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胜红海-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是学习的速度。优秀的员工对新知识的掌握速度往往会远远快于适应工作要求的知识更新速度。 
  专业类员工应该具备的第四项能力是“沟通能力”。 
  企业价值的实现应该是各种专业岗位或技能合成创造的结果,因此,在“分工”的原则之下,“沟通”应该无所不在。由于专业类员工不是管理者,理论上不存在下级,因此,他的沟通对象基本上以“上级岗位”和“横向岗位”为主。   
  行者的罗盘(12)   
  在今天,关于“沟通”的技巧甚至是理论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或学科。但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看,除单纯“技巧”层面因素外,对员工的工作沟通能力还应有如下方面的要求:一是与上级岗位的工作沟通。一名优秀的员工应该积极、正面、建设性地理解上级的决策,同时努力推动上级做出正确的决策;对即使自己认为不正确的决策,也会在无条件的执行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其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二是与横向岗位的工作沟通。有的员工经常把他人的缺点当作自己不完成任务的理由;或者在明知兄弟岗位存在明显缺陷或弱项的情况下,不去做建设性的努力,听任其演化为工作中的负面事件。相反,一名优秀的员工不但能够巧妙地避免兄弟岗位中的缺陷或弱项演化为工作中的负面事件,而且会主动采取措施,促使对方有效改进。 
  和管理类员工一样,专业类员工同样需具备敢于“担当”的精神。 
  这种“担当”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工作的主动性。有的员工总是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在挑战性的任务面前尽量躲避;相反,一名优秀的员工如果发现自己能够(比别人更)胜任的任务,就会主动请缨。 
  二是承担责任。每位员工都应该具备这样的基本素养,对自己提交的工作成果无条件地承担责任。 
  与管理类员工的能力素质模型的设计原则一样,对专业类员工来说,不同层级的侧重也不同。这种侧重性同样需要通过分值的分配来体现。如下表:高级专业员工100中级专业员工100初级专业员工100基本素质30知识结构10严谨性15计划性5基本素质40知识结构15严谨性20计划性5基本素质50知识结构25严谨性20计划性5创新能力20分析能力15思维特征5创新能力10分析能力8思维特征2创新能力5分析能力4思维特征1学习能力20自我超越10学习态度5学习速度5学习能力30自我超越15学习态度10学习速度5学习能力30自我超越15学习态度5学习速度10沟通能力20对上沟通10横向沟通10沟通能力10对上沟通5横向沟通5沟通能力10对上沟通5横向沟通5担当10工作主动性5承担责任5担当10工作主动性6承担责任4担当5工作主动性3承担责任2通过上表不难看出:1虽然“基本素质”在专业类员工的整体能力素质结构中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但相对于不同层级的员工来说,侧重性还是有区别的。高级员工作为企业内的业务骨干,往往充当着“业务带头人”的角色,因此,他的工作状态不应该是“机械”地执行某种重复性的工作(这种工作状态则要求绝对的基本素质),而是更多技术含量的创造性工作;层级较低的员工则相反。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层级越高就越不需要基本素质,因为对初级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与高级员工显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2正是基于不同层级员工在工作状态上的差异,因此,对越高级的员工,越要求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 
  3层级较低的员工往往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经验或技能均有待进一步地提升,因此,他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4由于高级员工的工作状态不以简单重复的“机械”执行为主,更多的是与其他岗位的协调与交流,因此,对他的“沟通能力”相对较侧重。 
  5由于初级员工受岗位重要性所限,他承担责任和独立负责工作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因此,在“担当”方面的侧重则相对较轻。   
  行者的罗盘(13)   
  专业类员工的能力素质模型的选择题及其答案选项的设计原理与管理类员工基本相近。 
  下表所示为以某企业集团为原型设计的题库(表中括号内的阿拉伯数字即为分值):基本要求元素分解不同层级专业类员工评价分值高级专业员工中级专业员工初级专业员工基本素质知识结构知识结构(10):●存在严重缺陷或过失,不能满足岗位职责的要求(-10)●基本能够满足岗位职责的要求(7)●知识面广,远远超出岗位职责的要求(10)知识结构(15):●存在严重缺陷或过失,不能满足岗位职责的要求(-15)●基本能够满足岗位职责的要求(10)●知识面广,远远超出岗位职责的要求(15)知识结构(25):●存在严重缺陷或过失,不能满足岗位职责的要求(-25)●基本能够满足岗位职责的要求(20)●知识面广,远远超出岗位职责的要求(25)严谨性在工作中的严谨程度(15):●经常漏洞百出,顾此失彼,考虑问题很不周全(-15)●基本周全,但常有小漏洞(10)●非常周到全面,常常高于期望(10)在工作中的严谨程度(20):●经常漏洞百出,顾此失彼,考虑问题很不周全(-20)●基本周全,但常有小漏洞(15)在工作中的严谨程度(20):●经常漏洞百出,顾此失彼,考虑问题很不周全(-20)●基本周全,但常有小漏洞(15)基本素质●非常周到全面,常常高于期望(20)●非常周到全面,常常高于期望(20)计划性在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5):●计划性很差,甚至缺乏计划意识,经常对正在做的或即将要做的工作缺乏合理的规划(-5)●基本能够有一个总体的安排,工作计划也比较合理(3)●有极强的计划性,工作起来从容不迫,能同时担当2项以上的任务(5)在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5):●计划性很差,甚至缺乏计划意识,经常对正在做的或即将要做的工作缺乏合理的规划(-5)●基本能够有一个总体的安排,工作计划也比较合理(3)●有极强的计划性,工作起来从容不迫,能同时担当2项以上的任务(5)在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5):●计划性很差,甚至缺乏计划意识,经常对正在做的或即将要做的工作缺乏合理的规划(-5)●基本能够有一个总体的安排,工作计划也比较合理(3)●有极强的计划性,工作起来从容不迫,能同时担当2项以上的任务(5)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在日常的工作中(15):●在与人交流时经常抓不住对方表达的要点,在回答问题时经常答非所问;对问题的分析经常抓不住 要害,基本上没有新创意产生(-15)●基本能够捕捉问题的要害,但对问题的分析缺乏深度,偶尔有令人信服的创意产生(10)●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且能够从他人的表达中获得丰富的启发或灵感,迅速形成新的观点或看法,经常有令人信服的创意产生(15)在日常的工作中(8):●在与人交流时经常抓不住对方表达的要点,在回答问题时经常答非所问;对问题的分析经常抓不住要害,基本上没有新创意产生(-8)●基本能够捕捉问题的要害,但对问题的分析缺乏深度,偶尔有令人信服的创意产生(6)●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且能够从他人的表达中获得丰富的启发或灵感,在日常的工作中(4):●在与人交流时经常抓不住对方表达的要点,在回答问题时经常答非所问;对问题的分析经常抓不住要害,基本上没有新创意产生(-4)   
  行者的罗盘(14)   
  ●基本能够捕捉问题的要害,但对问题的分析缺乏深度,偶尔有令人信服的创意产生(3) 
  ●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且能够从他人的表达中获得丰富的启发或灵感, 
  创新能力 
  迅速形成新的观点或看法,经常有令人信服的创意产生(8)迅速形成新的观点或看法,经常有令人信服的创意产生(4) 
  思维特征思维方式基本呈如下特征(5): 
  ●总是一种固定而僵化的模式,习惯于“想当然”地对问题做出判断,即便被多次验证其思维模式存在重大缺陷,也不会有所改变(-5) 
  ●思维方式相对开放,具备“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僵化,不顽固(4) 
  ●在接触新问题时常常能够反观或反省自己的思维缺陷,并及时做出调整,思维方式显著趋向于合理,或者经常总结出针对不同场合或问题的有效思维模式(5)思维方式基本呈如下特征(2): 
  ●总是一种固定而僵化的模式,习惯于“想当然”地对问题做出判断,即便被多次验证其思维模式存在重大缺陷,也不会有所改变(-2) 
  ●思维方式相对开放,具备“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僵化,不顽固(1) 
  ●在接触新问题时常常能够反观或反省自己的思维缺陷,并及时做出调整,思维方式显著趋向于合理,或者经常总结出针对不同场合或问题的有效思维模式(2)思维方式基本呈如下特征(1): 
  ●总是一种固定而僵化的模式,习惯于“想当然”地对问题做出判断,即便被多次验证其思维模式存在重大缺陷,也不会有所改变(-1) 
  ●思维方式相对开放,具备“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僵化,不顽固(1) 
  学习能力 
  自我超越在日常的工作中(10): 
  ●在自己的观点或做法受到来自他人的质疑时,习惯性地自我辩护,对“自我证明”的欲望高于对真理本身的追求;在自己的眼界或能力面临挑战时,不去思考如何进行自我修正,而是竭力逃避或抗拒(-10)在日常的工作中(15): 
  ●在自己的观点或做法受到来自他人的质疑时,习惯性地自我辩护,对“自我证明”的欲望高于对真理本身的追求;在自己的眼在日常的工作中(15): 
  ●在自己的观点或做法受到来自他人的质疑时,习惯性地自我辩护,对“自我证明”的欲望高于对真理本身的追求;在自己的眼 
  学习能力 
  自我超越●能够直面或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不做明显无理的辩解,但也不去积极地进行更深刻的反省和自我改变(6) 
  ●在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后,会举一反三地进行自我反省,并能自觉以此为契机,进行自我调整(10)界或能力面临挑战时,不去思考如何进行自我修正,而是竭力逃避或抗拒变革的压力(-15) 
  ●能够直面或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不做辩解,但也不去积极地进行更深刻的反省和自我改变(10) 
  ●在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后,会举一反三地进行自我反省,并能自觉以此为契机,进行自我调整(15)界或能力面临挑战时,不去思考如何进行自我修正,而是竭力逃避或抗拒变革的压力(-15) 
  ●能够直面或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不做辩解,但也不去积极地进行更深刻的反省和自我改变(10) 
  ●在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后,会举一反三地进行自我反省,并能自觉以此为契机,进行自我调整(15) 
  学习态度在面临与岗位技能相关的新知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