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科技军阀-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大炮真带劲儿!”黄晟云看着一门新式180毫米重型榴弹炮,眼睛一点点的亮了起来,“我在蔡松坡将军那边儿就没见到过这么大的炮。”

“对了,和我说说你们那边儿的情况吧。”杨朔铭拉着小舅子在大炮的旁边坐了下来,“听说你们那里也打了不少的硬仗是吧?”

“我觉得硬仗算不上。”黄晟云摇了摇头,说道,“其实我们一开始总是吃败仗,大踏步的向后撤,丢了好多地方,老百姓一开始都指着我们的脊梁骨骂呢。”

“哦?不会吧?蔡松坡将军可是有名的战将,当年留学日本,有‘中国士官三杰’之称,他应该对日本人的战术很熟悉才对。”杨朔铭听了黄晟云的话,不由得有些吃惊,“不应该打成这个样子吧?”

“但我们就是这么打过来的。不过,我其实还是很佩服蔡松坡将军的。”黄晟云苦笑了一声,说道,“由于老是打输,大家都很沮丧,蔡将军知道后,亲自下部队给大家鼓劲儿,一些军官泄了气,直接问他:‘屡战屡败,我们还打个什么劲儿?’蔡将军回答说:‘咱们的军力不如岛国人,这是事实,咱们以前没打过这样的仗,吃一些亏也在情理之中。咱们比起岛国人来,优势一是咱们人多,二是咱们中华国土广大,虽然咱们现在屡战屡败,但岛国人也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他们的力量正一点一点的削弱下去,战线也越拉越长,而咱们屡败屡战,越打越会打,而且接近后方,补给容易,又有民众支持,力量只会越打越强,等到岛国人吃不住劲的时候,就是咱们把他们彻底打败的时候。”

“他说的很对。”杨朔铭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之意,“不愧为善战之将,懂得利用自己的优点和敌人的弱点。”

从黄晟云的话里,杨朔铭已经听明白了,蔡锷采取的,应该是类似当年库图佐夫对付拿破仑的战略战术。

“是啊!”黄晟云说道,“蔡将军还说:‘退后一步是家园,咱们要是不去打仗,就等于把自己的妻儿老小父母乡亲送给敌人蹂躏,哪怕是为了他们,就是再苦再难,咱们也要把仗打下去!’听了将军的话,大家的斗志又都起来了,重新振作起来和岛国人打,岛国人打到承德的时候,终于顶不住了,蔡将军抓住时机,联合张绍曾将军和张作霖将军的部队,加上徐树铮将军的援军,一下子吃掉了岛国人的前军,岛国人这一下就被打掉了气焰,紧接着就开始后退,咱们一路追赶过去,丢失的地方又全都收回来了,后来听说奉天城里闹鼠疫,蔡将军害怕部队传染上,下令停止前进,脱离同岛国人的接触……”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那时候就已经发现日军当中出现疫情了?”杨朔铭突然打断了黄晟云的讲述,问道。

“是啊。我们在追击的路上,见到了很多病死的岛国人士兵的尸体,很多人身上全是黑斑,当时军中医官就说这是鼠疫,建议立刻停止追击,将尸体全部烧毁,并严格消毒,蔡将军听从了医官的建议,下令就地休整。”黄晟云说道,“我们和老百姓一起将岛国人的尸体集中烧掉,一直烧了三天三夜呢。”

“明白了。”杨朔铭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示意黄晟云继续说下去。

“虽然部队严加防范,可还是有弟兄染上了鼠疫,死了有上百人,病得较轻的弟兄都留在了当地建立的临时隔离区,集中接受治疗。”黄晟云说道,“后来听说岛国人退到朝鲜境内了,我们才继续前进,就这么兵不血刃的收复了失地。”

 第一百零七章 中日关系新起点

听到有上百的中国士兵因为染鼠疫而身亡,杨朔铭的心里一时间很是难过。/

对于自己亲手发动的世界战争史上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细菌战给自己人造成的伤害,杨朔铭的心里感到十分愧疚,但他并不后悔自己这么做。

因为在现在的情况下,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改变历史的进程,这是最快的方法。

杨朔铭之所以采取了这样的非常规手段,并不是他自己的凭空设想,而是有着历史的根据。

明亡清兴,后世的历史学家有着太多的解释和猜测,其中不乏又红又专的“历史必然论”学者,而对于满清迅速取代明朝的真正原因,他们却有意无意的忽视了。

明王朝从万历年间开始走向衰败,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是渡不过崇祯十七年,崇祯虽然为人猜疑多变,但也算得上是勤于政事的皇帝。北方满清首领皇太极新丧,多尔衮上台,内部不稳,暂时不会大举入寇。各地虽然民变蜂拥,可是富饶的江南毫无影响。唯一的燃眉之急李自成,虽然一路过关斩将,也不过占了山西,且李自成起义军攻坚能力极差,一个宁武关就损失上万精锐,想要打下明军重兵把守的北京,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极富戏剧性,李自成起义军很快攻下北京,登极建立大顺王朝,可入城出城仅仅四十来天,经山海关一战,之前攻无不克令后世的砖家叫兽称颂不已的大顺农民军便溃不成军,从此以后没有打过一场象样的战役,直到最后全军覆灭。最终让满清取而代之。

历史在很多“历史必然论”者眼里,是规律,是必然。而事实上,在当时人的眼里,却是无序的,是偶然的。大大小小的偶然造成历史,起码是局部的历史变幻莫测。这些偶然往往被后世的史家刻意忽视,因为他们眼里,历史是不可能假设的。

而事实是,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是主宰,可是除了人类之外,还有生命一样能造就历史。因为历史不仅仅属于人类。

在那个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是无处不在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和曾经横行欧洲的黑死病一样,正是明末突然爆发的大规模鼠疫,毁掉了数十万把守北京的明军,让本来意想不到的李自成轻易的破城而入,而同样也是鼠疫,毁掉了李自成的数十万大顺军,使他在北京仅仅停留了一个多月,就仓惶逃离。而满汉分治间接的阻碍了疫情在满人当中蔓延,也是满清后来能在中原成功站稳脚跟的一个重要原因。

1644年的那一场大规模鼠疫,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这一次,杨朔铭人为的对日本发动的这场大规模鼠疫,不但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走向,也都在那声声的咳嗽中,走向了另外一条轨迹。

杨朔铭之所以采取这样的非常手段,是因为他深刻的知道,以现在中国的实力,无论他怎么努力,也是无法战胜自明治维新以来国力一直呈上升趋势的日本的。

作为一个从后世来的穿越者,他对“实力”这两个字的理解,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要深刻。

虽然在这次细菌战当中,有数千中民因此而丧生,但如果他不这么做,而是任凭历史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再同日本进行那场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战争,那时牺牲的生命,将以千万计数,而绝不会仅仅是现在的这几千条人命。

事实上,根据杨朔铭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和数据进行的统计,在这场历时七个月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中队及山东奉天战区民众的伤亡总数,加到一起也没有超过10万人。

这些简单的数字加减法,说明的问题却比任何专家学者的论文要深刻。

“仗打完后,也有不少外国人说,其实是这鼠疫帮了咱们的大忙。”黄晟云苦笑了一声,说道。

“那又怎么样?胜了就是胜了,他们再怎么想要抹杀咱们中华军民的战绩,也是白搭。”杨朔铭冷笑着说道,“别听他们胡说,只怕现在,他们要对咱们另眼相看了。”

正象杨朔铭对黄晟云说的那样,此时,在北京东交民巷的使馆区的一间不大的房间里,正进行着一场内容差不多的谈话。

“真不可思议,日本人竟然这么轻易的就放弃了在中国得到的一切。”

“日本军队在鼠疫爆发前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他们虽然占领了中国大片的国土,但却无法守住它们,而鼠疫的爆发无疑加剧了他们的困难,日本毕竟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这样的打击对他们的经济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他们做出这样的行动也是正常的。”

“但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不是也说明,我们此前对于日本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日本国力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日本人似乎并不象他们外表看来的那样强大。”

“的确如此,我以前根本没有想到,日本拥有亚洲最强大的舰队,面对弱小到了极点的中国海军,竟然会损失掉四艘主力战列舰,还有一艘新式战列巡洋舰受伤,这样的结果,对一个海军强国来说,是真正的耻辱。”

“中国海军是使用潜艇击沉了那些日本战列舰的。我去天津看见过那些潜艇,都是一些小得可怜而且十分简陋的家伙。和德国人的潜艇相比,简直就是垃圾。”

“这也说明了日本海军的无能。别看他们拥有和我们一样好的强大战舰,但他们却还是没有真正学会如何使用它们。”

“潜艇是个讨厌的东西,全世界的潜艇都一样,尤其是德国人的潜艇。”

“中国人使用如此简陋的武器取得了这样大的战果,说明我们小看了中国人的想象力和战斗精神。”

“是啊!这次战争的结果表明,无论是中国海军还是中国陆军,还是拥有一定的战斗力的,如果中国能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当中,为打倒我们共同的敌人出力,我想对我们的共同事业还是相当有帮助的。”

听了在座的协约国驻华公使和武官的谈话,一直没有说话的英国公使朱尔典微微点了点头。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努力促成中国和日本的和解。”法国公使说道,“不要让这些黄种人再浪费他们各自宝贵的兵力了。”

“想要让他们握手言和,恐怕会很困难。”朱尔典想起了目前正在进行的中日两国高级会谈,不由自主的摇了摇头。

正象朱尔典预料的那样,此时在中国外交部的会议大厅里,应英美两国联合调停下召开的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和谈,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

“无论贵国政府同意与否,我国政府自即日起宣布,废除此前和贵国政府签订的一切条约。”陆征祥盯着坐在对面的日置益,沉声说道,“此前由贵国所侵夺的在山东及奉天的种种权益,我国政府全部收回。”

听了翻译的解说,日置益的眼睛瞪得溜圆,额头上条条青筋凸起,显然恼怒到了极点。

“这是对日本政府和大和民族的侮辱。”日置益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道,“我们绝不接受。”

“您说错了,公使阁下。”曹汝霖则用无比恳切的语气说道,“我的看法正相反,我认为这是中国和日本重新确定两国地位和外交关系的新起点。”

听了曹汝霖的话,日置益和小幡对望了一眼,没有说话。

“中国和日本其实本来就一直是平等的国家,两国的友好关系一直源远流长,”曹汝霖说道,“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和日本和则两利,斗则两败,现在两国之间已经没有了利益纷争,正好可以重新确定两国之间的关系,为以后两国的和平友好和共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何乐而不为呢?”

“带领亚洲走向文明的国家,只有日本,而不是中国。”日置益轻蔑地看着这个素有“亲日”之名的中国外交次长,冷笑道,“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

“您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