洪武二年,应诏纂修礼书,书成的第二年,又有
修《元史》的任务。当时正值好友王祎任总裁官,推荐一夔参与编修、他却
写信谢绝了王伟的一片好意。这封在其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信件,在《明史》
中被原文照录。大意是:日历(大事年表类)是史学的根基,有《春秋》遗
风,元代则没有日历,也缺少起居注,幸亏虞集纂写了《经世大典》,诸多
史实才有了眉目。而元顺帝三十六年的事,既无史实可据,又无可参考的书
籍,只凭采方写史,怕是不妥。且我身体欠康,难负厚望。不久,徐一夔被
任为杭州府学教授,应召修《大明日历》,书成后被授予翰林院官。

(艾临)


《大明日历》明朝詹同、宋濂等撰。100 卷。洪武六年(1373)詹同因
朱元璋自起兵以来事迹,虽有所记载,却无专书,建议编写《日历》,被采
纳。遂同宋濂同为总裁官,由吴伯宗、黄昶等为纂修官,书成于1374 年5
月。本书详记朱元璋于至正十二年(1352)临濠起兵至洪武六年(1373)有
关的征伐战绩,礼乐沿革、刑政设施、群臣功过,四夷朝贡等史事。(林吉
玲)

王圻字元翰。明大臣。上海人。嘉靖进士。历任清江知县、万安知县,
后擢为御史。因疏论时政,触犯权相,出为福建按察佥事,屡调至开州知州,
推行“一条鞭法”,后任陕西布政参议。辞官乡居,日以著书为事。著作有
《续文献通考》、《东吴水利考》,另有《谥法通考》、《稗史汇编》、《洪
州类稿》、《海防志》等。

(王军)


《续文献通考》明王圻撰,计254 卷,成书千万历十四年(1586)。分
类较《文献通考》多节义、谥法、六书、道统、氏族、方外六门,共计为三
十考。记事接《文献通考》,上起南宋宁宗嘉定年间,下至明万历初年,尤
以明代部分最为丰富。但王圻在续《文献通考》时,并希望兼有《通志》之
长,既收人物,又分条标明,以致体例杂乱。另有清乾隆时官修《续文献通
考》250 卷

(仝庆会)


杨荣(1371~1440)字勉仁。明朝文学家。建安(今福建建)人。建

文二年(1400)进士。曾任编修。由于多谋善断为成祖所重。初名子荣,成
祖为其更名荣。曾多次随成祖北巡。永乐十八年(1420)授文渊阁大学士。
英宗即位后,重修《太祖实录》,《太宗、仁宗、宣宗三朝实录》,任总裁
官。其与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武英殿大学士杨溥同朝辅政,时称“三杨”。
后辞官归里,死于途中,谥文敏。著有《杨文敏集》25 卷和《北征记》等。

(王军)


杨溥(1375~1446)字弘济。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建文进士,授
编修。永乐初命侍皇太子。永乐十二年(1414),因东宫遣使迎帝迟,被锦
衣卫逮捕入狱。囚禁十年中,读书不辍。仁宗即位后,升任翰林学士,进弘
文阁侍值,掌阁事。继而进太常卿仍兼前职。宣宗即位,免弘文阁,被召入
内阁,与杨士奇等共掌机务。宣德九年(1434),任礼部尚书,兼学士值内
阁如故。英宗即位,与张辅共同辅政。与杨士奇、杨荣合称内阁“三杨”。

(王德靖)


马欢航海家。字宗道。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信仰伊斯兰教。曾参
加郑和的第四次、第六次、第七次航行。任翻译。遍历西洋各国。归国后撰
有《瀛涯胜览》,所记共二十个国家地区,附有纪行诗。叙事详赅,为研究
十五世纪亚非地理和中两交通的重要资料。

(王军)


费信(1388~?)明朝航海家。字公晓,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十
四岁代兄从军。永乐、宣德年间,太监郑和等奉命通使西洋,费信随行,前
后四次,遍历诸国,将所见所闻,撰写成《星槎胜览》二集。前集记亲历诸
国,后集系采辑所成,逐国分别加以叙述,并以诗作加以吟咏。所记各国人
物、风土、出产较详细,为研究当时亚非地理和中西交通关系提供了重要参
考资料。

(王军)


《永乐大典》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成书于明成租永乐六年,由解缙等
儒臣文士共二千人编辑。全书共22930 卷(包括目录、凡例),装成11095
册,收入经、史、子、集、释藏、道经、戏剧等明以前古图书达七、八千种。
这部类书篇幅之太、搜罗之广,缮写与装演之精美,在当时世界文化之林里
也是无与伦比的。此书先后抄了正、副两本。明亡时正本被毁,副本也散失
不少。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两次遭到劫掠焚毁。目前该书存于国
内外仅三百余册。

(王军)


王恕(1416~1508)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明大臣。陕西三原人。
正统进士。由庶吉士授大理寺评事。历任扬州知府、南京刑部右侍郎、云南
巡抚、宁夏巡抚、南京兵部尚书。前后居官中外达五十余年。刚正清严,所
引荐者皆一时名臣。后辞官还乡,致力于编著。为学重事为之际,求得其心
安,提出”天理人欲,相为消长”,著有《石渠意见》、《历代名臣谏议录》、
《介庵奏稿》及《王瑞毅文集》等。

(王军)


杨廷和(1459~1529)字介夫,号石斋。明大臣。四川新都人。成化进
士。正德二年(1507)入内阁。后为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时值刘瑾专
权,其与李东阳唯唯喏喏,委曲求全。任首辅后,中官横行,不能裁禁,致
使朝政颓废。武宗死,以兄终弟及立世宗,至大礼议之争起,其因力主尊武
宗、孝宗为皇考而获罪,被迫去职。

(王军)


祝允明(1460~1526)明代书法家、文学家。字希哲,因生有六个手指
而号为枝山,长洲(今苏州)人。祝允明五岁时就能写一尺大字,九岁会作
诗。弘治举人,授官厂东兴宁知县,逮捕盗贼头目三十多人,杀而儆百,四
方安定,后升为应天府通判。祝校山博学多才,思如泉涌,文章有奇气。其
书法成就尤为杰出,小楷学钟繇、王羲之;狂草学张旭、怀索、黄山谷,气
势雄健,一往无前,又能出入变化,被《名山藏》誉为“国朝(指明朝)第
一”。但有时过于纵横散乱,常有失笔处,如《祝枝山书曹植诗》。与文征
明、王宠并为明中期书坛代表。然好酒色,求文求字者多贿以妓女(《明史·文
苑二》)一旦有所收入,便召来好友豪饮一空。从不过问生产,晚年生活贫
困,以每出门有追呼讨债者而自喜。著有《怀星堂集》、《兴宁县志》等,
书法有草书《赤壁赋》,行书极为罕见。

(艾临)


王守仁(1472~1528)明哲学家、教育家。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
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曾任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一度
被谪为贵州龙场驿丞。后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封新建伯,官
至南京兵部尚书。卒谥文成。他是陆、王学派的集大成者,发展了陆九渊的
“心即理”学说。认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
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只要致吾心之良
知,即可得到圆满的知识,把封建道德伦理说成人生而具有的“良知”。认
为恢复心之本性,就可达到与无地万物为一的最高境界。提出“知行说”,
认为”知行并进”和“知行合一”,把知行混为一谈。他论儿童教育,主张
“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语录》)。
他的学说以反程朱理学的姿态出现,在当时影响很大。明末清初,阳明学还
流行到日本。其作品主要有《大学问》,门人辑成《传习录》,后人辑成《王
文成公全书》38 卷。

(楚伟)


唐枢(1497~1574)明大臣。字惟中,号子一,浙江归安(今湖州)人。
嘉靖时进土。后任刑部主事。因疏请明正李福达罪,触怒世宗,被革职为民。
隆庆初年,诏复官职,以年老加秩致仕。留心经世之务,曾亲自历九边及浙
江、江苏、四川、贵州、云南。对各地山川险阻扼塞了如指掌。其年青时师
从于湛若水。学者称之为一庵先生。其著述有《木钟台集》。(王军)

柯维骐(1497~1574)明代史学家。字奇纯,福建莆田人,高祖是翰林
学士,父为徽州知府,柯维骐考中嘉靖二年进七,授予南京户部主事,没就
任,称病回家。从此以后谢绝宾客,专心读书,门人先后达四百余人。维骐
作左右二铭,讲义二卷,教学生务实。在他之前,《宋史》、《辽史》、《金
史》为三本书。柯维骐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合编为一书,以宋为正统,名字
定为《宋史新编》,其他著作有《史纪考要》、《续莆阳文献志》,另有诗
文集并行于世。柯维骐登第五十年,没做一天的官。虽有人推荐,也没前往。
惟嗜读书,别无所好。倭乱中房屋彼饶,一度贫困交加,也不停笔耕。后被
授予承德郎致仕,享年七十八岁。

(艾临)


《宋史新编》明柯维骐撰。200 卷。作者家居三十年,改宋、辽、金三
史为一书。全书分本纪14 卷、志40 卷、表四卷,列传142 卷。以宋为正统,
辽、金附之,置于外国,与西夏、高丽同列。此书对《宋史》虽有所纠缪补
遗和考订,然删节过多,史料价值减低。

(仝庆会)


高拱(1512~1578)明大臣,字肃卿,河南新郑人,嘉庆进士。穆宗
为裕王时,他为侍讲学士,得过“怀贤忠贞”四个赐字。1566 年拜文渊阁大
学士,徐阶的推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穆宗即位后,高自恃皇帝旧臣,常
与首辅徐阶抗争,二者渐渐有隙。徐阶有事也不与高拱商议,弹劾高拱的言
论纷至沓来。高拱整日不得安生,称病辞官。及至高拱应召复出,专与徐阶
作对。徐阶的子弟横行乡里,均被编入军旅,直到高拱离位,才得以解脱。
高拱有经济才能,身为首辅兼领吏部,在军需给养上出了不少力。俺答孙子
把汉那吉来降,总督王崇古受理此事,报请皇上可否授以官职。朝上议论多
以不可,高拱和张居正力排众议,答应条件,促使俺答汉接受明朝的封号。
高拱开始还保持清操,后渐渐独断专行,他的门生中多有受贿。而弹动者均
被逐出京师。高拱为祭酒,居正为司业时,两入相处颇好。高拱也称赞张居
正有大才。神宗即位后,高拱暗使雒遵、程文上疏攻击司礼监冯保,当此事
告诉张居正时,张居正表面答应,私下告诉了冯保,串通一气联合罢了高拱
的官。宣读诏书时,高拱以为是驱逐冯保,急忙前听、当听到是对自己列罪
免官时,伏地不能起,坐骡车出了宣武门。张居正还假情虚义挽留高拱。几
年后,高拱在家去世,官方祭文中删去了贬低之词,再后来,皇家念及高拱
的功绩,赐以文襄的谥号。著有《高文襄公集》、《边防纪事》等。

(艾临)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
太仓县)人。明嘉靖进士,授刑部主事。曾任山东副使·大名兵备等职。杨
继盛因劾严嵩下狱死,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