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有过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的日子,交了房租,一千多块
钱所剩无几。我现在一个月只拿六千块钱,每天坐335 路公共汽车来上班。前两天
公司招聘,有一个人过来说月薪要八千块钱,我说你别开玩笑了,我们不可能给你
那么高,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还拿不到七千块钱。他后来说,那就算了,我不了
解你们公司的情况。

    我没有像有些公司那样,人家给我投资500 万,我把董事长的年薪定在15万、
20万那么高。我的月薪定在六千块钱,SK看到这个工资很惊讶,他说你一个月六千
块钱够花吗,我说够了,够了,我在北京会活得很舒服,我交了房租,一个月还能
攒点钱,还能给家里寄点钱。待遇对我并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我能否把公司做起
来,公司的利益是最大的,你必须有这个境界。我现在还没有达到100%的这种境界,
但我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做企业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以前有人问我创业好不好玩,说创业有多爽啊。
你没做不知道,你要是自己也做了就会知道有多烦了。

    自信背后就是磨练,我觉得在这里创业一年多学到的东西要比我在清华读三年
研究生多得多,甚至比我去学两年MBA 也要多得多。我以前跟员工讲,凭我这样的
能力,我到一家公司去,不用问他你要求什么样的人,你就说让我干什么我就能干
什么。我行政做过,技术做过,市场做过,人事也做过……我都做全了,是多面手。
你把我放在哪个位置我都能干,而且能干好。

    迈思威从成立到现在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陈旭光就要领着它走向国际,向国
际软件公司靠拢,他的非凡胆识和雄心壮志让我肃然起敬。

    我们公司目前研究人员有十几个人,但规范相当严,我们一直在积累东西。一
家公司如果谈不上积累的话,那肯定做不大。树立目标很重要,你看教小孩也一样,
嘿,你将来想做什么?我将来做工程师,我将来考清华考北大……我们也一样,要
树立一个远大目标。我们公司技术人员十几个人一年多没一个人走,这在软件行业
很少见,他们的待遇也不是很高,平均四千到五千。

    像我们公司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有一个员工来我们公司之前,在北京一家旅
游网站做,月薪是八千,来我们这里面试时,我说我这边只能给你四千,他说好,
四千也愿意来。最后,他解释说:“在那家网站也许我只能赚半年的八千,但是我
相信在迈思威我能赚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四千。”就是说一个员工看重的是你
公司更长远的东西,而不是眼前的东西。

    很多做项目或者做网站的公司,为了追求短期效应,往往都是出高工资拉拢一
批人来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东西做出来。这项目一完,你愿意留就留,不愿意留
就走人,我再有项目还可以靠高工资拉拢人。

    让我很欣慰的一点就是,公司的技术人员没有一个流失。谈不上让别人去学,
没这么大魄力,但我们会把这种管理方法这种企业文化一直延续下去。

    陈旭光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跟员工们的关系,那就是“铁”。有一个员工惹上
了官司,他也出面帮他打,让他安安心心地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大家在一起工作
很开心,有前途而又开心,我想这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工作之一。

    人物印象:

    对陈旭光的采访进行了两次,中间隔了两三个月,这两三个月里头,迈思威走
得很快,以致第二次见到陈旭光时,他是一副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样子。

    陈旭光看起来挺像个老总的,其实他就是个老总,一个野心勃勃想做大企业家
的小伙子。他的底气很足,不是一般的自信。

    本来是没有第二次采访的,跟他通电话时他邀请我到他的公司再看一看,因为
公司变化挺大的。盛情难却,我也就去了,后来我想,其实他是想让我分享他暂时
所获得的成功带来的快乐。

    他认为我写这本书很有意义,所以把别的事情推掉,特地给了我好几个小时做
访谈。好几个小时——他给我的“待遇”挺高的,这也是对我把这本书写成的莫大
鼓舞。

    他很热情,很随和,很有企业家风范但不摆架子,这是他跟员工相处得很好的
原因。跟他谈话我一直很兴奋,我想是因为受了他激情的感染,他是一个很有激情
的人。



  
                第一节

    创业者档案:叶滨,1975年生于安徽合肥,1992年至199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
子工程系本科,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研究生。1999年8
月在清华创业园成立北京乐都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任CEO ;1999年10月在香
港注册成立V2 Technology Ltd ,任CEO ;2000年3 月公司从清华创园迁至恒基中
心。

    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新经济还是旧经济。
而V2 Tech 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可以为互联网加入更多的“感情”,从而提升人
们在网上的感受。想象一下:你在网上购物或者浏览信息的时候,网站会用声音来
向你问候!这将为网上的体验带来一片崭新的天地。另外,想象一下将视频引入商
业网站用来吸引用户会带来什么效果?

    V2Tech是一家拥有专业化管理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他们的方向是在互联网
上提供多媒体解决方案和服务,他们的目标是“增进交流”。V2Tech一直致力
于网络多媒体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今年初研制出的音频和视频技术的基础上,
成功地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包括:V2音频点播、V2广播、V2 EServ 、V2Instam
和V2有声广告。

    V2的前身是乐都,乐都的团队是在参加清华大学创业大赛期间组建的,两个做
技术的来自电子系,还有一个MBA 负责管理。乐都很低调,很谨慎,关于它的媒体
报道在众多学生创业公司中可能算是最少的一类。乐都不太引入注意,但已经走得
很快。从他们创业地方的迁移就可以看来,他们几个人最先在清华北门外租民房摆
着一溜儿计算机,到清华创业园的普通写字楼,再到A 级写字楼恒基中心。当我准
备采访叶滨时,还以为他留守在清华创业园呢,没想到已经“光荣出园”。

    2000年11月14日上午11点钟,我从地铁口钻出来,找到了在北京站附近的恒基
中心。不愧是A 级写字楼,既气派又豪华。坐电梯上到九楼,我怀着一种惊讶的心
情走进了叶滨的办公室。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对面的北京国际饭店,还有下面车辆
川流不息的长安街。我想在这工作肯定很舒服,因为窗外的风景独好。我打断了叶
滨的工作,两人谈起了创业的话题。

    应该说公司发展得蛮迅速的,公司是从去年参加清华大学第二届创业大赛出来
的,跟视美乐、FanSo 同一批进清华创业园。去年8 月份进创业园,11月份拿到第
一批种子基金,然后真的才开始招人做我们的产品,做我们的软件。今年的3 月份,
创业园那边的房子不够大了,我们就搬到这边来,在恒基中心办公。到6 月份和8
月份,我们分别引进两批风险投资,一个是东南亚的投资公司,还有另一个,包括
香港电信。数额还不算很大,合起来100 万美金吧。到今天,产品开发成熟了,我
们开始推广市场。

    我们的管理也慢慢走向正规化,聘请了一些有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士。我们的五
个产品可以销售了,在做市场的时候我们感到公司管理这个环节的薄弱,这跟我们
几个创业伙伴是技术出身有关。我们准备聘请一个CEO ,到时我就退下来做副总裁。
对我来说,头衔不是很重要。财务总监和运营总监也是从外面请来的,我们新的CEO
在时代华纳做过很长时间的亚洲区市场总监,有多年工作经验,而且是从国外过来
的。

    我说,你们公司研发出来了成熟的产品马上就可以赚钱,那么你们公司能够发
展起来的优势在哪里呢?

    我们公司的优势最早是在技术方面,我们公司刚开始能够起来,而且走到今天
这一步,再上一个台阶,最大的优势确实在技术。创业初期,我们团队几个都是清
华的学生,技术很强,而且我们看好这个方向,看得比较远。我们是做网络多媒体、
多媒体的通信,就是说现在大家上网只是看到文字、图片的东西,我们是要给一些
互联网加上声音加上图像,做这样的软件。

    在国内我还没听说过有谁在做这样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方向。从市
场的接受来说,大家也是非常认可的。现在你再去做什么ICP 呀,人家已经不会去
相信你了。在国内做电子商务,也都会需要一段时间有很多不同的东西要配合。我
们所做的东西,是在网上增加网民的感受能力,增加网站的表现能力。

    我说,回想过去,你们几个人是怎么走上创业这条路的?参加清华创业大赛是
不是你们创业的起点?

    我和怀千江(现任技术总监)原来是同学,是室友,一起创业,在清华是搞网
络多媒体的,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的技术也比较强。我们经常要睡觉的时候,
在宿舍一块讨论这种问题到凌晨两三点。刚开始我们讨论的主要局限于比较有新意
的想法上面,真正去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公司真正帮助我们走出第一步的是清华创
业大赛。我们找到了一个合作伙伴,他叫倪小东,是清华的MBA ,跟我们做技术的
有一种互补。

    参加创业大赛以后,也是给了我们一个信心吧。我们只参加了预赛,在服务类
那一组拿了个小组第一名。当时,包括评委、业内的专家和风险投资人听完我做的
报告以后说,你的计划非常好,非常有意思,你不要仅仅把它做为一个计划来做,
应该把它完善一下,去做一个公司。听了这句话,对我们是一种鼓励。我们确实也
有这个创业的冲动,我们做这个东西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参加创业大赛拿大奖,
而是真正觉得这东西有市场,有前途,而我们的技术能够实现它,所以我们要去做
它。

    去年7 月份的时候,我们这些想法都成形了,这时候倪小东和怀千江正好是毕
业,他俩是研究生两年毕业,而我是三年毕业。怀千江跟我同个班,他提前一年毕
业。大家都可以出国,可以去外企工作,但他俩都放弃了,然后留下来一起做公司。
而我也不去实验室工作了,就着手开始办这个公司。到8 月份清华创业园成立,我
们就搬进去。



  
                第二节

    我说,创业是你人生的一个选择,你本来也可以出国或者进外企,但你最终选
择了这个,在你现在看来创业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对自己这个选择还是比较满意的,我想清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志向,
那怎么样去走这条路呢?至少我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尤其读了研究生以后。读
了研究生,自己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这么一个台阶,那么下面是怎么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