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警察趣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招,人就躺下了。可不是比西门庆厉害?
  忘了是许和尚还是叶帅说过,要警惕戴眼镜的。。。
  老尹自己说那不是武术,实用的格斗技巧而已,跟解剖学关系更大。他的特点无非是第一出手要极快,第二是下手要极狠罢了。
  一个抓四个?我说,看看老尹,不能不佩服 – 文的武的这人怎么什么都能来两下阿,他还有毛病没有?
  怎么没有?老宋横了一眼。一看要窝里斗,老尹坐不住了,赶紧起来连连作揖,得,得,不用你说,我有流氓习气,我有流氓习气。。。
  看着两位说相声似的,老萨忍不住乐,就口问了老宋一句:尹一人能抓四个,您呢?
  这就有点儿挑动群众斗群众,唯恐天下不乱的意思了。您想啊,老尹主要的功夫是盘查,抓捕是您老宋的正行阿,他要一人能抓四个,您不来十个八个说得过去么?
  实际这是老萨外行的地方,盘查遇到的案子是不可预测的,老尹才有一个抓四个的机会;抓捕是计划性行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要做预案,所以您看电视里面的抓捕纪实都是几个按一个,要哪位老大安排出让老宋一个抓八个的场面来,这位老大也就该改行了。
  我哪懂这个呢?我还巴不得撺掇老宋跟老尹当场比划一下呢 – 只要别拿咱当靶子就成。
  老宋根本就不上当,一乐,用手比划了个六。
  您一个抓六个?
  不是,仨片警,俩刑警,加上我,从四楼打到一楼,六个抓不住一个。。。
  萨瞠目结舌,老宋的功夫多少有点儿耳闻的,十七公斤炸药案里边,老宋以谈判为名单刀赴会,突然出手放倒嫌疑人。那小子身高一米九零,体重八十多公斤,壮得活象黑铁塔,让老宋吃得死死的,格斗了半天手里拿着打火机愣就是没有能把火儿打着的机会。这一个能打老宋他们六个的,得是何等人物阿?
  江洋大盗?
  不是。
  恐怖分子?
  不是。
  芙蓉JJ?
  不。。。
  萨没法猜了。
  老宋说:就是一知识分子。隐约的,竟然觉得老宋的嘴角有一丝忧伤。
  看着萨难以置信的样子,老宋误会了,说你是不是觉得知识分子就不犯罪了?告诉你,你宋哥手里抓的知识分子多了去了。
  真的?我问,能举个例子么?
  当然可以了,我抓的第一个知识分子。。。好了,我给你说说案情吧。
  那是八十年代后期一个中午,突然接到报案,称某居民家丢失一台东芝全制式录像机。
  要搁今天,都看DVD了,录像机扔大街上都没人要丢了还用报案么?八十年代可不一样,一台进口的全制式录像机价值数千元,等同于一家人家的全部积蓄,特别是这种N制P制国内国外全能看的玩意儿,你有钱也没地方买去阿。兄弟为了挣外快,八八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包揽诉讼 – 不对,包放录像的时候,那么大的学校,这种机子也不过两台而已。
  所以,当时能拥有这么个玩意儿,在北京是相当拔份的事情。
  不过这家失主可是一点也不拔份,一对老夫妇带个上小学的孙女儿,录像机是儿女在国外工作寄来的,刚开箱一个多月,那些杂七杂八的功能统统不会用。那天早晨,小孙女儿上学,老两口出门卖菜的时候录像机还在呢,一个钟头以后回来,门锁的好好的,录像机就没了。
  窗没开门没坏,没丢任何其他东西,没有翻动痕迹,没有外人的指纹。
  内贼。警察一看就这么琢磨。
  问题是老两口总不能偷自己吧,八十年代的孩子单纯,那小女孩儿天真烂漫,没有和什么有劣迹的人来往,当时也确实在学校,还是个班长。
  那谁会是贼呢?
  邻居?邻居根本不知道他们家有这个宝贝。
  亲戚?老两口说最近一次有亲戚来也是半年前了。
  朋友?老两口社会关系极为简单,也是好久没有朋友来过了。
  更让警察们挠头的是,这老两口偏偏还是安全意识很强的人,家里钥匙就三把,老头老太小女孩儿,小孩儿的同学来找从来不让进家,查水表电表都在门外,而老头老太平时生活也很有规律,只有早上这一个钟头会出门买菜,其它时间家里都有人。
  这还会丢东西,邪了。
  案子惊动了老宋,下来看看吧。
  老宋找老两口聊了聊,除了证实前面的调查没有什么收获。看现场,现场什么特别的也没有 – 期望案犯这时候掉个钥匙手绢什么的不说是天方夜谭,也跟天上掉馅饼概率差不多。这家是里外套间,录像机在里间电视下面的柜子里,要说有贼“白闯”进来,大约第一眼看到的也应该是那电视机而不是这个黑不溜秋的玩艺阿。
  可老宋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
  琢磨了半天,他在仔细看笔录,觉得一个地方有些古怪,他问第一个发现失窃的老太太 – 您回来的时候,那里间和外间之间的门,是关着的?老太太很肯定地说,对啊,我记得清清楚楚,推开门一看,录像机没了。
  老宋若有所悟,忽然明白了那里不对劲儿,问道:你们那录像机的盒子呢?扔了吗?
  没有啊,原来放在柜顶上的。。。咦,谁给拿去了?
  哦,老宋吁了口气。
  这一个月你们家到底有谁来过?老宋问老两口 – 请你们仔细回忆一下,肯定有人,就从你们觉得越没有嫌疑,越不可能偷东西的人想起。
  四小名捕之六个抓不住一个 (三)
  谁来过还最没嫌疑呢?老两口迷惘半晌,最后老太太想起来一个人 – 那老师来家访算不算呢?
  说着很不自信,大概琢磨呢 – 要照这个,查户口的警察算不算呢?
  什么时候来家访的?
  大概半个月以前吧。
  进里屋了吗?
  进了,就这个茶几上聊天的。。。不会吧,很斯文的一个小伙子,对孩子很好,还特别有礼貌。也就聊了五六分钟吧。
  老宋说你们查查这老师的资料。
  一查吓一跳 – 崇文区模范教师,教学好,人缘好,修养好,勤于助人,早来晚走。
  老宋说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人象。
  为什么?老宋说从那两个细节感觉的,一个是案发时套间中间的门是关着的,当时家里没人。老太太记得老两口出去买菜的时候,中间门是敞着的,那么谁关的门呢?
  只能是案犯。
  案犯关门干吗?没有任何好处,老宋的判断是,这是个有教养的人,随手关门成习惯了。而这贼偷录像机还不厌其烦地把包装盒也带走,又说明他做事条理分明。
  这可都是好品质啊。
  没错,老宋也这样认为,但是,有好品质的人也难免一步走错,这种事情屡见不鲜。从随手关门,条理分明,能够认识到录像机的价值(识货),并判断出包装盒和录像机属于一套,而且现场没有留下任何指纹,作案预谋性强等等来看,他判断此人应该具有较高教育程度,换句话说,这案子是知识分子干的。 事后证明此人对指纹在破案中的作用比较了解,因此是戴手套作案的,这在当时初次作案的人中比较罕见。
  而老两口描述的这位家访老师,无疑具备以上所描述的多种特征。所以,越说他怎么有礼貌,有知识,越让人觉得有嫌疑。
  别的知识分子怎么没嫌疑?废话,人家没来过这儿阿。
  于是,老宋他们就奔了这所小学,和这位老师当面碰了碰。这名正言顺,了解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么,有没有和什么坏孩子来往啦,平时说过什么容易引人注意的话啦,这样,接近了嫌疑人,可就算怀疑得不对也有说得过去的理由。一聊,察言观色,交锋就已经开始。
  其实,这之前,老宋他们还遇到两个麻烦。
  第一个麻烦是失主家三口人都否认曾经借过钥匙给别人,可种种迹象都表明案犯是从门进来的,他没钥匙又不撬锁怎么进?难道是茅山上的道士下来作案?那好像就该归赵朴初赵真人而不是我们警察管了吧。
  第二个麻烦是老两口说得明白,跟没跟X老师说我们每天早晨出去买菜的事儿?没有没有,人家家访的时候,聊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我们跟人家说这个干吗
  是啊,谁没事儿跟家访的老师汇报自己的生活规律呢?人家又不是记起居注的。
  可这俩麻烦不解决,案子没法往下走,怀疑谁都是瞎怀疑。
  老宋的办法就是聊,天南地北的中间加上几个正经问题,他的目的是让对方放松下来,这找线索跟找东西似的,越使劲儿找越找不着,你不找了,可能反而抽冷子一下想起来。
  连老宋都没有想到运气这样好,两个线索居然都是在那小姑娘身上找到的。
  和小姑娘说着说着又聊到家门钥匙这件事儿,借给过别人没有?
  没有!小姑娘回答得非常干脆,不过,说完又犹豫了一下,好像有点儿发愣的样子。
  有门,这孩子闹不好有什么事儿没说 – 小朋友再想想,再想想。。。
  嗯,借我们班教室的钥匙算不算?
  那当然不算了。老宋有点儿失望
  小姑娘:可是。。。
  老宋:可是什么?
  小姑娘慢条斯理地说:可是我的家门钥匙和教室钥匙当时是拴在一块儿的阿。
  老宋:等等,你说什么?谁跟你借过这个?
  原来,小姑娘是他们班的班长,按照学校的做法,班长都掌管着自己班教室的钥匙,小姑娘怕丢,就和家门钥匙拴一块儿挂脖子上了。当然有时候小班长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及时去开门,就会把钥匙借给别人。
  老宋:那么,有借钥匙的人知道另一把钥匙是你们家的么?
  小姑娘:我当然要跟他们说啦,这是我们家的家门钥匙,你们别弄丢阿。
  老宋:你不是说没把家里钥匙借出过么?
  小姑娘:当然没有借过啦,我借的是教室的钥匙么!叔叔你怎么这么笨呢?
  老宋:……—%¥#??!!
  还好,小姑娘列出来借过钥匙的人里面,那位模范教师赫然在列,说明老宋他们的推测又可能成立。
  那么,两位老人每天早上去买菜的习惯呢?
  你爷爷奶奶每天早上出门买菜这件事儿,跟别人说过没有?
  没有!小姑娘回答得非常干脆,不过,说完又犹豫了一下,好像有点儿发愣的样子。
  有门,这孩子闹不好又是有什么事儿没说吧 – 那小朋友再想想,再想想。。。
  嗯,我不说大家会不会知道?
  那当然不会知道啦。老宋有点儿失望
  小姑娘:可是。。。
  老宋:可是什么?
  小姑娘慢条斯理地说:可是我在作文里面写过啊。
  老宋:等等,你说什么?在作文里面写过?
  原来,小姑娘在写作文的时候写了《我的爷爷奶奶》,里面写了老头老太太每天早上去早市买菜,又便宜又好,路上还能散步锻炼这些事,还被评为范文过。
  老宋:那么,有人问过你作文里面写的内容么?
  小姑娘:当然有啦,老师就问过我写的是不是真实的事情,作文只能写真的事情,不能瞎编。我说当然是真的啦。
  老宋:这么说你把这件事告诉全班了?
  小姑娘:当然没有啦,我从来没告诉过他们,我写的是作文!叔叔你怎么老是这么笨呢?
  老宋:……—%¥#??!!
  还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