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看得到一些企业退出历史舞台了,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它的内部团队分裂等
问题。我们的最初团队有10个人,到现在我们团队不但没有分裂,而且大家还在保
持着一直有的这种热情,这种凝聚力,并且越滚越大,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现在公司员工扩充到八十多人了。

    第二个是观念,刚才说人是我们的基础,但是呢?为什么能够把这个雪球越滚
越大?慧点做的一个相当不错的事情是,慧点创造并维持了一个比较开放的企业文
化,我们在不断地吸引并期望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管理者进来,加入到这个团队来,
而且这个团队非常的开放,能够融汇在一起。我们现在董事会里面有一半的人是原
来我们团队之外的,而且这一半在公司的决策里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我们经理层
里面也有一半是创始团队之外的,大家磨合得非常好。

    第三个是现实给大家发展的速度,慧点能发展得这么快也是非常幸运的,社会
环境给企业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其实,对于企业来讲,企业给员工创造的价值应该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那
么我觉得在慧点工作体现了这种物质和精神的协调。在物质上,刚开始创业最好的
时候拿八百块钱,不好的话就不拿钱,我们叫生活费,供济制……那么到现在,大
家可以按正常的薪金标准来走。过去在精神上,大家在不断地挑战自己,完善自己。
我强调的是大家工作一定要开心,如果不开心的话,我也不勉强大家留在慧点。

    我说,公司发展到现在有没有经历过比较大的困难,而你自己在此当中有没有
受过比较大的挑战?

    其实,各种各样的困难都经历到了,一直都存在。前段时间媒体的报道我很不
高兴,我觉得新闻记者也好,媒体也好,它是个放大器,当创业这个事好的时候,
把它吹成一朵花,清华创业园成立的时候,那么多人来报道,我觉得奇怪呀,有什
以好报道的?一种就业形式嘛,有什么好奇怪的?我觉得创业园里面的公司整体都
不错,就有那么个别的公司有困难的时候,报道的调子马上就翻过来,这可不太好。



  
                第二节

    还是回到刚才说的人的例子上,是小孩嘛,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感冒发烧。咱
们也一样,我以前身体不太好,当然现在不怎么常生病了,但小的时候呢,什么扁
桃体发炎呀,明儿什么磕呀碰呀……老是病假。不能就说:“不行,他已经死了。”
或者说怎么着,然后到处去报丧,让孩子更觉得没有希望,本来是一个感冒,然后
转成肺炎,到最后真的让他死掉了。

    慧点在有“大学生创业”这个媒体概念之前就创立了,现在发展得也比较快,
我不希望在宣传把我们跟学生创业连在一块,我们是创业公司,和所有的创业一样。

    前两天看到一份报纸我觉得挺逗的,说创业有两派,一派叫海龟派,海外归
(归与龟谐音)来的;一派叫土鳖派……

    姜晓丹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并且重复着说“土鳖派”三个字。土鳖是骂人的词,
用在“神圣的创业”上面,确实好玩,我也偷偷地笑了。我想到了“土博士”跟
“洋博士”的区别,没想到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年轻人创业被谑称为“土鳖派”。
姜晓丹认为没有什么学生创业与非学生创业的区别,大家走到市场上是一样的。接
着,我问姜晓丹,一个人怎么样才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说实在,我到这个位置(总经理)上来是一直有这个愿望的,我喜欢做技术型
的干部,能把自己的想法实驰下去,凭能力办事,而不是算计人。

    上本科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做个实业呀,做这个公司有两方面,一方面是
精神上的,我看重精神,我对物质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最近有人说:“不想当大款
的可能就做不好企业家。”另一方面是理想,慧点里有很多人是把创业当作理想来
奋斗的。

    做为慧点来说有两块理想,一个就是信息化这方面的朝阳产业,IT技术。对于
中国,如何没有制造业来支撑的话,谈不上什么强国,因为你没有根基呀。我们所
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软件技术给传统产业制造业服务,去帮助中国的企业加入到国际
的竞争里面去,提高中国企业的利润。第二个理想是中国的软件业,这跟我们当中
一些人的偏好有关系,我们很喜欢软件技术。我有一个大胆的假设,可能在很短的
时间内,有电的地方就有Internet,带电的东西就有软件,那么未来软件它真的是
一个产业,像现在的纺织业,它可能不再是个高科技的东西,随着产业的转型就变
成传统产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软件甚至成了劳动力型的产业。在这里面谁能够解
决成本、质量、效益问题,谁就能取得胜利。我们能够看到软件,美国在做,巴西
在做,印度在做,还有爱尔兰呀,冰岛呀……在这方面都投了很大的力量。中国的
软件业相对落后,我们慧点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做中国最好的软件企业。最好应该
是最大了,我们是“土鳖”嘛,留下来了(指不出国)就应该为中国软件做点事。

    我说,你自己认为不看重物质上的回报,其实在创业的过程中,你的财富就已
经不断地在积累,只不过还没有兑现成人民币或美元而已,你是怎么看待知识创造
财富这个社会现象的?

    我上研究生研究的课题是知识管理,为什么叫知识管理呢?以前的管理是人、
财、物,现在已经把知识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国有各别州提出立法,
把知识作为财务化管理来体现,知识就是资本。

    今年年初我有幸参加了中关村三代创业者的座谈会,探讨中关村的未来,我觉
得我们已经是后来者了。会上出现了一个一闪而过的不愉快,跟我们同辈的一个创
业者认为,现在的时代是我们的时代了,所有的经济规则都是我们的规则了,你们
那一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柳传志(联想总载)不这么认为,我也不这么认为。我
们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但是所有的平台都是沿着它自有的规律在走的。你说经济
泡沫呀,真实过去一样嘛。咱们上大学之前生物火得不行,其实那时就是生物泡沫
的时候,这些年泡沫沉淀下来,但是你看,随着基因的突破,现在生物又开始仰上
去了。所以,这不是什么IT的创造,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的,过去电子呀汽车呀都
经历这么一个规律。我认为过去不存在的,我们在开创新的领域必然会有迷失自己
的方向的时候。



  
                第三节

    我说,你刚才谈到中关村三代创业者的座谈会,你有没有比较欣赏的创业者?

    在国内,我很佩服柳传志,他能够把一个企业管理成军团一样。人家认为高新
技术企业应该是那种不拘小节的、穿牛仔裤的、留泽楷头那样的……但是在联想,
它是另外一种形象存在。国外的,我很佩服比尔… 盖茨的技术天赋……反正我觉得
我不如他们。

    姜晓丹又一次哈哈大笑。我说,把企业做得很成功的故事称之为神话,你自己
是不是也觉得在带领一批人在创造神话?

    我刚才说了,我不如他们,但我想做的呢,我希望能去支持去服务一批有销售
天才的人,有技术天才的人,大家在一起为慧点科技在做,所以说我看重的不是回
报,而是我想把这个事业做得有多大,这可能也是我的特长,我也有信心。在这种
情况下,将来慧点科技我想做得也不会比他们差得多。

    前段时间我看过一样东西,叫土壤学说,就说你做这个企业呢,是做一个屋顶,
还是做一片土壤?你做屋项呢,你很高很大很有能耐,你象一片屋顶把员工把事业
罩在屋顶的下面,让它们去生长。你屋顶有多高,企业可能就会做得有多高,相对
来讲,我更愿意去做一片土壤,我希望我这片土壤是非常肥沃的(姜晓丹低头瞧了
瞧自己,笑着说自己挺胖的),能够让大家在这片土壤里竞相成长,长得最高的那
个人就是慧点科技最高的高度,我可能不是那个最高的人。

    我说,你能够这么想这么做,也是你的魅力所在。接着,我问姜晓丹做为一个
创业的实践者,是怎么看待大学里的创业热潮?

    “大学生创业”这个概念有泛化的地方,因为我们是搞科技的,在国内算得上
最早开始研究这个Internet的,探索了很长时间关于Internet是怎么定义的,后来
得出结论,Internet是个商业概念,没有明确定义。我觉得“大学生创业”也是这
样,它是个媒体概念,没有明确定义。你说我们算是大学生创业吗?沾边是吧。像
鲁军(FanSo 总裁)休学创业,那算不算大学生创业?那些在海外读完研究生回来
创业的算不算大学生创业?就说那个算主流?感觉这里面是个筐似的,谁都可以往
里面装。只要你念过大学,都可以算大学生创业。其实,创业就是在创造事业,我
不喜欢“大学生创业”这个词。

    对于去年爆炒的大学生休学创业倒有一些看法。在我读本科的时候,我是我们
系学生科协主席,在清华科协是个挺重要的组织,因为团委、学生会和科协是三驾
马车。我们负责的是学生课余科技活动,一直到我毕业之前,也都叫学生课余科技
活动,不是像现在所说的学生创业。在我上研究生做辅导员时,我常跟那些学生说,
一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不要人云亦云;二是要有深厚的知
识体系,因为有了这个才能成为一棵大树,而知识体系的建立是需要在学校里积淀
的。

    我对休学创业不是很赞同,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果选择放弃未完成的学业出来,
就要义无反顾,不能想着:“唉,我回去念书该多好啊!”我觉得做人做事很多时
候就怕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的大多数掉到水里去。

    办公室里再次充斥着姜晓丹爽朗的笑声,我对他的的访谈结束了,正好半个小
时。我想,外面的员工们听到总经理这么开心地笑,对慧点科技的未来会更加有信
心的,因为从总经理的精神状态里就能看出一个企业的面貌,倘若企业做得不好,
总经理还能笑得出来吗?姜晓丹最后跟我说:“我已经把全身心给慧点了。”我想
他是属于脚踏一只船的那种人。

    人物印象:

    在见姜晓丹之前,我想象在公司里的他肯定是穿西装扎领带,满脸严肃,就象
在《中国青年报》见到他的照片那个样子。可他不是,他穿着一件极其普通的灰色
夹克外套,没扎领带,看不出老总的派头。他个子很高,身材魁梧。不知道是因为
他最近有什么高兴事,还是因为性格是这个样子,在交谈过程中,他总是乐呵呵的,
笑容可掬,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

    由于晚上他要去沈阳,所以只能给我半个小时,我的神经绷得紧紧的。本来时
间就短,可老有电话打进来,公司的员工也常进来找他有事,他也跑来跑去,所以
访谈一次次地中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