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科技军阀-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明便中断了,潜艇控制室的仪表、管道轻微渗漏的水滴和海水从四面挤压艇壳发出的声响成为艇内唯一的噪音。

次日下午3点钟,全体艇员用餐完毕,桌椅器皿都整理完毕,艇员的铺位也都折叠起来。为了避免潜艇被俘,几名艇员在潜艇底部安装了炸药。每个人都检查了自己的救生衣,同时撕掉自己帽子上的舰队标识以避免可能被俘后暴露自己的身份。肖永林命令全体艇员作好战斗准备,攻击行动即将开始。

傍晚7点,肖永林下令潜艇上浮。

此时电动机开始全速运转。在上浮至英尺深度时,肖永林命令升起潜望镜。经过观察,夜幕已经降临并且海况良好。7点分,肖永林下令浮出海面。

潜艇的发动机开始飞束速运转。在接下来的4小时里,“飞鱼9”号随着海潮向海湾东北方向缓慢前行。为了躲避海面上过往的船只,潜艇时常潜入水中,同时还得与逐渐强烈的海流抗衡。进入佐世保湾的时间计算得有些偏差,有一股强大的海潮此时正流入海湾。如同落入激流中的独木舟一般,“飞鱼9”号勉强进入夜幕中的海峡。这时潜艇艇壳底部甚至与铺设在海底的系缆索发生了摩擦碰撞,使潜艇急剧右转并搁浅。由于此前肖永林根据水深情况下令潜艇采用半潜航状态行进,眼下只有向水柜内继续排气,“飞鱼9”号因此成功地再次浮起。前方的海峡逐渐变宽,水流也减缓下来。

为了防范中国潜艇的攻击,在海峡内的水下密布着许多人为的沉船和其它水下障碍物。根据出发之前搜集到的情报显示,采用通过海峡的路线进入是极其困难的,几乎难以渗透进去。而此时的“飞鱼9”号潜艇正是沿着这条航线向前航行。午夜点分,肖永林在作战日记中写道:我们已经进入佐世保湾。

“飞鱼9”号潜艇改为沿着大陆海岸继续向前航行,途中发现了几艘静静停靠在岸边的运输船,肖永林对此不屑一顾。突然,潜艇前方出现了一艘船只巨大的黑影。

 (二百五十七)同路殊途

(二百五十七)同路殊途

肖永林很快判断出,那是一艘*大型运输船。//

突然一道亮光射向了“飞鱼9”号,将它的指挥塔围壳照的雪亮。这亮光来自岸边一条公路上碰巧路过的卡车前灯。在强光照射之下,指挥塔上的艇员甚至可以望见岸上的房屋和岗哨。一些艇员显得有些惊慌,因为看起来潜艇的行踪已经暴露,遭受攻击已经是在所难免。幸运的是卡车并未发现潜艇,而是拐了个弯继续朝前方开去。

不管怎么样,对“飞鱼9”号潜艇的官兵们来说,眼前的形势已经没有退路。“飞鱼9”号潜艇当前的任务就是尽快寻找攻击目标。

肖永林一面指挥潜艇继续向前航行,一面仔细地观察海面。尽管视野良好,潜艇向前缓慢航行了一会儿,却未能发现任何大型军舰。事实上,出现这样的情况军可以说是中国海军情报部门的疏漏。就在不到一个星期以前,*海军已经将停泊在这里的“伊势”号战列舰和“日向”号战列舰由九艘驱逐舰护航,前往台湾海域,引诱中国海军分舰队出击,希望中国分舰队能够正好落入*海军主力的攻击范围内。但由于行动迟缓,预料中的中国海军分舰队并未被发现,而为防不测,*人只好撤退。伴随着中国海军对朝鲜和*东部沿海*的加强,*人意识到佐世保湾的脆弱性,于是将整个舰队撤出了佐世保,将基地改设在横滨。这样一来,也使此时的肖永林失去了发现和攻击*战列舰的机会。

远处又出现了巨大的舰影,肖永林命令“飞鱼9”号潜艇缓慢靠近并仔细观察。根据船上的三座烟囱、两座桅杆和炮塔及船的外型,肖永林立刻就判断出了,这应该是*海军的“出云”级装甲巡洋舰中的一艘。紧接着他又发现了不远处的另一艘*军舰,肖永林判断对方应该是“出云”级的第二艘“磐手”号(实际上是排水量为9646吨的“八云”号装甲巡洋舰)。“出云”级装甲巡洋舰是英国给*建造的,装备有4门203毫米主炮和12门152毫米副炮,装甲厚度为187毫米。可能由于是参加过日俄战争的老舰,航速已经变得较慢,无法跟上*舰队里的新型战舰,因而暂时留在港内,作为海防舰使用。

借助夜色的掩护,“飞鱼9”号大胆的以水面航行的状态向其接近,肖永林指示手下艇员将“出云”号列为首要的攻击目标,因为他到现在为止,没有观察到这里存在有更好的攻击目标。在悄悄接近“出云”号到攻击阵位测定潜艇吃水后,肖永林下令鱼雷发射管注水并打开管盖,准备进行水面发射。0点58分,在仔细瞄准之后,肖永林下令艇首鱼雷发射管发射2枚鱼雷,鱼雷成功入水并以极高的航速奔向目标。

此时的“出云”号上几乎所有人都在熟睡之中。第一发鱼雷命中后发出的沉闷爆炸声并未引起舰上官兵的注意。凌晨1点,右舷再次传出爆炸声,但并未发生火灾,大部分人在未觉察到异样后继续睡觉。在“飞鱼9”号潜艇上,肖永林和艇员们认为击中了“出云”号,于是肖永林下令快速转向180度,瞄准了另外一艘*军舰(即“八云”号),用另外两具鱼雷发射管再次发射了鱼雷,但没有命中。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艇长,他应该考虑立即撤退了,因为对方马上就会拉响警报展开搜索。但这一次杨朔铭选对了人——肖永林命令潜艇再次转向并将艇首的鱼雷发射管迅速装填完毕,鱼雷再次瞄准“八云”号的舰体中部,发射了出去。

凌晨1点分,所有4发鱼雷全部准确命中目标并引爆,鱼雷的爆炸终于撕破了近万吨的“出云”号和“八云”号装甲巡洋舰的巨大舰体,海面上顿时烈焰冲天,浓烟滚滚,“出云”号装甲巡洋舰在不到分钟的时间里即告沉没,舰上包括舰长在内的21名军官和629人丧生,只有22人生还。肖永林在潜望镜里注视着“出云”号的沉没,下令保持安静并迅速撤离。由于担心*人的追击,肖永林没有进行丝毫停留,因而没有顾得上观看第三次攻击的战果。事实上此时根本没有追兵,*人几乎没有意识到这艘中国潜艇的存在。而“八云”号比“出云”要更加悲惨,它被四枚鱼雷同时击中,在剧烈的爆炸声中粉身碎骨,舰上官兵无一生还。

此时的海潮方向突然改变了,撤离佐世保湾变得困难重重。凌晨1点分,“飞鱼9”号潜艇沿着原路返回海峡。肖永林向艇员宣布战果:击沉一艘大型装甲巡洋舰,重创另一艘。肖永林此时并不知道,中国潜艇在此次战争期间击沉的*各类舰船中,“出云”号的吨位排名第一,这也是仅有的两艘被华军潜艇击沉的*帝国海军装甲巡洋舰。

时25分,“飞鱼9”号重新进入濑户内海。而过了不久,尽管*人严密*了消息,英国人的报纸还是宣布佐世保港遭到了袭击。1921年7月1日的英国《泰晤士报》作出了如下报导:

“根据本报记者最新消息以及今天早间的报道,*海军‘出云’号装甲巡洋舰和‘八云’号装甲巡洋舰在佐世保港被击沉,相信这是中国潜艇所为……*方面同时还宣称:入侵者——中国潜艇已被击沉,这显然是个笑话,因为根据中国方面的报导,那艘潜艇已经平安返航……”

在返航途中,“飞鱼9”号的艇员们在潜艇的舱壁上画上了两艘军舰的轮廓并在上面标上了*的国旗。这是潜艇战绩的特殊标记,而艇员们都相信,以后这样的标记会越来越多。

“飞鱼9”号潜艇重新抵达天津大沽港后。魏永浩中将和一些海军将领已经在码头上等候。艇员们登岸后,魏永浩为所有的人都亲自颁发了白鹰勋章,肖永林也被授予一等嘉禾勋章,在码头上,“飞鱼9”号的艇员们得到了当地群众英雄般的欢迎,当天下午所有艇员都乘坐专机飞往北京,并得到了代理大总统徐世昌的亲自接见。徐世昌亲自为肖永林佩戴上嘉禾勋章,并称赞这次奇袭佐世保港的作战行动的成功是“中国海军潜艇部队作战历史上最为引以自豪的战绩”。魏永浩不失时机地向徐世昌提出了扩大潜艇生产的建议。徐世昌尽管仍存有疑虑,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并向杨朔铭发信询问。当天晚上,“飞鱼9”号潜艇的全体艇员都在总统府出席盛宴。

尽管在开战初期,中国潜艇在太平洋上并没有取得骄人的战绩,但偷袭佐世保港并击沉“出云”号和“八云”号的胜利,使中国最高统帅部意识到了潜艇的巨大作用,逐渐开始重视潜艇部队的建设,并开始加紧新潜艇的制造。

佐世保港偷袭战的结果让*政府大为惊慌,因为自从双方开战后,*认为中国已开始对*实施“无限制潜艇战”,事实上,中国政府在开战初期一直对*抱有媾和的幻想,因而并没有对*实施无限制潜艇战,中国潜艇部队在的行动中也一直严格执行对商船的俘获规则。

而就在这天夜晚,在*海的深处,一艘中国新式远洋潜艇正巡弋于黑暗而冰冷的海中。这是一艘处于试验状态的新型潜艇,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看上去显得有些笨拙和让人不安,此时狭窄的艇内空气早已混浊不堪,潜望镜不时的缩入海水中。这艘潜艇就是中国海军的“海马”号潜艇。

指挥着这艘潜艇里那些来自于中国不同省籍水兵的,是六天前刚刚担任该艇艇长的海军上尉赵恩宝。

在这个颠簸的潜望镜镜头里,不一会儿便浮现出了一个巨大的船影。

那是一艘大型运输船。

尽管这艘船上没有悬挂任何用于标名身份的旗帜,赵恩宝还是能够从船形判断出来,这是一艘*船。

看到这艘孤灵灵夺路而逃的*运输船,曾经参加过曹妃甸海战的赵恩宝艇长未免有些失望,对他来说,他渴望见到的目标,是*人的战列舰。

尽管如此,面对唾手可得的猎物,赵恩宝还是低声喝令着鱼雷手做好准备,他对着潜望镜,再一次看了看500码以外明月之下映出的猎物。

“发射!”

随着赵恩宝艇长的吼声,一枚533毫米口径的鱼雷拖着白色的泡沫向前驶去。

体型巨大的*运输船被直接命中,侧舷激起了高大的水柱,很快便开始了倾斜,五分钟以后,随着水手们纷纷跳离,这艘不走运的*运输船很快沉入了青黑色的波涛之中。

赵恩宝冷笑了一声,将潜望镜交给了一位技术部门的观察员。

“一雷命中,赵艇长果然神技。”对方接过潜望镜观察了一下,笑着说道。

“其实还是打偏了,今天的风浪太大,要是平时,准头能更好一些。”赵恩宝笑了笑,说道。

“单艇作战,节约鱼雷也是应该的,但怕的是不是每一个艇长,都能达到赵艇长的技术。”观察员说道,“所以,小杨将军说的那个‘集群作战’还是有必要试试的。”

在目前的战役阶段中,中国海军潜艇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主要采取的还是单艇作战的方式。

在19世纪末期,潜艇可以说还是一支非常年轻的海上力量,对于这支年轻的力量,世界各主要海军强国对它的兴趣并不大。即便是想要同大英帝国一争短长的德意志帝国,在最初接触到潜艇时所抱的态度也是如此,依照德国海军之父提尔皮茨上将当时的说法:“潜艇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红色鲱鱼’,是一种虽然有助于近海防御,但对于平衡海军力量却无所裨益的软弱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