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

    互联网的发展使带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源,21世纪的基础资源是带宽。宽带
网已经成为今天全球信息产业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北大天正公司Mail2G的研究
设计者正是以高瞻远瞩的目光洞察到互联网发展的未来,把握住技术发展的关键技
术,在TCP/IP基础网络协议之上,对一些旧的应用协议进行了革命性的颠覆,建立
了一个完备、简单、易于理解的网络协议,从协议层解决了制约宽带高速、安全传
输的关键问题。正是这种全新的设计理念使Mail2G在跨平台性、应用和功能的可扩
展性、权限设置的丰富性、军事级安全等方面具备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再加上一定
时段后将奉行的开发模式上的开放性,使得北大天正具有了极强的技术和市场竞争
力。

    在POPost协议的基础上,北大天正开发了一系列的核心应用,Mail2G第二代邮
件系统正是这样的产品。北大天正公司CEO 黄斌先生表示,北大天正不仅是21世纪
宽带领域标准的制订者,也是全球邮件系统的革命者;不仅是全球数字产品的营销
者,也是中国宽带应用联盟的主导者。北大天正一开始的起点就是一个面向国际市
场采用国际运营方式的国际化公司,它将与世界级的投资银行和产业巨头结成同盟,
最终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冲击全球市场。

    2000年11月15日上午11点钟,我来到位于北京大学一端新建成的北大太平洋科

    技发展中心,一层是卖电脑的,热闹非凡。我坐电梯上到第19层,北大天正公
司占了一层。跟张明约好在这时候见面,但张明正和公司老总在谈话,我不敢打扰
他,一个人坐在前台的沙发上。闲着无聊,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下楼去逛附近的
风入松书店,准备等一下回来再找他。十二点多的时候,我给他打电话,他正好在
办公室,我赶紧回来,而我也没空吃午饭了。

    走进张明的办公室,只见他正在吃饭,一份还算不错的盒饭。看到他吃饭我的
肚子就更饿了。等他吃完饭后,我才采访他。

    我们的POPost系统已经开发完成,目前正在北大测试,大家的反应比较好,比
预想的要好。POPost也就是以前所说的E…POST,E…POST是当时开发时随便取的名字,
没有正式定名,现在定名为Mail2G。 用我们开玩笑的话来说,现在的电子邮件发展
到了1。9 版本,我们就想做个2。0 的。事实上,网络是要靠技术来推动的,前一段
网站比较热,大家都在炒,那时候我

    也说不好,现在我要反过来说好。我们的大众总是在过分偏激评论某
件新生事物,好也被夸大了,不好也被夸大了。现在电子邮件系统的局限性正随着
互联网络硬件环境的逐步改善而体现得越来越突出,电子邮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正
演化为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人们希望有新一代的电子邮件系统出现,它
能够具备大容量、高速度以及可扩展性。全球电子邮件市场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
革,北大天正的Mail2G第二代邮件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我问张明对这个产品的前景怎么看呢,他笑了笑说:“我希望大家支持,只要
有一些人能够起来支持它的话,这个产品肯定能成功,如果大家都抵制了就会出问
题,但我想那么诱人的功能大家是不会抵制的。”我想,好东西总会有人要的,互
联网的确需要新的邮件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通信必不可少的工具。据
统计截至1999年底,全球的电子邮件账号已达5。96亿个,专家预测2 年后电子邮件
的账号将达到10亿个。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网民们都把电子邮件列为他们最为常用的网络工具:
在中国,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97% 的网络用户把电子邮件选为最常用
的网络工具;在美国,根据Forrester 的统计,截至1999年底,活跃的电子邮件用
户为7800万人,而活跃的浏览器用户为7300万人。

    电子邮件的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提供了人们一个快速和低成本的远程信
息传递渠道。在电子邮件出现以前,人们甚至没有办法想象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
而互联网的发展和PC的普及则为电子邮件的扩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我们公司的员工有50个人左右,近来又招了几个。我们公司不像一般的学生公
司弄了很多学生,说老实话,学生在工作上不如有工作经验的。北大和清华都有这
种情况,有很多学生是非常有工作经验的,比如我们这里的戚文敏和胡斌。胡斌当
时在大三就在我办的软件公司那里工作过,后来在中关村这里为大家开发了很多系
统了,他来北大天正时上大四。戚文敏上大一时就在外面干活,飞宇网吧最初的一
年都是戚文敏在经营。

    其实呢,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清华的学生现在创业非常非常非常的热,北大
就不热,这是怎么回事呢?北大从1989年之后创业非常热,1997年还没有“学生创
业”这个概念的时候,当时我们班学生办的公司加起来有四五家,办公司在北大是
一件很平常的事,所以北大的学生创业始终也不热,因为大家一直在干。在1999年
北大创业大赛上,有一个学生介绍他办的公司,当时已经月盈利两百多万了,可想
而知,人家已经干了很长时间,并且是默默地干。

    北大的学生比清华的学生相对比较务实一些,这是我的切身体会,这跟外界的
印象是不同的。清华学生是严谨,北大学生是务实。你就想想,清华学生在兴起创
业的时候,北大学生已经挣了很多钱,只是没有说。所以我觉得自己在办这个公司
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大家都在办。



  
                第二节

    我说,据我所知,你们北大物理系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奔美国去,那你为什么
选择了创业而不去美国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现在出国门槛太高了,与其费那么大劲去出国,还不如在国
内好好干点事。现在大家都挤出国这条路,把这个门槛抬高了,就不合算了,这是
我的判断,早几年可能合算。

    还有文化的问题,一个一流的中国人才到美国后肯定就降为二流了,这并不是
说美国人比你高一等。当你跟美国人谈生意的时候,他看到你是黄种人,立马想到
这是外国人,他的想法就不太一样了,对你的信任感会打一些折扣,做很多事肯定
不是那么顺,这时候你想在美国达到一个成功的水平所花的努力肯定要比在中国高。

    我的大学同学,在上学期间基本上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出国这一块,准备托福和
GRE 考试上。最早这个考试考个差不多的分就行了,当时托福500 多分就可以了,
大家稍微准备准备就行了,现在都得620 以上,GRE 恨不得考满分,其实分数考高
考低无非是你费多大劲的事,那我想有这么多的精力还不如干点正事。我经常感慨
:人生苦短呀!你现在觉得自己年轻,其实年轻就这么几年。

    我说,你当时办公司是比较顺利,还是比较艰难?

    比较艰难,因为当时找不到感觉,方向也不对。当时想做手工作坊式的软件公
司,看着别人做软件挣大把大把的钱,心想自己也能挣这个钱。那时候我和现在北
大天正的总裁黄斌一起干,他既投资也帮着干。他本身也是属于创业类型的人,大
四时在中关村干,毕业半年后自己开公司,好象前后总共开了11家公司,倒了10家
吧。

    张明搞软件开发,不但不赚钱,反而欠了别人很多钱,怪不得他洗手不干了,
重新寻找方向。在上大学期间就创业,是非常吃力的。在张明看来,学业包含了三
种人的目的,一种人是想要一个文凭,一种人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有一种人想
做出些事情。在学生时代就成为老板的张明,在面对那些没有创业的同学时,并没
有什么优越感。

    我问张明,作为创业的实践者,怎么看待大学校园里的创业现象?

    首先,人应该有梦想,创业应该是鼓励的,但是,听到“学生创业”的第一反
应是不信任。

    有这么一种情况,一个人如果足够优秀,那他在大学时代确实就能够蹦出来,
就明显地超出别人,但这样的人很少,我不是这种人。

    说老实话,我成功主要是我团队比较好,并不是我有多优秀。我们团队比较稳
定,散伙就干不了了。打个比方说比尔·盖茨,他当时在哈佛上学时已经非常优秀
了,环境也具备了,那他当然要去创业,为什么要继续读书呢?就这么简单。

    大学里确实存在比尔·盖茨式这样的人,主要因为我们目前国内的各方面条件
还不够成熟,造成了这些人很难脱颖而出,所以我们需要这方面的建设,但是不能
以投机性的。说老实话,任何一个真正的成功者都不是靠投机取胜的。

    我很喜欢微软,也很喜欢比尔·盖茨,这和一般倡导自由软件的人不一样。前
一段时间,比尔·盖茨说:“我到第三世界国家才知道信息化建设不是第三世界需
要的东西。”他就说出这种话来,他的确在考虑人类的进展。比尔·盖茨是一个很
有理想的人,同时他又很狡猾,他会赚很多钱,而且把竞争对手搞得很惨。

    你有没有注意到?比尔·盖茨老说自己是个科学家,实际上他就是个商人,他
只不过既是商人又有科学家的那种远见。我觉得微软是个非常好的公司,挺喜欢它
的,打个比方说,微软的产品我经常买正版的。

    我说,现在人们老爱把“知识英雄”这个词挂在嘴边,你又是怎么看待这种大
学生靠知识来创业的趋势呢?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我不认为大学生代表知识。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大学生不
可能知识很丰富。打个比方说吧,可能大学生认为自己很有远见很有什么的,如果
你和那些在IT行业做过一些年的头脑又比较有远见的三十来岁的人谈谈,你会马上
感到自己差得太多了,只不过是头脑没有跟他们碰一碰而已,所以认为自己水平很
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像我吧,我以前认为自己还行,马马虎虎,可跟他们
一比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去创业,风险真的很大。但是,国外那些做成功的,事
实上他们并不是不怕风险,而是风险对他们本来就没什么,这点是很重要。

    你会发现,那些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都会去找成熟的资源,拉
拢优秀的有经验的非学生加盟。现在很多大学生创业老在炫耀我们全是学生,我一
听这话就头疼。你要是全是学生,我凭什么信你呀?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没有高手。



  
                第三节

    在谈到将来的个人打算,张明说自己会在公司一直做下去。公司已经有了产品,
接下来就是面向全球推广产品。

    对于互联网产业,革命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今天,全球有近3 亿人在使用
互联网,今年全球的网上交易金融将超过250 亿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