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点燃心火-員工激勵手冊-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部分。史蒂芬·乔布兹,取得了辉煌成功的苹果计算机公司联合创始人,
对这种企业领导激励艺术作了最好的概括。当被问道:“苹果公司是怎么做
的”时候,乔布兹回答说:“我们雇佣真正能干的人,并且创造一种人们可
犯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得到成长的环境。”

现实生活中,那些高业绩的管理者总是显露出最大的冒险倾向,低业绩
的管理者则显露出求稳的心态,他们总试图不冒任何风险就显出自己的重要
性,还自诩为“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高业绩管理者表现出非常与众
不同的行为方式,他们一般倾向于为工作而工作,很少关心安稳的事,他们
最强烈的愿望是创造成就(树立并达到目标)和自我实现(尽可能把自己的
能力发挥得最好)。菲律宾亿万富翁陈永载从70 年代开始,就打破了当地企
业陈规,不搞所谓稳扎稳打,而是冒险地进行了一连串投资,开办了椰油厂、
肥皂厂等,虽然也有失手,但他决不畏缩。80 年代,陈永载冒险闯入啤酒生
产行业,建立了年产量达2000 万箱的亚洲酿造厂,从而结束了西班牙阿亚拉
公司“生力”啤酒独霸菲律宾市场的局面。而低业绩管理总是倾向于让人看
起来能干,而不是确实能干。

要想把低业绩的管理者改造成为愿意冒险的方法是创造一种大气候,提
拔、奖励和支持敢于冒险的人,并且给他们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创造一种
健康的、敢于冒险的大气候必须遵循以下6 条指导性原则:

(1)既庆祝成功,也庆祝失败。显然,最高的奖励和表扬应该给予那些
担了大风险并取得成功的人。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下属全身心
地投入某项工作,最后却一败涂地,这种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支持和激励。
奥里·艾达冷冻食品研究部每当一次新的试验彻底失败的时候,都放炮
以示庆祝,用这种方式鼓励探索和冒险。企业领导懂得,搞研究是一项时刻
冒着失败危险的差使,开始有许多好主意,但经过试验后常常只有少数的几
个好主意行得通。每当一个研究项目走进了死胡同,他们便当机立断,放一


炮,开始大笑几声,接着试验另一种想法,这样有助于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
雇员仍能够继续尝试,继续探索从而得到提高。

(2)聪明的错误是为取得进步所付代价的一部分。一个错误仅仅意味着
某人停止空谈某事,并已开始付诸行动。无论何时,如果你想取得长足的进
步,事先都要做好向后退几步的思想准备,重要的是从自己的失误中得到启
发,继续尝试以求改进。
(3)不让自己或者其他人在比较小的风险上浪费时间。取得巨大成就的
人干的都是大事情。而当你试图做大事的时候,你就要冒着大错的风险。
(4)不要“越俎代庖”,替他人冒险。如果试验没有取得成功,也不要
帮他们摆脱困境。否则,企业领导就有可能剥夺了他人在经验中学习和成长
的机会。甚至情况更糟糕,企业领导还有可能引起别人对他的反感。或者他
们可能希望你再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除非企业领导想“吃力不讨好”,否则,
企业领导最好不要如此“拯救”别人。
(5)鼓励聪明的冒险,不鼓励愚蠢的蛮干。冒险的全部目的在于:创造
素质更好的人员以提高生产和服务,而不是创造蛮干的人。聪明的冒险需要
具备以下几个重要的条件:①树立一个目标,没有明确目的的风险是不该冒
的。②一旦决定去冒险就应全力以赴,确信成功并消除后顾之忧。③考虑到
可能带来的最坏结果,并确认自己承受得住。④权衡一下这次冒险的利弊得
失,聪明的冒险总是得大于失。准备一套备用方案以防事情变糟。⑤损失要
有一个限度,假如事情不妙,在损失过重前赶紧撤出,如一位哲人所说:“假
如你眼看就要输掉和老虎的拔河赛。在老虎抓住你手臂之前赶紧松开绳子。
你可以为自己另找一条绳子。”⑥从所冒的险中得到放松、享受,并从中获
得教益。成功的生涯既需要勇气,又需要乐趣。
□。。 激励行动果断,不激励循规蹈距、行动迟缓
我们所需要的信念是“对你将要干的事作出决断,然后立即动手干”。
按自己信念行事的人往往意志坚强、做事果断,几乎总是胜人一筹。这是因
为他们遇事不会犹豫不决。无论哪个组织机构都不缺少分析研究的人,搬弄
文字的人和喜欢征询别人意见的人,但做事坚决果断的人却不多。大多数人
都因为在该作出决策的时候缺乏十足自信心和坚定的勇气才使自己的声望得
不到提高。这一点就使行动坚决,做事果断的人很容易脱颖而出,展现在他
们面前通往高级企业领导层的路也将变得异常平坦。

更重要的是,优秀的企业领导和组织机构都给他们的下属以作出决策和
采取行动的自由,以此来倡导创新精神,促进职员们健康成长。优秀的企业
领导和组织机构从不在开会、分析研究和遇到问题的迟疑不决等事情上浪费
宝贵时间。他们会对职员说:“下定决心,放手干吧。假如一种做法行不通,
要么偃旗息鼓,要么改换另一种做法,并且立即着手进行。如果决策错了要
受到惩罚,那么那种迟迟不作决策的情况将受到更严重的惩罚。”

但是,多数人在面临决策的关键时刻都觉得很为难。下面几点意见将有
助于解决这方面问题。

(1)养成作决策的习惯。也许开始决策时有可能作出错误的选择,但是,
作决策可以通过实践获得提高。经验会提高判断力,致使绝大部分时间里所
作的判断都准确无误。只要在51%的时间里判断正确就比无所事事强得多。
(2)在限定的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有关这一问题的最佳信息材料。如果指

望获得令人满意或无可挑剔的信息量,那么就只能无限期的“守株待兔”。
哈里·杜鲁门对此作了很好的总结:他作决策时只依据那些最精练、最有用
的信息,并且决心让对他执批评意见的人靠边站。

(3)尽可能多地推出各种不同方案供选择。如果你进入实业界的圈子,
就不要期望能够找到“最优”方法。要尽你所能,多推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
案,并依其价值进行打分,少则1 分,多则10 分,从而选择尽可能好的“次
优”选择。
(4)假如需要对所有选择方案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那么可以利用纸上
平衡法。把一种方案的有利因素列在一张纸的左边,把所有不利的因素列在
右边,用这种方法比较一下利弊得失,然后再作出决策。本杰明·富兰克林
在200 年前提出的这个方法,至今仍不失为一个绝好的提议。
(5)采取行动,或者激励采取行动的人。正如一位不知名的成功总经理
所言:“看是一回事。看见你所看的东西又是一回事。理解你看见的东西是
第三步。从你理解的事情上学到一些知识或经验更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只
有把你所学的知识或经验运用到行动中去,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夏儒
—洛伯克公司成立于1886 年,一战后出现了创业以来从未有过的连续亏损现
象。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伍洛做出了“通信贩卖方式已过时”的判断,勇敢地
采取改革措施。除努力维持原有通信贩卖方式外,立即开拓向各都市推进,
在各都市开设零售店和超级市场,使公司经营额很快达到14 亿多美元。二战
后,伍洛注意到美国人口流动的新变化(由都市扩散),他当机立断,逐渐
在市郊开设零售和超级市场。伍洛判断准确,而且行动又非常迅速和果敢,
一系列举措使洛伯克公司起死回生,扭亏为盈,并迅速发展壮大,现已发展
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伍洛的成功,验证了行为科学家德鲁克所说
的:“对待未来,没有现成答案,只有在行动中进行选择,而每个行动又是
不完善的,即需要不同的努力和付出不同的代价。”
(6)把所必须要做的决定写下来,尽量简单明了。还要给自己规定拿出
决策的最后期限。要抛开现象,只把问题的核心部分写下来。你还要利用一
些时间,视决策的重要性,收集和分析有关这一问题的信息材料,并且务必
在最后时期到来之前作出选择。这样做将有助于摆脱因过分偏重于分析研究
而变得畏缩不前的圈套。
□。。 激励独创精神,不激励亦步亦趋
约翰·安德鲁·霍尔摩斯曾提出警告:“千万不要对一个年轻人说某某
事办不到。上帝可能已经等了几个世纪要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来做此事。”
里科弗曾说:“任何组织机构都必须设法为那些内向的、倔强的、有创造力
的人创造一种有利的环境。这些人是现状和常规的天敌,他们时刻准备打破
陈规陋习,推出更新、更好的工作方法。然而,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人,他们
所产生的想法又往往被无情地驳回。

比如说:一位银行家在盛怒之下,要一个发明者把“那玩意儿”从办公
室弄出去。那玩意儿就是今天的电话;一位好莱坞制片商在一部手稿上草草
地写了张杜绝采用的纸条。这部手稿就是后来的《飘》;1976 年,一位年轻
的技师对整天摆弄那些集成电路块感到压抑。他曾在3 个不同场合请求由他
设计一种袖珍计算机,都遭到公司的拒绝。于是他回到家里,自己动手做了
一个,取名叫“苹果”。


无论什么行业,最重要的资产不是金钱、房屋或者设备,而是主意。爱
因斯坦以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莎士比亚说:“正是想象力使人高出其它动
物。”贵格燕青公司前总裁肯·梅森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全体总裁的
权力,而是他们的思想的力量。”

我们缺乏的是善于创新的人——那些执著的、坚持不懈的、从不气馁、
自行其事的人。这些人对某种想法往往怀有深深的信念,并且不惜一切代价
地将这种想法转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3M 公司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许多
年前,一个年轻工人一直琢磨着把沙纸原材料派上新用场,管理者认为他是
在浪费时间,于是解雇了他。但他继续坚持探索,他的创造和不屈不挠的精
神终于使3M 公司跻身于为屋顶沥青瓦制造颗粒原料的新行业。若干年后,这
位工人成了屋顶原料部副主任。而今天3M 已成为美国最富于创新精神的公
司。因为它充分吸收了过去成功的经验,并且以“不得扼杀促进工作的新想
法”为自身立命之本。索尼公司有一句座右铭:“索尼,研究使它不同!”
这句格言成为索尼取得成功的奥秘之一。从40 年代索尼公司一开张,井深大
和盛田昭夫就提出“做别人所没有做的事,研制全世界都没接受的产品”的
口号。他们的竞争哲学是:如果今天赢了3M 球队就很满意了,球技就很可能
到此为止。要想一直承受住世界级对手的挑战,那么就得不断创新。索尼公
司到今天已发展成为电子行业的佼佼者,正是他们这种创新精神为他们企业
带来了硕果。

人们拥戴创新犹如拥戴自己的母亲。可是大多数企业对创造和创新只是
嘴上说说罢了。最高的奖赏总是给那些持有专门证书的人,那些照章办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