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幽默大全之外国卷-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族前来参加音乐会,可是他们根本不懂音乐,常在乐曲声中打瞌睡,海顿就特意创作了
“惊愕交响乐”。开始,乐曲在极为柔和的声调中进行着,正当那些贵族们酣睡时,突然,
乐队奏出惊雷闪电般的曲调,伴着大炮式的鼓声,顿时把睡梦中的贵族们吓醒,他们口张目
瞪,睡意全失,乐曲也就此告终。
    

弹不了的曲子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年)是海顿的学生。有一次他和老师打赌,说他能
写一首曲子,老师准弹不了。
    海顿自然不相信。莫扎特用了不到5分钟,就匆匆地把乐谱稿子写完,送到海顿的面前。
    “这是什么呀?”海顿弹奏了一会儿后惊呼起来,“我的两只手分别弹向钢琴的两端
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突然出现在键盘的当中呢?这是任何人也弹不了的曲子。”
    莫扎特微笑着在钢琴前坐下,当弹到那个音符的时候,他弯下身来,用鼻子弹出了那个
音符。

少年请教    有个少年问莫扎特怎样写交响乐。
    莫扎特回答道:“您写交响乐还太年轻,为什么不从写叙事曲开始呢?”少年反驳道:
“可是您开始写交响乐时才10岁呀?”
    “对,”莫扎特回答道,“可那时候我没有问过谁交响乐该怎样写。”

戴着眼镜睡觉    莫扎特每晚睡觉总要戴上眼镜。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临睡还要戴眼镜呢?”
    他回答说:“我常在梦中想起一些乐曲的旋律,如不戴眼镜,就什么音符都看不清,醒
来自然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贝多芬的胸像    有一位钢琴家对作曲家雷格说:“最近我演奏的成绩步步提高,使我有能力购买一架新
钢琴。我想在钢琴上再摆个音乐家的胸像,你说买莫扎特的好呢,还是贝多芬的好?”
    雷格并不承认这位钢琴家的才能,当即回答:“我看还是买贝多芬的吧!他是聋子!”
    

赠送头发    一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1825—1899年)去美国演出,大为轰动。
    他身材很高,仪表非凡,特别是他的弯曲长发,很引人注目。一位美国妇女想办法得到
了一束斯特劳斯的长发,当作珍品保存起来。消息传开,人们纷纷向他索取头发,作为纪
念,一时竟成了斯特劳斯的“头发热”。好心的斯特劳斯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因此有些
人为他担心。斯特劳斯离开美国时,许多人前来送行。这时,只见他挥着帽子向人们告别,
人们看到他的卷曲长发还好好地长在头上,只是他来美国时带来的一条长毛狗,变成了短毛
狗。
    

音乐的慰藉    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1833—1897年)年轻时就受到李斯特和舒曼的关注和帮助。他
一生扑在音乐上,勤奋地工作。
    但他出身贫穷,父母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为了帮助家庭,他把挣来的钱都
拿了出来,但总是杯水车薪,无补于事。加之他父亲不善理财,花钱轻率,因此经常入不敷
出。
    有一次,勃拉姆斯离家外出,他对父亲说:“要是你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我觉得最好的
慰藉是音乐。那时,请你翻翻我那本旧的《索尔钢琴练习曲》,也许你会消除烦恼的。”
    父亲并不懂他话里的涵义,也没当回事。不过没几天,他手头就又拮据了。这时,他想
起了儿子的话,便找来了那本曲簿,看能找到什么慰藉。谁知,翻开一看,里面竟夹着几张
可救燃眉之急的钞票。

遗憾之事    勃拉姆斯和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的作者,彼此很是倾慕、
钦佩。有一次,他俩在维也纳相遇,斯特劳斯把签名册递给勃拉姆斯,请他留名。
    勃拉姆斯在空页上抄了几小节《蓝色的多瑙河》的乐曲,然后在下面写了一行字:
    遗憾的是,这并非勃拉姆斯的作品。

祥云缭绕天使    勃拉姆斯的乐曲很大一部分是以抒情的旋律见长,因此总能使年轻女士陶醉不已。
    有一次,勃拉姆斯被一群女士团团围住,她们喋喋不休地问这问那,搞得他心烦意乱,
几次想借故脱身,但就是突不出重围。
    无可奈何的勃拉姆斯取出一支雪茄抽了起来。女士们受不了浓烈的烟味,就对他说:
“绅士是不该在女士面前抽烟的。”
    勃拉姆斯一边继续吞云吐雾,一边悠然地说:“女士们,哪儿有天使,哪儿就一定祥云
缭绕。”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著名的乐队指挥布鲁诺·瓦尔特(1876—1962年)到了美
国。他首次指挥纽约交响乐团时,发现第一大提琴手沃伦斯坦无论是彩排或正式演出时都有
意不听指挥。
    “您是一位志向非凡的人,沃伦斯坦先生,可您的抱负是什么呢?”瓦尔特没有当众责
怪他,只是请他来个别交谈。指挥家的态度非常友好。
    “成为一名指挥家。”大提琴手答道。
    瓦尔特笑着说:“那么,当您成为乐队指挥时,我希望您永远不要让沃伦斯坦在您面前
演奏。”
    

弹琴和补靴    库勒克是德国的大钢琴家,有一次被富翁白林克请去吃饭。白林克过去是个鞋匠。进餐
完毕,主人要求客人弹支曲子,库勒克只好从命。
    不久,音乐家也邀请白林克来吃饭。饭后,他捧出一双旧靴来。富翁感到很奇怪,库勒
克说:“上次你请我,是为了听曲子;今天我请你,是为了补靴子。”
    

作曲家的塑像    西班牙小提琴家和作曲家萨拉萨蒂,听说有几位崇拜他的阔佬要为他立一座塑像。萨拉
萨蒂向别人打听:“建这座塑像要花多少钱?”人们告诉他,大约要10000比塞塔。作曲家
十分吃惊:“干脆我自己站在基座上好了,只要5000比塞塔就行。”
    

不必自寻烦恼    有一次,歌德和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770—1827年)并肩散步,过往的行人们不断地
向他们致意问好。次数一多,歌德就不耐烦这频频的还礼了,不免大发牢骚。
    贝多芬笑着劝慰他说:“阁下,您用不着烦恼,也许他们是在向我致意呢。”
    

一套乐谱    贝多芬逝世后,恰鲁比尼成为欧洲的音乐巨子。
    有一次,一位时髦派音乐家带了一套乐谱去见他,伪称那乐曲是大音乐家曼哈所写。但
恰鲁比尼仔细审视一遍后,断然说道:“这决不是曼哈写的,实在太坏了!”
    那位来访者又说:“那么,如果告诉你这是我写的,你会相信吗?”
    恰鲁比尼笑笑说:“不,你还不能写得这样好呢!”
    

音乐家的简历    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李斯特(1811—1886年)到西欧去旅行。在一家高级饭店住宿。对
于这家饭店烦琐的登记手续,音乐家这样写下了自己的简历:
    职业:音乐家
    出生地:帕那萨斯
    由何处来:由迷惑之中来
    到何处去:到真实之国去
    帕那萨斯是希腊神话中作为太阳神和文艺女神的圣地,李斯特和饭店的侍者开了一个小
小的玩笑。

停止演奏的理由    一次,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演奏。他开始演奏了,沙皇还在谈着闲话。于是,
他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弹了。他谦卑而骄傲地欠身说:“陛下说话,小子理应缄
默。”
    

“无才”偏要高价    斯特拉芬斯基(1882—1971年)是一位出生于俄国的美国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
为美国人所熟知的乐曲。一次,有位电影制片人出价4000元邀请斯特拉芬斯基为好莱坞的
一部电影配乐,被他当面拒绝,理由是钱太少了。
    制片人争辩道,另有一位作曲家也以同样的价为一部新片谱了曲。
    作曲家分辩说:“他有才呀!我没有才,干起来就要吃力得多。”
    

高龄的原因    马尔科姆·萨金特(1895—1967年),美国音乐指挥家和风琴手。他为古典音乐在年
轻听众心目中的复活尽了很大的努力。
    在他70岁诞辰时,一个采访者问他:“您能活到70高龄,应该归功于什么?”
    “嗯,”指挥家想了想说,“我认为必须归功于这一事实,那就是我一直没有死。”
    

一人买两票    美国钢琴家波奇,有一次,在密西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时,他发现全场观众很少,还不
到半数。他从心里感到很失望。
    这时,只见他从容地走到舞台前面,对观众说:“你们福林特城的人一定很有钱,我看
你们每个人买了两个座位的票,真阔呀!”
    话刚落音,全场欢声雷动起来。
    

魔一般的心灵感应    为了集中注意力,同时感受到乐曲的微妙境界,当代著名指挥家卡拉扬和小提琴演奏家
朱尔斯坦在指挥和演奏时,都有闭眼的习惯。
    这两位天才的音乐家配合得非常默契,人们甚至认为指挥家和首席小提琴手几乎有着魔
一般的心灵感应。他俩的第一次合作演出是在瑞士的卢塞恩。这次演出曾打动了无数观众。
后来,当人们问起朱尔斯坦为什么要闭眼时,他说:“我们彼此看不见更好,这并不会出
错,音乐不需要眼睛,要的是彼此的心领神会。整个演出我只睁过一次眼睛,看见卡拉扬正
闭着眼睛在指挥,我赶忙又闭上眼睛,生怕破坏了整个气氛。”
    

耶稣脸红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名画家拉斐尔(1483—1520年),曾经在梵蒂冈教皇皇宫里绘
制壁画。他对此项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表现了极大的虔诚,他按自己对《圣经》的理解
和想象,仔细地勾勒着每一个线条。经他手,一个个宗教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墙壁上。
    有一天,两位红衣主教突然有兴致来观看拉斐尔作画。当时的拉斐尔正站在支架上,酸
痛的手臂吃力地挥动着画笔。红衣主教看了一会儿,然后半开玩笑地批评拉斐尔,说他把壁
画上的耶稣和圣保罗的脸都画得太红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拉斐尔停下画笔,背对着主教,用非常低沉的声音回答道:
    “阁下,我是故意这么画的,因为圣主在天堂里看到教堂被你们这些人管辖而感到有些
羞惭。”
    

怒砸雕像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多那太罗(1384—1466年)创作了浮雕《佛罗伦萨的圣
米凯莱》和青铜像《大卫》后,名声大振。威尼斯的绅士们委托他给雇佣兵队长达纳尔尼
(即加塔梅拉塔)塑一座马的雕像,并一再催促他尽快完成。多那太罗对此很是恼火,他拿
起锤子一锤把快要塑成的雕像的头砸个粉碎。绅士们拿起锤子对着他的脑袋,要用同样的方
法报复他,多那太罗毫不畏惧,说:“我可以重塑加塔梅拉塔的头像。只要你们也能重塑我
的头像,我倒很情愿让你们砸。”
    

逼真与失真    一位造访英国肖像画家戈弗雷·内勒(1646—1723年)的客人对内勒太太的一幅全身
肖像发表评论说,画像底部的一些爪痕大大破坏了肖像的效果。内勒告诉客人说,这是他妻
子的一只小叭儿狗的功劳,这狗经常用爪子抓内勒太太的裙子,想要主人抱它。这使客人想
起了佐克西斯的事:佐克西斯有一次在一幅小男孩的画像头上画了许多葡萄,葡萄十分逼
真,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