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水鬼传奇-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了多大的别扭劲儿。不过他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老潜水员,吃惊之下很快就发现周围的怪物虽然在对他撞击,但动作很“轻柔”,并没有要把他置于死地的意思,而且凭他的经验,这些怪物不象是有生命的东西,象是被他游动的水流带过来的。
  冷静下来他再次拔刀,发现那咬住刀的怪物并不反抗却死不撒嘴,用手一摸,这怪物又硬又软,也说不清是什么感觉,想想万一是个半腐烂的死鬼子,X教官只觉得牙根发酸。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一咬牙,X教官拖着这个怪物游出舱门,上浮了。
  教官说,要真带上来个鬼子木乃伊什么的算我倒霉,要是别的什么咱起码活捉了一个。
  这上浮不能一蹬就上去,四十多米呢,那找着得减压病,X教官拖着怪物,拉着带节的通讯绳,升一段,停一停,升一段,停一停,还生怕那怪物突然反噬,紧张的不得了。
  还好怪物老实得很,这段难熬的功夫总算过去了。
  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上到水面一看,众人哭笑不得,吓坏一个潜水员,害X教官一场恶斗的,居然是 –
  大块黑色的天然橡胶。
  就是阿波丸上装载的天然橡胶块,造汽车轮胎的原料。橡胶这玩意儿当时还没有人造产品,全部来自南洋的橡胶树,抗战时期重庆有“一滴汽油一滴血,一只轮胎一条命”的说法,极言其珍贵,没了它飞机不能上天,汽车不能跑路,中国抗战前期幸亏有老将陈策经营的粤洋走私网,否则闹不好就会栽到这个东西上。对于战败前夕的日本,橡胶属于珍贵战略物资,阿波丸上日本人的私货,最占地方的就是橡胶和锡锭。
  橡胶的比重比水略低,因此阿波丸沉没后纷纷挣脱束缚向上飘起,有的漂出海面,把美军皇后鱼号潜艇的水兵吓了一跳,有的则被封在舱内,一封数十年,直到中国潜水员来打搅它的安宁。被长期浸泡的橡胶近乎零浮力,潜水员进入船体游动,引起水流变动,它也随着水流漂过来,不免和潜水员“亲密接触”,结果就被人家误认为水下黑手了。至于X教官那一刀,生生的刺入橡胶块里,如何拔得出来?
  真相大白以后,大家松了一口气,打捞顺利进行,日本人的锡锭和橡胶,自然也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财产。
  关于阿波丸有着种种神秘的传说,以之问于潜水员,他们倒有自己的看法,由于打捞阿波丸是我国潜水界相当经典的一次行动,所以对它比较了解的并不在少数。对于这些传说,潜水员普遍的看法是夸张居多。
  首先谈谈所谓的鱼雷击沉阴谋说,有这种看法的主要是一些历史研究人员,认为阿波丸万吨巨轮,被三条鱼雷就迅速击沉未免有些可疑,于是引出或者美军采用了特殊的鱼雷来攻击阿波丸,以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日本方面在中雷后启动了自爆装置,将阿波丸迅速摧毁,以便掩盖某种秘密。
  从潜水员的看法,这里面本来没有太多神秘的地方。阿波丸之所以被迅速击沉,看看它的残体就一目了然。它不是被炸破进水沉没的,而是在鱼雷的攻击下,从舰桥前端一折两段,任何一条船在这种破坏之下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漂浮的。
  那么,会不会是自爆将其摧毁呢?根据潜水观察,阿波丸船首,船腹可以辨认出各有一个鱼雷破孔,而所有报告都表明它沉没前中了三颗鱼雷,从间隔看,舰桥前方应该是第三枚鱼雷爆炸后的结果。阿波丸的折断应该是鱼雷造成的。
  一条鱼雷可以把阿波丸这样一条大船炸成两截么?当年带着这个问题我曾经采访过在国家专利局工作的船舶专家谢亮先生。谢先生解释这毫不奇怪,很多人在讨论船的时候,都把它当成水面上漂的一根木头,或者一个实心的物体,或者一个铁盒子,实际上这都比较外行。船更像一个房子。富丽堂皇的大厦,你只要把它的承重墙和柱子斩断,它马上就会崩塌,这是一个结构问题。船和人一样,有一条纵贯前后的“脊骨”,称为龙骨,船身的所有重量,最终都要落实在龙骨上。假如把龙骨打断,再好的船也要一命呜呼,船体自身的重量就会把它压断。
  美国在二战中建造的万吨自由轮,航行在海面上特别是北太平洋地区的海面经常无缘无故就折断沉没,先后自己沉了一百多艘。研究结果发现,原来自由轮的长度,恰好等于北太平洋常见大涌浪的波长。这样,经常就会出现下面两种现象 – 或者一个浪的浪头恰好顶在自由轮中央,它的头尾则在浪谷出现悬空,两头往下坠或者两个浪头恰好在自由轮一头一尾把它举起来,而中央悬空,两头往上翘。。。如此时间一长,轮船自身的重量反复正反施压于龙骨中段,如同我们掰断一根铁丝时反复折弯它一样,最终自由轮的龙骨吃不消断掉,自由轮就自己折断成两截了。
  从阿波丸船体的破坏看,应该是一枚鱼雷炸断了它的龙骨,其沉重的货物又进一步加快了它的折断和沉没,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还有一点谢先生提醒注意的是,阿波丸是一条很快的船,没有任何一艘潜艇可以追上它,这一点很值得玩味。在发动机没有多少花样可玩的情况下,这只能说明阿波丸或者船体比同吨位的船轻(强度也就比较差),或者船体更细长,这都可以进一步解释它为何一击即折。
  也许,这里面根本就没有秘密。
  阿波丸还有一个被称为神秘的事情,就是据说它带有大量的黄金,甚至文物,却没有被潜水员找到。固然,阿波丸的部分船体在泥沙之下,因此黄金还可能在那里,同时,或许这笔黄金根本就不存在,即便它存在,也有可能早就不在船上了。
  对此,有潜水员提供了一些线索,他们进入阿波丸的时候,发现船长室后部的保险箱已经被割开,如果有珍贵物品存在其中,无疑,早已经被人先下手为强了。而潜水员更在阿波丸的船体内发现带有英文字母的潜水气瓶,由此证明至少已经有人先光顾了阿波丸。
  从遗弃的潜水气瓶看,这些先来的“观光客”更像是一些业余水平的寻宝潜水员,可是考虑到阿波丸的位置,业余潜水员能够到达那里,多少有些不可思议。这件事如果当事人不出来说明,只怕要变成千古之谜了。
  关于阿波丸上可能载有北京人头盖骨,找到它的希望,应该说微乎其微。阿波丸内曾经打捞上来若干日本乘员的遗骸(为了减小此事的影响,最初中日双方都采取低调,只提出水了带有日本乘员姓名的木牌,未提遗骨问题,实际当时已经归还日本方面,在赤穗还有这些遗骨的合葬墓。)其中骨骼残缺不全的很多,一方面是海洋生物的破坏,一方面也是温带海水的腐蚀,假如北京人头盖骨真在其中,则是否还安然无恙是很难说的。
  另外寻宝潜水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我国南海沉没的某宝船是国际考古界公认的珍品之船,国家文物局都不敢动准备留给后代的宝物,潜水盗宝人员为了省钱竟然开动抓斗打捞船,用一吨重的大抓斗向沉船处狂抓,希望打捞上来值钱的金银器皿。结果保存数百年完好无损的珍贵的瓷器大部被砸碎抓碎,成为国际考古界欲哭无泪的一大憾事。可以想象如果寻宝人员历尽辛苦打开阿波丸保险箱,却捞上来一堆“老骨头”,其结果将是怎样的了。
  不管怎样,打捞阿波丸,充分显示了中国潜水员的实力。
  实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要一点一点发展起来,海军的潜水部队,大体执行两个任务,一个是作战,就是所谓的蛙人,两栖侦察部队,突击,破袭,其中以金门炮战后战斗力有一个飞跃,著名的“割头战”就是其表现;另一个是则是打捞,这一点中国的潜水作业能力甚至在解放前也颇有基础,然而说到飞跃,那就要讲 1963年,周总理亲自指导的打捞“跃进号”,从那以后海军救捞能力受到极大重视,建造了一大批优秀的打捞救生船只,至今是军中之宝,不过,打捞跃进号的时候,这些宝贝还没有下水,拼凑设备之外,就只能靠发挥潜水员的主观能动性了。
  还有相识的一位潜水员(我们叫他老捞吧,这样容易分辨),当年第一次执行打捞任务,就是参加打捞跃进轮,包括他在内的潜水员,出发前总理曾亲自接见。
  也就是这次亲自接见,老捞说他非常难得的看到,素以严谨干练著称的周恩来总理,面对潜水员们居然也外行的犯了一次官僚主义。
  这也是我头一次听说周总理会犯官僚主义,多少有些不大相信。等老捞讲完,我也只好承认总理这官僚主义还真犯得让人没法置辩。
  四 跃进号事件
  分类:千里天狼  (军事, 历史)
  年5月,中国万吨轮“跃进号”首航日本,不幸中途遇难,沉没于苏岩礁海区,震惊中外。
  因为这件事影响太大,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全力,周恩来总理亲自牵头,严令搞清跃进号沉没的真相。调查跃进号失事动用了十艘舰船,出动一千余人,堪称一次名副其实的水中战役,参与其间的潜水员无不因此带几分骄矜,老捞也不例外,只是后来慢慢才了解到,其实老捞那一次并没有下水。
  为什么呢?他当时去做水下救捞有些文不对题。老捞当时的身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侦察部队的两栖侦察员 – 正宗的一号水鬼,你让他过海去弄个国军的手榴弹或者耳朵什么的比较拿手(老捞自己倒是从来没承认干过这个,不过看他剁排骨那个利索劲可以想象一下。。。),你让他去捞船,就有点儿头大 – 当然这也不是不能干,这就跟让厨子当外科大夫一样,也许也能做手术,碰上庖丁那号的,可能连麻醉药都省了,可虽说都是剁肉剁骨头,工作性质毕竟有些不一样。
  跃进号出事之后,海军还是派出老捞一班人马,作为第二梯队,准备下水参战。没办法,1963年在那个深度能下水干活的太少,跃进号事件暴露了中国潜水员的严重不足,当时任务交给了国内实力最强的上海打捞救生局,掌印大将是张智魁局长,田松支队的剿匪悍将。张能力出众而且身先士卒,自己就是一名出色的潜水员,直到打捞爪哇海号都是亲自挂帅,圆满完工。无奈跃进号打捞任务有很多特殊的地方,比如地点在远海,需要潜水深度为六十米,超过潜水员训练深度,可以说当时中国的潜水员,还从没有潜得这样远过,潜得这样深过,时间要求又万分火急,1963年让他干这样大的一件活计,局里的人力实在有些捉襟见肘。
  把打捞跃进号交给上海局,应该说和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关。跃进号沉没在中日韩三国领海交界处,地点敏感(至今,苏岩礁也是一个敏感地区),用上海局实施打捞,可以让这一行动带有更多的民间色彩,避免刺激各方引发不必要的军事问题。但是这副担子给张智魁未免有些沉重。也就是张智魁了,在新中国的潜水作业史上,他就是认了第二,大概也没人敢当第一,对人员,业务的熟悉,外加那份魄力,张无人可及。五月上旬,周恩来亲自接见张智魁,讨论打捞跃进号问题。张智魁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一套打捞方案,从船只到人员,需要什么人,什么船,怎样做,清楚明白,无懈可击。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